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慧婷,吕学振,苏书杰
(1.长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陕西 西安 710064;2.长安大学人文学院,陕西 西安 710064)
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媒体融合逐渐走进大众视野。2019 年1 月25 日,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习总书记提到应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实现各种媒介资源、生产要素的有效整合,实现信息内容、技术应用、平台终端、管理手段互融共通[1]。2020 年9 月,《关于加快推进媒体融合发展的意见》出台,在此基础上,融媒体也迎来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这一背景下,中国媒体融合速度逐渐加快,以“融媒体”为背景的新时代对传统高等教育模式提出挑战,当然会计专业也不例外。因此,对现有会计专业教育模式进行改革刻不容缓。高校应该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对现有的会计专业教育模式进行改革,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国际视野的会计人才,以适应新时代发展的需要。
会计专业教育模式,是指普通高等学校会计专业教师为受教育者传授会计理论与技能、会计政策及会计估计方法的教育形式[2]。会计专业教育内容涵盖了教育目标的构建、教学理念的传递和培养模式的运用。新时代背景下,新兴媒体不断发展,知识传播的媒介手段逐渐丰富,社会需求对会计人才的要求提高,传统会计专业教育模式的弊端逐渐暴露。
新时代大背景下,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新兴产业逐渐壮大,互联网与实体经济之间不断融合,由此也引发了会计信息化的发展。商业模式的创新对会计人才的知识结构和学习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会计正在从传统的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变。但是大部分的高校课堂仍然沿用传统会计专业教育模式,以会计制度规范为依据,以财务会计知识讲解为主要内容培养会计人才,与现实需求逐渐脱节。会计专业学生只是被动接受教师所讲授的传统财务会计知识,对新时代背景下新兴产业和新兴经济敏锐度较差,对新兴技术工具的自我学习和应用意识较弱,对综合信息的理解和判断能力较低。这种教育模式下培养出的会计专业学生与企业所需综合素质较强的会计人才不符,造成会计专业的供给侧与需求侧出现错配[3]。
教学模式与教学内容在高等教育培养人才过程中占据重要地位。一方面,传统的会计专业教学模式过分依赖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缺乏必要的理论深度,严重影响学生深入思考和综合运用能力的提高[4]。虽然在会计专业教学模式改革过程中引入了在线教学等形式,但是在实施过程中往往存在会计专业教学模式“呈现方式多元化、实际操作单一”的问题。在传统的会计专业教学模式中,课堂教学占有很大一部分比例,体验式教学不受重视。如案例教学、实验教学等实践性课程并没有发挥显著作用。而且大课堂的教学模式劣势逐渐凸显,学生在课堂中参与度和积极性较差,教学信息反馈不及时,会计专业基础较差。另一方面,教师在课堂上以知识的单向灌输为主要方式,缺少与学生的有效互动,忽略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学生在课堂上表现较差,积极性不高。当前,学生获取会计知识的途径有很多,如果教师的讲课内容比较枯燥,不注重与学生之间的有机互动,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他们很有可能会通过其他途径获取相关知识。因此,老师批评学生上课不认真听讲,学生抱怨老师讲课太无趣成了当前会计课堂上的普遍现象。
随着当前经济环境和信息技术环境的发展变化,新商业模式的不断涌现,会计专业教学内容也亟待更新。但是会计专业教材内容的陈旧性和滞后性等因素导致新兴产业和云技术等知识点的增加不够充分,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不能及时更新升级。学生在学习相关内容后,只记住了知识点,却难以将其与现实生活结合解决实际问题。若会计专业教学内容不能与时俱进,则无法满足会计专业学生当前学习的需要,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高校培养的会计专业学生无法适应新时代的全新需求。
从口头传播、书写传播再到网络传播,可以发现技术在教育过程中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而且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教育都适应并应用了技术的发展[5]。随着新时代的到来,技术日渐深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并逐渐影响着大学的教学活动。然而,在大学课堂中,教师利用新技术开展教学活动的情况比较少。
在会计专业教学过程中,会计专业教师对新技术新媒介的敏感度较差,很少具备或者不具备新时代教师应该拥有的媒介素养。大部分教师依旧采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对雨课堂等第三方平台不够重视,对新兴媒体等教学手段利用不足,掌握有限。传统的教学手段在如今的大学课堂上仍是主流,将新技术与会计专业课程相融合的教学手段处在弱势地位。
