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友好的含锰三元体系对聚丙烯塑料表面微蚀研究

2022-02-16 13:16刘利利陈怀军赵文霞张彩芳回凯宏李鑫巍
材料保护 2022年12期
关键词:镀铜亲水性微孔

刘利利, 陈怀军, 赵文霞, 张彩芳, 程 熠, 宋 晅, 朱 皓, 回凯宏, 刘 欣, 李鑫巍, 赵 伟

(宁夏师范学院化学化工学院, 宁夏 固原 756000)

0 前 言

近年来,聚合物塑料被广泛用作生物材料,其中聚丙烯塑料(PP)备受关注[1]。 聚丙烯塑料具有优良的耐热性、抗环境应力开裂、无毒等优点,被广泛用于各个行业和领域,但由于PP 存在表面疏水性、不含官能团、不可降解等缺陷,导致其应用范围受到限制[2,3]。研究表明,在没有亲水的极性官能团的情况下,很难实现金属镀层和非极性塑料表面的连接,即使金属镀层与塑料表面之间成功接合,其接合力也较小,无法满足工业中对接合力的需求[4]。 因此,如何提高金属镀膜与塑料表面之间的黏接强度成为研究的热点。 为了克服PP 基体表面光滑平整且亲水性差等缺陷,国内外研究人员采用不同方法对PP 基体进行表面改性处理,包括紫外接枝、熔融接枝、脉冲电晕、空气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化学微蚀和表面活性剂固定等[5]。

Matsumoto 等[6]采用低能电子束表面处理技术对PP 基体进行表面改性,改性处理后PP 基体表面形貌和亲水性无明显改善,但PP 基体与金属镀膜之间的粘接强度有所提高。 Jiang 等[7]采用等离子体和接枝聚合的方法制备了PP 微图案化薄膜,但操作过程复杂。Yeetsorn 等[8]研究了无电沉积技术对PP 基体镀铜效果的影响,研究发现,经过处理后,基体表面黏接强度较低。 Mansuroglu 等[9]研究了氩和氮等离子体对PP基体表面性质的影响,研究发现,等离子体处理后PP基体表面的亲水性提高,但随着放置时间的延长,亲水性减弱。 Cavalcante 等[10]利用低压冷等离子体对聚丙烯木材复合材料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基体表面亲水性未得到改善。 季成等[11]通过对PP 表面进行共价接枝改性,研究发现,金属镀层与基体间的粘接强度得到提高,但接枝率低。 与上述PP 基体表面改性方法比较而言,化学微蚀法具有操作简单、成本低的特性,因而,化学微蚀法被广泛用于材料表面改性[12],MnO2-H2SO4-H2O 三元微蚀体系相比传统的铬酐-硫酸-水体系、KMnO4-NaOH碱性体系、KMnO4-H2SO4-H2O 体系,具有氧化性强、污染小和成本低等优点。

本实验采用MnO2-H2SO4-H2O 三元微蚀体系对PP 基体进行表面微蚀处理,通过分析微蚀温度、微蚀时间、微蚀体系中硫酸与水的体积比对PP 基体表面形貌、表面亲水性以及黏接强度的影响,寻找适合PP 基体表面微蚀处理的合理条件。

1 实 验

1.1 实验材料

采用40.0 mm × 25.0 mm × 1.0 mm 的PP 塑料为基体,PP 基体经除油过程后用去离子水冲洗、吹干待用。

1.2 PP 基体处理过程

实验采用除油、膨润、微蚀、中和、活化、敏化、化学镀铜、电镀铜处理过程对PP 基体表面进行微蚀处理。

1.2.1 除油

将PP 基体浸入25 ℃下除油液(除油液∶蒸馏水=1 ∶1)中,搅拌处理5 min。

1.2.2 膨润

将除油后的PP 基体置于70 ℃下膨润液(三乙胺100 mL/L)中,膨润40 min。

1.2.3 微蚀

将膨润后的PP 基体置于不同温度下,MnO2含量为80 g/L、H2SO4体积分别为667 、710 、750 和778 mL/L的MnO2-H2SO4-H2O 三元微蚀体系中,80 ℃下分别微蚀60、80、100、120 min 。

1.2.4 中和

将微蚀后的PP 基体置于50 ℃的中和液(H2C2O428 g/L、H2SO4100 mL/L)中,中和10 min,除去微蚀后残留在PP 基体微孔中的MnO2,防止残留物影响后续化学镀铜过程中的活化、敏化等过程,使化学镀层与PP 基体之间能够充分接触。

