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造文化价值的输出
——冰雪造型艺术的转型

2022-02-14 09:04哈尔滨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艺术研究 2022年6期
关键词:冰灯冰雕哈尔滨

哈尔滨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张 鑫

一、中国冰雪叙述

人类文明历史的进程中,人与自然的斗争始终在持续,在满足了基本生活的需求之后,人类开始尝试与残酷的环境共生,并在其中享受乐趣来慰藉生活的痛苦。中国关于冰雪的历史源远流长,在5000年的文明长河中,文字记载的故事让冰雪文化饱满而完整。秦汉时期,记录和研究西汉都城长安以及秦都城咸阳建设的古代地理书籍《三辅黄图》中记载:“汉建章宫北积冰为楼。”依据记载可知,汉武帝刘彻时期,在汉长安城直城门外的建章宫北部,曾用冰块堆积为楼。五代时期王仁裕(880-956)所著的《开元天宝遗事》中记载:“杨国忠子弟以奸媒结识朝士,每至伏日,取坚冰令工人镂为凤兽之形,或饰以金环绶带,置之雕盘中,送与王公大臣。”这是中国最早记载古人用冰雕刻和装饰宴会的文字。由此推断,唐玄宗时期古人已经熟练运用冰块来美化宴会并降低室温。宋末元初时期周密所著的《武林旧事》(卷三·赏雪) 中记载:“禁中赏雪,多御明远楼禁中称“楠木楼”。后苑进大小雪狮儿,并以金铃彩缕为饰,且作雪花、雪灯、雪山之类,及滴酥为花及诸事件,并以金盆盛进,以供赏玩。并造杂煎品味,如春盘饾饤、羊羔儿酒以赐。”描述了在帝王所居之所,有雪狮,雪花,雪灯,雪山等供赏玩的人工雪景。明代诗人唐顺之写的《元夕咏冰灯》,明代戏曲作家,诗人和书画家徐渭的《徐文长逸稿》《咏冰灯》,清代著名文学家山西人傅山的《霜红龛集》《冷云斋冰灯诗》,嘉庆年间刘凤诰的《龙江杂诗》,乾隆年间张问陶的《冰灯》,清末沈钧平的《吉林记事诗》,民国初年魏毓兰的《卜奎竹枝词》等等的诗人都赞美和记录过冰雪艺术,这时的冰灯艺术已经逐渐融入民间,并与当时的文化相结合。

二、冰雪艺术的价值过程

中国的冰雪造型艺术起源于黑龙江省哈尔滨,以冰灯的形式流传发展,它受南国彩灯和元宵节行灯的影响,在北方人民的生活中发展起来,同时受西方移民文化的影响,产生了不同的形式特点。1963 年2月7日,在哈尔滨兆麟公园举办首届冰灯游园会(图1),当晚游客多达五万人,展出6 天游客达25 万人,占当时哈尔滨总人口的十分之一,这是中国历史上首次出现有组织的全民众大规模冰灯游园活动,不但开创了现代冰雪文化史的先河,更将哈尔滨打造成为世界冰雪文化名城,拥有了“冰城”的美誉。1985 年1月5 日,哈尔滨冰雪活动月正式诞生,并逐渐发展成为与日本札幌雪节、加拿大魁北克冬季狂欢节和渥太华冬乐节齐名的世界四大冰雪节。2001 年正式更名为“中国·哈尔滨国际冰雪节”,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以冰雪活动为内容的国际性节日。冰雪造型艺术全面填补、提升了冰雪文化,促进了精神文明的建设,塑造了城市的崭新形象。

