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基层教育中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策略分析

2022-02-17 21:40:43王立波
科学咨询 2022年12期
关键词:体育精神西藏体育

王立波

(西藏边坝县草卡镇小学,西藏边坝 855500)

国家一直高度重视西藏的基础教育,经扩大专项投入后已取得显著成果,但实际体育教学过程中仍存在诸多问题,为此应先解决体育场地供需矛盾,并挖掘和分析体育精神价值和内涵,增设体育课程,转变落后的教学理念,应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展开多样化体育教学,举行趣味性体育竞赛,这对提高体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十分必要。

一、西藏基层教育中培育和践行体育精神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践行中华体育精神,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有关体育强国建设纲要文件的重要要求,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体现[1]。西藏对体育精神的践行,既是培养学生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的主要策略,又对学生身心健康和体育锻炼有积极意义。西藏基层教育中体育教学资源匮乏,除了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还缺少有效的载体和途径,需要增加体育教学内容,创新授课形式,提升教学质量。

西藏践行体育精神,受到多种不确定因素影响,如西藏周边和内部不安定,为培育体育人才、促进学生身心发展增加了难度,再加上当地很多人受到不良思想和宗教活动的影响,会造成盲目信从局面,而学生处在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难以形成正确判断,为使之不误入歧途,学校和教师都应给予正确引导,这对培养学生健康体格、良好品格尤为重要。

基于西藏独特的文化风俗及人文文化,推动体育精神得到践行势在必行。在过去由于受到发展水平及知识水平的限制,人们对健康的认知往往停留在体魄健壮方面,也就是思考是否具有“魁伟的身躯、健壮的体态”,对西藏而言,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使得其更坚信魁伟的身躯就是健康这一理念。从现代化教学理念角度来看,结合健康知识及身体知识便可知道这一理念极为片面,健康是人一生发展的关键,应从长远角度进行思考而不是关注一时状态,从此种意义来看,健康定义可分为狭义和广义两种,狭义的定义认为健康是健壮的体魄,它是一个人身体状况一时的体现,而广义的健康包含两方面内容:一是健壮的体魄,二是健康的意识,前者是一时的,后者是一世的,只有保证两者合二为一,实现有效融合才是保证健康的真谛。现代化教育中身体健康教育是其中的重点,国家结合实际国情,出台多种相关政策推动“阳光体育”项目贯彻落实,督促基层学校开展落实健康教育,促使学生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观念,从心里意识到体育教育的价值,体验到体育的魅力,这不仅可大幅度提升学生身体素质,还进一步引导学生形成积极面对生活、热爱生活的态度。基于此,结合当前西藏基层教育的实际情况,培育和践行体育精神、加强体育精神培养极为关键。

二、西藏基层教育中体育教学现状

(一)体育教学模式传统落后

在教育部门的重视下,西藏体育教学质量有所提升,但深受传统教学模式影响,仍是沿用“散养式”教学方法,难以从根本上提升教学成果。在日常体育教学中,教师多是带领学生集合整队、跑操,并没有严格依据相关文件进行体育课程,有的体育课直接让学生自由活动,或是直接由其他学科替代,都难以强化对体育的学习;再加上教师缺少专业经验,未对学生进行有效指导,造成训练时肌肉损伤,进而降低积极性,久而久之,学生一直认为体育课就是自由课、休息课[2]。

(二)教育资源匮乏

西藏的地理位置不优越,地处我国地势第三级,地带多以高原为主,恶劣的自然条件为体育教学带来了不利,高寒缺氧的环境下无法正常地展开体育训练,也难以践行和发扬体育精神。除了地理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制约体育教学的主要原因是教育资源匮乏,师资队伍缺乏、场地设备短缺、体育训练器材单一等不利因素,都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教学活动。此外,与中东部地区相比,西藏经济、政治和科技发展相对落后,人们的思想观念不开放,过于保守落后,在新鲜事物的认知和汲取上具有难度,而由于体育教育主要是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内容形式单一化,缺少典型的教学案例,都会滞后体育教学进程。

