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公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守正创新路径探析

2022-02-17 17:59:48卢文忠
山西警察学院学报 2022年4期
关键词:公安院校专业课公安

□卢文忠,殷 鑫,于 娣

(广东警官学院,广东 广州 510230)

新时代要有新发展,守正创新是新时代公安院校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取得新发展的重要课题和现实要求。202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提出了“推动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守正创新发展”的新要求。“思想政治工作的‘守正’与‘创新’是辩证统一的整体,既不能隔离‘创新’谈‘守正’,也不能离开‘守正’谈‘创新’,‘守正’是前提和基础,‘创新’是方式和手段。”[1]公安院校担负着培养党和人民忠诚卫士的重要使命,必须紧扣新时代的发展要求,顺应公安机关锻造新时代高素质过硬公安铁军的建设需要,在培养公安专业人才的目标引领下坚持思想政治教育的守正与创新相统一。新时代公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守正创新,实质上是继承和发扬党始终重视和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优良传统,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警察警旗授旗仪式上的重要训词精神为根本遵循,在立德树人和忠诚育警相结合的意义上守正创新,努力实现以“守正创新”育“时代新人”、以“守正创新”铸“忠诚警魂”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

一、教学理念的守正创新:彰显忠诚育警的特色

教学理念的守正创新是新时代公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守正创新的重要导向。“作为公安院校,其特有的育人模式较之社会其他模式具有政治性强、可塑性强、成效显著等特点,这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优渥的环境。”[2]思政课作为公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作为新时代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必须坚持将培养公安专业人才作为全部教学任务的根本目标导向,在立德树人和忠诚育警相结合的意义上积极推动思政课教学理念的守正创新。在培养公安专业人才的目标引领下,为实现以“守正创新”育“时代新人”、以“守正创新”铸“忠诚警魂”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提供理念指引。

(一)在立德树人的意义上“守正”思政课教学的任务

立德树人是培养公安专业人才的基础和前提,是公安院校忠诚育警的方向和源泉。坚持教学理念的守正创新,彰显忠诚育警的特色,首先要坚持立德树人理念。公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守正创新归根到底是为了推动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通过“守正”思政课这一主渠道、主阵地促进公安大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

从根本意义上说,“立德”是引导公安院校大学生自觉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之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来增强对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认同,坚定“四个自信”。“学员只有深刻领会、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才能从根源上找到忠诚的‘源代码’,才能使忠诚教育的理论根基坚如磐石、不可动摇。”[3]“树人”是在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目标引领下,把公安院校大学生培养成为党和人民的忠诚卫士。因此,公安院校思政课教师必须坚持把立德树人的理念贯穿于《思想道德与法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等课程的教学之中,向公安院校大学生深入讲解人民警察“对党忠诚”的“源代码”,在立德树人的意义上“守正”思政课教学的任务。

(二)在忠诚育警的意义上“创新”思政课教学的理念

“公安院校肩负着向全国公安机关输送合格人才的责任和使命,其所培养的学生作为共和国的预备警官,必须拥有坚定的政治信仰和忠诚品质。”[4]坚持教学理念的守正创新,要从立德树人和忠诚育警相结合的意义上“创新”思政课教学理念——既要明确认识公安院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意义,也要明确认识公安院校开展忠诚育警基本工作的现实要求。立德树人是围绕“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总问题开展思政课教学,忠诚育警则是遵循“对党忠诚、服务人民、执法公正、纪律严明”的总要求创新思政课教学。

“创新”思政课教学理念就是要认识到彰显特色的现实意义。公安院校思政课教学不是一般性地对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理论讲授,而是有针对性地把课程教学的理论内容与公安工作的实际问题结合起来,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警察警旗授旗仪式上的重要训词精神为根本遵循,从培养公安专业人才的方向上推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从讲好思政课与忠诚铸警魂相结合的意义上把忠诚教育融入思政课教学之中,使思政课的教学能够积极展现新时代人民警察“对党忠诚、服务人民、执法公正、纪律严明”的使命和形象,引导大学生学习和掌握作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所应具备的思想政治理论,积极涵养将来从事公安工作具备的警察职业道德。

