◎徐雨菲
(上海交大-南加州大学文化创意产业学院,上海 200240)
近几年,我国的电视节目如雨后春笋般大量涌现,但人们对于电视节目的内容浅薄、原创性低、同质严重的问题的声音也越来越大。
在这时候,央视的系列节目《中国诗词大会》《中国成语大会》《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以及《朗读者》《国家宝藏》《经典咏流传》等根植于本土文化的原创节目可谓一股清流。这些节目一经播出,就掀起了口碑旋风,得到不少好评,业内人士和观众都认为,这些节目传递了传统文化知识,唤醒了人民的对中华文化的自觉和自信,在继承与创新中为原创节目创造了更多的发展思路和更广的发展空间。
文化产业的政治性、文化性、社会性和经济性等复杂属性使得它相比其他产业有更高的风险性,为了在一定程度上规避风险,市场经济带来的媒体商业化运营也迫使节目生产者想方设法寻找降低风险的捷径。综观当下的电视节目,有非常多没能收到良好的收视或口碑,主要分为三类:选秀节目、以明星为核心的节目、从国外引入模式的节目。
2004年,选秀节目《超级女声》横空出世,热度之高使同期其他类型节目只能望其项背。随后,选秀节目迅速充斥电视屏幕,近年来,同质化更是泛滥,没有新意的赛制、看似紧张的竞演、短暂浅表的愉悦已经让观众产生审美疲劳。选择有大批量粉丝的明星往往是高收视的保证。然而这样的节目也多数走上了过度娱乐化的不归路,只是看似花哨热闹,注定因为真正的文化内涵和可读性的缺失而少了可以广受好评的活力和生命力。
为了弥补明星口碑局限,生产者们又将目光投向国外节目,收购其版权或者直接借鉴,采用已经经过市场检验的成功节目模式。引进的方式的确可以省去在节目设计上花费的许多心思,还可能在节目播出之前就已经具备一定的收视基础。有些“第一个选择吃螃蟹的人”收获如潮热评后,类似节目马上纷纷扎堆出现,“拿来主义”泛滥,市场同质化现象严重。除此之外,顺利消化与本土化更是这类节目成功路上的痛点和难点。例如,借鉴国外节目模式的《奔跑吧》《亲爱的客栈》等节目没有扎根本土文化,引进浮于表面,豆瓣评分也颇为尴尬。
总而言之,当前覆盖广泛的电视节目存在内容浅薄、原创性低、同质严重的文化问题。而质量低下的节目没能实现公众文化价值,甚至污染人们的文化视野,需要政府运用文化行政权力解决,以维护社会公众的文化利益。所以电视节目质量较差、原创性低、同质严重的问题属于文化政策问题,已经进入了公众议程。
那么,什么样的原创节目才能得到广大民众的喜闻乐见,获得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双丰收呢?不少电视台已经做了积极的尝试和探索,推出了优质的植根于优秀传统文化的“原创文化节目”。
从2013年暑假开始,河南卫视和中央电视台先后推出一档传统文化类原创节目:《汉字英雄》和《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从节目内容来看,这两档节目都是以“听写”的形式去考查青少年的汉字书写能力。同时,节目还通过专家讲解、评语等现场交流方式,介绍汉字之精华,欣赏汉字之美。在这两档汉字拼写比赛火爆之后,河北卫视的《中国好诗词》节目也受到了广泛关注。在《汉字英雄》节目取得收视率与观众口碑双丰收之后,河南卫视趁热打铁,很快推出了《成语英雄》节目。
由于电视属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在中华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的迫切要求背景下应当发挥重要功能作用,但当下市场上存在较多电视节目次品,电视节目内容浅薄、原创性低、同质严重的文化政策问题显著,而原创文化节目是我国电视节目走出发展瓶颈的出口,也可以使得优秀传统文化焕发新生,实现双赢。
国内文化综艺节目的受欢迎程度在持续上升。在一系列国家政策的支持下,文化综艺节目从数量上呈现上升趋势,节目内容也呈多元化趋势。在鼓励大众文化和原创节目发展的国家政策下,中央电视台和地方卫视依托中国传统文化,推出了一批以《国家宝藏》《朗读者》《中国面孔》《传承者》为代表的文化综艺节目。多样化的文化综艺节目依托电视这个大众媒体,进入到了越来越多的人们的视野。
