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和孩子相处的最佳模式

2022-02-16 10:34乔能俊
新班主任 2022年2期
关键词:楚楚写字规则

我们先看下面这个母亲和孩子相处的案例。

“妈妈,我现在不想写字了。”楚楚向妈妈发出了请求信号。“怎么能这样呢?不写完字就别想出去玩。”“可我已经写得很好了。”“那也不行。”妈妈有点生气了。“为什么都要听你的呢?我就不写。”楚楚把笔重重地摔向桌子。妈妈忍无可忍,大吼道:“你写也得写,不写也得写,否则有你好看的。”

案例中,妈妈认为孩子在学习上有任何松懈的迹象都应该马上督促和鞭策,绝不能任其半途而废,更重要的是,自己的权威不容挑战,只有做到说一不二,孩子才会把心思更多地放在学习上。

在我们与孩子相处的过程中,无论承认与否,“虎妈”“虎爸”的影子总是若隐若现、相随左右。在社会竞争激烈的今天,很多父母对“慈父(母)多败儿”的理念深信不疑,把自己对未来的期许强加给孩子,拟订各种计划和目标,并倾尽所能地助力其发展。

有这样一种心理学现象:孩子出于对父母权威的惧怕,对他们的要求言听计从,甚至“超标”完成任务。许多心理专家指出,表现超级乖顺的孩子会变成家长想要他们成为的样子,但代价通常是失去自我意识,失去独立思考的能力。

我们换个角度来想:在孩子眼里,家庭是什么?家庭是他们可以撒娇、放松的地方,是他们可以大胆表达奇思妙想的地方,是他们在外被欺负后能够得到安慰的地方,是他们可以随性捣鼓而不被追究过错的地方,是他们遭遇挫败后积蓄力量、走向成功的地方……所有的失落与失意在这里都可以得到慰藉,所有的错误与过失在这里都可以得到包容与宽恕,所有的创意与创作在这里都可以得到认同与褒奖。毫无异议,在孩子眼里,家是爱的港湾,他们所享有的来自父母的爱,应该不设任何条件与前提——也就是说,爱的获取与他们的学业成绩好坏、是否乖巧听话没有任何关系。但如果父母以爱的名义逼迫孩子优秀,逼迫孩子成功,那就不是爱,而是变相的控制。楚楚妈妈也许能让楚楚保持学业上的领先,使她在同龄人中出类拔萃,却无法带给孩子成就感,甚至令孩子对学习充满敌意和沮丧,对妈妈霸道的做法越来越失望。当爱演变成一场旷日持久的控制,那么爱的味道就变了。控制对孩子的伤害在于,剥夺了他们对“我是谁”的体验与认知,切断了他们自我成长的内在动力。因此,父母给予孩子的爱应该是无条件的、毫无保留的。

无条件养育的本质是尊重。尊重意味着我们应承认孩子的主体价值,意味着孩子享有和成人一样的决定权,他们可以自己决定自己的事情。

在家庭生活中,父母如何真正做到与孩子之间相互尊重?

家庭需要规则,但父母不能强迫孩子遵守规则。如今的父母普遍重视规则,并且愿意和孩子一起通过协商的方式拟订规则,以此确立各自行为的边界与底线。即便如此,父母也无权强制孩子按规则行事。如果孩子触碰到了规则的红线,父母可以善意提醒,不必口干舌燥地说教,更不必大动肝火地发起一场“战争”,温和而坚定地按规则做就好了。

“妈妈,我现在不想写字了。”楚楚向妈妈发出了请求信号。“怎么了?遇到了什么困难吗?”“我认为已经写得很好了,不需要再写了。”妈妈走过去,拿起作业本认真地看了看:“我也觉得你写得挺好的,不过妈妈帮不了你,因为这是你和老师的约定。你想休息一会儿再写吗?”“不写了,就是不写了。”“我能理解你的感受。如果真的不写了,你需要考虑后果哟。妈妈现在得去做饭,快到吃饭时间了。”妈妈进了厨房。楚楚敲了敲桌子,走到阳台看了看早上种的虎皮兰,几分钟后又回到书桌前。

