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音乐学院/ 张三未
纵观钢琴音乐发展史,可以发现各个时代的作曲家们都为钢琴音乐宝库贡献了无数佳作,使后人能在这些作品中汲取到足够的营养用于创作、演奏和教学的创新之中。而贝多芬的作品则是人类音乐宝库中最耀眼的明珠,他一生写了32首奏鸣曲,这32首奏鸣曲纵贯了贝多芬的一生,从中可以看到贝多芬伟大的人格、思想和艺术天赋。而演奏好这些奏鸣曲需要演奏家具有极好的技巧储备,包括触键、踏板、连奏、跳音和琶音等等演奏技巧①。
贝多芬钢琴早期奏鸣曲《C 小调钢琴奏鸣曲》(0p.11)拥有多段变奏的“小叹调”(Airetta)乐章。音乐开始就展现扣人心弦的效果,尽管它只是贝多芬严格依照数字低音所做的释义性改写变奏结尾的。依然具有其独特音乐智慧的表现。从音乐作品中透露贝多芬以最小的细节变化,透过其素朴、坚韧、乐观。贝多芬晚期作品《D 小调钢琴奏鸣曲》(Op.31No.2)回旋曲最后一个再现部里,主题上面那个女高音声部小节以下的A音倾向于支撑音乐的主体性原则,以至于让演奏者完成自我的演奏超越来获得客观性的音乐概念。贝多芬晚期奏鸣曲的理念是:其一有了调,音乐建构才成为可能,不可否认建构原则根本就是调性的原有音乐因素提供的。其二调性控制了作品建构,并以某种音乐作品结构的展开、压制、强迫式的音乐动机出现,来构成整个奏鸣曲作品的音乐语境。如《G小调钢琴奏鸣曲》COp.49No.1)第一乐章)。这首作品中体现贝多芬的每个乐章、部分,都在完成调性建构的同时,推动音乐前进的否定—肯定—否定,这一时期的作品贝多芬浪漫主义意识已经非常典型。所有的奏鸣曲总是出自一股对于前一时刻的构成物所具有的“未完成性”意识。特别引子部分。贝多芬所有的结尾都“令人心满意足”,即便是悲剧性的作品,贝多芬晚期的奏鸣曲作品中具有约制性原则的奇特之处。音乐史上没有谁的个性比贝多芬更有魅力。在欧洲贵族的宫廷社会里,有了这位精神巨人音乐家的权利与尊严而战的斗土,我们才有了现代钢琴演奏技巧的真正起点。钢琴从此开始成为表达人类最真挚情感的终极途径,贝多芬的作品既可以表现出最深切的同情和善意,却又可以表现出强烈的憎根,这一切只需要靠整个身体来弹奏钢琴②。
贝多芬的作品弹奏难度很大,只有通过长期的练习,才能准确地抓住这些作品的演奏特点。贝多芬《钢琴奏鸣曲Op.2No.3》创作贝多芬活跃时期的早期作品。从此奏鸣曲中贝多芬虽在形式、结构、和声等方面仍沿用古典传统,但也极具贝多芬的个性特征,它暗示了贝多芬今后创作的方向。
1.触键
贝多芬致力于发掘饱满的音色的调控,如谱例1。第一乐章,火热而有激情。从乐曲开始到第48 小节的旋律性的段落,演奏起来要饱含感情。这些段落美感的塑造更多的是靠触键,而不是仅仅靠惭慢(p),从第7 小节(整曲第97 小节)开始的段落,除了整体强劲的声者。演奏的力度对比也需要演奏者注重:右手的大拇指必须特别突出有力结合和声使用踏板。左手边手臂的韵律应该自然身体的靠近,也不能向外离得太远:但手臂应该以它们自然地重量放松下垂,避免所有可以察觉到的不放松的动作,前臂上方从肘部到掌指关节必须形成一条绝对水平的直线;手腕既不能向下弯曲,也不能向上拱起,要像握住一个球一样。保特掌指关节与手背表面保持绝对的直线是取得正确演奏方法的主要条件之一。左手要让人感到分量整个乐章带着无忧无虑的情绪,极端活跃,然而满含感情③。
谱例1
2.连奏