(三)体育德育教育体系尚不完善

随着中华体育精神的不断践行,逐渐被社会大众接受和认可,但西藏执行度不高,很多教师和学生缺乏正确认知[3]。西藏信息闭塞,再加上大型体育竞赛开展较少,难以增强学生认知。由于学校对体育教学的轻视,难以拓宽渠道,造成学生对体育精神存在片面理解。体育课程匮乏、实践课减少,都难以让学生领悟体育精神,导致体育德育教育体系不完善,缺少践行载体和有效途径,再加上宗教、语言、地域等因素,都会影响学生价值观的形成,使其核心素养难以提升,进而无法增加认同感和归属感。

(四)未摆脱应试教育束缚

当前西藏体育教学,尚未摆脱传统应试教育,新课改背景下体育教学目标执行力度不够,使体育教学现状和问题尤为突出。随着体育课程的分量值增加,特别是中考和高考,都将体育教学成果以分值方式体现,使得体育训练课增多,也就是说,体育考试考什么,体育教师就让学生练什么,从而背离了设置体育课程的宗旨,难以发扬体育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五)师资队伍和专业经验不足

体育教学的质量,直接取决于教学水平,且教师数量、体育器材也是影响体育教学的常见因素。西藏由于师资力量较弱,难以完成教学任务,再加上教学水平相对落后,都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教学质量。根据相关资料可知,西藏很多中小学一周内有15节左右的体育课,同时其他课程也要作相应安排,使得教师面临繁重的教学任务,很多教师为完成语数外等主要科目的教学,会直接占用体育教学的时间,再加上与中东部地区相比,整体教育发展水平落后,在革新教育体制上普遍具有难度[4]。

(六)学校场地和体育器材供给不足

一些常见的体育项目在西藏得到很好开展,如足球、篮球和田径运动等,而其他项目未进行推广,如排球、网球等,再加上很多学校场地和器材不足,都无法为实现体育教学创造有利条件,虽然部分学校已创建成型的操场和器材室,但仍是徒有其表未投入使用,教师和学生缺乏爱护意识,造成设施短期内损坏,会直接弃之不用,也不会重新购买设备,导致场地和器材急剧缺失,难以体现体育教学价值。

(七)体育精神未跟进课堂

在当前体育教学中,体育精神未能跟进课堂,难以使学生认知设置体育课的重要性,认为体育课形同虚设、可有可无,使之难以发挥真正价值和作用。体育教学与其他学科不同,不是一味地向学生灌输理论知识,而是通过展开体育训练,让学生掌握运动技能,提高自我运动能力,在实现锻炼体格的基础上,培养顽强拼搏的品格,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和人生观,为培养高素质人才创造有利条件。因此,教师应充分贯彻践行中华体育精神宗旨,通过展开生动形象的课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有效结合,还应强大组织力量,实现党委、宣传部、学生处等强强联合,在学生进行体育训练的同时,普及和宣传体育精神,同时在思想政治课堂上,为学生讲解体育名人的爱国情结,以此形成良好的课堂环境[5]。

三、西藏基层教育中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策略

(一)高度重视体育教学

西藏基层教育部门应严格执行相关教育制度,给予体育教学充分重视,在国家体育总局和地方体育基层单位的大力扶持下,展开各项体育工作,结合学校的具体情况布局体育教学规划,认真总结现状和不足,制定针对性的改进策略,丰富和完善教学内容。此外,学校和教师都应转变传统理念,正确认知当前实施体育教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二)确立学校体育教学重任

