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华 陈国东
播音员主持人是中国播音学科培养出的新闻工作者,他们不仅为社会带来政治经济价值,同时还满足了人们的精神与文化需求,并作为重要的宣传与传播主体,在特定场合代表国家形象、传播新闻知识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播音员、主持人作为重要的社会公器,在《朗读者》《故事里的中国》《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19主持人大赛》等一系列热播节目中,为观众带来文化洗礼,同时也贴合了广大人民群众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共同传播正能量。
随着数字媒体时代的逐步发展,互联网对于传统媒体的影响深远,对于播音员、主持人是挑战也是机遇。在数字媒体时代的大背景下,播音员、主持人对于公众的价值观和道德追求有着很重要的引导作用,也是媒体多方面发展与变革下不可替代的特殊力量。基于融媒体时代多元化、多平台、多属性的媒体介质,播音员、主持人与时俱进的能力塑造和个人创新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分析融媒体时代播音员、主持人的综合塑造与深度创新问题,为融媒体时代的建设增添一份力量。
一、“融媒体时代播音员主持人”面临的新挑战
(一)专业培养与职业需求的转化
伴随着第四次工业革命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智能手机在中国得到广泛的普及与应用。当代新闻业逐渐步入集文字、音频、视频于一体的融媒体时代,新闻业态逐渐演变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传播模式,受众反馈机制更为完善、传者受者间的互动性逐渐增强。新媒介赋权下“人人都有麦克风”的自媒体时代到来,大V和KOL成为新一代的意见领袖和“把关人”,各大互联网平台走向UGC时代;传受一体化使得媒体行业的门槛进一步降低,科班媒体人与草根媒体人之间的区别逐渐消弭,而“网络主播”与主持人、播音员之间的分野亟待明确。播音员、主持人不再是“术业有专攻”的状态,而是多元化发展。在“三网融合”的大环境下,播音员、主持人只是做好自身的工作远远不能胜任目前的岗位,而是需要紧跟时代潮流以便获取最新信息,掌握媒体发展的动态,从而把控受众及用户的需求。
随着《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19主持人大赛》等电视节目的热播,新冠肺炎疫情下央视及各大卫视主持人通过直播进行带货,一大批具有专业播音知识和丰富播音实践,融合了文化情感和人生哲学的播音主持“正规军”,体现了当代优秀主持人的风采。与此同时,在央视和各大卫视的荧屏中,AI主播的身影也随处可见,在丰富播音行业业态的同时,也从技术和人文角度对播音学科的发展提出了一系列新要求。
第一,融媒体时代对于播音员、主持人的要求也不再是大众传播时期“你说我听”的模式,而是向“分众化媒体”逐步发展,播音員、主持人面对的不再是综合大众。数字时代人们对信息的依赖性更加集聚,对于“有效信息”的需求更加注重,播音员、主持人对不同行业的认知更加清晰,更加需要具备把信息进行多元化地收集与获取,并转化为服务社会各阶层的技能。
第二,信息的复杂化与丰富度,使播音员、主持人在进行信息传播的过程中,要不断地学习和了解不同行业和领域的知识。对于融媒体时代的受众及用户根据个人的需求进行自主选择。在选择的过程中,播音员、主持人充当“有声话筒”的角色,让信息接收不再变得被动,可以帮助用户进行数据分析,根据用户的需求做好内容输出。
