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郭光灿院士、韩正甫教授及其合作者王双、银振强等,实现833.8千米光纤量子密钥分发,将安全传输距离世界纪录提升了200余千米。相比于国内外其他研究团队的研究,该成果不仅将光纤量子密钥分发距离从五六百千米大幅提升至833.8千米,而且将安全码率提升了50~1 000倍,为实现千公里量级陆基广域量子保密通信网络迈出重要一步。
美国研究人员使用定制的打印机,打印出了首块柔性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屏,这种由3D打印制成的显示屏,无须以往昂贵的微加工设备。实验表明,该显示屏很柔韧,历经2 000次弯曲仍保持稳定,可用于柔性电子设备和可穿戴设备内,或可封装在其他材料内,广泛应用于多个领域。下一步,研究人员计划利用3D打印机打印出更高分辨率和更高亮度的显示屏。
来自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等单位的研究人员利用CT技术和镜像原理,成功推算出许家窑人的脑容量约为1 700毫升,接近之前报道的许昌人1 800毫升的脑容量,但比许昌人的年代早了近6万年。“毫无疑问,这是迄今发现的中更新世,包括早更新世脑容量最大的古人类。”研究人员说。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国际专业期刊《人类进化杂志》。
美国科学家完成了世界第一例用猪肾脏替代人类双肾的移植手术,移植后的猪肾器官在患者身上成功坚持了3天以上。长久以来,器官来源的稀缺导致很多器官疾病病人去世,而猪的寿命达30年,能够很容易繁殖,拥有和人类差不多大小的器官。专家表示,未来10年之内,其他猪器官,比如心、肺、肝脏等,都可能应用到器官移植手术中,替换患者损坏的器官。
英国普利茅斯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对猕猴的研究,揭示了大脑哪些组织支持信度分配过程,并首次揭示了低强度经颅超声刺激如何调节与这些信度分配过程相关的大脑活动和行为。虽然目前该研究结论是基于动物模型得出的,但是一系列研究和应用低强度经颅超声刺激,未来有一天可能会投入到临床研究中,用于解决观察到适应性不良的人类精神疾病。
中国科学家从特定葡萄籽中提取出原花青素C1,发现它能够选择性地清除衰老细胞,对小鼠使用原花青素C1可以清除小鼠体内衰老细胞,改善衰老相关疾病治疗效率,延长老年小鼠寿命,过程中暂未发现副作用。除发现原花青素C1靶向清除衰老细胞的抗老能力外,研究团队还找到了另一项能力,当原花青素C1与化疗物“通力合作”时,化疗物对肿瘤的杀伤力成倍增加。
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科学家利用DNA制造出了一种5纳米长的天线,这种纳米天线可用于监测蛋白质结构随时间如何变化(当蛋白质发挥生物功能时会产生独特的信号),有望在生物医药等多领域“大显身手”。研究人员表示,世界各地的实验室可以很方便地利用这种纳米天线来研究蛋白质,识别新药或开发新的纳米技术,并将其商业化后提供给研究人员和制药行业。
中国地质大学的恐龙足迹研究团队宣布,他们在广东省肇庆市怀集县发现了一批恐龙足迹,这是该地区有关恐龙的首次报道,扩大了白垩纪恐龙在中国的分布范围。本次研究共发现7个兽脚类恐龙脚印,包括两个孤立足迹和一道行迹。此外,怀集足迹点的恐龙化石记录作为该地区的唯一证据,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有助于重建粤桂湘交界地区的白垩紀中期恐龙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