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 珊 姜美琳 董文迪 蔡靖宜 潘靖波 邬素珍
(1.佛山复星禅诚医院中医科,广东 佛山 528000;2.广州中医药大学佛山临床医学院2021级硕士研究生,广东 佛山 528000;3.佛山复星禅诚医院中医妇科,广东 佛山 528000)
反复呼吸道感染是临床儿科常见病,有研究表明,我国儿科门诊约30%为反复呼吸道感染[1]。此病若得不到良好控制,反复发作可引发哮喘、心肌炎等,严重威胁儿童身心健康及其生长发育[2]。因此,如何有效治疗此病患儿以减少疾病发作、促进患儿预后改善,已成为临床研究的重点。目前,西医常规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以抗感染、增强机体免疫力为主,可促进病情好转,提高患儿生活质量,但多数治疗并不十分彻底,仍易复发。近年来,随着中医研究的不断深入,中医疗法已在临床中得到广泛应用,并获得良好疗效。中医学认为,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与肺脾失调密切相关,其中肺脾气虚证在临床中较为常见,治宜补肺健脾[3]。天灸是中医特色外治疗法之一,是指借助特定药物对特定穴位的刺激而激发经络,通调气血以达到防治疾病目的。有研究报道,对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采用天灸疗法结合中药治疗,可减少呼吸道感染发作次数[4]。小儿健脾补肺膏由太子参、淮山药、白术等中药煎制加工而成,具有健脾补肺、益气固表功效。相关研究表明,采用健脾补肺的方法治疗小儿肺脾两虚型慢性咳嗽,可促进病症减轻[5];亦有研究指出,采用自拟健脾补肺汤联合推拿治疗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防治效果明显[6]。2019年5月至2021年5月,我们应用脾氨肽口服冻干粉、天灸联合小儿健脾补肺膏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肺脾气虚证46例,并与脾氨肽口服冻干粉治疗45例、天灸治疗45例、小儿健脾补肺膏治疗45例对照观察,结果如下。
1.1 病例选择
1.1.1 诊断标准 参照《小儿内科学》[7]中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诊断标准。中医辨证为肺脾气虚证[8],主症:反复咳喘,迁延难愈,愈后又作,自汗,食欲不振;次症:面黄少华,气短,少气懒言,动则汗出,便溏,食后腹胀,形体消瘦,四肢倦怠;舌脉:舌淡红或胖嫩,苔薄白,脉细无力或缓无力,指纹淡。
1.1.2 纳入标准 年龄<14岁;处于非急性感染期;病程≥1年;家属均知情同意,依从性良好,愿意配合研究工作;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审批号:IRB-ATT-001-27)。
1.1.3 排除标准 原发性或继发性免疫缺陷病;先天性心脏病、呼吸道畸形或纤毛不动综合征;心、肝、肾等严重功能障碍者;造血系统疾病者;近1年内使用过免疫调节剂者;皮肤感染、缺损或有皮肤过敏史;药物敏感者;严重营养不良或恶性肿瘤者。
1.2 一般资料 全部181例均为佛山复星禅诚医院中医科住院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对照组45例,男22例,女23例;年龄2~13岁,平均(6.57±1.24)岁;病程1~5年,平均(2.46±0.37)年;反复上呼吸道感染30例,反复下呼吸道感染15例;每年感染次数5~12次,平均(8.65±1.34)次。天灸组45例,男20例,女25例;年龄2~12岁,平均(6.13±1.16)岁;病程1~4年,平均(2.32±0.42)年;反复上呼吸道感染28例,反复下呼吸道感染17例;每年感染次数5~14次,平均(8.79±1.46)次。小儿健脾补肺膏组45例,男21例,女24例;年龄3~11岁,平均(6.38±1.21)岁;病程1~5年,平均(2.42±0.47)年;反复上呼吸道感染26例,反复下呼吸道感染19例;每年感染次数6~13次,平均(8.92±1.53)次。联合组46例,男22例,女24例;年龄2~12岁,平均(6.49±1.23)岁;病程1~4年,平均(2.38±0.45)年;反复上呼吸道感染29例,反复下呼吸道感染17例;每年感染次数5~13次,平均(8.86±1.42)次。4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3 治疗方法
1.3.1 对照组 予脾氨肽口服冻干粉(大连百利天华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5105)2 mg,每日1次口服,连续服用2个月。
1.3.2 天灸组 予天灸治疗。敷贴药膏药物组成:艾叶、芥子、附子、干姜、姜半夏、肉桂、吴茱萸(双侧)。制备方法:将方中的艾叶、姜半夏、附子放进锅中,加药物质量2倍的清水浸泡30 min,煮沸40 min后,去渣取汁;药渣继续加水适量煎煮30 min,取汁后与第1次煎药汁合并,浓缩至半流体状态。方中干姜、芥子、肉桂、吴茱萸四药打粉后混入半流体状态的药汁中,搅拌均匀后分装即得。穴位:定喘(双侧)、脾俞(双侧)、肺俞(双侧)、膻中、天突、关元、足三里(双侧),将药膏贴敷于所选穴位,轻轻按压固定,每次时间1~2 h,以皮肤腠理厚薄而定,于当年农历三伏天敷贴,头伏、中伏、末伏各1次,每次相隔10 d,共3次,30 d即完成治疗。