例如,热门文化类综艺《国家宝藏》,这是中央电视台的一档大型文博探索节目。[1]节目以中国文化宝库资源为依托,通过对甄选后登上节目的每一件文物的历史梳理与资料总结,演绎文物背后的故事和历史,让更多的游客走进博物馆,了解如何欣赏文物,同时,了解文明的精神内核和文物承载的中华文化,以便唤起公众对文物保护和文明守护的关注度。
另一热度较高的节目《经典咏流传》,是央视综合频道在春节期间推出的大型文化节目,节目用“和诗以歌”的形式,把古典诗词与现代流行音乐在旋律和韵味上相融合,兼顾诗歌文化的悠长意境和现代歌曲通俗的表现形式。经典传唱人不仅包括知名艺术家,也有新生代歌手,还有许多热爱生活的普通人。他们都用自己擅长和喜爱的音乐风格,将经典诗词的语言融入到优美的歌曲中,并用现代的歌曲旋律和表演形式去演绎经典诗词。[2]节目在注重节目时代化表达的同时,深度挖掘诗词背后的内涵与人文价值,讲述诗词中的文化知识、解读当时的思想观念以及在当今的普适性,为现代中国文明追本溯源,树立中华文化自信。[3]
和过去的《百家讲坛》式的原创类文化节目相比,新推出的原创节目在节目形式上更加多样,在嘉宾选择上注重和流行文化的结合,将明星、嘉宾自带的关注点和热度利用到节目中来。同时,和近年来电视节目市场上火爆的娱乐性综艺来讲,原创的文化类节目又从中国的文化自身出发,坚定了文化自信,摒弃了过度娱乐。
中国文化综艺节目的发展经历了一个低谷,曾出现过“叫好不叫座”的尴尬局面。如今,在国家政策扶持下,以《国家宝藏》为代表的文化综艺节目将综艺模式融入到文化节目中,成为了原创文化综艺节目的典范,而其成为典范的原因在于,节目在满足大众茶余饭后的消遣要求外,还弘扬了传统文化,即将追求大众娱乐性和文化传播性相结合,承担了电视节目作为大众媒介的文化责任,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节目对于主持人和嘉宾的合理选择,将纪录片、戏剧表演等艺术形式的融合,众多演员明星的参与,以及传播度高的电视语言一起,共同促使了节目的成功。[4]
诸如《国家宝藏》《经典咏流传》的原创节目根植于中国本土的传统优秀文化,从中国传统文化和文明的结晶中寻找节目的灵感来源并成为节目的素材,在受众广泛的电视媒体上,通过现代的演绎方法,构建了传统的文化符号,在一定程度上给以观众对中华传统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有助于树立中国观众自身的文化自觉。
在泛娱乐化、碎片化的内容在文化市场上大行其道的今天,恶搞、娱乐、无脑的内容充斥着电视荧幕,高品位、有内涵、有价值的文化节目始终缺失。而《国家宝藏》《经典咏流传》这种基于本土文化的原创节目,以优秀传统文化为核心内容,以文物、诗歌这种文化形式为载体,依托高水平的电视节目制作团队,传播给大众,容易引发共鸣,从而进一步实现节目中所蕴含的文化价值。[5]
央视综合频道总监张国飞谈到如何打造“高品质”节目时说,“频道始终践行‘主力军、主渠道、主阵地’的责任与要求,创新主流价值表达语态,以文化引领凝聚正能量。”[6]具体到电视综艺,近年来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以“公益、文化、原创”为发展方向的政策调控之下,引进版权的娱乐节目大幅减少,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类自主原创节目比重日益加大,以影像形式助推优秀传统文化转化发展之举蔚然成风,在文化领域做出了有益示范。[7]
目前,各大电视台推出的原创类节目紧扣中国本土文化,更加贴近了中国广大电视受众的文化需求。根植于本土文化的原创文化类节目已经有“爆款”的成功案例,并在口碑上获得了极高的评价。
但同时,文化类节目仍未成为广电媒体的主流内容,其影响力和话题度,与热门娱乐性综艺节目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为了鼓励和支持原创文化类节目,并使其获得更好的发展,在当前对原创节目提出扶持和指导的文化政策的基础上,以下将从对节目制作者、电视台和文化政策角度提出一些建议。
