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 瑛
(石泉县卫生健康局,陕西 安康 725200)
财政支出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扮演了相当重要的角色,有效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可以对财务管理工作的范畴进行丰富,带动财务管理形式的改变,也能够推动单位资金的灵活使用,将行政事业单位的社会公共服务职能充分发挥出来。不过现阶段,不少单位在开展资金绩效评价时,存在一定的缺陷和问题,对于工作的有效性造成了很大影响,需要单位采取有效的措施和方法,针对问题进行解决,将绩效评价的作用和价值充分发挥出来。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通常来讲就是对财政资金支出情况进行相应的绩效评价,判断财政支出是否合理以及资金使用是否有效。绩效评价的主体可以是行政事业单位、政府财政部门以及专业人才,不同评价主体可以对不同的内容作出评价。例如,行政事业单位主要是针对自身资金使用情况进行评价,也可以评价预算的执行情况;财政部门的职责是对绩效评价政策和机制进行制定,确定好相应的绩效评价方法;专业人才评价的内容较为全面,具备很强的专业性和技术性。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属于市场经济环境下,现代财政科学管理的重要手段,需要建立起完善的财政资金支出追踪及问责制度,其对于规范财政资金使用,提高财政资金效益以及推动政府财力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在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过程中,应该坚持科学规范、公正公开、分级分类以及绩效相关的基本原则,这样才能将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作用和价值充分发挥出来。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作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工作中的一项关键性内容,通过绩效评价帮助单位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财务管理工作的整体效果。其具体作用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有助于实现预算编制和预算实施的规范化
对于政府部门而言,借助有效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能够对预算方案的编制和实施提供良好支撑,实现工作的规范化,提升其有效性,同时也能发挥预算管理的约束作用,使服务质量提质增效。同时,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也可以面向公众对财政资金的支出情况进行公开,主动接受大众的监督,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显著提升资金使用效率、服务质量以及社会效益。
2.有助于明确单位财政资金使用情况
对于行政事业单位而言,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在资金运营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能够帮助单位财务人员明确财政资金的使用情况,及时发现财政支出使用过程中存在的缺陷和漏洞,通过缺陷分析和漏洞填补,保障后续发展方向正确,推动发展目标的顺利实现。另外,行政事业单位也能够对相关项目实施的可行性进行全面分析和论证,就资金投入能够带来的价值进行估算,配合有效的管理和约束措施,切实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能力以及财务管理能力。
3.有助于推动财政改革的深化
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我国财政收入增长体系逐步完善,为行政事业单位财政支出提供了政策支持和制度保障。但在具体工作中,对财政收入及财政支出的关注并不均衡,对财政收入的过度关注影响了财政支出作用的发挥,还容易带来资金浪费问题。通过对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合理应用,能够很好地满足单位公共财政职能的要求,推动财政改革工作的持续深化。
4.有助于行政事业单位公信力的提高
行政事业单位财政支出管理工作中,绩效评价扮演了相当重要的角色,如果绩效评价缺失,财政支出就会欠缺相应的约束,增加贪污腐败问题发生的概率,继而对单位的社会公信力产生影响。借助有效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约束,使得单位所有的财政支出都能够很好地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规避贪腐行为,继而提高单位的社会公信力。
行政事业单位本身在财务管理工作中,采用的通常都是投入型预算管理模式,对于资金支出管理的要求较高,但是结合实际情况分析,不少单位对于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欠缺合理的认知,存在着绩效评价内容缺失的问题,导致其无法为财务管理和内部控制提供有效支撑,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工作实施的效果,无法及时发现财政资金支出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引发了资金浪费的情况。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具备工作量大、技术性强的特点,其核心内容是对财政资金的支出情况进行评价,明确资金的使用效益。而在实践中,不少行政事业单位都存在着绩效评价方法不科学的情况,没有能够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设置规范化的评价考核体系,存在着绩效评价效率低下、方法单一的问题,没有能够立足全局的角度去对财政支出情况进行全面调查研究,导致最终的绩效评价结果无法很好地满足不同使用者各自的需求,其价值自然也会受到影响。
在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中,评价目标必须具备合理性、可行性、量化性的特点。而在实际操作中,不少行政事业单位并没有能够做好绩效评价目标的合理设定,具体表现在几个方面:一是目标本身欠缺指向性,存在着描绘模糊的情况,很多时候都仅仅停留在表面,没有深入到实践领域;二是目标无法进行细化和量化,多数都是管理层面的描述,例如,某行政单位在开展公共卫生项目资金评价中,设定的绩效目标是“电子居民健康档案使用率稳步提高”,描述过于模糊,也没有能够做好具体目标的量化工作,导致工作人员欠缺实施目标的动力;三是目标可行性不足,在设定环节缺乏科学的论证分析,没有考虑目标在现有条件下是否能够实现。
行政事业单位在绩效评价的过程中,需要重视评价指标的设置,借助全面的绩效评价指标来保证绩效评价工作的实施效果。但是结合现阶段工作的实施情况分析,其在绩效指标设定方面存在不少问题:首先,缺乏对共性指标及个性指标的准确认知,无法对其做出有效辨识,选择的指标没有能够将绩效目标的实际情况反映出来;其次,无法对定量及定性指标做出合理选择,又或者指标权重的设置欠缺科学性,定量指标的优先级不足。同时,没有将指标本身存在的缺陷考虑在内,定量指标不能将指标数据的潜在因素反映出来,也无法准确说明该指标能够表达出的评价效果,定性指标存在着主观性过于强烈的现象,容易带给人一种过于随意的感觉。