1.3.3 小儿健脾补肺膏组 予小儿健脾补肺膏治疗。药物组成:太子参、淮山药、白术、莲子、砂仁、炒白扁豆、桔梗、茯苓、莱菔子、鸡内金、芒果核、山楂、薏苡仁、谷芽、麦芽、连翘、陈皮、浮小麦、炙甘草。将以上药物在指定浸泡时间、煎煮加水量、煮沸时间及煎煮次数的条件下,使用我院自主研发并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的“中药膏方提取浓缩制备系统”,分别制作成膏方(专利号:ZL 2019 1 1233278.2),0~4 ℃冷藏储存。用法用量:2~4岁患儿,每日2次,每次2.5 mL;5~8岁患儿,每日2次,每次5 mL;9~13岁患儿,每日2次,每次7.5 mL。口服治疗2个月。
1.3.4 联合组 予脾氨肽口服冻干粉、天灸联合小儿健脾补肺膏治疗,方法同对照组+天灸组+小儿健脾补肺膏组,疗程2个月。
1.4 观察指标及方法 ①比较4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评分变化,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8]对患者进行评估,依据严重程度,其中主症采用0、2、4、6分记分,次症采用0、1、2、3分记分,舌脉按0、1、2分记分。②治疗前后采集患者肘静脉血4 mL,离心并分离血清,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免疫球蛋白G(IgG)、IgA、IgM水平,用流式细胞仪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水平,并计算CD4+/CD8+。③观察4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瘙痒、灼伤、胃肠道不适等。
1.5 疗效标准 临床痊愈:治疗后1年内,患儿呼吸道感染次数、病情与同龄正常儿童标准相符;显效:治疗后1年内,患儿上呼吸道感染次数减少>2/3,发病时病程缩短;有效:治疗后1年内,患儿上呼吸道感染次数减少1/3~2/3,发病时病程缩短;无效:治疗后1年内,患儿呼吸道感染次数减少<1/3,发病时病程无明显改善。总有效率=(临床痊愈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9]。
1.6 中医疗效标准 治愈:中医症状评分减少≥90%;显效:中医症状评分减少≥60%但<90%;有效:中医症状评分减少≥30%但<60%;无效:中医症状评分减少<30%[10]。总有效率=(治愈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2.1 4组病例脱落情况 治疗过程中,对照组1例、天灸组1例、联合组1例中途退出,余下患儿均完成整个试验。
2.2 4组疗效比较 对照组总有效率63.64%(28/44),天灸组总有效率75.00%(33/44),小儿健脾补肺膏组总有效率75.56%(34/45),联合组总有效率93.33%(42/45),联合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天灸组、小儿健脾补肺膏组(P<0.05);对照组、天灸组、小儿健脾补肺膏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疗效相当。见表1。
表1 4组疗效比较 例(%)
2.3 4组中医疗效比较 对照组总有效率68.18%(30/44),天灸组总有效率79.55%(35/44),小儿健脾补肺膏组总有效率80.00%(36/45),联合组总有效率95.56%(43/45),联合组中医疗效优于对照组、天灸组、小儿健脾补肺膏组(P<0.05);对照组、天灸组、小儿健脾补肺膏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中医疗效相当。见表2。
表2 4组中医疗效比较 例(%)
2.4 4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评分比较 4组治疗后中医症状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后天灸组、小儿健脾补肺膏组、联合组中医症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联合组中医症状评分低于天灸组、小儿健脾补肺膏组(P<0.05),治疗后天灸组中医症状评分与小儿健脾补肺膏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4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评分比较 分,
2.5 4组治疗前后免疫功能指标比较 4组治疗后血清IgG、IgA、IgM水平及CD3+、CD4+、CD4+/CD8+水平均高于本组治疗前(P<0.05),CD8+水平均低于本组治疗前(P<0.05);治疗后天灸组、小儿健脾补肺膏组、联合组血清IgG、IgA、IgM水平及CD3+、CD4+、CD4+/CD8+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CD8+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联合组血清IgG、IgA、IgM水平及CD3+、CD4+、CD4+/CD8+水平均高于天灸组、小儿健脾补肺膏组(P<0.05),CD8+水平低于天灸组、小儿健脾补肺膏组(P<0.05);治疗后天灸组血清IgG、IgA、IgM水平及CD3+、CD4+、CD8+、CD4+/CD8+水平与小儿健脾补肺膏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5。
表4 4组治疗前后IgG、IgA、IgM比较
表5 4组治疗前后CD3+、CD4+、CD8+、CD4+/CD8+比较
