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学校量化管理有效融合的研究

2022-02-16 21:21黄世保
快乐学习报·教育周刊 2022年2期
关键词:量化管理意义融合

黄世保

摘  要:当今时代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信息技术出现的同时也伴随着电子技术、大数据、人工智能、应用软件等现代技术应用的产生,不论是在国防、教育、生活等等方面都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社会生活也因此变得高效、精确而有序。以教育为例,信息技术的出现让知识的海洋变得更广更深,极大地丰富了教育知识和先进教学理念的信息来源,同时也促进教学手段和教育管理方式由传统向现代转变。当前各个学校在教育和管理等方面无不受到信息技术的影响,其中信息技术对学校量化管理的促进作用就是典型应用的代表。而当前很多学校在量化管理与信息技术融合还比较零散,使得信息技术给学校量化管理带来的效益还未能做到更大化。本文就信息技術与学校量化管理有效融合提出一定的可行思路。

关键词:信息技术;量化管理;融合;意义

随着时代趋势及我国发展的需要,结合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教育要走素质化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当前信息技术下的时代影响力可以说渗透到了人类生活的各个行业,它高速度、高容量、可视化、数字化、智能化等特点也被发挥得淋漓尽致。在教育行业,信息技术是教育和管理中很好的载体,承载着知识、信息和教育手段,教师的工作也因融入了信息技术而变得高效、快捷、深入。当前,教育和管理的数字化则是信息时代发展的趋势,也是当前教育工作者要积极探索和实践的重要目标。就学校量化管理方面而言,信息技术是学校高效量化管理的重要手段,也是促进教育评价的必经之路。而如何有效地融合信息技术与学校数字化量化管理是很多学校亟需改进的地方,这是一个比较有价值的教育管理话题。

一、提高信息技术应用在学校量化管理的地位

学校量化管理以数字为基础的且持续性长的管理模式,涉及面广而繁琐,单纯以书面或口头手段进行是远远不够的,信息技术也因此成了必不可少的弥补手段。改革开放以来,教育信息化政策建设经历以萌芽期、生长期、快速发展期,从1998年教育部制定《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到2018年教育部印发《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提出2022年基本实现“三全两高一大”的发展目标。2019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聚焦教育发展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重点部署了面向教育现代化的十大战略任务。其中第八战略任务是加快信息化时代教育变革,提出建设智能化校园,统筹建设一体化智能化教学、管理与服务平台。

学校要从整体上重视信息技术的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校量化管理地有效融合,这是学校现代化发展的需要,也是顺应我国信息化教育发展的要求。学校量化管理是学校管理的一种重要管理手段,是学校管理评价的基础,它可以包括学校管理部门业绩的量化、年级管理成效的量化、班级管理日常的量化、教师与学生个人表现的量化等多方面。传统的学校管理量化是以纸质量化为主要载体,从效率、成本、操作难易程度等方面都存在不小压力,而信息技术手段刚好能弥补这些缺陷。由于不同学校对信息技术应用重视度不一,学校管理层、一线教师、家长或学生对信息技术下的量化管理还存在不同程度的困惑,这对信息技术下学校量化管理的应用和推广增都加了不小的困难。因此,学校设法提高信息技术应用在学校量化管理的地位就尤为重要。

(一)加大信息技术的引入和培训

学校管理信息技术主要是通过对信息的收集、处理、传送、分析等过程来实现对学校管理。它在学校管理中具有信息收集全面、处理准确、传送快捷、分析科学等特点。因此它在学校管理中的运用是学校管理现代的重要标志。信息技术下的学校量化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当前能支持学校量化管理工作的硬件产品如指纹考勤机,刷脸打卡机也是五花八门;而软件方面如钉钉考勤,企业微信、微信小程序等更是层出不穷。这些考勤有关的硬件和软件都是信息技术的具体应用,学校应设法有选择地进行引导和推广给师生去使用,为师生熟悉现代信息技术打下基础。与此同时,学校应有针对性地对师生进行某个应用性较强的信息技术产品或者软件系统进行专业化的培训,让他们的信息技术素养上升更高台阶。

(二)提供学校量化管理与信息技术融合实践的保障条件

学校重视量化管理的执行,以客观数据和主观评价相统一进行综合量化分析,结合信息技术手段对数据进行储存和整合。以学校的评价机制作为量化导向,以学校管理量化数据作为评价的基础。在学校资金投入方面适当地向信息技术的应用倾斜,包括引入学校量化管理相关的信息技术产品和软件,成立研究团队和实践团队开展信息技术与学校量化管理的研究并给于一定资金支持。充分利用当前网络与手机使用的普及特点,不断寻找或开发有利于学校管理量化的软件或系统,包括智慧校园系统、微信、钉钉、腾讯QQ及相应小程序等。要充分地进行学校量化管理与信息技术的有效融合,学校资金、人才队伍、信息技术有关产品或软件就成为了重要的保障条件。

二、建立学校量化管理与信息技术有效融合“一体化”模式

量化管理以数据为重要支撑,它作为考核管理效果的一项重要参考,但由于数据本身缺乏一定的人性化,要使得量化管理效果更大化,这就需要合理的量化机制和评价机制作为支撑。系统论认为,任何系统只有通过信息反馈,才能实现有序和控制,学校量化管理是一个系统(见下图),这个系统若是没有反馈信息的“非闭合回路”,就不能实现有序和有效的控制。

