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伟
曾今,她“养在深闺人未识”;
现在,她“声名远扬人尽知”。
她,就是“贵州刺梨”。小小个头,摸起来扎人,吃起来养人,是蔷薇科蔷薇属植物,云贵高原及四川西部高原特有的野生资源。4月至7月开花,8月至10月挂果,果实呈扁球形或圆锥形,内含数粒种子,口感脆,气微香,味甘而酸涩,食后回甜。
多彩的贵州,孕育了刺梨丰富的营养和独特的“气质”。
刺梨的功效在民间已有三四百年的历史。
《本草纲目拾遗》记载:“刺梨根、茎、叶、果实种子均可入药,有健胃、消食、滋补作用,根皮有止泻的功效”。《黔书》记载:“味甘而微酸,食之可以已闷,亦可消滞积”。《贵阳府志》中记载:“以刺梨掺糯米造酒者,味甜而能消食”。
……
《贵州刺梨功效研究(2021版)》作为刺梨功效研究的最新成果,系统总结和归纳了刺梨的抗氧化与抗衰老、免疫调节、糖脂代谢调节、微量元素调节、抗炎、改善睡眠、抗疲劳、解毒排毒、脏器保护、抗突变与抗癌等十大功效。
刺梨功效眾多,与它丰富的营养成分分不开。
“贵州刺梨富含的各大类营养成分和活性物质,与我国国民普遍比较缺乏的营养素高度吻合。”具体而言,贵州刺梨所含营养成分包含:水分、碳水化合物、维生素、有机酸类、矿物质类、蛋白质及氨基酸类、单宁类化合物、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三萜类。
研究显示,我国居民的各类维生素摄入不足的情况很普遍,成年人达80%以上。而每100克中维生素C含量高达841.58~3541.13毫克,是苹果的800倍,柚类的18倍,猕猴桃的9倍,被誉为“维C之王”。因此,刺梨对人体健康多有裨益。
丰富的营养源于贵州独特的气候条件。
刺梨是亚热带野生水果,喜温暖湿润的气候环境,要求年平均气温在12-16℃,7月平均气温在20℃以上,无霜期在20天以上,月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0℃的活动积温为3500~5000℃的地区才适宜生长;且最适宜生长在海拔500米至2500米的向阳山坡、沟谷、路旁及灌丛中。因其喜湿润环境,所以又要求年降雨量在70mm以上才能适宜生长。
而贵州地处亚热带和北亚热带,海拔300~1800米地带较多,年平均气温10.4~16.0℃,7月平均气温大部分介于20.1~25.9℃,年降雨量为800~1500mm,多山且海拔高差较大,很多地方的自然环境都很适合刺梨的生长。
好山好水孕好果。贵州,刺梨选择最佳“出生地”,在六盘水、黔南、毕节、安顺等4个市、州15个重点县,建成了一批优质高效示范区,实现刺梨良种的全覆盖,再通过规模化、标准化的刺梨种养,结出了“健康果”。
如今,贵州成为刺梨种植面积最大的省份。据统计,全省刺梨基地面积已达200万亩,50万亩以上的1个,40~50万亩的1个,10~20万亩的2个,5~10万亩的4个。
刺梨果不宜生吃,且不适合长期储存,这样的特点决定了它是为加工而生的。
起先,人们用刺梨来酿酒。
刺梨酿酒在贵州历史上早有记载。清道光十三年吴嵩梁的《还任黔西》诗句中记载:“新酿刺梨邀一醉,饱与香稻愧三年”。如今,酿刺梨酒在贵州颇为盛行,在采摘季节,不少人都会酿上几坛刺梨酒,以备招待客人之用。
光是酿酒还不够。为了让刺梨产品更加符合大众口味,贵州积极引进广药集团等省外龙头企业发展刺梨产业,推进刺梨精深加工,发展了刺梨原汁、饮料、发酵酒、果酒、茶、果脯、刺梨干、软糖、刺梨酥、口服液、含片、精粉等10余种产品,新开发了刺梨罐头、刺梨泡糖片、刺梨化妆品、复合型口服液等新产品,丰富了刺梨产品品类和产业业态。
贵州的刺梨加工企业蓬勃发展起来,刺梨加工能力进一步增强。2020年,全省重点调度刺梨企业35家,规上企业19家,鲜果加工产能14万吨,其中榨汁能力11.02万吨,即鲜果采收后,70%以上用于榨汁加工。
2021年,宏财、初好、山王果、山珍宝等企业扩大生产线,新增榨汁、刺梨茶、刺梨果冻等9条生产线,刺梨鲜果加工能力增加到20万吨。
此外,经省刺梨产业工作专班多方积极协调,贵州刺梨公共品牌以及原产地认证等重要元素得到国家有关部门大力支持。2021年7月,贵州公布了贵州刺梨“十佳企业”名单、贵州刺梨“十佳拳头产品”名单、贵州刺梨“十佳新品”名单和30家贵州刺梨公共品牌授权企业名单。
如今,在龙头企业带动下,“刺柠吉”“刺梨C”“刺C赢”“健能刺梨酸奶”“刺力王”“山王果”“天赐贵宝”等刺梨品牌脱颖而出,而且越来越亮。
2007年,樊卫国教授成功驯化出更优品种“贵农5号”,让刺梨大面积人工栽培成了可能。“贵农5号”刺梨,果实扁圆形,果面金黄色,有软皮刺。在贵州中部地区8月中下旬果实成熟,适应性和抗病力强,丰产性好。
随后,贵州又审定了“贵农1号”“贵农2号”“贵农7号”3个品种。优良品种奠定了贵州刺梨产业蓬勃发展的基础。
优良的“种源”是贵州刺梨快速发展的基石。而现代科技又为刺梨产业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2021年8月,山王果二期“5G+”智慧工厂正式落成投产,标志着贵州刺梨加工进入智慧工厂化时代。该“5G+”智慧工厂不仅产能是一期工厂的5倍,鲜果消耗可达到5万吨/年,原汁储存能力从3000吨提升至10000吨;且该智慧工厂建成后,刺梨种植与管护、刺梨产品生产流程、市场销售等环节可实现全程可视化、结果可溯源。这不仅可以实现刺梨产品的质量可控,更提高了标准化生产水平。
而另一边是设备升级,带来增效提质。
比如贵州金维宝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进行新一轮的设备升级,计划投资3亿元打造一个集刺梨文化宣传、生产、研发为一体的智能化绿色工厂,扩大规模提质增效。
在基础研究和现代科技的双重助力下,贵州刺梨产业之路越走越宽,而且越走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