二、课程体系的守正创新:构建课程思政新模式

课程体系的守正创新是新时代公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守正创新的重要载体。在培养公安专业人才的目标引领下,课程体系的守正创新就是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从思政课向专业课不断延伸和拓展,既要在思政课程的主阵地上坚持“守正”,又要在课程思政的新模式上积极“创新”,努力探索和构建一种思政课和专业课双向交融、相互促进、协同育人的课程思政新模式,为实现以“守正创新”育“时代新人”、以“守正创新”铸“忠诚警魂”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建立课程载体。

(一)以公安专业课为依托的课程体系守正创新

以公安专业课为依托的课程体系守正创新,就是根据公安专业人才的培养需要构建一种彰显忠诚育警特色的课程思政新模式,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专门化的“小课程”(四门思政课)与多样化的“大课程”(各门专业课)的有机结合,把立德树人和忠诚育警的任务从主渠道“守正”意义上的“课程”,不断延伸和拓展为全方位“创新”意义上的“课程体系”——以思政课为基础、以公安专业课为依托推进课程思政的建设。“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既是公安院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职责所在,也是实现新时期公安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所需。”[5]实际上,公安专业课作为培养公安专业人才的专门课程,不仅对公安院校大学生提出了警务专业知识和警务实战技能上的严格要求,也对公安院校大学生提出了思想政治理论和警察职业道德上的严格要求,从各自的专业范畴和教学内容鲜明地展现了“人民公安为人民”的宗旨,展现了公安机关打击违法犯罪活动、维护社会公共安全、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的职责使命。这就决定了公安专业课具有思想政治教育的丰富要素、具有开展忠诚育警的内在功能、具有课程思政建设的独特优势,是公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守正创新的重要载体。公安院校应积极利用这种丰富要素、内在功能和独特优势来构建一种服务于公安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课程思政新模式。

公安院校构建课程思政新模式,就是依据教育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和公安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从课程思政的层面上对思政课和专业课的教学任务进行规划和衔接,不断形成思政课和专业课双向交融、相互促进、协同育人的积极效应。构建课程思政新模式,既要有针对性地把思政课的理论内容融入和体现于公安专业课的教学之中,又要积极开发和利用公安专业课中蕴含的思政要素,把专业课的培养任务与思政课的教育任务进行衔接。质言之,课程体系守正创新的重要意义在于把“对党忠诚、服务人民、执法公正、纪律严明”作为讲好思政课以及讲好专业课的鲜明主题和深刻内涵,使学生能够在课程思政的新模式中达到学习专业知识和接受忠诚教育相统一的效果。

(二)以实战化教学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守正创新

公安机关职责使命的思想根基就在于“对党忠诚”,公安队伍建设的关键要务在于政治建警。这就意味着公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紧密联系公安机关的职责使命,积极面向实战工作以及紧跟实战化教学的发展需要,才能充分彰显出忠诚育警的特色和适应人才培养的需要。

在培养公安专业人才的目标引领下,以实战化教学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守正创新,是公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守正创新的应有之义。也就是说,公安院校坚持思想政治教育的守正与创新相统一,不仅要在思政课教学上“守正”,也要在专业课教学上“创新”,还要在实战化教学上“创新”。以实战化教学为导向推动专业课以及思政课紧贴公安专业人才的培养需要,构建课程思政新模式,必须积极面向和贴近公安机关打击违法犯罪活动、维护社会公共安全、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的职责使命。否则,思想政治教育就易于变成空洞的说教而失去发展的活力,更难以服务于培养公安专业人才的实际需要。因此,实战化教学是推动公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守正创新的重要导向和优势,公安院校可以从实战化的角度激发思政课教学理念守正创新的动力,通过贴近实战化教学的需要、融入实战化教学的要素、营造实战化教学的情景等,积极推动思政课朝着实战化教学的方向不断实现理念创新和方法创新,让学生能够在具有实战化要素和情景的思政课教学中学习思想政治理论和警察职业道德。