1.2.5 活化

将中和后的PP 基体置于活化液(HCl 270 mL/L、SnCl23 g/L、胶体钯药水50 mL/L)中常温下活化5 min。

1.2.6 敏化

将活化后的PP 基体置于敏化液[盐酸(5%)]中25 ℃下敏化2 min。

1.2.7 化学镀铜

PP 基体经过活化和敏化处理之后,置于70 ℃的化学镀铜液中,化学镀铜液pH 值调至12.5,化学镀30 min。

1.2.8 电镀铜

化学镀铜过程后,通过电镀铜[13](CuSO4·5H2O 150 g/L、H2SO498 mL/L)加厚PP 基体表面镀铜层的厚度。 首先将覆盖了化学镀铜膜的塑料基板在质量分数为5%的硫酸水溶液中室温下浸泡2 min,除去附着在铜膜表面的氧化层,并用蒸馏水冲洗干净,然后在室温下进行电镀铜过程。 电镀过程中保持J=0.03 A/cm2,电镀时间为2 h。 经电镀铜过程后基板表面沉积的铜膜总厚度达到20 μm。

上述每步操作后均采用去离子水冲洗PP 基体。

1.3 表征手段

采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微蚀处理前后PP 基体表面形貌;用视频光学接触角测量仪测定PP 基体与水之间的接触角,分析PP 基体表面亲水性变化;用万能材料试验机测定PP 基体与镀铜层间的粘接强度。

2 结果与讨论

2.1 MnO2-H2SO4-H2O 微蚀体系中不同VH2SO4 ∶VH2O体积比和微蚀时间对PP 基体表面形貌的影响

在实验室的前期研究工作中[14-16],采用不同VH2SO4∶VH2O体积的MnO2-H2SO4-H2O 微蚀体系对聚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ABS)共聚物进行微蚀处理,经过研究发现,VH2SO4∶VH2O体积比分别为2.0 ∶1.0、2.5 ∶1.0、3.0 ∶1.0、3.5 ∶1.0 时可以获得较好的微蚀效果,因此,本工作选择了VH2SO4∶VH2O体积比分别为2.0 ∶1.0、2.5 ∶1.0、3.0 ∶1.0、3.5 ∶1.0 的比例,研究不同VH2SO4∶VH2O的MnO2-H2SO4-H2O 微蚀体系对PP 基板的微蚀效果。 实验研究了80 ℃下不同VH2SO4∶VH2O体积比的MnO2-H2SO4- H2O 三元微蚀体系中微蚀时间对PP 基体表面形貌的影响,微蚀处理后PP 基体的表面形貌(SEM)如图1~图4 所示。

图1 为VH2SO4∶VH2O=2.0 ∶1.0 时,微蚀不同时间后PP 基体的表面SEM 形貌。 由图1 可以看出,微蚀时间为60 min(图1a)时,PP 基体表面出现一些孔径较小的微孔;随着微蚀时间的延长PP 基体表面出现的微孔数量增多但孔径仍然较小,微孔深度较浅;当微蚀时间延长到120 min(图1d)时,PP 基体表面出现的微孔孔径比微蚀时间为60 min 时的微孔孔径略有增加,但微孔深度仍然较浅,这是由于微蚀体系的氧化能力较弱,不能有效地氧化PP 基体表面,改善PP 基体表面形貌,增大PP 基体表面的粗糙度,因此不能产生良好的“锚效应”,使镀铜层与PP 基体表面之间具有较高的粘结强度,所以,要获得较好的微蚀效果,还需继续增加VH2SO4∶VH2O体积比,因为增加硫酸与水的体积比后,微蚀体系中硫酸的含量增大,使体系中氢离子的浓度增大,根据能斯特方程式, MnO2/Mn2+的电极电势增大,提高了微蚀体系的氧化能力,增大对PP 基体表面的微蚀程度,从而可以获得较好的微蚀效果。

图1 VH2SO4 ∶VH2O =2.0 ∶1.0 时微蚀不同时间后PP 基体表面SEM 形貌Fig. 1 SEM images of PP substrates after etching at different time with the volume fractions VH2SO4 ∶VH2O =2.0 ∶1.0

