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本和声学教材调性之比较研究
——以斯波索宾《和声学教程》与勋伯格《和声学》为例

2022-02-15 11:46朱婷婷
音乐天地(音乐创作版) 2022年9期
关键词:勋伯格主调大调

文/朱婷婷

一、调性关系的划分

(一)斯波索宾《和声学教程》中对调性关系的划分

斯波索宾对于调性关系的划分归纳出两个依据:一是共同和弦在功能上的相互关系,两个和弦之间的功能关系越简单,其调性关系就越相近。二是两个调之间共同音与共同和弦的多少,两个调之间的共同音与共同和弦越多,其调性关系也就越相近。根据这两个依据,斯波索宾将调性之间的远近关系分为近关系调中的一级关系与远关系调中的二级、三级、四级关系,共四个等级。

(1)一级关系调

斯波索宾将大调的一级关系调归纳为主调的属调、下属调及二者各自的平行小调,主调的平行小调还有小下属调。在小调中,斯波索宾和声学使用的是和声小调,这与勋伯格的和声学所应用的旋律小调不同。小调的一级关系调为主调的属调、下属调及各自的平行大调,主调的平行大调以及大属调。图1 为C 大调及其平行小调a 小调各自所包含的一级关系调。

从图1 中可以看出,除去小下属调与大属调的主和弦包含于主调的和声调式中,其他一级关系调的主和弦皆包含于主调的自然调式中。因此,对于一级关系调的划分依据应为:若某些调的主和弦在主调的自然调式与和声调式之内,那么这些调即为主调的一级关系调。表现在调号上,主调的平行大小调、属调、下属调及各自的平行大小调与主调调号从相同至相差一个调号,而小下属调、大上属与主调相差了四个调号。

(2)二级关系调

斯波索宾所认为的二级关系调为主调的重属调与重下属调及二者各自的平行大小调,共四个调。

如图1 所示的二级关系调中可以看出,各调的主和弦已不在主调的自然调式或和声调式中,仅与主调的自然调式之间存在两个共同和弦,因此构不成最简单的功能关系。表现在调号上,二级关系调与主调相差两个调号。

(3)三级关系调

斯波索宾将与主调仅在和声调式上有一个共同和弦的调称为三级关系调。《和声学教程》第五十一章说道:“这一组调性关系的接近是以交替大小调体系为基础的。”这与勋伯格和声中通过“大小调的可交替性”产生间接近关系调的方式相同。三级关系调共有八个,其与主调的共同和弦有一个至四个,并非书中所说的仅有一个,这些共同和弦皆产生于和声调式。从产生方式上看,交替大小调分为“同主音交替大小调”与“平行大小调”,主音为三度关系的调性经一级关系交替产生,主音为小二度与大七度的调性经二级关系交替产生,因此若从主音关系上看调性的远近关系,三度关系调近于小二度与大七度调。

由此可见,三级关系调体表现在共同和弦上,两调仅在和声调式上有一至四个共同和弦;表现在调号上,两调相差三至五个调号。

(4)四级关系调

斯波索宾和声学中,将无论与主调的自然调式还是和声调式都没有共同和弦的调称作四级关系调,表现在调号上,两调相差三至六个调号,表现在共同和弦上其与主调在任何调式上均没有共同和弦。

小调的调性划分与产生方式与大调基本相同,以C 大调的平行小调a小调为例,其具体所包含的调性见图1。

图1 C 大调与a 小调的调性关系图

以下为C 大调与其平行小调a 小调在各级关系上所包含的调性:

(二)勋伯格《和声学》中对调性领域的划分

勋伯格所研究的调性领域为19世纪浪漫主义时期及19 世纪以前有调性音乐作曲家的写作习惯。勋伯格将广义的调性视作“领域”,“调性”之间的关系与对比即为“领域”之间的关系与对比。他将调性领域的关系用字母来表示:D 表示属调,M 表示中音调,SM 表示下中音调,SD 表示下属音调,S/T 表示上主音调。更复杂的关系用两个甚至更多字母来表示,其中用第一个字母表示它和主调的关系,第二个字母表示它和第一个字母所表示的领域的关系,并用大小写字母区分大小调。例如:以C 大调为例,SMSM 表示下中音大调上的下中音大调,即#F 大调。在勋伯格所著的《和声的结构与功能》第九章中,他将调性关系分为直接近关系、间接近关系、间接关系、间接远关系、远关系五种,其划分依据为新调与主调T 共同音或共同和弦数目的多少及新调的产生方式。

1.大调中的领域分类

(1)直接近关系:

直接近关系的领域是与主调关系最近的领域,它们分别是D、SD、sm、t 四个领域。所有这些领域都与主调有五至六个共同音。

(2)间接近关系:

勋伯格将间接近关系其分为两种:拥有共同属和弦的间接近关系与通过对称的移调得到的间接近关系。所有这些领域与主调有三至四个共同音。

① 通过共同的属和弦所得到的间接近关系调:这里的共同属和弦即为大、小调的可交替性,可理解为大小调共用同一个属和弦,因此一个属和弦可导入一个大调及其同名小调。sd、d、M、SM 共四个领域,为通过直接近关系调的共同属和弦得到的间接近关系调。

② 通过对称的移调得到的间接近关系调:对称的移调可引申为平行大小调与在同主音大小调的结合,该领域包括bM、bSM、m 共三个领域。

由此可以看出间接近关系领域是由与直接近关系领域作用产生,并非直接与主调发生关系。

(3)间接关系:

间接关系的领域是通过间接近关系领域而与主调发生关系的,它们分别是bm、bsm、MM、Mm、bsmSM 以及bsmsm,共六个领域。其中,bm 领域与bsm 领域分别是与间接近关系中bM 领域与bSM 经过大小调的可交替性产生的,其他领域为间接近关系的等音调,因此为更远的间接关系。

(4)间接远关系

间接远关系领域是与主调相距大、小二度关系的调,该领域有NP(那不勒斯调)dor、S/T(上主音调)、bMD、bmd,共五个领域,这些领域与主调的共同和弦非常少,因此调性关系也相当远。其中上主音调在斯波索宾和声中被视为关系较近的二级关系调,这与勋伯格和声有极大不同。

(5)远关系:

远关系领域是与主调相距小二度及增四度的调式,该领域有:MSM、Msm、SMM、SMm 等等,共十四个领域。可以看出它们与主调T 的共同和弦相当少,甚至找不到共同和弦。

间接远关系领域与远关系领域经常在19 世纪作曲家作品的展开部分出现,丰满了音乐中的对比与加剧。

2.小调中的领域分类

勋伯格认为小调来自教会调式中的爱奥尼亚调式,并且使用上行升高Ⅵ、Ⅶ级下行还原Ⅵ、Ⅶ级的旋律小调,这与斯波索宾所使用的和声小调不同。勋伯格将小调的领域关系分为与大调相同的五类,其调性划分的依据与大调大致相同,但由于小调的主和弦控制力不强,与小调主调相关的领域较大调减少。

(1)直接近关系

小调的直接近关系与大调基本相同,它们分别是d、sd、M、T 共四个领域。其与大调领域划分的依据一致,小调的直接近关系领域与主调t 有五至六个共同音。

(2)间接近关系

间接近关系与大调相同,包括D与SM 两个领域,同样是通过直接近关系而与主调T 建立联系产生的。该领域也可由旋律小调的下行音阶中还原的Ⅵ、Ⅶ级得来。

(3)间接关系

间接关系划分与产生的方式与大调相同,该领域有m、sm、SD三个领域。其中m 与sm 由大小调的可交替性产生,SD 由旋律小调上行音阶产生。

(4)间接远关系

该领域的调式由旋律小调的特征产生,包含#sm、#SM、#m、#M、MD、md、Np,与主调t 共同和弦很少。

(5)远关系

所有其他各领域。

以C 大调与a 小调为例,其各领域所包含调性如图2 所示:

图2 勋伯格和声C 大调与a 小调调性领域图

(三)斯波索宾所著《和声学教程》与勋伯格《和声学》在调性划分上的对比

1.二者在调性等级上的差异

二者虽然对调性的划分不同但均有所围绕的中心调。在看待调性关系上,斯波索宾将调性关系分为四个等级,认为它们之间不仅有远近之分还有等级的区别,而勋伯格将调性领域划分为由近至远的五种关系,只有远近之分,等级的区分并不强烈,各调性与主调间的关系也相对平等。

2.调性划分依据所影响的调性关系上的差异

勋伯格在划分调性关系依据上与斯波索宾相同,二者皆是通过共同和弦与共同音的多少来划分调性关系的远近,不同的是,勋伯格将中介和弦的种类视为划分调性的重要依据。

(1)与主调相隔三至五个调号在两种和声理论之间的划分差异:

勋伯格认为共同属和弦作为中介和弦建立起与主调相隔三至五个调号、三至六个音级的调的联系,使得调性间的距离拉近,因此将其归为间接近关系,这些调式,在斯波索宾的和声中由于共同和弦较少而被归为较远的三级关系调。

(2)与主调相隔两个调号的调在两种和声理论之间的划分差异:

对于斯波索宾和声中的二级关系调,即相隔两个循环五度的调,勋伯格因其只能从中间调或以不属于主调自然调式的多义性游移和弦作为中介和弦转入,将其归为间接远关系调,比相隔三个、四个循环五度的调都要远。

二、斯波索宾《和声学教程》与勋伯格《和声学》转调方法的应用与对比

(一)斯波索宾《和声学教程》中的转调方法

1.到一级关系的转调

一级关系调之间的共同和弦较多,常选择新旧调的共同和弦作为中介和弦进行转调。为了使转调更为明确,斯波索宾和声常采取到共同和弦离调的方式放松原调式的调性感,使转调更为顺畅。

2.到二级关系的转调

二级关系调的转调采用两调的两个共同和弦作中介和弦的转调方法的情况较少,更多应用逐步转调的方法先过渡到主调的一级关系调,继而转向同方向的二级关系调。

3.到相差三至六个调号的转调

(1)逐步转调:到相差调号较多的转调时可采用每次相差一个调号的多次转调。

(2)逐渐加速转调:通过一级关系调中的小下属或大上属调转调:一级关系调中的小下属与大上属调与主调相差了四个调号,因此常选择这两个调为中间调为向远关系调转调提供便利。

(3)加速转调:

① 通过交替大小调的ts Ⅵ和弦的加速转调:将大调的同名小调ts Ⅵ和弦做中介和弦,可使调式转到相隔三个、四个、五个、六个调号的调式上去。这是由于同主音大小调相差三个调号,同主音交替和弦的使用使得调式快速转到相差三个调号的调式上去,进而加速转调过程。

② 通过那不勒斯和弦的加速转调:那不勒斯和弦为二级上降低根音的大三和弦,为调式的变和弦,扩大了调式和弦的范围。前调或后调的那不勒斯和弦可相等于另一调式的大三和弦,使得调式转到相差一个至六个调号的调上去。

③ 同主音大小调转调:斯波索宾对于同主音大小调的转调采取同主音主和弦做中介和弦,对于同主音主和弦的引入可通过大小调结构在断句处的対置、小调结构以大调主和弦结束、共同的属和弦导入三种方式。可使调性直接转到相差三至五个调号的调上。

④ 转调模进:将原调的和声进行在不同的调性上反复。常见的模进有向一级关系调转移、按全音下行转移、按半音下行转移、按三度转移、按纯四度或纯五度转移。该转调方式经常出现在调性不稳定的发展、高潮阶段。

⑤ 等音转调:等音转调即运用等音和弦做中介和弦来转调的转调方法。等音和弦为对和弦中的一个音或几个音作等音变换,使其音程结构发生变化而产生的音响效果相同、结构意义不同的新和弦。因减七和弦与大小七和弦结构的特殊性,通过减七和弦与属七和弦的等音转调成为最常见的两种等音转调方式。

(二)勋伯格《和声学》的转调方法

1.划分调性的原则——“五度循环圈”

勋伯格认为:“转调的目的则是离开调。”用一系列不能确定原调但却能加强新调的和弦来使原调的调性放松,新调的调性加强。在转调过程上,勋伯格遵循如下图的“五度循环圈”的原则,将转调由近至远依次排列为相隔一个循环五度、三个和四个循环五度、两个循环五度与相隔五个和六个循环五度的转调。

2.相隔一个循环五度的转调

(1)利用共同和弦转调

该转调方式为最为常见,在向上循环五度转调时,用后调的下属和弦作为中立和弦,在向下循环五度转调时,用后调的属和弦作为中立和弦。

(2)利用中间调转调

勋伯格认为小调是其平行大调的变体,因此常用后调的平行大小调作中间调来转调。在其后向其他的循环五度转调时,中间调作为一种常见的手段被广泛地运用于远关系转调中。

3.相隔三个或四个循环五度的转调

(1)向上三个循环五度的转调

该转调方法利用同主音大小调拥有共同的属和弦这一属性,通过属和弦意义的转换加快了转调过程。有两种方法可达到这一目的:第一种为通过持续声部——踏瓣音,用根音代替延留的和弦,时值较长的延留可以减弱该属和弦对原调式的倾向,更易赋予其新的意义;第二种为通过属和弦的反复进行达到属和弦的转换,其作用与踏瓣音相同,通过反复加强其本身价值,削弱对原调性的倾向性。