三、网络环境的守正创新:加强网络新媒体应用

网络环境的守正创新是新时代公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守正创新的重要支撑。当今网络新媒体广泛应用于大学生日常学习生活,公安院校立德树人和忠诚育警要求我们坚持网络环境的守正创新,尤其充分用好网络新媒体。因此,公安院校应充分借助新一代网络信息技术的优势来构建网络教学和网络传播相结合的网络虚拟环境,打造适应当今形势和学生需求的智能学习空间,为实现以“守正创新”育“时代新人”、以“守正创新”铸“忠诚警魂”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提供技术支撑。

(一)基于新媒体应用的网络教学“守正”

随着网络技术的深入发展和网络新媒体的广泛流行,网络教学已成为近年来尤其是新冠疫情以来我国高校普遍采用的一种重要的、常态的教学模式。“线上教学打破了以往的传统教学模式,教师借助更多的网络教学资源丰富课堂,开阔学生眼界,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拓宽了学生的学习广度和时间跨度。”[6]对于公安院校而言,必须在网络教学上坚持“守正”,把网络教学作为必备的教学手段,从网络新媒体的应用层面上不断完善“线下+线上”的立体化教学模式,尤其是要借助线上的网络教学平台大大扩展包括思政课和专业课在内的教学时空。

在网络教学上坚持“守正”的主要任务是基于新媒体应用的同步教学和专门教学。在同步教学方面,任课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通过网络新媒体的应用来实现教学过程与网络资源形成链接的“线下+线上”同步教学,充分利用网络视频、音频、图片、符号等各种与教学目的相一致的网络资源来展示教学内容,甚至还可以通过网络与实地考察、人物访谈等建立远程连接和现场直播,从而使学生在形象化和接地气的视听体验中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在专门教学方面,公安院校可以借助网络教学运营商的技术支持,开发和制作与课堂教学相一致的思政网课,从而为学生在课堂教学之外随时随地通过网络新媒体自主学习思政网课提供网络技术服务。

(二)基于新媒体应用的网络传播“创新”

网络新媒体之“新”的应用功能不仅在于“教”,更在于“传”,仅仅把新媒体应用于教学远不足以适应当今的网络发展形势和学生生活方式。网络新媒体的技术应用主要是一种“微时代”的传播手段,能够超出教学的范畴从而发挥广泛、持久、深入、及时的信息传播功能,新一代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有助于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从有限的“教”扩展为有效的“传”。因此,公安院校要从网络教学向网络传播发展的意义上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的守正创新,使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更加广泛、持久、深入、及时地融入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之中,以网络传播的方式引导学生形成从事警察职业所需的政治立场、思想作风和价值观念。

基于新媒体应用的网络传播“创新”的直接意义在于把培养公安专业人才的目标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细化为“微思政”的传播,即把立德树人和忠诚育警的价值内涵以及课程教学的理论内容转化为便于传播和易于理解的短小精悍、微言大义、形象生动、喜闻乐见的网络视听资源,为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和警察职业道德创造丰富多样的“微思政”视听体验。此外,对于网络技术条件允许的公安院校而言,还可以创新和应用VR思政——在全景式、沉浸式、交互式的网络虚拟实践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把网络的信息传播提升为网络的空间传播,模拟出一种具有实战化情景的3D学习环境,“犹如人民警察在开展案件侦办、专项行动那样,进行某种实战化的学习体验,让学生犹如在真实的任务环境中接受思想政治教育”。[7]

四、工作机制的守正创新:建立和完善长效机制

工作机制的守正创新是新时代公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守正创新的重要保障。公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守正创新说到底是为了立德树人、忠诚育警,是一个彰显特色、有序推进的协同育人过程。因此,要实现教学理念、课程体系、网络环境的守正创新,需要与之相适应的工作机制的守正创新。据此,公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机制的守正创新,既要在现行的工作机制上坚持“守正”,也要根据教学理念、课程体系、网络环境的发展而有所“创新”,从中建立和完善一系列专门用于指导和保障思想政治教育守正创新的长效机制,为实现以“守正创新”育“时代新人”、以“守正创新”铸“忠诚警魂”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提供制度保障。