图1

1980年前后,黑龙江的冰雪艺术家代表中国在世界各地的冰雪赛场上竞技夺金,为国争光。在加拿大魁北克和日本札幌国际雪雕节中多次获得金奖,许多国外政府官员也到哈尔滨进行交流访问。黑龙江省政府通过国际冰雪节进行文化和产业交流,与俄罗斯、美国、法国、日本、加拿大、芬兰等国家开展经济技术协作、物资交易、科技创新等活动,对本土的文化及经贸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2012 年-2020 年间在国家“一带一路”宏观政策引导下,中国冰雪艺术实现文化传播和产业输出的实例。对国内冰雪市场提供行业指导,刺激产业动能;对国外冰雪市场扩大国际影响,推行中国理念,实现民族自信的辐射传播。冰雪人文的推广意识和冰雪艺术独特的受众群体优势、不受限制的媒介表现优势,促成国际人文交流的桥梁,在大众中植入文化的种子,在交流中促进文化的认同。

半个世纪以来,中国的冰雪艺术家已经在十几个国家的上百个地区开展了冰雪艺术活动。截止2020年,哈尔滨已经成功举办了34 届国际冰雕艺术大赛、9 届国际组合冰雕比赛、39 届全国专业组冰雕比赛、14 届全国大学生冰雕比赛、17届全省大学生冰雕比赛、3 届国际青少年冰雕大赛;25 届国际雪雕大赛、12届国际大学生雪雕大赛、26届全国专业组雪雕大赛、20 届全省专业雪雕大赛、7 届全国大学生雪雕大赛、7届全省大学生冰雕大赛等专业赛事,冰雪文化发展已经深入人心。

三、冰雪艺术对外的文化输出

《两位老人》作品(图2)在都灵市中心的卡斯特罗广场展出,卡斯特罗广场是都灵的中心广场,是其历史中心,一个建于13 世纪古罗马城遗址上的半巴洛克半中世纪风格的建筑,也是都灵市跨年晚会的表演现场。作品选取中国寿星和欧洲圣诞老人的形象进行雕刻,让观众熟悉又陌生,对中国寿星佬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意大利最大的报纸La curiosita 对活动进行了专题报导,还增加了哈尔滨冰雪大世界的宣传图片。

图2

《皮影戏——烟雨濛濛》作品取材于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皮影戏,它是一种古老的皮、纸制艺术品,将工艺美术与戏曲巧妙结合,是简单易流通的艺术形式。作品在2014年于索契冬奥会期间展出,拙雅的皮影人物和翘起的小船在高加索山脉的背景下交相辉映,晶莹剔透的反射出耀眼的光芒。

《皮影戏——踏浪》作品将中国传统舞狮造型和皮影人物结合,踩踏的浪花寓意着时间和空间的转换,伴随着时间潮水的流逝,经典的中国传统戏剧艺术以冰雕的形式在俄罗斯克拉斯诺亚尔斯克市呈现出来,诉说着中国故事的主题立场。

《兵马俑》作品(图3)在美国洛杉矶展出,作品用冰和雪的材料结合,表现被历史逐渐封存的兵马俑陶像,不知是被封印还是被解除。上方的秦代装饰纹样,在红色灯光的照射下,显得神秘且有力量,作品通过圆雕、反刻、浮雕等技法创作,表现出在历史长河的淹埋下,文化和历史从未被遗忘。美国游客首次看到冰雕制作的兵马俑激动不已。

图3

2017 年12 月《来自敦煌的祝福》作品,在德国马格德堡市政府广场展出(图4),作品以邮票的形式展示敦煌飞天壁画的艺术形象,飘舞的中国传统敦煌飞天造型拉近了中、德两国人民内心的距离,5 分的邮票寓意着中、德两国文化平等,邮票承载的是中国文化的传播,无声中重现着悠远的历史故事。

图4

《盛世唐朝》作品(图5)在德国室内冰雕馆展出。通过冰雕材料表现唐朝时期歌舞喧嚣的盛世景象,构图活泼律动,体现中国传统的文化韵味。作品在德国柏林展出,盛况空前,以唐朝时期的造型风格表现中国悠久的历史文明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更容易让欧洲人接受,在惊叹冰雕技艺的同时,吸引更多的人了解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作品完成后,欧洲普通民众对这件作品产生了浓厚的兴趣。2020 年的新年,CHINA DAILY 在特别版面报导了这次展览活动,让更多全球了解到中国冰雪艺术的现代化体现。