当楚楚对写字表现出厌烦的情绪时,妈妈很好地控制了自己的言语,用平和而非强硬的语调与她交换意见,表述清楚后就去做自己该做的事情,余下的就留给楚楚自己去选择——选择的过程也正是规则发挥作用的过程。很多时候,孩子并不是一开始就想撕毁规则,也许他只是想表达一下对规则的不满而已。如果父母防患于未然的心理太强,急于纠正或教训,那么孩子就会把矛头指向父母,而非规则——他要用他的愤怒来挑战你的强硬,以此来证明究竟谁说了算。这时已经与规则无关了。因此,我们要相信孩子,在规则面前,绝大多数情况下,他们会做出理智而正确的选择。

允许孩子失败,避免过度保护。在“为他好”的心理暗示下,父母习惯于为孩子筑起一道道“防火墙”。“扶手很脏,不要摸。”“早上冷,一定要戴上手套。”“明天要上音乐课,我已经把口琴放到书包里了。”……我们总是不自觉地把自己放在占有优势的支配者地位,让孩子不得不顺从。然而,无论是孩子还是成年人,都不喜欢被别人决定自己的生活。当我们一次又一次地耳提面命,一次又一次地“长臂管辖”,孩子可能越来越叛逆,或者心安理得地“躺平”。我们应该意识到,岁月会让我们无情地老去,纵然我们有太多的放不下,但终究无法保护孩子一辈子,他们的未来只能由他们自己去开创。最明智的做法是,赋予孩子勇气,鼓励他们从小就去面对生活中的那些起起伏伏、波波折折。如果孩子上音乐课忘记带口琴,就让他忘记吧,后面发生的事情会让他学会许多东西,比如“学习是自己的事情,自己该为学习负责”,这是说教难做不到的。

可以安抚、鼓励孩子,但不必讨好或贿赂他们。现在的孩子确实比我们小时候辛苦多了,学业负担重,竞争压力大。父母抱着“他们也不容易”的想法,环绕在孩子身边,事无巨细地做着服务。这种补偿心理还常常让我们产生深深的亏欠感,害怕孩子伤心、生气、哭泣,他们一难过,我们甚至比他们更难受,于是就变着法子避免发生不愉快或取悦他们。

“妈妈,我现在不想写字了。”楚楚向妈妈发出了请求信号。“怎么了?遇到了什么困难吗?”“我认为已经写得很好了,不需要再写了。”妈妈走过去,拿起作业本认真地看了看:“我也覺得你写得挺好的,该怎么奖励你呢?”“我想去买一个布娃娃。”“好啊好啊,我去拿车钥匙。”

这里,妈妈事实上就是在贿赂孩子。这种讨好或贿赂的行为,虽然可以换来亲子之间短暂的和谐时光,但对双方而言都是一种伤害。对妈妈来说,这是不尊重自己的行为,长此以往,孩子就会发现并利用这一软肋,把母亲训练成天天围着自己转的“仆役”,使母亲处于自己的掌握之下。对孩子来说,这无形之中助长了他破坏规则的想法,今后遇到类似的情况就会效仿。更严重的是,他会以自我为中心,认为每个人都负有让他开心的义务。而事实上,将来走上社会之后没有人会一直满足他的欲望,那时,他就会不适应。父母需要有限度地呈现社会真相,从小培养孩子的社会适应能力。

责任编辑  陈建军

乔能俊

中学高级教师,“国培计划”项目专家,乔能俊名师工作室主持人,被评为“荆楚好老师”“湖北省优秀教研员”。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一百五十余篇,各地讲学、执教公开课两百多场次,现为湖北省宜昌市西陵区教科院常务副院长。

猜你喜欢
楚楚写字规则
学写字
一个女孩的心灵成长史
让规则不规则
写字
不如吃茶去
掌上明珠
采用C—NCAP 2006年版管理规则
写字大课堂
刺猬
二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