(一)建立和完善思政创新计划机制

建立和完善思政创新计划机制,就是根据《关于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等相关政策文件,党委牢牢掌握公安专业人才培养全过程中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必须明确“创新”是为了更好地实现“守正”的根本目标——培养党和人民的忠诚卫士,坚持立德树人和忠诚育警相结合的原则,从顶层设计的意义上提出思想政治教育守正创新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目标任务。建立和完善思政创新计划机制,需要制定关于教师的能力要求、工作内容、评估标准、奖励规定、条件保障等实施细则,在出台适合本校人才培养需要的思政创新实施方案中设置科研项目、案例征集、成果展示、教学示范等具体名目,为有序推进课程体系、网络环境等方面的守正创新提供明确指导和有效保障。

(二)建立和完善课程思政建设机制

建立和完善课程思政建设机制,就是根据《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等相关政策文件,以培养公安专业人才为目标导向,以加强忠诚教育为主线对课程思政新模式的构建进行整体规划,强化思政课与公安专业课之间共同立德树人、忠诚育警的“桥梁”,把“对党忠诚、服务人民、执法公正、纪律严明”作为课程思政建设的鲜明主题和基本内涵。“每门课程都蕴含着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要注重挖掘,在知识传授过程中注重价值引领,在显性教育过程中注重隐性教育,在统筹协调过程中注重分类指导。”[8]建立和完善课程思政建设机制,要明确思政课教师以及专业课教师在立德树人、忠诚育警任务上协同推进的职责要求,对公安专业课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内涵进行分类和定位,鼓励教师努力研究、开发和运用公安专业课中蕴含的忠诚教育元素,从制度层面上引导思政课和专业课不断形成双向交融、相互促进、协同育人的课程思政新模式。

(三)建立和完善协同育人创新机制

建立和完善协同发展创新机制,就是按照构建“大思政”育人格局的新要求,明确“创新”是为了更好地实现“守正”的根本目标,通过实施思政创新计划来鼓励和发挥教师乃至学生参与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按照立德树人和忠诚育警相结合的原则,在党团组织建设、警务化管理、校园文化建设、公安实践、志愿服务等方面形成多主体协同创新的关联机制和育人环境,从课程育人、组织育人、管理育人、文化育人、网络育人等多方面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的守正创新。

(四)建立和完善教师能力建设机制

建立和完善教师能力建设机制,就是通过实施思政创新计划鼓励和支持公安院校教师强化创新意识,提升创新能力,培育创新成果。建立和完善教师能力建设机制,通过开展创新培训、设置创新项目、实施创新奖励等方式鼓励和引导思政课教师积极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研究和创新实践,鼓励和支持思政课教师对思政课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案例、教学网络做出新尝试。与此同时,公安院校也要鼓励和支持专业课教师强化创新意识,结合立德树人、忠诚育警的需要创新公安专业课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在课程思政的实施过程中努力达到培养警务实战能力与培养警察职业道德相结合的积极效应。

(五)建立和完善创新绩效评估机制

建立和完善创新绩效评估机制,就是根据培养公安专业人才和实施思政创新计划的实际需要,按照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原则,构建动态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对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成效进行评估。[9]建立和完善创新绩效评估机制,要对教师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发表的学术论文、主持的研究课题、获得的教学奖项、参与的课程改革等业绩进行评定和奖励,也应通过绩效评估对参与其中并做出重要贡献、取得明显成效的学生给予相应奖励。建立和完善这一机制有利于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守正创新形成持久、积极的导向作用和保障作用。

猜你喜欢
公安院校专业课公安
“老公安”的敛财“利器”
我国公安院校水上教学课程的困境与出路
“导入课”在高校专业课实施“课程思政”的实践与思考
时代人物(2019年29期)2019-11-25 01:35:16
关于公安院校“智慧校园”建设的思考
“10岁当公安”为何能畅通无阻
公安报道要有度
新闻传播(2016年20期)2016-07-10 09:33:31
服务学习在高职社会工作专业课内实践教学中的探索
基于科学计量学的公安院校科研与评价
创新科技(2015年9期)2015-12-15 07:04:09
论公安院校诊所式法学教学模式的建构
公安
江苏年鉴(2014年0期)2014-03-11 17: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