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丽琴
2022 年4 月16 日,航 天 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圆满完成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行任务,凯旋归来。很多同学熟悉王亚平阿姨,是在她为我们讲解神奇又美妙的“天宫课堂”上。在出征太空之前,她和5 岁的女儿约定:要给女儿和她的同学摘星星回来。现在,“摘星星的妈妈”回来了,兑现了对女儿的诺言。
“摘星揽月”对大多数人而言只能是仰望和梦想,但王亚平阿姨已经是第二次“飞天”了,她成为首位进驻中国空间站的女性,也是中国首位出舱的女航天员。
我们都羡慕王亚平阿姨的幸运,其实,正如她自己所言:“只有脚踏实地的付出,才有仰望星空的底气。”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她背后付出的努力,是常人难以想象的。
王亚平的家乡是山东烟台的一个小山村,她的父母都是老实本分的农民,山上仅有的四五亩樱桃林,是一家四口主要的经济来源。为了养活她和妹妹,父母日夜辛苦劳作。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王亚平七八岁时就帮家里干农活,是父母贴心的好闺女。同学老师眼中的王亚平学习好、体育也好,是学校、县区运动会的主力,她有股不服输的劲儿,能争第一绝不得第二。
中考时,父母想让她考师范学院,能够早日参加工作,早点养家。可她想上大学,想走出大山。虽然心怀内疚,但她心意已决,背着父母报了高中,直至被录取了才告诉他们。
王亚平儿时就有一个梦想:“自己有一天也能变成一只小鸟,在天空自由自在地飞翔……”1997 年,读书真的帮她实现了这一梦想。凭借良好的身体素质,她一路过关斩将,顺利通过所有的体检和测试,成为我国第七批女飞行员中的一员。
在空军长春飞行学院,王亚平开始了军旅生活。入校第一天,王亚平剪去了心爱的长发。在校期间,两件事始终形影不离:一是紧张繁重的专业课学习,二是不为常人所知的严酷训练。为通过考核,王亚平每天都要比别的同学多跑几圈,哪怕是零下几十度的寒冬,也照常训练。
毕业后,她以第二名的好成绩分配到武汉空军运输航空兵部队。经过3 年多训练,王亚平的飞行技术日益出色,成为一名年轻的骨干飞行员。她曾任空军航空兵某师团副大队长,熟练掌握4 种机型驾驶,实现安全飞行1 567 小时,被评为空军二级飞行员。她还多次执行战备演习、汶川抗震救灾、北京奥运会消云减雨等重大飞行任务。
2009 年5 月,王亚平经过严格考核,加入了航天员的队伍,正式成为我国第二批航天员。创造奇迹的背后,是她不为人知的辛苦付出:从成为航天员那一天到2013 年执行“神十”任务,1 800 多个日子里,她没有休息日、没有娱乐时间、没有睡过一天懒觉、没在12 点前关掉书桌上的台灯。
航天员在天上执行任务,在地下便要按照8∶1 或10∶1 的时长比例,穿着重达240 多斤的航天服,在模拟失重训练水槽进行水下训练。你们能想象出240 多斤有多重吗?斤是我国古代的质量单位,在战国时期就开始使用了,一斤为十六两,与现代国际单位制比较,1 斤≈256 克,240 斤一共就是:256×240=61 440 克≈61 千克。61 千克大约是2 个体重30 千克的小朋友的质量;羽绒服是过冬的神器,一件羽绒服大概重0.5 千克~1.5 千克,61 千克大约相当于穿了40~120 件羽绒服呢!怎么样,你是否感觉太重,穿在身上会喘不过气来?
王亚平深知:太空不会因为你是女性就改变它的环境,也不会因为女性到来而降低它的门槛。她与战友一边进行海量繁杂的知识学习,一边接受极具挑战性的航天环境适应性训练。通过层层考验,最终在2013 年,她与聂海胜、张晓光一起乘坐神舟十号进入太空。她还成功完成了我国历史上首次太空授课,为无数梦想着去太空看看的孩子们送去宝贵的太空第一课。
很多同学从小就有一个太空梦,也希望长大像王亚平阿姨那样翱翔太空,那就心怀这颗梦想的的种子,努力向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