目前,大多数高校均开设了会计专业。会计专业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则是会计专业教学的重要保障。会计专业教学模式的改变、教学内容的更新和课程体系的完善离不开高校的制度支持;教师考核评价制度的改革、教学手段的进步以及会计专业实践平台的搭建也离不开高校的制度保障。
在会计专业教育模式改革过程中,高校缺乏必要的制度保障,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一是高校在会计专业引进新技术新媒介改革教学模式方面没有明确的激励措施,缺少相关的资金支持和配套政策。二是高校在会计专业教学内容的更新和课程体系构建方面缺少有力的支持。比如全新的会计专业课程体系不仅需要财务会计方面的专业课程支撑,还需要与计算机科学和大数据管理等课程交融,而这些课程的融合和体系的构建需要高校制定政策进行明确的指导和鼓励。三是高校对教师的考核评价制度亟待改革。教师的考核评价缺乏区分度[6],不能有效将适合教学、科研或者教学科研并重的老师区分开,这不利于教师将精力集中在会计专业的课堂教学中。四是高校对教师利用融媒体等进行教学的情况缺乏足够重视,致使教师利用新媒介手段讲授专业知识的意识较薄弱。五是高校在搭建会计专业实践基地和实训平台方面缺乏主动性,不能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搭建第三方平台,促进校企之间、高校之间实现资源共享与人才交流。
在我国资本市场发展中,财务造假现象频发。从最开始的银广夏到万福生科,从雅百特到康美药业,财务造假问题每年都是只增不减。有数据显示,2019 年证监会发出的127 份行政处罚通知单中有28 份涉及到财务造假,占比高达22%②本文根据wind 数据库统计。。这说明会计人员的确存在信仰缺失问题,无法树立会计诚信理念[7],不能平衡好人生价值与金钱权利之间的关系。会计人员信仰缺失,与其在学生时代受教育过程中缺乏信仰教育和诚信教育有一定的关联。当前,高校会计专业在培养人才过程中过于重视专业知识的讲解,专业技能的训练,忽视了对学生会计信仰的培育,专业教育和人生教育没能有效地结合起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只注重专业技能的学习,对于思政类课程抱着可有可无的态度,人生教育难以融入到专业教育中。最终会计专业培养出来的学生没有树立会计人的专业信仰,容易在金钱面前迷失自我,致使财务造假情况发生。
帮助会计专业学生树立会计人的专业信仰,要铭记“诚信为本,操守为重,坚持准则,不做假账”。在新时代的大背景下,高校要深刻理解会计教育的内涵,积极探寻会计专业教育和人生教育之间的链接点,运用融媒体的新形式,将会计理论知识、专业知识与会计信仰、会计诚信结合起来,融入到会计专业学生培养的全过程。
高校要深刻认识会计发展与时代背景之间的关系,结合当前时代发展背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借助融媒体手段,重构会计专业教育培养目标。在此基础上,改变教学环境和教学模式,及时更新会计专业知识,引进最新会计研究成果,注重培养学生的敏锐意识、学习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从而提升会计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
如果学生没有感受到所学专业的研究机会和创造性,感受不到所学专业对自己想象力的激发和启示,就不会对本专业更高层次的知识产生内在的兴趣。因此,长远来看,如果不改变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大学教育能否可持续地培育出足够数量的社会科学研究者,就成问题[8]。在大智移云时代背景下,为了保障市场需求和会计教学之间的协调发展,做好会计专业供给侧和需求侧的衔接工作,会计专业教育目标必须根据市场需求的特点及时做出改变。高校要正确分析供给侧与需求侧之间不协调的原因,做好企业尤其是新兴企业等用人单位关于会计人才要求的调研工作,并根据市场需求重构会计专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扎实的知识基础、广泛的专业储备和强大的学习能力是会计人才胜任相关专业、保持敏锐嗅觉、做出战略决策的必备要求。其中,基础知识扎实的专业型人才是新时代背景下企业对会计人才最基本的要求,基础知识不仅仅指狭义的会计专业知识,还包含金融、法律、管理和计算机等专业的知识。高校要根据市场调研的情况,立足市场和企业的需求,加强产学研合作,教学应面向未来,更有超前性,从而动态调整会计专业教育培养目标。
传统的会计教学模式、教学内容与会计教育发展规律、学习者需求正处于不匹配的状态,高校必须对会计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进行改革和创新,借助融媒体手段,提高会计专业教学质量。
要将融媒体手段积极融入到第一课堂,利用MOOC、网易公开课、雨课堂和超星等平台,将融媒体贯穿在学生课前自主预习、课中知识讲解、课后线上测验的过程中。通过在线学习系统等新模式的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打破课堂空间和时间的限制,尽可能弥补大课堂教学模式的缺点,实现资源共享。
