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苯酞氯化钠治疗急性脑梗死伴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效果

2022-02-14 08:23段萍田鹏飞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2年23期
关键词:丁苯氯化钠功能障碍

段萍 田鹏飞

(河南省汤阴县人民医院 汤阴 456150)

急性脑梗死又称缺血性脑卒中,是常见的脑血管疾病类型之一。该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致残率及病死率,除威胁患者的肢体及语言功能外,大部分患者会存在以执行能力下降、精神行为异常等为主要表现的认知功能受损,若未及时治疗干预,则会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1]。目前临床多采用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钙等药物对急性脑梗死伴认知功能障碍患者进行治疗,虽能够有效改善微循环,达到抗血小板聚集及降血脂等目的,但效果仍无法满足临床需求[2~3]。丁苯酞氯化钠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常用药物,可改善侧支循环,且可发挥抑制神经细胞凋亡及保护脑线粒体等功效[4~5]。近年来,临床已有学者研究发现,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物-1(TIMP-1)在脑梗死认知障碍患者中呈异常表达,且有望成为预测脑梗死后认知障碍的生化标志物[6]。鉴于此,本研究将观察急性脑梗死伴认知功能障碍患者采取丁苯酞氯化钠治疗后的脑血流灌注指标、血清指标水平的变化。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1 年6 月至2022 年 6 月汤阴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20 例急性脑梗死伴认知功能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简单随机化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60 例。对照组男38 例,女22 例;年龄 44~79 岁,平均年龄(63.27±3.46)岁;发病至入院时间 4~23 h,平均(13.42±3.56)h;基础疾病:高血压21 例,糖尿病8 例,冠心病5 例。研究组男35例,女 25 例;年龄 45~80 岁,平均年龄(63.51±3.74)岁;发病至入院时间 4~23 h,平均(13.59±3.47)h;基础疾病:高血压23 例,糖尿病9 例,冠心病6 例。两组一般资料均衡性良好(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伦理字202200607 号)。

1.2 入组标准 (1)纳入标准:急性脑梗死与认知功能障碍均符合相关诊断标准[7~8];均为首次发病;发病至入院时间<24 h;均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2)排除标准:对本研究药物过敏;既往有认知功能障碍史或精神系统疾病史;存在严重心、肝、肾等脏器功能障碍;合并恶性肿瘤;伴有严重神经功能障碍无法完成问卷评分。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即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国药准字H23020132)100 mg 口服,1次/d;阿托伐他汀钙片(国药准字H20203379)20 mg口服,1 次/d;胞二磷胆碱注射液(国药准字H22026208)0.5 g,以100 ml 5%葡萄糖注射液稀释后缓慢静脉滴注,2 次/d。同时对基础疾病给予对应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国药准字H20100041)治疗,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25 mg 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100 ml 中静脉滴注,2 次/d,每次静脉滴注时间大于50 min,2 次用药时间需间隔≥6 h。两组均连续治疗14 d。

1.4 观察指标 (1)临床疗效。于治疗结束后评估两组临床疗效,显效表示经治疗后失认、失用、精神行为异常等临床症状基本消失,生命体征监测恢复正常,且能够生活自理;有效表示上述临床症状均较治疗前相比得到明显改善,生活能够基本自理;无效表示上述临床症状无任何改善甚至加重,生活难以自理。总有效=显效+有效。(2)脑血流灌注指标。采用飞利浦64 排CT 行头部CTA 血管造影检查,将获得的图像上传至工作站处理后获得脑血容量(CBV)、平均通过时间(MTT)及脑血流量(CBF)。检测时间为治疗前、治疗14 d 后。(3)血清指标。收集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14 d 后的空腹静脉血4 ml,经离心处理(离心率为1 500 r/min,离心时间为10 min) 后取血清进行检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 检测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 -1(TIMP-1)、基质金属蛋白酶 -9(MMP-9)水平。(4)精神及认知功能评分。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估,量表共10 项内容,总分为42分,得分与神经功能缺损严重程度呈正比。采用简易精神状态评价量表(MMSE)评估,量表共5 个维度,11 个问题,总分为30 分,得分越高则认知功能越好。(5)不良反应。统计两组治疗期间肝、肾功能损害、胃肠道不适、困倦嗜睡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3.0 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5.00%)高于对照组(8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例(%)]

2.2 两组血清指标对比 治疗前,两组TIMP-1、MMP-9 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TIMP-1 水平高于对照组,MMP-9 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血清指标水平对比(ng/ml,)

表2 两组血清指标水平对比(ng/ml,)

注:与本组治疗前相比,*P<0.05。

MMP-9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研究组组别 n TIMP-1治疗前 治疗后60 60 t P 284.35±34.76 290.48±35.84 0.951 0.344 413.26±43.85*488.27±45.38*9.207 0.000 80.24±9.48 78.25±8.36 1.220 0.225 52.36±8.32*35.48±9.24*10.516 0.000

2.3 两组脑血流灌注指标对比 治疗前,两组CBV、CBF 及MTT 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CBV、CBF 均高于对照组,MTT 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 3。

表3 两组脑血流灌注指标对比()

表3 两组脑血流灌注指标对比()

注:与本组治疗前相比,*P<0.05。

MTT(s)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研究组组别 n CBV(×10-2 ml/g)治疗前 治疗后CBF[×10-2 ml/(g·min)]治疗前 治疗后60 60 t P 1.13±0.35 1.09±0.36 0.617 0.538 1.24±0.18*1.38±0.14*4.756 0.000 0.65±0.19 0.67±0.18 0.592 0.555 0.73±0.21*0.92±0.30*4.019 0.000 1.38±0.15 1.36±0.13 0.780 0.437 1.21±0.12*1.05±0.12*7.303 0.000

