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凤琴
咸阳师范学院图书馆 陕西咸阳 712000
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的竞争最终是人才的竞争。在创新型国家发展战略中,知识创新是核心。“更加重视科学精神、创新能力、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教育”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培养创新型人才提出的明确要求。而人才是知识创新的驱动力,高等教育是为国家创新发展储备人才的摇篮,教育创新要与时代发展同频共振。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完善构建创新复合型人才培养体系是新时代高等教育职责和使命。在创新创业型人才能力体系中,信息素养能力是一项核心基础能力,也是复合型人才必备能力之一,更是一项综合能力,是大学生参与并服务社会、终身学习的保障。信息素养教育是高等学校培养创新型复合人才的必要环节。
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信息的海量增长使信息的传播和获取越来越便捷,同时也衍生了一系列问题:比如信息道德与安全、信息综合症,“信息疲劳”“信息焦虑”“信息贫富悬殊”等影响;同时信息泛滥也冲击着传统社会的产业结构、文化价值观和社会价值观。另外,以信息为核心的经济结构也成为现代社会的主要特征。人们要适应信息社会带来的问题和挑战,就必须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能力。信息素养已经成为人们在信息时代生活、学习、工作的重要能力和基本素质,也是衡量个人综合素质的重要指标。因此,信息素养教育刻不容缓。
信息素养教育是指为启发人的信息意识、增加人的信息知识、提高人的信息能力、提升人的信息伦理水平所进行的一系列教育和培训活动。主要包括信息意识教育、信息知识教育、信息能力教育以及信息伦理教育。国外的信息素养教育开展较为成熟,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都有完善的信息素养标准,在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中实现多层次推广普及,形式丰富,成效显著。我国的信息素养教育始于20世纪80年代,主要是以在高等学校开设全校公共选修课“文献检索与利用”的形式,对在校大学生进行信息素养教育。几十年来,教育部及相关机构下发了多个文件给予指导和重视,文献检索课教学从形式到内容更加规范化、系统化和科学化。迄今为止,尚未出台国家层面的信息素养标准。信息素养教育在教育对象、层次深度和课程评价和营销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本文拟通过高校图书馆的职能定位来实施完善信息素养教育途径和方式,以促进信息素养教育和图书馆的内涵发展。
信息素养教育是高校图书馆的主要职能之一。最新修订的《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以下简称《规程》)中明确指出:“图书馆应充分发挥在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中的作用。”新《规程》要求图书馆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为读者提供信息服务,嵌入课堂教学和科学研究过程,开展信息教育服务,创新服务内容和方式,这是由高等学校图书馆的性质和作用决定的。
(1)高等学校图书馆思想品德教育职能是实现“立德树人”、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的重要场所,是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阵地。在教育学生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党史学习教育等方面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2)图书馆以其独有的专业优势和行业特点。比如科学分类、整理排序、主题检索等专业思维在信息社会中独具魅力。图书馆的文献信息资源的收集整理,以及文献检索服务工作的目的都是为了快速精准地向用户提供所需要的文献信息资源,以节省用户的时间和精力。这种独有的学科优势无论在科学研究、工作学习、职场生存、生活休闲等任何领域,都有着无可取代、用之不尽的宝藏优势。
(3)高校图书馆是大学生构建知识体系的信息中心。馆藏资源建设是图书馆开展各项服务工作的基础和前提。图书馆拥有最全、最新、系统的文献资源,馆藏资源体系中除了大量的专业书籍,还有配合教学活动和教学实践的课外教学参考书和综合性科普类图书。高校图书馆的馆藏资源具有一定的系统性、连续性和科学性,能够有效满足学校的教学科研和学生学习需求。这对学生的专业教育和素质教育有密切的关系。
(4)高校图书馆也是大学生在校学习的第二课堂。作为学校的文献信息中心,高校图书馆是学生自主学习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场所,也是学生专业阅读和休闲阅读的支持保障者。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图书馆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中包括立德树人的思想教育职能、配合教学活动的专业教育职能、扩大知识面进行素质教育的职能等。现代社会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已成为现代教育应有的特征和要求。大学生利用图书馆的最新文献信息,汲取更广泛的专业知识,了解学科的发展动态和方向,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与课堂知识形成互补,融会贯通。