连奏是音与音之间相连,有的乐谱直接用音乐术语“legato”标明连奏。贝多芬早期的奏鸣曲作品就已经展示了他的漫主义倾向——在他以后的作品中,我们看到他格器乐音乐上升到了如此看的程度,以至于竟然使人联想到了诗歌与绘画。这个柔板(Agio)乐章中,柔板(Ago)的开头必须被演奏得很有感情,要严格按照节拍。如果节拍不准,听众则很难理解那些休止究竟要表达什么。开头那些十六分音符要演奏得非常连贯(legato)、非常突出通过非常快的速度以及合适的渐强渐弱。之后的小调段落,旋律在左手,必须尽可能连奏(legato)以及带有感情,此时踏板可以和低音同步,但是在两手交叉的时候一定要干净,右手的奏是清新的连奏(c21o),最高音稍稍强词。
谱例2
3.踏板
谱例3演奏时要带着强烈的感情,这种感情的获得只有依靠优美的触键和严格的连奏(legato)。小音符非常快速、强健。跳音非常轻巧、精致,中间不要断开。乐曲最后几小节用左踏板。那些四分音稍稍突出。临近结束时的那些温柔的喃喃自语,两个踏板都要使用。整个乐章带着最深刻最敏感的情感。演奏的时候技巧的运用也要如此。充满激情,甚至可以制造出非常辉煌的效果。到非常连(legatissimo) 而如歌(cantabile),高声部的旋律要露出来稍后,左手的旋律同样的处理。下面的左手段落标着的音符必须一个接着一个紧跟着出来,敏捷而有力④。琴凳的高度必须与演奏者的身高成一个精确的比例,这样才能使肘部的一端比琴键表面高出大约一英寸;座位过低会妨碍手的动作,引发手的疲劳。在演奏时,凳子绝不能前后移动,演奏者也不能在座位上扭动。乐句的演奏时头部和胸部的位置应该是直立的、高贵的、自然的;稍微向键盘倾斜,使椅背不会碰到身体。但是我们必须避免弯曲的坐姿。身体动作对弹奏钢琴有很大的影响,正确优雅姿态是需要注意的第一件事。这些原则一定要不断地重复,直到学生将彻底遵守这些规则养成一种固定习惯才行。
谱例3
1.琶音
这首奏鸣曲是贝多芬创作成熟时期的作品,有四个乐章,但是没有慢板乐章。这里的慢板乐章由谐谑曲代替,这首谐谑曲采用了四二拍并非四三拍。琶音具有分解方式和排列形态十分灵活的特质,可以在一个八度内或一个八度以上的任意区间对和弦进行分解,适合搭配节奏鲜明、情绪舒缓的旋律乐句。如果能很好地掌握音阶与琶音技术,很多曲子只要一看乐谱,手指就顺理成章地弹出来了。琶音是钢琴弹奏中单音技术最基本的织体形态,也是钢琴演奏技术的基本内容。琶音跨度(四度、五度、八度等)大,所以手腕、手臂的移动动作大,角度上,弹奏音阶时,手指和手臂对键盘的角度保持60°左右,弹奏琶音时,手指和手臂对键盘的角度保持50°左右。弹奏琶音时要求手指自如准确地伸展,移位时要做到平稳、均匀,注意弹奏中正确横向移动手腕和转移手指重心。
谱例4
第一个琶音形式的和弦,缓慢,字字珠玑,仔细倾听每一个音,特别是最高音。第二小节的延长是需要等待的。此时踏板要保特,一直持续到快板的开端。快板是活跃的,但要郑重其事,第21 小节,踏板一直保持到“piano”的出现这一段(直到第41 小节)都作如是处理从第41 小节开始,轻快起来,但是情绪是哀怨的。从第55小节开始的和弦,斩钉截铁般,具有英雄气概。自第69小节开始的低音为主的段落,连奏(legato),一开始弱(piano),而后剧烈渐强(crescendo)直到强(forte)(第75 小节)。第83—86 小节,逐渐消失。展开部开始的琶音,和开头一样,缓慢。之后的快板相当激烈,每个“forte”处都要踩踏板。主题出现之时(第143小节),踏板长时间保持(整个宣叙调乐句),这里听上去要像是远处传来依稀可闻的哭诉声。乐章其余部分和上文雷同,就不赘述了。最后十小节要用踏板,营造出远处雷声滚滚的气氛,渐行渐远(rallentando)。这首奏鸣曲是无与伦比的,但是钢琴家在这里需要很多的练习,特别是展开部,理想的演奏应该是极其轻巧,而笃定的。
2.跳音