图2 为VH2SO4∶VH2O=2.5 ∶1.0 时,微蚀不同时间后PP 基体的表面SEM 形貌。 由图2 可以看出,微蚀时间为60 min(图2a)时,PP 基体表面出现大量孔径较小的微小孔洞;微小孔洞的数量随着微蚀时间的延长而增多,但孔径和孔的深度仍然较小;当微蚀时间延长到120 min(图2d)时,PP 基体表面出现大量致密的微孔,微孔孔径明显增加,但微孔深度仍然较浅,由此说明VH2SO4∶VH2O=2.5 ∶1.0 时的微蚀效果依然不理想。

图3 为VH2SO4∶VH2O=3.0 ∶1.0 时,微蚀不同时间后PP 基体的表面SEM 形貌。 由图3 可以看出,微蚀60 min(图3a)后,PP 基体表面出现大量均匀致密的微孔,但微孔的孔径仍然较小;随着微蚀时间的延长PP 基体表面微孔的密度增大,但孔径和深度仍然较小;当微蚀时间进一步延长到100 min(图3c)时,PP 基体表面形成孔径大小和深度合理的均匀致密的微孔,微蚀效果较好,这样的微孔结构有利于化学镀铜过程中铜层与PP基体的有效粘接;随着微蚀时间继续延长到120 min(图3d)时,PP 基体表面出现小部分脱落,微孔孔径过大,深度变浅,微孔相互附着,无法形成良好的“锚效应”,不利于后续化学镀铜过程中铜层与PP 基体的有效粘接。

图3 VH2SO4 ∶VH2O =3.0 ∶1.0 时微蚀不同时间后PP 基体表面SEM 形貌Fig. 3 SEM images of PP substrates after etching at different time with the volume fractions VH2SO4 ∶VH2O =3.0 ∶1.0

图4 为VH2SO4∶VH2O=3.5 ∶1.0 时,微蚀不同时间后PP 基体表面SEM 形貌。 由图4 可以看出,微蚀时间由60 min 延长至80 min 后,PP 基体表面出现数量较多的微孔,微蚀效果比较理想,但相比于在VH2SO4∶VH2O=3.0 ∶1.0,微蚀时间为100 min 微蚀体系处理后,PP 基体表面微孔孔径较小;随着微蚀时间的进一步延长,由于微蚀体系的氧化能力过强,PP 基体表面出现不同程度的脱落现象,导致微孔孔径变大,深度变浅,使化学镀铜膜与PP 基体间的粘接强度降低。

图4 VH2SO4 ∶VH2O =3.5 ∶1.0 时微蚀不同时间后PP 基体表面SEM 形貌Fig. 4 SEM images of PP substrates after etching at different time with the volume fractions VH2SO4 ∶VH2O =3.5 ∶1.0

综上,选择VH2SO4∶VH2O=3.0 ∶1.0、微蚀时间100 min 较为理想。

2.2 MnO2-H2 SO4-H2 O 微蚀体系的微蚀温度对PP基体表面形貌的影响

由上面的分析可知,当微蚀体系中VH2SO4∶VH2O=3.0 ∶1.0,微蚀时间为100 min 时微蚀效果比较好,因此实验继续研究了微蚀体系中VH2SO4∶VH2O=3.0 ∶1.0,微蚀时间为100 min 时,微蚀温度对PP 基体表面形貌的影响。

图5 为不同微蚀温度下微蚀处理后PP 基体表面SEM 形貌。 由图5 可以看出,微蚀温度为70 ℃(图5a)时,PP 基体表面无明显变化,说明微蚀温度较低;当微蚀温度升高到80 ℃(图5b)时, PP 基体表面形成了大量分布均匀的微孔,表面粗糙程度较大,微孔孔径和深度有利于增大化学镀铜膜与PP 基体间的粘接强度,微蚀效果较好;当微蚀温度继续升高到85 ℃(图5c)时,微蚀体系的氧化速率较大,在相同的微蚀时间下,PP 基体出现表层脱落现象,并且PP 基体表面形成的微孔出现相互联结现象,导致微孔孔径变大、深度变浅,无法形成良好的锚定,不利于化学镀铜过程中铜的沉积。 因此,微蚀体系保持VH2SO4∶VH2O=3.0 ∶1.0,微蚀时间为100 min 的情况下,微蚀温度为80 ℃时,PP基体的微蚀效果比较理想。