以播音员、主持人出镜的短视频为例,受众不再需要定时、定点地去收看视频内容,受众以“用户”的身份获取自己所需的信息内容,播音员、主持人以短视频为媒介转化自身的专业价值。从播音主持风格来说,要达到专业价值输出的目的,播音员、主持人不仅需要灵活多样的语言样式,而且需要台前幕后全方位的展示,才能更好地获取受众及用户的喜爱。例如某新闻联播主持人(抖音ID:HI!大叔)经常利用工作间隙的时间分享台前和幕后不同的样态,打破了受众对播音员、主持人的刻板印象,加大了对播音员、主持人的曝光度,让更多不看电视的受众以用户的身份认识不同广播电视的播音员、主持人,了解他们的工作日常。
(二)融媒体环境下的“多重考题”
马歇尔·麦克卢汉曾提出“媒介即讯息”,传统意义上的媒介被理解为一种载体,通过媒介传递信息、知识、内容。[1]即声音作为语言传播的媒介,由电台收音机等电子设备传播到千家万户,广播的出现也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更多乐趣。广播播音员通过声音把有效的信息传递给听众,给喜爱广播节目的听众留下了一个时代的记忆。
马歇尔·麦克卢汉说过“任何媒介(即人的任何延伸)对个人和社会的任何影响,都是出于新的尺度产生的,我们的任何一种延伸(或任何一种新技术),都要在我们的事务中引进一种新的尺度。”[2]所以,后期广播电视时代不断崛起,播音员、主持人成为广播电视节目不可或缺的角色,直至融媒体时代的到来,对当下的播音员、主持人有了更多新的要求。比如,在短视频、网络直播等过程中,播音员、主持人要增加与观众之间的沟通交流,给观众提供更多参与和互动的机会。除了这些,播音员、主持人也会面临不同行业中的“多重考题”,例如饭圈文化、网络直播、视频达人等多项新事物的产生,会让播音员、主持人进入新的媒体范畴中。那么如何让观众在欣赏内容的同时也注重播音员、主持人的存在感,提升播音员、主持人的参与感和知名度?这需要播音员、主持人在做好节目内容的同时,注入个人对节目的理解和创新,增加播音员、主持人对不同兴趣受众的黏性,在行业内的多方面竞争中脱颖而出。例如,撒贝宁在《开讲啦!》和《美好生活》中的表现方式截然不同,正是这种反差使撒贝宁被受众高度关注,斩获了新一代年轻的粉丝群体。
融媒体时代对于播音员、主持人的机遇与挑战是相辅相成的,其中比较重要的是创新力的不断输出。从大环境层面来说,一方面要求播音员、主持人在完成本专业的基本要求之外,要结合实际情况根据“多重考题”的方向来充实头脑;另一方面,播音员、主持人本职工作的局限性导致了个人创新不能得到有效发挥,需要为播音员主持人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赢取更多试错和锻炼自我的机会,让创意流动起来。在这两方面的综合考虑中,播音员主持人要结合融媒体时代的特征,在个性化发展中突出综合能力的培养,从纵向发展逐步往横向迈进,这样播音员、主持人就会在融媒体大市场中获得进一步成长。
(三)媒介市场需要个人IP
21世纪是科技日新月异、信息更新日益加速的岁月。在传播技术领域,数码技术、光纤卫星通信技术、电子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等一大批崭新的信息传播技术不断涌现并完善、成熟起来,在这些新技术相结合的基础上,因特网迅速崛起,成为新一代媒介。现今,以因特网为代表的信息传播技术的应用范围已經渗入社会的各个领域,其影响的触角正伸向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和世界各地。
例如,融媒体时代的到来加剧了媒体市场的竞争,为传统媒体带来了巨大冲击。新的媒体形式具有众多优势,包括时效性强、传播速度快以及符合大众需求等方面。相较而言,传统广播的传播速度较慢、时效性弱,因此在与新媒体的竞争中并无优势。要改善这种状况,需要从内而外进行优化升级。
首先,应从广播主持方面进行改变。播音员主持人应紧跟时代趋势,不断学习先进的专业理论,提高自身的主持水平,并通过了解听众需求,制定广播节目内容,从而推动广播节目提高收听量,促进传统广播不断发展。例如搭建个人IP,播音员主持人在主持节目的过程中力争运用更多的个性化元素,比如在外在形象、主持风格、语言的吸引力,以及播音员主持人自身的专业素养、临场应变能力、与观众之间的交流感等方面,融入个人风格和个人魅力,使自己主持的节目吸引更多观众,以适应现今传媒行业的快速发展。
