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 乐
(河北农业大学 图书馆,河北 保定 071000)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传统图书馆、书店的典藏、借阅、购书功能已经不能满足现今读者的需求,传统实体书店普遍不能盈利,越来越多有一定创意性的阅读空间应运而生,新阅读空间具有展示、阅读、体验、社交等多种功能,构成丰富的体验式综合中心即功能性于一体的文创空间和复合型阅读空间,其功能性和设计风格也更适应当代年轻人的审美和需求。
杭州作为国内新阅读空间的范本,各种书店、图书馆设计各具特色风格,满足了各种人群的不同需求。从而使杭州成为有独特的文化气息的城市。“晓书馆”位于杭州良渚文化村,是杭州文艺书店的代表,由日本著名建筑师安藤忠雄操刀,由高晓松发起并担任馆长的“公益图书馆”,极简风格,大屋顶,整面落地窗,可以边看书边欣赏温柔的粉花嫩草,波光粼粼。书馆分为新书馆、国学馆,藏书多以建国后出版的历史、文学、人物传记、连环画、线装书等为主,多达2万余册年代珍藏版书籍。“钟书阁”,位于杭州城南,被称为中国最美书店之一,落地玻璃,玻璃幕墙后是纯白色树林空间,白色树林由一支支圆形书架构成,白色立柱承载书籍,天花板布满镜子,利用反射原理让原本不大的空间变得立体,横向维度拉长了视觉效果[1]。让堆满书的空间显得壮观有层次感,完美诠释了“森林”这个概念,因为镜面反射,拍照俱佳,仿佛魔法世界,让人宛如在梦境。“最天使”文创书城处在杭州大流量商圈,杭州最潮书店,彩虹扶梯,屋顶装置云朵,各种变换的灯光设计将狭长的书店渲染出时空隧道的感觉。“鲍贝书屋”是一座明清徽派建筑,位于杭州西溪洪园邬家湾,门楼气派高大,书屋就藏在高墙院内,马头墙、小青瓦、大石墩、厢房的外墙都长满书架,书籍以“社会、历史、人文、哲学”为主,也有“鲍贝与西藏”主题读本区,转角处有书桌,可拣书阅览,四周挂满旅行摄影作品,最惊艳要数“藏经阁”的露台景观,放眼望去,眼前都是明清徽派的经典元素以及触目可及的历史。主理人是一位知名作家,经常是缕缕茶香中一场场读书会,也成为杭州名副其实的文化客厅。
天津市2020年8月开放一家格调艺术馆,主打“24小时开放的书房和画廊”概念,属于公共空间新势力的佼佼者,传承松间书院的衣钵,治愈系风格,凸显人文和人性化,包含300 m2园厅以及一条300 m2的露天艺术画廊,“一圆加一线”的建筑结构,设计极简,以白色色调为主的主调,中式园林和日式风格结合。室内洛可可风格,手绘布艺屏风,蓝色地毯,打造温暖雅致的读书空间。书籍以艺术、生活、设计、时尚主题的图书。包括2 000余册购买维护成本极高的珍贵外版图书。50多种4 000余册书,超过160种时尚类和110多种生活类杂志。75%以上是国内很难订阅到的外版杂志。突出书籍优势。借阅方式完全免费,不收押金,自助借阅,凭信誉实现图书的借阅与归还。定期还举办典藏书画展,油画展、国画主题展、国外名画展览,达·芬奇、毕加索、齐白石、梵高等份量极重的名画、名家展览。
上海有一家最接近云朵的书店,叫作朵云书院。位于上海52层,站在云端里,可以眺望城市,俯瞰黄浦江。与上海文化地标合作,引进周边文创,与博物馆、音乐厅、上海外滩美术馆、世博会等合作文创产品,能买到各类艺术衍生品,聚合上海文化的闪光点[2]。上海有家亚朵S酒店,“直接将床搬进书店”,真正做到在书店睡觉,在酒店看书,受到喜欢阅读和旅行的人的追捧,酒店设计由致野建筑负责,藏书由国内标志性独立书店单向空间挑选,酒店入口像一个神秘洞穴,有一条“时间长廊”,由各类人文艺术装置组成,10 m高的书墙,放置8 000多本书,连绵5层楼,整个空间最突出元素是7层高的三角形玻璃屋顶,中间围绕一个挑高中庭,在三角屋顶下方,设置了一片对应的镜面水池,书籍、灯光倒影其中,强化空灵感,凸显精神领域“萨和”即“呼吸”。它被称为第四空间,将“家、办公、社交”3个空间融合,为极具个性年轻人提供更多精神空间和生活可能性。经常举办各种沙龙活动,最大程度囊括了所有热门概念,从而引起关注度和热度,从和网易云到严选再到虎扑的跨界合作举办的各种活动看,每次都和年轻人嗨到一起。
河南出现“便利店书店”,利用角落空间提供阅读空间,让人们在碎片时间内尽可能多读一本书,种草一个片段。