图5 VH2SO4 ∶VH2O =3.0 ∶1.0 时微蚀不同温度PP 基体表面SEM 形貌Fig. 5 SEM images of PP substrates after etching at the different temperatures with the volume fractions VH2SO4 ∶VH2O =3.0 ∶1.0

2.3 MnO2-H2SO4-H2O 微蚀体系中VH2SO4 ∶VH2O体积比和微蚀时间对PP 基体表面亲水性的影响

图6 表示不同VH2SO4∶VH2O体积比下,微蚀体系的微蚀温度为80 ℃时,PP 基体表面接触角随微蚀时间变化的趋势图。

图6 不同VH2SO4 ∶VH2O体积比下PP 基体表面接触角随微蚀时间的变化趋势Fig. 6 The curves of contact angle of PP substrates surface with etching times at different volume fractions of VH2SO4 ∶VH2O

由图6 得知,在同一VH2SO4∶VH2O体积比下,随着微蚀时间的延长,接触角先逐渐减小,当微蚀时间达到100 min 时接触角最小,此后随着微蚀时间的进一步延长,接触角呈现增加的趋势。 在相同的微蚀时间下,随着VH2SO4∶VH2O体积比的增大,接触角出现先减小后增大的现象。 微蚀处理前PP 基体表面接触角为91.7°,呈现疏水性。 在微蚀温度为80 ℃,VH2SO4∶VH2O=3.0 ∶1.0下,微蚀处理100 min 后,PP 基体表面接触角减小到62.6°,呈现强的亲水性,这是由于经微蚀处理,PP 基体表面形成了亲水基团,使PP 基体表面亲水性增强,表面自由能降低,强的亲水性有利于提高镀铜层与PP 基体表面间的粘接强度。 随着微蚀时间的进一步延长,PP 基体表面接触角略有增加,这是由于PP 基体表面被过度氧化,表面亲水性基团减少造成的。

2.4 MnO2-H2SO4-H2O 微蚀体系中VH2SO4 ∶VH2O体积比和微蚀时间对粘接强度的影响

图7 表示不同VH2SO4∶VH2O体积比下,粘接强度随微蚀时间的变化趋势。

图7 不同VH2SO4 ∶VH2O体积比下镀铜层与PP 基体间粘接强度随微蚀时间的变化趋势Fig. 7 The curves of the adhesion strength between the electroless copper and PP substrates surface with etching times at different volume fractions of VH2SO4 ∶VH2O

由图7 可以看出,在同一VH2SO4∶VH2O体积比下,随着微蚀时间的延长,粘接强度出现先增大后减小的现象;在相同的微蚀时间下,随着VH2SO4∶VH2O体积比的增大,粘接强度显示出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 在微蚀温度80 ℃、MnO2含量为80 g/L、VH2SO4∶VH2O=3.0 ∶1.0条件下,当微蚀时间为100 min 时,镀铜膜与PP 基体的粘接强度最大,达到3.5 N/cm。 这是由于在微蚀体系合适的氧化还原能力下微蚀处理后,PP 基体表面形成了大量孔径和深度合适的微孔,生成了亲水性基团,表面粗糙度较大,并且表面亲水性较强。 在强的表面亲水性和大的表面粗糙度共同作用下,粘接强度大幅度提高。

3 结 论

通过研究得知,PP 基体合理的表面微蚀处理条件为:VH2SO4∶VH2O=3.0 ∶1.0,微蚀温度80 ℃,微蚀时间100 min。 经过微蚀处理后,PP 基体表面粗糙度程度大幅度增加,表面亲水性显著增强,在二者的共同作用下粘接强度达到3.5 N/cm。 因此,MnO2-H2SO4-H2O 三元微蚀体系是一种环境友好的PP 基体表面微蚀体系。

猜你喜欢
镀铜亲水性微孔
镀铜焊材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及保护措施分析
双负载抗生素亲水性聚氨酯泡沫的制备与表征
无镀铜焊丝的特性及推广应用
一种打微孔改进结构的塑料编织袋
一种亲水性温敏聚合物荧光探针的制备及用于农产品中铝离子的检测
简析电子线路板微沟槽脉冲镀铜填充工艺
强疏水性PDMS/PVDF微孔膜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空气中纳秒脉冲均匀DBD增加聚合物的表面亲水性
膜蒸馏用PDMS/PVDF/PTFE三元共混微孔膜制备
微孔发泡塑料中成核剂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