受系统论的启发,要形成信息技术与学校量化管理一体化,就需要结合学校管理的实际构建一个合理的量化系统(见下图),包括收集量化数据信息(输入端),整合分析量化数据信息(控制端),公布量化数据结果(输出端),对量化数据结果反馈(反馈端)。

信息技术与学校量化管理一体化模式图

量化系统的“输入端”需要在学校各项量化考核项目办法及机制的基础上进行,包括学校各行政部门各项工作考核办法、领导班子的各项业绩考核办法、各年级各项工作考核办法、各班级各项工作考核办法、教师日常各项工作业绩考核办法,学生日常各项表现考核办法等项目。“输入端”要提前设计好量化数字有关的录入项目,并采集和录入全校各部门及师生的有关信息(包括编号、指纹、脸型、个人年龄及性别等信息等)。实际量化数据的录入形式应多样化但应以手机平台录入为主,这有利于在不同地点与时间都可以灵活采集数据。

量化系统的“控制端”需要专人管理与维护,可以多位管理员轮流负责量化数据整合工作。控制端应兼顾电脑平台为主,手机平台为辅的方式进行数据整合,既保证了数据储存的容量需求也利于方便控制端的工作不受时间和地点约束。

量化系统的“输出端”重在发布已整合好的量化数据信息,它的基本特点是可视化、直观性、安全性,兼顾“公开发布”和“个人查询”功能,并进行必要的安全设置与权限管理,有利于個人或集体数据信息的保护。该数据信息载体应以手机为主,电脑为辅,必要兼容微信等手机常用交流软件APP,这便于信息传播的高效性和及时性。

量化系统的“反馈端”重在反馈量化数据信息的问题与不足,它更大的意义在于“输入端”可以收集到被量化对象反馈信息,以便负责人及时修正数据。这更具有人性化,同时也给量化系统的完善创造了有价值的条件。

量化系统一体化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撑,整个系统运行中需要电脑和手机作为主要载体,为了实现数据统一管理并高效实现数据的采集、整合、传输与展示,可以尝试开发量化系统一体化有关的APP软件系统或者网页系统。

三、学校量化管理与信息技术有效融合的意义

学校量化管理是学校管理评价的必经之路,而量化又离不开数据为基础,但在烦琐的数据面前,信息技术的作用就显而易见,两者的有效融合无不为学校的管理与评价提供巨大的推动力。

(一)高效化

量化数据的庞大会让传统的量化模式望尘莫及,不仅是数据的归类上还是定位上都存在很大的困难,时间上和精力上都需要很大的投入。而信息技术下的学校量化管理则有着更强的可视化数据,不管是录入环节、整合环节还是分析环节,结合电脑技术、云计算技术等技术,可以快速地将存储的数据信息进行整合并分析,极大地减少了人工收集、整合、分析数据的不足。特别是在两者有效融合“一体化”模式下,可以高效地实现录入、存档、整合、分析量化数据的一体化操作,有利于快速地展现学校管理量化结果,及时地为学校评价管理提供更直接地可视化参考信息。

(二)精准化

结合信息技术的优势,对于部分量化数据的收集,可以充分利用按指纹、刷脸、扫码、信息录入等方式进行考勤、登记的数据采集。如此可以精准地跟踪部门或个人的动态,如学校量化管理采用教师听公开课刷脸,学生迟到按指纹、家长会家长扫码登记等措施。

(三)大众化

信息技术与学校量化管理的有效融合“一体化”,充分结合手机的普及性,各个部门的领导、年级管理团队、班主任及科任教师,甚至是家长和学生都可以参与“输入端”量化数据的收集和录入;所有人都可以针对自己角色和权限看到数据输出端相应的量化数据分析结果。大众化、可视化的量化数据为个人成长和学校管理都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四、结语

总体而言,学校量化管理对学校正常的运行与发展起着重要促进作用。在当前知识信息化、知识大爆炸的时代,信息技术与学校管理“一体化”融合有利于适应当前教育发展的需求。学校要充分地利用信息技术高效性、便捷性、数字化、可视化等优势,多方位、多角度地对学校管理的各方面进行量化分析,这是学校管理评价的基础,更是适应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与此同时,量化管理需要合理的评价机制作为后盾,还要处理好量化后的奖惩力度与师生对量化接纳程度的矛盾,平衡量化制度化与管理人性化的关系,明确量化的目的是促进管理进步和师生的成长,在一定的原则基础上开展适度的学校量化管理才能取得更好的管理效果。

参考文献:

[1] 任友群.40年教育信息化发展“变与势”[N].中国教师报,2018-12-26(4).

[2] 教育部官网.《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发布[J]. 中小学德育, 2019, 000(3):P.78-78.

[3] 红星.谈信息技术与学校管理的有效整合[J].杂文月刊:教育世界, 2015, 000(3):88-88.

[4] 彭少江.浅谈学校量化管理[J]. 河南社会科学, 1994(4):35-35.

猜你喜欢
量化管理意义融合
“五学”融合:实现学习迁移
刚柔并济
有意义的一天
破次元
融椅
数学中“无意义”的意义
数学中“无意义”的意义
留学的意义
评标专家量化管理研究及应用
诗里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