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莲英 魏小玲 张慧 孙芳 张丰婷 韩畠惠梅
(西宁市第一人民医院,青海西宁,81000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在临床中又被称为慢阻肺,该种病症常见于老年人群中,也是临床中一种发病率较高的呼吸系统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发生机制还没有明确的定论,但是有学者研究认为与化学物质、空气污染、生物燃料烟雾、感染、吸烟、职业性粉尘、环境因素等有着密切关系,并且该种病症还有遗传性,患者发病时常出现咳嗽、胸口闷、气喘等症状,随着病情的加重还会长久不愈并出现其他病症,严重影响患者的情绪状态和生活质量。
老年患者治疗时间长,并且病症会损害其肺功能,造成患者无法自理,因此对其开展科学、优质的护理是至关重要的,通过良好的护理干预来帮助患者形成治疗的良性循环,改善其生活质量。
基于此,在本组研究中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治疗中采用优质护理并观察该种应用效果,现将分析结果呈现于下文中[1]:
1.1 一般资料观察2020年11月--2021年11月78 例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根据护理方式不同分为一般护理组和优质护理组,一般护理组39 例,对年龄数据分析,患者在61--84岁之间,平均年龄69.31±3.11 岁;对病程数据分析,患者病程在2--12年之间,平均病程4.18±1.19年;对合并症情况分析,其中高血压患者14 例,糖尿病患者12 例,肺心病患者3例;对性别数据分析,其中男性患者22 例,女性患者17 例。优质护理组39 例,对年龄数据分析,患者在60--85 岁之间,平均年龄68.97±3.45 岁;对病程数据分析,患者病程在2--13年之间,平均病程4.54±1.33年;对合并症情况分析,其中高血压患者15 例,糖尿病患者13 例,肺心病患者3 例;对性别数据分析,其中男性患者21 例,女性患者18 例。(p>0.05),两组资料无差异。在开展本次研究前,需要向医院伦理委员会进行申请,获得准许后才能开展分析。
1.2 纳排标准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均符合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标准。②60 岁以上患者。③患者或家属均同意本次研究病情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患有神经、精神类疾病患者。②不同意本次研究者。③患有器官性病变或合并有重大疾病患者。④意识不清和沟通障碍患者。
1.3 方法一般护理组:采用一般护理干预,主要为:针对患者病症和医嘱进行用药指导,告知患者治疗中的注意事项,为患者营造卫生的治疗环境等。优质护理组:采用优质护理干预,该种方式是在一般护理基础之上的,主要为:(1)入院评估:患者在入院以后,护理人员要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通过对患者的了解来掌握其病情、用药、病史、情绪、心理等情况。然后根据评估结果帮助患者进行护理计划的制定。引导患者做好入院后的检查工作,告知患者检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引导患者入院后具备良好的情绪状态和积极的治疗配合度[2]。(2)入院介绍:护理人员在与患者沟通过程中,需要与患者积极进行交流,使用热情、温和、耐心的语言进行沟通,向患者主动介绍医院内的情况和住院环境、病房设施以及主治医生、护理人员等情况,告知患者及家属住院期间的规章制度,引导患者在住院期间要严格遵守医院的规定,积极配合医生完成治疗,消除患者的陌生感和顾虑,拉近医护人员之间的关系,增强患者住院期间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感,构建一个融洽的护患关系[3]。(3)健康宣教:患者由于对自身病症认知度较低,因此在治疗中的依从性较差,护理人员要与患者及时沟通,根据患者的疾病认知度开展健康宣教活动,在活动开展中,需要根据患者的年龄、文化程度等差异来针对性开展,针对老年患者可以采用一对一健康宣教、视频资料的循环播放讲解、健康宣传册的发放等方式来开展宣教活动,通过活动开展使患者能够了解到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发病机制、发病原因、治疗方式以及日常饮食、自我护理等内容,全面提高患者的疾病知晓率,进而引导患者更加积极地投入到后续的治疗当中[4]。(4)心理干预:患者由于患病时间长,并且病症反复发作,因此就会出现焦躁、抑郁、悲观等负性心理状态,护理人员要及时与患者沟通,针对患者的性格、心理需求来开展心理疏导,满足患者的心理需求,引导患者建立积极、乐观的治疗心态,通过与病友聊天、阅读、下棋、听音乐等多种方式来转移疾病注意力。引导患者家属给予患者更多地关心和呵护,使患者感受到亲情的温暖和被重视,从而建立一种良好的心理状态[5-6]。