不少行政事业单位对于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不够重视,没有设置专门的绩效评价机构,也没有制定出有效的绩效评价机制,影响了相关工作的顺利实施,工作的效率和效果自然无法得到保障。另外,部分行政事业单位没有能够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制定出可靠的工作规范,导致在实施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的过程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严重影响了工作的整体效果。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结果是行政事业单位在针对财政支出绩效进行评价的过程中,获取的相关成果,能够将单位的财政支出情况直观反映出来,而通过对评价结果的合理应用,行政事业单位可以对自身绩效评价工作的整体效果进行改善,使得其作用可以得到充分发挥。但是结合实际情况分析,有不少行政事业单位在实施绩效评价工作时并没有非常明确的目标,存在着“为了评价而评价”的情况,将其看作是向财政部门争取资金的一种固定流程,缺乏对绩效评价结果的合理利用与考核。
想要切实做好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行政事业单位需要深入了解绩效评价,形成全面合理的认知,打造出完善的绩效评价体系,确保绩效评价工作的全面覆盖,对绩效评价的内容进行完善,这样才能真正实现绩效评价的全过程管理。具体来讲,一是应该重视事前评价,借助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在初始阶段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去除一些价值不高的项目,减少浪费;二是应该关注事中评价,由专业人员对财政支出进行评估预测,准确把控项目资金预算,确保财政资金的支出可以满足单位需求;三是应该强化事后评价,对财政支出进行检查,明确财政资金浪费的原因,督促工作人员寻找有效的防范和应对措施,实现绩效评价工作质量的提高。
对于行政事业单位而言,可以采用的绩效评价方法有很多,如目标评价法、积分评价法、对比评价法等,不同的绩效评价方法有着不同的适用性,例如,积分评价法可以通过积分的方式对财政支出情况进行管理以及考核评价,依照评价结果制定财政支出预算标准;分类评价法,可以对各部门的职能进行划分,依照职能类别开展考核评价,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也能够保证结果的公平性及客观性;目标评价法是在考核前,先完成目标预算的制定,依照其在财政资金支出环节的落实情况,得出存在的差值,为之后的财政资金使用预算编制提供参考。行政事业单位应该结合自身的实际需求,选择恰当的绩效评价方法,提升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的有效性和规范性。
想要确保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的顺利实施,单位需要设置科学的绩效评价目标,要求目标的描述清晰明确,能够将绩效评价对象的期望反映出来。同时目标也必须能够被细化和量化,正如上文提到的案例,该单位在工作中,对于绩效评价目标的设定可以从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建档率、慢性病规范管理率,确保监督机构和公众能够直观地感受到项目实施的效果。不仅如此,绩效评价目标还必须具备良好的可行性,可以在实践中顺利完成。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指标的设定非常关键,必须确保指标的全面性及科学性,要求指标能够将财政支出项目目标和工作任务反映出来,明确其能够达到的效果。同时,应该优先选择定量指标,定性指标需要满足相关要求,确保指标具备良好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在绩效评价指标设定环节,需要坚持成本效益的基本原则,如果指标本身并不能很好地反映项目的实际效果,同时需要消耗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则应该将其放弃,将关注的重心放在关键指标上。
一是应该重视相关立法工作,对照行政事业单位绩效管理工作的实施情况,逐步延伸到法律层面,确保能够真正为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的展开提供法律保障。例如,在开展预算管理的过程中,政府部门应该对自身的预算管理理念进行强化,确定好相应的绩效管理职能;二是应该设置具备较强独立性和权威性的绩效评价机构,完善绩效评价制度体系,从评价对象和评价标准等方面着手,打造出健全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标准,确保绩效评价工作能够得到有效的贯彻落实;三是应该对相应的制度体系进行优化,建立健全绩效管理制度、绩效评价制度、绩效考核制度以及激励制度等,为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的顺利实施提供制度支撑。
经过相应的绩效考核周期后,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已经完成,不过工作人员还需要关注评价结果的应用情况,从行政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出发,应该构建起完善的绩效评价结果反馈机制,将评价结果及时反馈给被评价方,督促其对自身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行政事业单位也可以对照绩效评价的结果,对奖惩机制进行完善,适当缩减下一个预算周期的资金,调动单位工作人员参与财政支出管理的积极性。可以以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为支撑,构建信息平台,针对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结果进行公示,确保公众能够了解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过程、标准和结果,以此来规避徇私舞弊行为。行政事业单位应该构建起相应的申诉通道,当被评价对象对绩效评价结果存在质疑时,可以通过申诉通道提出申诉,运用评估资料查阅或者复评的方式,对绩效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及合理性进行检验。
综上所述,行政事业单位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有着很强的专业性和系统性,实施难度大,其实施效果会对单位本身财务管理工作的质量产生直接影响。基于此,行政事业单位应该切实提高自身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能力,加强对绩效评价的全过程管理,设置专门的评价结构和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同时也应该关注绩效评价方法的优化以及绩效评价结果的应用,提升绩效评价工作的权威性,实现财政资金的合理使用,规避徇私舞弊以及贪污受贿的问题,实现单位的稳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