作为中国书店的龙头新华书店也在求变,关闭一些传统书店,开启有现代设计风格的阅读空间。
维多利亚州立图书馆位于墨尔本市中心,成立于1854年,拥有图书200万册,为建筑师Joseph、Reet设计,其巨大的穹顶和放射状的阅览桌,成为维州图书馆的鲜明特征和标志,组成大名鼎鼎的la.Trobe阅览室。二楼入口便是电子阅览室及查询台,四楼都是区域展览,环绕圆形走廊划分多个区域,用不同颜色风格的壁纸和陈列柜陈列出不同时期的藏书、画册、艺术作品等。穿插装置艺术、雕塑、手工艺品、电子设备不间断播放图书馆的历史、发展过程、设计思路及设施使用方法的视频。出口处左侧是咖啡饮品区,可以在此使用笔记本等电子设备,右侧是售卖工艺美术品、明信片、特色文具的售卖店。整个图书馆给人的感觉是特色鲜明,建筑风格设计独特,有智能化的设施,更重要的是很好地融合了艺术和文化,结合本国土著文化和美学,就像马克·吐温说的,经济发展之上是艺术,图书馆不仅仅是发挥保存珍贵历史文献资料的历史典藏作用,更是文化艺术结合具有灵魂的产物。
新西兰基督城新中央美术馆的设计,是城市在地震受灾后的重生的中心项目之一,它将建筑功能和城市文化历史优雅融合在一起,成为地标性建筑。是一个将建筑精髓和当地毛利文化结合在一起的多层次项目,设计不仅仅需要满足全新的图书馆的需求,更肩负重塑城市灵魂的使命。总面积约9 500 m2,坐落在基督城大教堂广场,满足了城市对公共空间的渴望,增强社区性,普及知识,提供学习场所,致力传承多样文化吸引人们回到市中心,回到阅读中来。装饰设计上彰显了毛利文化的语言,立面金色,有新西兰亚麻叶片,致力于帮助当地纳塔胡人保护其文化历史价值观。入口连接图书馆、大教堂广场和周边建筑,建筑一层是公共区域的延伸,广场是城市举行聚会、活动和表演的城市空间[3]。二层设立社区会客厅,提供交流、探讨、分享娱乐空间,并有儿童阅读洞穴和活动空间。三层是藏书、办公、研究、制作、影音室等,顶楼有能欣赏到风景的屋顶露台。
国外阅读空间近几年并没有涌现多样特色化的读书空间,很多国家图书馆早于我们像多层次多功能化的图书空间演变,近几年深耕于体现本国特色的装饰设计和日常社区功能性的发展,更多读书空间与公共区域融合,这与经济增速和再早之前的发展有关,在更趋于稳定的经济增长和社会变革中,尝试和探索也放缓,但是对于图书馆的建设也是不遗余力的,无论从城市级的图书馆建设的体量还是社区化图书馆的建设都可以看出,在平缓中发展。
随着国内基础教育质量全面提升,数据显示阅读人群整体呈现年轻化高知趋势,对于新时代成长起来的年轻人,获取信息越来越方便迅捷,工作时间长,压力大,要求有限的时间内要有更多层次体验,从小受美育教育,对空间审美有了要求,要求空间有特色、有趣、有独特审美设计,仅单一售卖书籍和千篇一律的阅读场所早已不能满足个人需求,集合了多种业态的复合型阅读空间应运而生。
无论杭州的晓说馆、天津格调艺术馆还是上海的创意阅读空间,河南的便利店书店,都充分突出自我优势、特点,并不追求图书的“全”,而是有自己的分类藏书,在某一部分藏书中具有鲜明优势,借还方式也各有不同,供应形势也极具特点。
传统书店、图书馆的单一功能已不能满足现代人的生活节奏及多样化社交需求,新阅读空间应融合图书、艺术、音乐、博物馆、展览馆等多种文化艺术功能,成为一个有书读、有景看,有展览、有饮品美食、文化艺术结合的好去处。有的以传统文化建筑为基底,融入茶文化,有的供应咖啡西点等餐饮服务,形成一个舒适的、便捷的阅读空间。有的包括周边文创,跨界酒店、办公、社交与热门网络、购物App合作举办各种活动吸引话题热度,吸引人们回到阅读空间中来。
在现今社会发展的前提下,无论国内城市还是国外城市,都要跟随人们诉求,单一典藏、借阅已经不能满足城市群体需求,而是需要满足感观、审美、情感诉求、具有鲜明特征、聚合性的公共空间,把书店、图书馆与城市社区融为一体,形成新的阅读空间,让城市与人开始交流,提供探讨、分享的娱乐空间,满足城市人群对公共空间的渴望,普及知识,提供学习场所,致力传承多样文化吸引人们回到阅读中来。传统书店、图书馆渐渐不能单纯吸引读者时,在这个娱乐至上的时代,让阅读用另一种方式走进人们的生活,保有品质和人文情怀,用心火点亮城市之灯,真正为城市中的人们保留一方精神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