(5)排痰护理:引导患者采用侧卧或者坐位的姿势,一手扶住患者的肩部,另一个手掌并拢,手指呈现一个凹掌,然后采用从上到下的顺序对患者背部进行叩击,叩击的力度以患者的耐受情况而定,每隔两小时左右帮助患者变化体位。如果患者的痰液排斥比较困难,可以指导患者多喝水来稀释痰液。必要时可以按照医嘱进行祛痰药物的干预,如果患者为昏迷状态,可以使用吸痰机进行吸痰干预,在吸痰前需要给氧干预避免出现低氧血症[7]。(6)生活指导:饮食中指导患者按照少食多餐的原则开展,主要以清淡的饮食为主,避免使用刺激、辛辣、生冷等食物,加强高蛋白、高营养、高维生素食物的摄入量,多食用新鲜的水果蔬菜来提高机体免疫力。根据患者的身体情况帮助其制定运动计划,通过散步、慢跑、太极、瑜伽等活动来进行运动锻炼。指导患者进行呼吸功能锻炼,采用半卧位来放松全身肌肉,然后指导患者慢慢吐气和吸气,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来提升身体素质[8-9]。
1.4 观察指标满意度:采用满意度调查表引导患者进行评价,满分100,分数与满意度成正比。情绪状态:采用情绪量表评价,50 分为临界点,分数越高情绪状态越差。CAT 评分:分值在0-4 分之间,分数越高表示患者呼吸困难程度越严重。依从性:对患者的用药、饮食、运动等依从情况进行评价,分数与依从性成正比。生活质量:采用QOL 量表评价,对五个维度评分,每一项满分100,分数与生活质量成正比。
1.5 统计学SPSS24.0 数据分析软件,计数资料统一为(n,%)、计量资料统一为(),采用P 值进行检测,P<0.05 表示组间数据差异存在意义。
2.1 两组护理满意度评分和情绪状态情况一般护理组和优质护理组护理满意度评分和情绪状态对照在表1呈现:
表1 两组护理满意度评分和情绪状态对比
2.2 两组肺功能情况一般护理组和优质护理组肺功能指标对照在表2呈现:
表2 两组肺功能指标对比
2.3 两组CAT 和依从性评分情况一般护理组和优质护理组CAT和依从性评分对照在表3呈现:
表3 两组CAT 和依从性评分对比
2.4 两组并发症情况一般护理组和优质护理组并发症发生率对照在表4呈现:
表4 两组并发症对比
2.5 两组生活质量情况一般护理组和优质护理组生活质量对照在表5呈现:
表5 两组生活质量对比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在老年人中发生率较高,患者其主要临床表现为食欲下降、胸闷、体重减轻,气短等症状,随着外界环境的不断恶化,近些年该种病症的发病率也呈现出了逐年上涨的态势。患者随着病情的发展,如果不及时治疗干预就会造成呼吸衰竭,甚至引发其死亡。老年患者属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高危人群,随着年龄的不断增加,患者的免疫功能随之下降,呼吸系统的防御能力也在不断降低,很容易被病原菌侵袭,不仅降低了患者的肺功能,还会使得生活质量大大下降[10-12]。
优质护理是近年来不断推广的护理方式,该种护理方式是一种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模式,能够对基础护理进行整合、优化、改善和提升,进而将护理内涵深化,为患者提供一个优质、温馨的治疗环境。优质护理下的护理服务理念也是围绕着患者展开,努力为患者着想,为患者提供一个连续性更强、针对性更高的护理模式。在优质护理干预中,通过入院评估来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护理计划,通过入院介绍来消除患者的陌生感,通过健康宣教提高患者疾病知晓度进而配合医护人员的后续治疗,通过心理干预引导患者建立积极的治疗心态,通过排痰护理来帮助患者提高生理舒适度,通过生活指导来帮助其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13-15]。
在本组研究中,首先观察两组CAT 和依从性评分情况:一般护理组和优质护理组CAT 和依从性评分对照中,一般护理组分别为3.51±0.59(分)、82.64±4.13(分),优质护理组分别为1.12±0.36(分)、91.08±3.46(分),(t=13.765,p=0.016),两组有差异;然后观察两组生活质量情况:一般护理组和优质护理组生活质量对照中,一般护理组社会功能、情感职能、心理健康、躯体功能、生命力评分均低于优质护理组,(t=16.727,p=0.011),两组有差异;最后分析两组并发症情况:一般护理组和优质护理组并发症发生率对照中,一般护理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0(例)25.64%,优质护理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例)5.12%,(x2=14.267,p=0.015),两组有差异。以上结果表明,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采用优质护理能够有效改善肺功能,提高治疗配合度,减少并发症发生率,该种方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