图5

2018年,芬兰国际冰雪节系列活动——国际冰雕大师邀请赛,来自中国、俄罗斯、美国、芬兰、法国、波兰、德国、意大利、蒙古国、日本、泰国、马拉西亚、新加坡13个队伍参加。《中国画·话中国》作品(图6)在赫尔辛基室内冰雪馆展出,中国画、笔墨纸砚、书案、太师椅等具有中国元素的创作素材结合,用冰的材料表现出来,让欧洲人叹为观止。山水画浮雕采用反雕刻的方式,在冰面的背后完成。上下卷轴和书案用阴刻花纹装饰。笔墨纸砚雕刻技术细致入微,毛笔上的水滴都清晰可见,让观者切身感受和思考文化的神秘,作品获得了特别文化贡献奖。

图6

2019 年《中国功夫》作品(图7)在德国柏林展出。通过少林寺武僧和中国长城等创作元素,表现中国传统的故事和文化。作品用写实的手法表现练习时的武僧形象,充满能量又兼具内涵。

图7

四、冰雪艺术在国内的文化传播

2017 年,中国城市雕塑家协会、中央美术学院、吉林省长白山管理委员会组织长白山——国际冰雪雕艺术大赛,来自11 个国家和地区的200 余位艺术家参加活动(图8)。2018 年,黑龙江省美术家协会冰雪雕塑艺委会与哈尔滨枫叶小镇奥特莱斯联合策划组织“首届国际冰雪建筑·冰雪雕塑学术论坛”,并成立国际冰雪建筑冰雪雕塑艺术联盟。哈尔滨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和哈尔滨理工大学艺术学院的专家教授与8 个国家的30 多位国际艺术家进行探讨和学术交流,留下了珍贵的素材和学术资料。哈尔滨·阿勒锦岛湿地公园内组织“中国·阿勒锦岛首届国际公共雕塑”学术研讨会,中国、美国、俄罗斯、意大利、墨西哥、波兰、黑山共和国、塞尔维亚、土耳其、韩国、蒙古国、日本、芬兰等国的雕塑艺术家参加学术讨论,共同为哈尔滨的城市发展助力。

图8

多年的冰雪文化交流带来的不仅仅是国内、国际赛事的荣誉,更是海内外艺术家心灵互通。中国的冰雪产业在习近平总书记“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重要论断引领下,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广泛且深入的发展。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成功举办更是为冰雪产业发展开启了弹射器,后冬奥时代中国的冰雪产业将迎来飞跃式发展。黑龙江省作为中国最早开展冰雪艺术的地区,将发挥积极和重要的作用。创造跨越时空、超越国界、富有魅力并具有当代文化精神内涵的冰雕艺术作品,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世界传播,是龙江冰雪艺术家们的责任与使命。

五、结语

全球化进程中不同文明都有所面临的现代化困境,在对外输出的过程中,受到了不同文化、不同地域、不同信仰的阻碍和困境。优秀传统文化自信的缺失,地域文化的国际认同受阻,到对外文化输出的形式和理念单一,都是在传播过程弥散的焦虑意识。冰雪艺术寻求创新文化传输路径的艺术形式,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软实力的输出是艺术家坚定的立场。沟通中国与世界,讲述历史、秩序、思想……创造中国艺术价值。

猜你喜欢
冰灯冰雕哈尔滨
我平等地嫉妒每一个去哈尔滨的人
自然冰雕
北方现代冰雕的创作与发展趋势初探
冰灯
梦游的冰灯
小树精和她的朋友们(七)
梅花“冰雕”
奇妙的哈尔滨之旅
《老哈尔滨的回忆》国画
感受哈尔滨的冬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