(2)向上四个循环五度的转调

逐步转调:在相隔四个循环五度的转调中,可利用逐步转调的方法,先转到相隔一个五度的调式,再通过同主音大小调转调转至相隔三个五度的调式。

(3)向下三个或四个循环五度的转调

该转调利用教会调式和弦作为中立和弦转调。在勋伯格和声中,教会调式的引入,使得和弦的种类扩大,这些来自教会调式的和弦广泛用于和声的进行甚至转调中。如下图3:C大调向下四个循环五度转调到bA 大调时,用C 大调的主和弦作中立和弦,等于bA 大调中Ⅲ级上的大三和弦,该和弦来源于爱奥尼亚调式。

图3 以教会调式和弦作为中介和弦的转调

4.相隔两个循环五度的转调

相隔两个循环五度的调要通过相隔一个循环五度的调才能与主调建立联系,其与主调的共同和弦较少,因而勋伯格将与主调相距大、小二度的调式归为远关系调。对于到达远关系调的转调,勋伯格提出三种转调方法:

(1)用共同和弦转调:相隔两个循环五度与原调的共同和弦很少,勋伯格更提倡多次转调的方法,可以使作品调性的布局更具有方向性。

(2)逐步转调:该转调方法与斯波索宾和声中的向二级关系调转调的方法相同,做同方向的两次转调。

(3)同主音大小调转调:勋伯格和声中的同主音大小调转调采取共同属和弦作为中介和弦,运用属和弦的持续声部导入同主音调的方式来完成转调过程。

(4)用游移和弦的多义性快速转调:

所谓游移和弦即不专属于某一个调式、具有多重意义的和弦。勋伯格在《和声学》中提出的游移和弦有:减七和弦,增三和弦,增六五、四三、二和弦,Ⅱ级上的游移和弦,那不勒斯和弦,特里斯坦和弦等等。较上述斯波索宾和声等音转调中所提到等音和弦种类增多,其多义性产生于这些和弦特殊的和弦结构,一个游移和弦可属于多个调式,这使远关系转调变得更加容易。在远关系转调中常用这种游移和弦加速转调的进程。

5.相隔五个或六个循环五度的转调

(1)逐步转调:到达远关系调的逐步转调有直线型与迂回型两种方式。直线型逐步转调为向同方向的多次转调,迂回型即有朝向新调的相反方向转调的情况,最终到达新调。

(2)模进转调:与斯波索宾和声相同。

6.相隔七个、八个或九个循环五度的转调:相隔七个、八个或九个循环五度的转调看似最远,但从相反方向转调,可看作是相隔五个、四个、三个循环五度的转调。

7.到小调的转调:其转调方法与大调相同。

(三)斯波索宾所著《和声学教程》与勋伯格《和声学》在转调方法上的对比

1.二者在转调方法上的相同点

两种和声法均有加速转调这一手法,但二者皆认为加速转调不能因其便利和快速而无节制地使用,而是应综合其主题、调性、结构、速度等各方面的因素。因此中间调是一种十分好的转调方法,这种方法可以更好的为作品布局调性,使音乐更具方向性。

2. 二者在转调方法上的差异

二者在转调方法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中介和弦上,斯波索宾《和声学教程》中的中介和弦多为自然调式与和声调式中的共同和弦、那不勒斯变和弦与属七、导七带有游移性质的等音和弦,而勋伯格和声理论中因教会调式的引入使得变和弦种类增多,进而广泛应用到中介和弦中,使得中介和弦的范围扩大,增添了调性变化的多样性。

三、结 语

勋伯格作为无调性音乐的代表人物,在和声教学上却是一个保守、严谨的人,他认为良好的作曲技术需要扎实的传统和声技术的支持,现代的激进的观念是从传统和声的实践中得来的,其所著的《和声学》中不仅给予传统和声新的解释,且在哲学与美学角度对其进行有力的论证,其和声进行更为灵活、调性关系与和声材料扩大化使得和声更好地应用于音乐创作,但较多的议论对初学者的学习有一定的阻碍。斯波索宾《和声学教程》作为传统和声的教材给予学生明确的条框规则,使得初学者很快掌握和声语言,但由于枷锁过多,将和声的应用禁锢在了练习中。在学习和声的路途中不应拘泥于一类方法,可分阶段学习不同的和声分析法,将两种方法融会贯通,更好地应用于音乐分析与创作中。

猜你喜欢
勋伯格主调大调
化肥行业绿色低碳发展成主调
安东尼奥·罗塞蒂圆号作品《降E大调协奏曲》的演奏技巧分析
种族身份、道德主体与救赎的哲学意义
——评《勋伯格与救赎》①
G大调随想曲
勋伯格多变创作风格之探析
勋伯格:伟大的音乐革新者
从d小调弦乐四重奏谈勋伯格的早期创作观
舒伯特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呈示部和声结构分析
浅析图案的色彩与配色方法
用色彩点亮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