其次,播音员主持人也需要让自己的IP定位更加生活化。早期的播音员主持人除了在特定的节目中可以看到,在节目外很难看到播音员主持人的生活样态,这无形为播音员主持人盖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在融媒体时代的今天,越来越多信息处于透明化,播音员、主持人的个人生活和幕后工作状态被越来越多的受众所关注。播音员、主持人在个人IP不断优化的过程中,应结合媒体市场需求,顺应时代的发展,才能被观众及用户认可,如张国立从演员步入主持行业、金星等“跨界主持人”的出现,刷新了观众对于传统播音员、主持人的刻板印象,这也为播音员、主持人打造个人IP提供参考。
二、融媒体时代播音员主持人综合塑造的提升
(一)思想意识的定向输入
身处融媒体时代的播音员、主持人,在发展创新思维的过程中,必须牢牢把握思想意识的重要性。播音员主持人作为信息的传递者,是受众与用户接受信息的重要一环,所承担的社会责任同样不可忽略,他们不仅肩负着“形成网上网下同心圆,使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让正能量更强劲、主旋律更高昂”[3]这一神圣使命,而且播音员、主持人作为时代最前沿的弄潮儿,需要站在时代的最前沿发现更多新事物,时刻保持着对新事物的敏锐观察。播音员、主持人要深知麦克卢汉“媒介即讯息”的含义[4],即讯息的载体是媒介,但是媒介在传播过程中的作用之大超出了讯息本身。播音员、主持人应该从理论上不断更新思维模式,再到形式上进行多种创新,将卡茨提出的“使用与满足”理论运用到信息传达的过程中。
习近平总书记也曾在《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中提到:“做好党的新闻舆论工作,事关旗帜和道路,事关贯彻落实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事关顺利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事关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凝聚力和向心力,事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坚持从党的工作全局出发把握党的新闻舆论工作。”[5]那么在融媒体的大背景下,播音员、主持人除了要学会用传播学理论武装自己,还要坚守自身的专业素养和职业使命。在语言样式的变化中,播音员、主持人要围绕专业规范性来进行开展,在注重语言内容的丰富程度时,更要加强舆论导向的把控度。为了满足观众与用户对于内容的高度需求和审美的逐渐变化,播音员、主持人更应该注重在政治导向正确的前提下,不断扩大自身所涉及的知识领域,在语言表达中展现个人魅力,赢取观众的喜爱和用户的关注,逐渐形成具有个人属性的群体效应。
(二)主持人内外兼修的综合输出
“内外兼修”一直是播音员、主持人的必修课,在适应时代发展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强大的思想意识来武装头脑,而且要拥有独特的个人观点加强信息的传播力度。播音员、主持人在注重专业提升时,更要注重个人修养,还要注重信息传播的速度和影响。1940年,拉扎斯菲尔德在《人民的选择》一书中提到“意见领袖是在团队中构成信息和影响的重要来源,并能左右多数人态度倾向的少数人”的传播理论。播音员、主持人作为信息的传播者,拥有较多的信息渠道,对大众传播信息的接触频度高、接触量大,并能适时发表自己的观点。那么一名优秀的主持人,除了以“字正腔圆”的方式,做好文字的有声转化,还要能运用文字向观众及用户传达文字背后包含的情感与用意,在特殊的场合中要有灵敏的应变能力,表达正向的观点和个人理解,赢得用户与受众的喜爱,凸显职业与身份的特点。