西藏中小学应明确体育教学重任,提高学生体质,促进其身心全面发展,对此学校应主抓素质教育,突破传统应试教育模式,针对学生为考试重训练的情况,教师要改进教学方法,丰富体育课程内容,使其更加生动化、形象化和具体化;教师在创新日常教学的过程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不断探索其兴趣爱好,强化素质教育,也就是说,并不是去除考试环节,而是结合具体情况设为必考和选考,以此调动学生积极性,养成爱健身、爱运动的好习惯[6]。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针对西藏体育教学的严峻形势,应扩大师资队伍建设,改善学校体育“贫困”现状,基层教育部门应扩招体育专业教师,结合调研数据发现,当地体育教师综合素质不高、专业经验不足,当地大学很多体育生毕业后未从事相关职业,导致体育师资队伍人员严重不足,为此政府和相关部门应予以重视,对体育大学生作正确引导和规划,以此扩大师资队伍后备力量。与此同时,学校还应拓宽教师招聘渠道,创新优秀人才引进策略,从物质奖励、精神需求等方面提高教师福利待遇,使之积极投入体育教育事业中。此外,学校应加强体育教师的学习培训,聘请专业人员讲解体育知识和技能,设定相应的考核机制,丰富体育教师专业经验,提升其教学能力和水平,这对提高师资水平十分必要。

(四)缓解体育场地和器材供需矛盾

针对当前体育场地和器材供给严重不足的状况,政府部门应加大人力物力投入,提供专项资金用于扩大体育场地和选购器材,同时还应大力倡导发展体育用品制造业,使体育用品更加多样化。教师在引用体育教学策略时,还要与民族传统活动进行有机结合,如搬石头、锅庄舞等都可以列入教学内容,这些传统形式便于学生接受,会产生浓厚的兴趣,且练习时不受场地和人数限制,使其推广和学习中能有效降低难度,通过将传统形式引入体育教学中,还弥补了体育器材供需不足的问题[7]。

(五)发挥信息技术优势

体育教师应与时俱进,发挥信息技术优势,充分应用多媒体,为学生创设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吸引学生的眼球,开拓其视野,帮助掌握正确的运动技能,通过让学生边观看、边学习,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感知生动形象的画面后,会形成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集体主义精神,这也是运用多媒体技术使体育教学升华的有效载体。

(六)适当增设体育课程

为促进体育教学,学校应适当增设体育课程,丰富学生对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并将体育精神纳入教育规划中,使这种抽象概念落实到教学环节中。在保障其他科目教学质量的基础上,学校增加体育课程,制订教学规划及实施环节,明确教学目标,既巩固学生对体育技能的掌握,又发挥体育训练价值和优势,在帮助学生实现自身锻炼的基础上,进而培育良好的思想品格。

(七)开展多样化体育项目

为丰富体育课程内容,课上课下教师都应开展多样化体育项目,让学生亲自投入体育项目训练中。体育活动作为陶冶情操的一种表现形式,为学生带来一定的学习空间,在体育活动中挖掘拼搏、奋进和抗风险等优秀品质。开展多样化体育项目,既为学生营造了良好的氛围,又实现了体育锻炼、培育良好品格的目的。因此,西藏基层教育单位也应加强对各类体育项目的管理,从而使体育项目有组织、有计划地逐一实施,同时配合举行体育竞赛,让更多学生参与其中,这对形成和发展校园体育文化、继承中华体育精神十分关键,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8]。

四、结束语

随着教育体制的深化改革,政府部门对西藏加大专项投入,体育教学质量有所提升,教学成果显著,但部分学校在实际体育教学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对此应严格遵循体育教学宗旨,贯彻践行中华体育精神方针,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创新教学方法和技巧,充分发挥教师引领角色,以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重任,提高其核心素养,促进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体育精神西藏体育
加油,冲吧,体育精神!
都是西藏的“错”
学与玩(2022年7期)2022-10-31 01:59:22
The true sportsmanship 真正的体育精神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甘肃教育(2020年2期)2020-11-25 00:50:04
只为娱乐,无关输赢——古人的体育精神
神奇瑰丽的西藏
一个人的西藏
海峡姐妹(2017年4期)2017-05-04 04:03:51
2016体育年
我们的“体育梦”
西藏:存在与虚无
剑南文学(2016年11期)2016-08-22 03:3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