2.6 4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对照组44例,无不良反应发生;天灸组44例,皮肤瘙痒发生率4.55%(2/44);小儿健脾补肺膏组45例,胃肠道不适发生率2.22%(1/45);联合组45例,皮肤瘙痒1例,胃肠道不适2例,发生率6.67%(3/45)。4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上不良反应均自行缓解。
反复呼吸道感染在6个月~6岁儿童高发,病因复杂,可能与免疫缺陷、先天畸形、营养不良及环境污染等因素有关[11]。因该病反复发作,迁延难愈,治疗较为棘手。现阶段,临床上多以抗感染、提高免疫力为主,其中人工免疫调节剂匹多莫德是公认的治疗此病患儿的常用药物,可通过调节免疫反应而发挥抗菌、抗病毒感染的作用,在促进症状减轻、控制病情方面具有积极效果,但长期反复应用可降低药物作用等,临床疗效差强人意[12-13]。因此,如何提高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治疗效果仍是当前亟需解决的临床问题之一。对照组用药脾氨肽口服冻干粉可改善机体免疫球蛋白水平,促进细胞免疫功能改善,改善机体免疫功能,有利于患儿病情好转。
近年来,中医辨证论治与整体观念已在疾病的治疗中显示出独特优势。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在中医学属“久咳”“体虚感冒”等范畴,认为其多由正气不足、营卫失和而致,属本虚标实之证[14]。小儿具有“肺常不足”“脾常不足”的特点。小儿肺脏娇嫩,行气未充,先天禀赋不足,肺气虚弱,则可导致卫外不固,易为外邪所侵;脾为后天之本,脾气亏虚,则水谷精微运化不足,后天失养,易感外邪;脾为肺之母,脾气不足亦可累及肺气,肺脾气虚,则病情迁延。此外,邪气侵犯机体后,损耗正气,反复发作可致正气屡伤,致使肺脾气虚,则易复感。肺脾气虚证是临床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常见证型之一,补益脾肺是其主要治疗原则。天灸通过将调配的药物贴敷于特定穴位,可对穴位起到持续刺激的作用,从而通经入络而达到调节脏腑功能的目的[15]。本研究所用天灸药方中肉桂补火助阳,活血通经,散寒止痛,芥子通络止痛,温经散寒[16]。贴敷穴位定喘宣通理肺平喘,脾俞健脾和胃,肺俞为治疗肺脏疾病之要穴,膻中理气活血宽胸,天突与定喘、膻中相配治咳嗽,关元培补元气,足三里补中益气,调理脾胃[17]。将艾叶、附子、干姜、姜半夏、吴茱萸通经走窜、温阳药物制成膏药贴敷于对应穴位上,通过对穴位的刺激及药物渗入、吸收,调节肺脾功能及机体阴阳平衡,达到扶正固本功效。此外,本研究所用小儿健脾补肺膏中太子参益气固表敛汗,健脾益气,为君药;白术燥湿健脾,固表止汗,陈皮理气健脾,茯苓健脾渗湿利水,薏苡仁健脾理气,清热排脓,莱菔子消食化痰,共为臣药;白扁豆益气健脾,山药补中益气,莲子、麦芽健脾开胃,共为使药;浮小麦、连翘、山楂、鸡内金消食导滞,调和营卫,炙甘草补脾和胃益气,为佐使药;诸药配伍应用,共奏补益肺脾、扶正固表、除湿化痰功效。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太子参具有抗疲劳、增强机体免疫力的作用,可促进淋巴细胞增殖[18];白术具有抗炎、提高机体免疫力的作用[19];山药具有消炎、抑菌、调节免疫功能的作用[20];陈皮具有增加巨噬细胞吞噬、抗炎、改善机体免疫力的作用[21]。
现代医学认为,反复呼吸道感染发病与多种综合因素相关。近年来,许多学者认为,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是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重要原因。国外研究表明,相当比例的复发感染的儿童伴有体液免疫系统缺陷[22]。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体液及细胞免疫低下,主要表现为IgA、IgG、IgM、CD4+、CD4+/CD8+明显降低[23],尤其是IgG亚类缺陷[24-25]。T淋巴细胞的降低提示细胞免疫的功能降低,而外周血中IgG、IgA、IgM含量可反映机体体液免疫的状况[26]。本研究结果发现,4组治疗后血清IgG、IgA、IgM水平及CD3+、CD4+、CD4+/CD8+水平均高于本组治疗前(P<0.05),CD8+水平均低于本组治疗前(P<0.05);治疗后天灸组、小儿健脾补肺膏组、联合组血清IgG、IgA、IgM水平及CD3+、CD4+、CD4+/CD8+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CD8+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联合组血清IgG、IgA、IgM水平及CD3+、CD4+、CD4+/CD8+水平均高于天灸组、小儿健脾补肺膏组(P<0.05),CD8+水平低于天灸组、小儿健脾补肺膏组(P<0.05);治疗后天灸组血清IgG、IgA、IgM水平及CD3+、CD4+、CD8+、CD4+/CD8+水平与小儿健脾补肺膏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肺脾气虚证采用天灸联合小儿健脾补肺膏治疗,可促进病症减轻,提高患儿机体免疫力,提高治疗效果。
本研究结果还发现,4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上不良反应均自行缓解,表明脾氨肽口服冻干粉、天灸联合小儿健脾补肺膏治疗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综上所述,脾氨肽口服冻干粉、天灸联合小儿健脾补肺膏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肺脾气虚证,可减轻临床症状,改善机体免疫功能,提高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