播音员、主持人除了要注意内在提升,还需要注重个人对于外力的把控。在媒体这个大舞台中,不同的节目和不同的平台会给播音员、主持人带来不一样的“标签效应”,在强调个人发展的同时,要与当时所处的环境相互契合。例如,康辉不仅是央视“导师级”的播音员、主持人,也是《新闻联播》的新闻主播;娱乐主持人汪涵,既是湖南电视台的综艺主持人,又被众多网友封为主持界的“救场王”。这两位播音员主持人都是因为个人的专业特点得到有效展现,才会被更多观众知晓并记住,而这背后除了个人的努力之外,还有播音员、主持人对于所处节目和平台的把控,形成自己可以不断扩张的领域和范围,进一步得到新的发展。
播音员、主持人在不断磨练自身之余,还要勇于尝试不同领域的主持风格,不断探索新事物和新领域,紧抓时代的需求使自身达到综合性的运用。例如,早期的撒贝宁以《今日说法》作为自己的“金字招牌”,随着时代的发展,撒贝宁也紧跟时代的步伐,于2021年参与《令人心动的offer》第二季录制,并且在与何炅的多次互动中,展现出自己强大的气场。
三、融媒体时代主持人深度创新的思考
(一)坚守专业核心让创意同步时代
“情感传递”是播音员、主持人的专业核心。在大众传播学中,播音员、主持人站在受众的立场上,通过分析受众对媒介的使用动机和获得需求满足来考察大众传播给人类带来的心理和行为上的效用。[6]播音员、主持人通过使用自己的声音连接观众及用户,拉近彼此的距离并进行情感沟通,这是播音员、主持人通过专业的技能产生的效应。要成为一名有实力、被大众所接受的播音员、主持人,首先要成为一名“偷”心人。播音員、主持人应该坚守自身专业,把观众及用户的工作做到细处,合理使用媒介的属性展开双方的有效沟通,例如通过媒介产品的反馈总结出观众及用户的需求,做到精准发力。
随着心理和年龄的不断增长,播音员、主持人很容易沉入舒适区不再有所突破。播音员、主持人作为时代前沿的探索者,需要时刻洞察时代的发展变化。播音员、主持人要从“使用与满足”的理论出发,了解受众的心理动机和心理需求,从而策划受众需要的节目或者打造个人IP。就如周涛在接受采访时曾说:“总有一些人会不断地接受挑战,因为他们终其一生都在寻找生命的边界。”[7]播音员、主持人只有不断地突破自我,跳出原有的舒适区域才能一往直前,得到更高、更好的发展。
(二)发挥自身属性,不断向多元化跨越
在融媒体时代,媒介的多元化使播音员主持人在面对激烈竞争的媒体市场后,出现了“突破圈层”,进而成为“跨界主持人”的行为,经常可以看到播音员主持人“一人饰演多个角色”的现象。例如,《声临其境》的主持人凯叔,早期的他并没有在荧幕上多次出现,而是以配音演员的身份积极投身儿童故事的录制和演绎当中,并成立了自己的品牌“凯叔讲故事”,随后因为其主持的《声临其境》被大众熟知,凯叔从儿童演绎领域跨越到综艺主持,也是主持人“跨界”的一次突破。“跨界”意味着交叉、融合[8],使播音员主持人带着个人属性走向新的领域并进行开拓和创新。
从近些年的综艺节目来看,“跨界主持人”已经不再独树一帜,而是在媒体大融合的趋势下成为一种必然,不同行业内容的海量输出需要“跨界主持人”进行转达和创作,这也符合当代媒体的用人机制和策略。播音员主持人在符合行业需求的同时,要淡化传统媒体对于播音员、主持人的固化思维,不仅要突出个性化,还要迎合观众及用户的需求并被市场所接受,使个人的属性更加鲜明,影响力更加庞大。例如,《中国诗词大会》的热播让大家重新对董卿有了了解,人们在赞誉她“腹有诗书气自华”的时候,她又悄悄成了制作人和总导演,带着她的《朗读者》开创了中国文化节目的新高度,并把中国文化推向了海外,成功转型为央视的金牌制作人。董卿的跨越打破了传统媒体对于播音员主持人的限制,她的创作也在文艺界大火了一把。
(三)文化倡导与媒体市场的深度契合
