筹备时期的淮南煤矿局
淮南煤矿局办公楼
二十世纪初期,中国正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经济命脉基本上操控在外国列强手中,煤炭市场大多数被外国资本控制和垄断,民族煤炭企业在外国列强的挤压下十分艰难地维持着生存。
为了抵制外煤输入,发展民族工业,南京国民政府提出了“战时经济统制”政策,核心是逐步确立国家资本的主导地位,统制重点集中在交通业、工矿业、工商业和金融业等。作为国民政府的经济管理机构,建设委员会从接管旧有企业和新办国营企业两个方面,致力于国家资本的扩张,把投资经营的方向放在煤矿和发电厂。
1928年2月,国民政府建设委员会委员长张静江委派专家到华东各省份调查煤炭资源情况,发现安徽省怀远县西南乡舜耕山一带煤炭储量大、煤质优、灰分少,并且舜耕山下大通煤矿已开办多年,积累了一定的开矿技术和经验。1929年初,建设委员会重新向农矿部申领执照,开采皖北怀远县煤田,定名为淮南煤矿。
1930年3月,国民政府建设委员会淮南煤矿局成立,局址设在九龙岗,同时颁布了《淮南煤矿局章程》。1933年8月,建设委员会领取了南京国民政府实业部颁发的怀远县西南乡舜耕山九龙岗、洞山、长山、上窑镇新城口四矿区采矿执照,总面积达226932亩。
1930年4月14日,淮南煤矿局九龙岗东矿一、二号井破土动工;5月14日,西矿三、四号井动工开挖。九龙岗矿与大通矿同属舜耕山煤田,总储量约3100多万吨。由于煤炭赋存条件良好,动工开挖不到50米,东西两矿就发现优质煤层,日产煤炭达110吨。
为了进一步扩大煤炭生产能力,从1931年起,九龙岗东西两矿相继开采-50米、-100米、-180米各水平煤层,年增产煤炭达34000多吨。1932年12月,淮南煤矿局在洞山(现淮南职业技术学院院内)开掘一对立井,并修建了一条从洞山至大通矿的运煤小铁路。
这时的九龙岗东西两矿已初具现代矿井的规模,地面有自备的发电厂、锅炉房、木质钢轮井架、汽绞车提升、电机车运输等,井下则使用了风镐采煤、安全灯照明、水泵抽排水等。1936年,淮南煤矿局煤炭年产量达50多万吨,占当年安徽省煤炭年产量的61.2%。
为了解决煤炭运输通道问题,从1930年9月起,淮南煤矿局先后修筑了九龙岗东西两矿之间、九龙岗经大通至田家庵区间的小铁路,九龙岗至洛河镇的矿洛汽运公路、矿洛窄轨铁路、洛河堆煤场及码头。
1932年1月,淮南煤矿局生产的煤炭通过铁路、水运通道运往长江流域。
从1931年开始,淮南煤矿局实施由近及远、沿江布点的市场销售网点建设,在淮南本土、蚌埠、浦口、南京、无锡、上海、汉口等地设立煤厂或销售处,同时与华商大通煤矿公司联合经营淮河流域的煤炭销售,使淮南煤炭在华东及华南地区保持稳定的市场占有率。
1937年4月5日,国民党中央政治委员会第39次会议决定,将淮南煤矿及铁路二局改组为淮南矿路股份有限公司。4月9日,建设委员会拟出招股办法,淮南矿路公司资本定为1000万元,分为10万股,建设委员会保留2万股,宋子文控制的中国建设银行公司代为招募8万股,所有认股者即成为淮南矿路公司的发起人。
1937年5月14日,淮南矿路公司发起人会议在上海中国建设银行公司会议室举行,决定发起成立淮南矿路股份有限公司,宋子文当选公司董事长,张静江、杜月笙等人当选董事。1937年7月1日,淮南矿路公司挂牌成立,总部设在上海,下设淮南煤矿局和淮南铁路局。至此,淮南矿路事业改变了国有性质,被宋子文官僚资本集团牢牢控制在手中,官办淮南煤矿局退出历史舞台。
从1930年创立到1937年终结,淮南煤矿局奠定了淮南资源型城市的基础模式,加快了安徽省近代工业文明的进程,也为当今安徽与长三角地区经济融合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运输煤炭的小火车
停靠在中国港口的外国运煤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