谱例5 这个乐章的独特魅力存在于低音持续的跳音之中。手指必须向内弯曲。由于手指长度不等,每个手指(不包括拇指)都必须要做出不同的曲度,这样便让所有指的指尖也包括拇指都能处于自然的手型位置上。当把手指聚拢在一起时,指尖能排列成一条直线。在这种情况下掌指关节将形成一个近乎半圆的形状。关于这里的演奏,左手的断奏短促有力,触键精致,声音均匀;右手有时演奏优美的旋律,也需要演奏断奏。节拍必须始终很严格地保持。要演奏得很弱(P),极弱且快速,非常清晰,同时右手的三声部旋律要极富感情。渐强记号也绝不能忽略。在弹奏时,手指不应该彼此挤压,它们必须保持一定的距离。当手处于静止时,每个手指可以放松而独立地向上或向下进行必要的活动;这正是敲击琴键时用到的动作。为了演奏好这极其深刻而富有感情的音乐,我们要多了解一些贝多芬其他的作品,以便更好地把握风格。要在合适的时刻,持和声效果,三十二分音符需要很精确、精致而清晰,手掌微微收紧。乐章的结尾很弱(pianissimo),但绝不渐慢(ritardando)。
谱例5
古典时期每一位大作曲家的作品都具有与众不同的个性,演出的时候需要体现这种差异。毫无疑问演奏贝多芬的作品要与莫扎特、克莱门蒂或者李斯特的钢琴作品“不一样”在哪里。通过长期循序渐进的学习,演奏家们应该在脑海中形成正确的概念,借此准确地抓住贝多芬音乐的特点。钢琴家在音乐会舞台上演奏时手指的灵巧轻盈、双手和手臂在琴键上的快速移动、身体的不断调整等,这些可能都会吸引我们的目光,甚至让我们产生饮佩之情。但是在这些简单的动作变化的背后,隐藏着更深层的真相。这些动作只是表面现象,它们对于音乐性的诠释而言并无大用:动作本身只是简单的附带结果。这一点很容易得到证实。贝多芬本人在他的时代就是最伟大的钢琴家,他在很多方面都是无法超越的,比如连奏的演奏、柔板(Adagio)的演奏、赋格的演奏,特别是他的即兴演奏,对于古典时期作品一特别是贝多芬作品的演释,很大程度上需要依靠演奏者的个人气质和个人理解⑤。
因为对于初学钢琴的演奏者来说他们先解决演奏中的基本问题之后才能谈论音乐理解和气质等问题。贝多芬奏鸣曲的演奏首先是正确的速度;其次,准确遵守所有的表情记号,因为这是贝多芬仔细思考之后得出的结果,特别是在他的晚期作品中;再次,彻底解决所有的技巧问题,为了全方位地驾驭键盘,演奏者必须早就通过学习其他音乐家的作品达到了一定的境界。要触及贝多芬音乐中更高层次的神韵,演奏者除了天生的才能之外,还需要全面地理解贝多芬所有的作品。要靠演奏家自己的细心和敏感。他需要一个有经验的领路人,也需要遵从贝多芬奏鸣曲演奏技巧的每一个难点,细致入微地演奏到乐曲的细节。只有正确理解贝多芬奏鸣曲中的技巧难点,才能更好地理解这位大师所有的不朽之作品。
贝多芬创作了大量钢琴作品,这些钢琴作品的质量超过了之前所有的同类作品,这些作品的精神内涵高深且演奏难度大,所以演奏家们不但需要刻苦认真地学习弹奏技法,还要完全体会这些奏鸣曲的精神内涵以及独特气质才能弹得正确,否则仅仅是东施效颦而已。钢琴演奏需要在尊重原作的基础上,进行二度艺术创作。因此训练钢琴技术和探索钢琴作品意境,对钢琴演奏者来说是必须要做到的。只有耐心探索和钻研贝多芬奏鸣曲的演奏技巧,才能将枯燥的训练转化为舞台上动听的音响,才能真切体现出贝多芬奏鸣曲的真谛,做到对艺术的精益求精。
注释:
①单留.乐圣贝多芬[J].集邮博览,2015(5):4.
②王伟.贝多芬钢琴奏鸣曲的演奏研究[J].北方音乐,2016(9):1.
③郭红丽.对贝多芬奏鸣曲演奏风格与创作特点探讨[J].戏剧之家,2018(17):1.
④于正林.贝多芬钢琴奏鸣曲的力度处理特征[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18,37(2):2.
⑤孙炯.《贝多芬钢琴奏鸣曲集》中的形与意[J].音乐创作,2018(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