对于播音员、主持人来说,文化价值的输出是实践的动机和专业岗位的需求,而文化倡导和媒体市场融合的深度契合对中国媒体事业的发展有着非凡的意义。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媒体融合发展是一篇大文章。”[9]播音员、主持人在肩负职业担当的同时,也要结合媒体融合发展的趋势把握好文化倡导与职业需求之间的关系。譬如,早期的播音员、主持人以“播音”与“主持”的发声技巧作为主要学习和训练的技能,而今是以“采、编、播、导”专业扩散的方式向复合型人才不断加强培养。在融媒体时代,不仅是产品需要更新换代,播音员、主持人也要把自己变成“媒介产品”,不断寻求机遇向新媒体市场靠拢。例如,央视播音主持人董卿作为媒体公众形象,她需要将文化倡导、综合能力、职业需求与时代背景相结合,强化个人的创作思维和文化倡导者的责任,在日积月累的学习中,夯实文化底蕴和思想内容,更新迭代专业理念,观察媒体市场的变化与需求,根据市场的需求和预期进行积极创新与倡导。
在当下的媒体市场中,信息的传播不仅具有即时性和高频性,而且存在着内容发布不准确、错误居多的现象,那么播音员、主持人更要注重政治文化与职业道德的高度统一,将2022年1月颁布的《关于进一步规范播音员主持人职业行为和社会活动管理的意见》作为新的职业要求,规范播音员主持人的职业状态。[10]例如,中央人民广播电视总台推出的《主播说联播》结合媒体市场的需求,将播音员、主持人与新闻事件结合,从多角度为观众及用户做出新的解读,这也是语言与文化叠加、职业与市场结合的表现。在2021年的“直播带货”中,贵州广播电视台主持人林晶晶、柳叶眉,在贵州省好花红村现场推介了70多种贵州农特产品;播音员、主持人在获取用户与受众喜爱的同时,也在向不同地区的人们介绍贵州本土的文化和习俗,通过运用融媒体时代直播的方式,使自身成为文军扶贫的主力军。
结语
综上所述,融媒体时代播音员、主持人的综合塑造与深度创新是与时俱进的,无论是从专业向职业方向的把控,还是文化与市场的结合,都需要从多角度分析时代背景下的多种因素。播音员、主持人应该在传播学的多种理论指引下寻找新机遇,并结合时代需求做出个人应变,需要了解、熟知数字化信息传播方式的特点和媒体市场的需求,不断挖掘和探寻新的创意点,结合观众需求的IP属性,使自身素质与职业发展同步前进。
播音员、主持人除了在融媒体时代的大背景下做出相应的改变之外,不能丢弃播音主持艺术的核心内容,以文化输出和文化倡导为主要宗旨。譬如,在融媒体的多种样态下,播音员、主持人依然要遵从思想文化意识的重要性、内外兼修的综合性。播音员、主持人作为时代的先行者,文化传播的倡导者,需要深入学习和研究融媒体时代下一步发展的创新路径,在不断前行中加强艺术的生产力与创造力,深入践行好“四力”的现实意义,肩负起其应有的社会责任和职业使命,才能成为不负时代所托、人民期望的融媒体播音员和主持人。
参考文献:
[1][2][4][6]何道宽.面向未来的麦克卢汉[N].社会科学报,2011-08-04.
[3]张颂.中国播音学[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3:32.
[5][9]苗昕.习近平关于新闻舆论工作重要论述研究[D].乌鲁木齐:新疆师范大学,2022.DOI:10.27432/d.cnki.gxsfu.2022.000004.
[7]新浪访谈.周涛:执导音乐季有野心做好 谈转岗寻生命的边界[EB/OL].(2018-01-03)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17922197/?spm_id_from=333.788.videocard.15.
[8]钟华.混搭模式下“跨界主持人”的创新维度与发展[ J ].电影评介,2018(14):92-94.
[10]中央宣传部办公厅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办公厅.关于进一步规范播音员主持人职业行为和社会活动管理的意见[Z].2022-01-25.
【作者简介】 钟 华,女,四川成都人,贵州民族大学传媒学院教授,主要从事播音主持,普通话研究;
陈国东,男,陕西商洛人,贵州民族大学传媒学院硕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