(5)高校图书馆也是校园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窗口。高校图书馆以其独具特色的物理空间、深厚的文化氛围和学习氛围的熏陶渲染,对开阔视野、拓宽思维空间、提高文化综合修养和审美能力、构建大学生合理的知识结构综合素质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新生入馆教育是大学生入学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大学生利用图书馆、接受信息素养教育的第一堂课。每年的开学季,各个高校图书馆都会通过参观讲解、专题讲座、测试答题等不同途径和形式开展读者入馆教育工作,让新师生(本科生、研究生、留学生及新教师等)能够通过入馆教育获取图书馆资源和各项服务(纸质资源、电子资源及多媒体资源等)、自助设备(自助借还与打印等)、图书馆空间布局等使用培训。随着新技术的发展应用,全景式、沉浸式体验、游戏闯关等一系列新颖的活动方式层出不穷,让刚步入大学校园的新生读者有了耳目一新的感受,为以后利用图书馆掌握知识技能、塑造独立人格建立了良好的开端。
移动技术和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为图书馆的服务插上了自由飞翔的翅膀。高校图书馆利用微信公众号、小程序、微视频Vlog、卡通代言人、全景沉浸式体验等丰富多彩的形式和手段开展资源推送、学科服务、培训讲座等内容,不断提升优化信息素养教学方式和内容,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让读者有身临其境的体验,增强了读者接受信息的效果和体验感。
开展讲座培训是高校图书馆进行信息素养教育的常规方式之一。主要类型有专题讲座、预约讲座、菜单式讲座、临时讲座及在线讲座等。培训讲座可针对某一专业的学生,或者全校所有师生,内容针对性、可操作性较强。高校图书馆通过每年的读书月、开学季和毕业论文开题等时间节点开展不同主题的培训,指导学生如何利用图书馆资源和各类数据库,提升大学生文献检索能力。
高校图书馆的建筑主体也是高校的文化地标。近年来各类图书馆空间再造成为一种趋势。图书馆建筑物理空间不再仅是搜集、整理、保存、传播和利用文献资料的场所,更重要的是促进读者思想碰撞和信息交流,成为读者进行学术思想交流和创新人才培养的中心。信息素养教育需要空间环境的支撑,物理空间的作用需要信息素养活动来实现和彰显。
新技术应用引起信息环境的变化,高校图书馆的教育职能面临着新的挑战。课程思政、学分课程、嵌入式教学、MOOC的兴起对信息素养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现代高等教育强调方法的学习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尤其是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更是被公认为21世纪大学生必备的基本素质之一。通过文献检索课的系统学习,掌握文献信息利用的基础知识与技能,在学习、工作、生活等不同场景下具备相应的实践技能,无疑是大学生培养信息意识、形成独立学习能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最佳途径。
高等学校应将信息素养教育纳入人才培养体系当中。教学管理部门(包括教务处、研究生院/处等)、院系、网络技术部门、图书馆等相关机构人员应增进沟通合作,把信息素养教育作为人才培养方案的必备内容落到实处。从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大纲、教学设计、实践案例等不同层面,使信息素养教育形成长效机制。从人才培养方案源头制度上充分重视保证信息素养教育的重要性。
传统的信息素养教育所需要的教学设施,如教室、教材、电子阅览室等要素,已经不能适应新时代的教学需求。随着新媒体技术和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移动信息终端设备及各种App的广泛应用,高校图书馆可利用现代科技带来的便利条件,通过即时通信交流群、小程序、雨课堂等学生广泛使用的互联网平台为学生信息素养教育服务,努力打造信息素养教育互动平台,学生突破时间、空间的界限与教师进行实时互动交流,起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信息素养教育充分体现了图书馆的教育职能和信息服务职能。师资队伍是高校图书馆开展信息素养教育的关键因素,而人才短缺是当前高校图书馆的普遍现状。高等学校应将图书馆专业人员培养纳入学校的人才培养计划,重视培养图书馆高层次的学科馆员和学科带头人,鼓励图书馆工作人员通过在职学习和培训进修,提高知识水平和业务技能。一是要引进具有不同学科背景的专业人才补充教学队伍,二是要对现有教学岗位上的人才进行继续教育,以适应新形势下利用新技术、新手段进行信息素养教育的新挑战。
信息素养教育是高校图书馆服务育人、岗位育人的重要体现。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各类创新复合型、应用型优秀人才,信息素养教育要精准、灵活地嵌入学校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图书馆作为终身学习和创新人才培养的信息中心,应该发挥应有的教育职能作用。利用资源、空间和技术优势,对读者进行信息素养教育,推广图书馆的资源与服务内容,提高图书馆的服务能力和读者的信息素养水平。增强图书馆的学术氛围,促进图书馆的内涵发展,助力教学和科研工作,提高人才培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