对节目制作人而言,要寻找节目的特色优势,要注重节目差异性。一档原创节目想要成功,首先要有其特色和卖点,要有和当前市场上其他节目异质的地方。近年来,我国电视荧屏上火爆的综艺节目无非是唱歌选秀、相亲和明星游戏。
这些电视综艺节目收视率居高不下的背后,一个尴尬的事实也已经暴露:这些目前在国内大受欢迎的节目模式大多是其他国家的版权,然后国内的电视台或引进版权或借鉴模仿,并在国内的各个地方卫视发生景象模仿的状况。从短期来看,这种“拿来主义”确实能从收视率和赞助等方面快速地让节目制作方和播出方获利,并扩大自身的影响力。但从长期来看,一味的“引进”导致了国内电视综艺节目高度同质化,缺乏特色的问题。另一方面,国外的电视节目模式并不能从中国的实际出发,也侧面反映了国内电视市场对原创节目的需求。
对于电视台而言,广电媒体要树立责任意识,坚守文化阵地。电视作为一种大众传媒,不仅要满足受众对信息、娱乐等方面的需求,更承担着传承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提升全民文化素质的责任。尽管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追逐经济利益已经成为了电视媒体制作和播出节目的驱动力,收视率成为一档电视节目和一家电视台成功与否的基本定义标准。但是既然广电媒体要承担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作用,就不能唯收视率是从。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更应重视节目的社会效益,这是电视媒体作为公共文化提供者所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从传播文化的意义方面来看,文化类节目的重要性是不可忽视的,并且电视作为一种大众化、全年龄段受众的媒体,其对大众的影响力也是目前其他途径所无法替代的,在电视上播出文化类节目,既为观众了休闲娱乐的选择,也在同时提供了精神文化食粮。电视媒体要长久坚守文化阵地,重视自身的社会责任意识和文化品牌建设,成为现代培育本土文化产品品牌的摇篮。
对于文化政策本身来讲,可以给予原创文化节目更多支持,从政策上向原创文化类节目倾斜增强政策鼓励和扶持原创文化类节目发展的力度。
比如,政策可以从安排节目播出时段上给予更大力的支持。众所周知,电视黄金时段的安排会对一个节目的收视率和品牌力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纵观那些火爆的电视栏目,无一不是在黄金时间播出的,节目播出的时间档期优势和广告优势更是节目得以成功的重要因素。目前我国各个卫视的黄金档时段的节目基本以娱乐性质的综艺节目占据,文化类的节目经常被安排在非黄金时段,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文化类节目的边缘化,使其无法达到最佳的传播文化并给人们提供文化服务的效果。[8]而事实上,已播的部分文化类节目在周末的黄金时段播出并大获成功,这一定程度上说明,将节目安排在黄金时段播出,会给节目的带来大的增益。
文化类节目根植本土文化,以传统文化资源为内容,满足受众文化需求,是成功的重要因素。纵观我国原创文化类电视节目,在今年来尤其是近期来有热门的现象和趋势。然而,在泛娱乐的社会现状下,为了更好地满足受众的文化需求,原创文化电视节目还需要进一步在媒体资源的优化整合和台网联动上进行探索。传统文化资源的挖掘、节目呈现的切入点选择都将决定原创文化类电视节目的成败。
借用人民日报中的一句话:方寸显精神,咫尺见乾坤。新时代更需新的“筋骨血”去承载。文化类节目恰逢其时,中国电视人需要继续充分挖掘传播中华文化的精髓和多元的创新路径,不忘初心,砥砺前行。[9]优秀的中华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也是电视节目创新的根本出发点,节目的原创和创新,可以从优秀的本土文化出发,让优秀传统文化成为电视节目灵感的不竭源泉,并对优秀文化进行创造性的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