要将融媒体手段活跃在第二课堂,创新课堂外教学模式。第二课堂的特点是综合化和多元化[9],要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实践育人功能,利用两微一端等媒介传播渠道,通过手机直播间、微信公众号和微博等平台,实现线上互动交流和答疑。第二课堂可以实时接收学生的反馈信息,第一时间解决学生的问题,形成“线下授课+线上互动”的融媒体教学新模式。如教师在B 站开设直播模块,通过网络平台与学生面对面进行交流,强化师生之间的沟通;再比如鼓励学生课外在微博等网络新媒体上搜集上市公司披露的公司信息并进行对比分析,实现理论与实践知识的结合,教学内容的及时更新。
要将融媒体手段延伸到第三课堂,强化体验式教学模块。通过虚拟仿真实验或者财务软件实验等实践平台,以融媒体为媒介,创造会计专业体验式教学环境,帮助学生突破时空限制,全方位进行学习交流。
除此之外,会计专业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也需要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更新要以科学性、系统性和创新性为导向,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以融媒体中各种媒介形式为主要手段,促进学科交叉融合,增加或加强的教学内容包括设计思维与开发、大数据系统及应用、Python 在财务大数据中的应用、可扩展报告语言(XBRL)与结构化报告等。从而帮助学生提高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为会计卓越人才的培养奠定坚实的基础。
会计专业教学师资水平的提升是推动会计专业教育发展的重要力量。传统的会计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师对融媒体的接受程度较低和学习能力较差,容易忽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实际需求和学习特性,所以高校的会计专业教师必须做出改变。
教师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从被动的知识传授者朝着能力塑造者的方向转变。要关注学生当下的学习需求和学习习惯[10],在传统教学方式的基础上,借助融媒体形式,将新兴传播手段融入到教学的全过程,建立融合新时代思维的会计教育体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专业能力。
教师要强化以用为主的教学思路,自觉学习融媒体知识,增强对融媒体的灵活运用,积极参加融媒体的培训实践,主动接受新技术新手段,并落实到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强化媒介素养和媒介敏锐度,主动寻求教学方式的转变,提高师资水平,进一步提升会计专业的教学质量。在保证会计教学活动正常开展的情况下,尽可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良好的制度设计是保障会计专业教育模式推进的前提基础。高校要紧跟时代发展潮流,厘清高等教育发展规律,在会计专业教育改革过程中加强制度建设,引导会计专业教育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在会计专业教学模式转变方面,高校要鼓励会计专业学科带头人发挥创新精神,敢于做改革先锋,积极完善教学内容、创新课程体系,同时高校要为其提供相应支持政策和保障资金。在实践平台搭建方面,高校要发挥资源优势,主动与区域内特色企业对接,加强校企战略合作,实现实践平台的有效搭建和资源的共享共通。
在考核评价制度方面,高校要意识到考核评价制度应该是动态的、系统的,与学生培养目标相契合的。一方面,要精准量化评价。高校要借助融媒体平台,对教师通过实训平台讲授理论实践知识的次数和教师在线与学生互动的频率、时长进行记录,对教师利用融媒体手段进行教学的情况进行总结,并作为评价教师教学质量的重要参考。另一方面,要全面准确评价。高校必须依托现有的融媒体技术,结合大数据平台,尽快指导教师熟悉和使用相应的教学平台,并对教师线上教学过程和教学手段进行分析和帮助,结合学生的反馈情况及时进行考核评价机制的优化和调整,从而使考评制度更加系统和完整,进一步提升会计专业教学质量。
才为德之资,德为才之帅。育人之本,在于立德铸魂。会计教育不应只局限在专业教育方面,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引入人生教育也是会计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一环。拓宽会计教育的内涵,要积极搭建专业教育和人生教育之间的桥梁,促进专业教育和人生教育的融合。比如,将思政元素融入到会计伦理等专业课教学过程中,通过专业课讲授,探寻专业知识与道德品行的契合点,营造德育氛围,培养智商、情商、灵商兼具的会计人才[11]。帮助学生培养会计人的职业道德,树立会计人的专业信仰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是需要长期熏陶和培育的。在会计教育过程中,要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提高政治站位,突出立德树人,高标准、严要求的培育知行合一、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会计人才。
实践没有止境,理论创新也没有止境。我国社会经济活动日趋复杂,对会计人才的需求急剧增加,也对会计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新时代大背景下,会计专业教育改革将为经济发展和转型提供更多更优秀的人才。因此,高校要充分了解当前会计专业教育发展现状,深入分析会计专业教育问题存在的成因,结合融媒体的技术手段和发展趋势,明确新时代会计专业教育改革的路径,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