2.4 两组精神及认知功能评分对比 治疗前,两组NIHSS、MMSE 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NIHSS 评分低于对照组,MMSE 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两组精神及认知功能评分对比(分,)

表4 两组精神及认知功能评分对比(分,)

注:与本组治疗前相比,*P<0.05。

MMSE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研究组组别 n NIHSS治疗前 治疗后60 60 t P 12.38±1.53 12.62±1.67 0.821 0.413 9.24±2.35*4.48±1.08*14.256 0.000 18.25±4.61 19.36±4.33 1.359 0.177 21.25±3.42*26.83±3.41*8.950 0.000

2.5 两组不良反应对比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两组不良反应对比[例(%)]

3 讨论

急性脑梗死是一种脑部血液循环障碍,其生理病理过程极为复杂,其中缺血缺氧导致的局限性脑组织缺血性坏死或软化被认为是引发该病的主要因素。认知功能障碍作为脑梗死最为常见的并发症,主要由脑血管病变造成额叶、颞叶等系统的损伤,或病变及脑组织损伤累及大脑执行功能、记忆及注意力等造成的认知功能损伤[9]。目前临床治疗脑梗死的目标在于改善缺血区与缺血半暗带的脑血流灌注,并积极控制梗死病灶的进展,阻止神经细胞的凋亡与坏死。

丁苯酞氯化钠是新型的脑保护剂,属于抗凝药物,在经静脉注射后可快速吸收,通过对谷氨酸的抑制作用可促进局部脑组织血流及能量代谢的改善,从而减轻脑细胞受损[10]。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治疗后NIHSS 评分低于对照组,MMSE 评分、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提示丁苯酞氯化钠应用于急性脑梗死伴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治疗中疗效较佳,可提高认知功能及神经功能。分析原因可能是阿司匹林能够对血小板聚集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可减少血栓的发生;胞二磷胆碱可降低脑组织中谷氨酸的浓度,减少神经细胞传递所导致的细胞死亡,且可增加海马乙酰胆碱酯酶三磷酸腺苷(ATP)酶的活性,发挥改善记忆与认知功能的作用;阿托伐他汀钙可对脑血供起到改善作用,有效减轻脑实质损伤,从而恢复认知功能。联合丁苯酞氯化钠可对谷氨酸的释放起到进一步的抑制作用,且可增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缺氧引导因子1α 的表达水平,提高病灶区域新生血管的形成,从而增加毛细血管的数量,对缺血区域的微循环起到重建的作用;另外,丁苯酞氯化钠能够保证微血管的完整性,增加缺血区灌注并保证血流的供应,从而降低对神经细胞功能的损伤[11]。李毓新等[12]在动物模型试验中的研究发现,通过对雄性SD 大鼠注射丁苯酞治疗,可抑制细胞凋亡与氧化应激反应减轻大鼠脑组织的再灌注损伤,均可说明丁苯酞氯化钠可提高治疗疗效,改善神经及认知功能。

急性脑梗死患者伴有血小板、纤维素等血液成分发生聚集,加速血栓的形成,血栓进一步导致远端动脉的阻塞,从而造成CBV 减少、CBF 不足而MTT减缓的现象[13]。本研究中,研究组治疗后CBF、CBV高于对照组,MTT 短于对照组,表明丁苯酞氯化钠可改善脑血流灌注。分析原因可能是丁苯酞氯化钠可对急性脑梗死所致的脑损伤环节起到阻断作用,缩小梗死的面积,并改善脑部微循环。此外,丁苯酞氯化钠对血小板聚集的抑制作用,可促进脑血流灌注的改善。血清TIMP-1 与MMP-9 被认为与急性脑梗死伴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发展具有一定关系,前者可拮抗细胞外基质的降解,对稳定易损伤动脉粥样斑块及修复基底膜作用较佳,减少梗死病灶的体积从而减轻神经元损伤,改善认知功能。后者主要经神经细胞与胶质细胞分泌形成,对细胞外基质中的纤维连接蛋白、胶原蛋白起到降解作用,易增加血脑屏障的通透性从而引起水肿,导致认知功能降低[14]。研究组TIMP-1 水平高于对照组,MMP-9 水平低于对照组,证实丁苯酞氯化钠可对急性脑梗死伴认知功能障碍患者可改善脑功能。曹亚博等[15]对92 例急性脑梗死伴认知功能障碍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发现,丁苯酞氯化钠可通过调节TIMP-1、MMP-9 水平可改善脑血流灌注及认知功能,与本研究结果近似。

综上所述,丁苯酞氯化钠应用于急性脑梗死伴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治疗中疗效较佳,可有效改善脑血流灌注、认知功能及神经功能,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猜你喜欢
丁苯氯化钠功能障碍
糖尿病早期认知功能障碍与血浆P-tau217相关性研究进展
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机制研究进展
丁苯酞联合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氯化钠溶液的配制
氯化钠水溶液结构的研究
勃起功能障碍四大误区
热油中的食盐为何不溶化?
一种过氧化物交联天然-丁苯绝缘橡胶及其制备方法
术后认知功能障碍诊断方法的研究进展
丁苯酞对老年血管性痴呆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及作用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