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 蕊
(菏泽医学专科学校 山东 菏泽 274000)
产出导向法(Production-oriented Approach,简称POA)是文秋芳教授创立的全新英语课堂教学理论体系。产出导向法的教学过程采用驱动促成、输入促成以及评价促成三个环节,实现教育教学水平大幅度提升,主要目的是探索出一套更符合中国国情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外语教学模式。
关于产出导向法这一概念很多学者专家都对其进行了诸多的课堂实践调研和理论研究,如“产出导向法在视听说课程中的效应”课堂调研等。这些研究与调研活动也切实验证了产出导向法的可行性以及可操作性。正是在实践调研与理论补充不断发展与完善的背景下,文秋芳教授正式构建了产出导向法体系。[1]最早的产出导向法其实是由“输出驱动假设”这一概念延伸过来的,在2014年的时候被修订成“输出驱动-输入促成假设”,到2014年10月才被正式命名为“产出导向法”。在产出导向法中,产出与原型“输出驱动假设”中的“输出”相比,一方面强调了产出的结果,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强调了产出的过程。产出导向法其实是更侧重学习过程,而不仅仅看重产出成果,即强调学习与教学过程对于产出成果的重要作用和积极影响。
近些年来,很多高校对于英语教学的问题都越来越重视,但是大部分学生的英文语言表达能力还是存在很大的不足,甚至简单的听说读写都难以完成,英语教学依旧是当前高校教育工作者应该广泛重视的一个重难点问题。而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部分高校英语教师的教学理念相对比较滞后,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导致当前大学英语教学内容单调以及教学方式不合理的一个主要原因。[2]有的大学英语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由于受到自身学习经验的影响,很难摒弃掉那些传统的注入式教学或者灌输式教学理念。大部分高校英语课堂的教学情况往往都是“教师在讲台上侃侃而谈,学生在讲台下昏昏欲睡”。学生在这样的背景下十分被动,根本没有机会也没有主动性去进行自主的学习、练习以及产出。
长此以往,不仅仅影响大学英语教学的质量和效率,严重的还会影响大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等一系列创新能力的发展。与此同时,还有部分大学英语教师过分追求教学理论以及教学模式的创新性,将教学重点放在了设置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上,忽略了相关知识内容的传递与讲解,学生在课堂上难以很好地掌握知识。由此也出现了教师在课堂上积极努力地进行相关教学创新,但学生实际的学习效果却不尽如人意。
笔者结合相关的实践调研以及走访情况,发现当前大部分大学生,尤其是非英语专业的大学生群体,学习英语课程的一个主要目的就是获取各种证书或者是应试需求,如大学英语四级证书、大学英语六级证书、专升本考试需求或者考研需求。因此,在实际的英语学习过程中,这部分学生习惯于将英语学习看作一种简单的应试化学习,忽略了语言学习中最重要的文化内涵的理解、口语实践的训练等重点内容,更误解了语言学习的目的。学习英语不仅仅是为了能获取等级证书,更重要的应该是提升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以便在日后的学习、工作与生活中能够学以致用,实现与他人之间的有效交流和沟通。[3]因此,当前阶段,大部分大学生群体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存在的过于追求考试成绩、不重视口语训练与文化学习等情况也是造成大学英语教学质量与教学效果难以令人满意的一个主要原因。
当前阶段,很多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仍然停留在机械化训练的阶段,或者有的教师已经意识到了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但是这种过分强调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亦有弊端,比如在情感教学的时候将学生的情感放在第一位,将活跃课堂教学气氛,调动学生参与度放在中心地位等教学模式,却忽略了课堂教学的核心目标应该是以促进学生高效学习为主。除此之外,部分大学英语教师近些年受到一些新创设的教学理念影响,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引入了交互教学模式,认为语言作为一种工具并非一个知识系统,过分强调课堂上与学生之间的互动。[4]从一定程度来说,这种交互式的教学模式能够改变沉闷的英语课堂氛围,带动学生以更加积极和热情的态度参与课堂活动,促使学生在课堂上积极表现,敢于交流,但在具体实践过程中,这种教学模式也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其最大的不足之处就是过于看重教学形式,导致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忽视了对教师的主体地位以及知识的讲解,从而导致课堂秩序混乱,很多学生难以从课堂上有效地学习到英语知识,更难以实现对相关英语知识的学以致用。
基于产出导向法的英语课程教学目标设计是依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岗位职业能力要求,以及高等职业教育专科英语课程标准来构建的。相较于传统教学理念,产出导向法主张将教学目标放置在教学过程的驱动之中。作为教师应该先创设不同的教学场景,然后由学生在思考与探索之后尝试完成,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遇到各种困难与挑战,从而产生进一步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基于上述环节,教师再引出不同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从而完成整个产出导向法的“驱动”。产出导向法所设置的教学目标需要更强的针对性,也需要教师明确教学核心目标,从而为学生们后续对知识的理解和把握奠定坚实的基础。
为了能够提升教学目标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等方面的作用,大学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融合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在产出导向法视域下,为学生制定更加合理与科学的学习目标。在整个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班级中学生的综合情况,其中包括他们在英语课堂上的回答问题、听课等情况,也包括上交的作业以及考试成绩等情况,将其按照英语水平的高低分成A、B、C三个不同的层次。其中A层次的学生主要包括一些英语基础知识十分扎实,且能够独立进行一些英语学习活动的学生群体。这部分学生的英语水平相对较高,教师在为其制定学习目标时就应该适当提高标准,引导其能够充分发挥自身潜力,实现英语水平的进一步提升。[5]而B层次的学生则是属于每个班级中的大部分学生群体,这部分学生英语知识相对比较扎实,但是口语水平或者阅读水平或者写作水平等总是存在一定的欠缺,针对于这部分学生,教师在为其制定学习目标时应该以进一步夯实英文基础为主,适当情况下设置一些创造性学习目标引导其能够以更加发散的思维学习英语。而C层次的学生则是属于英语知识比较薄弱的学生群体,可能在单词学习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教师应该对其适当下调标准,通过细化教学目标,将其设置成一个个简单的小目标的形式来提升这部分学生的学习信心。
教学任务的设置是否科学是决定教学目标能否实现的关键所在。在传统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采用机械化的流水线教学模式,无论是在教学任务的设计环节还是在具体的教学环节都乏善可陈。[6]通常情况下,教师先进行必要的课前导入,之后让学生进行教材内容的快速阅读,了解教材文章的大概意思,接下来就是教师带领学生分析文章的结构,最后总结教材内容中的语言知识点。这种教学模式本身是合理有据的,但是结合实际的教学情况来分析,这种合理有据逐渐被淹没,更多是被千篇一律的教学模式所替代。而且由于很多教材都具有一定的滞后性,任何教学材料的编写都难以紧跟时代发展的潮流和速度,教材内容的设计上本身可能都略显陈旧,这就更要求教师在设计教学任务以及开展教学活动时能够兼具教学性和趣味性,切实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基于产出导向方法的英语教学设计结合人才培养目标和职业岗位需求,注重产出导向的结果,改变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加强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和群体合作学习。基于产出导向法的英语课程教学内容的设计与确定,包括产出驱动、投入促进和产出评价三个环节。在设计教学内容时,教师要选择合适的资源进行驱动,在材料输入促成环节,教师也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选取含有符合主题内容的材料进行输入,根据教学目标设计情境任务,并将含有育人元素的资料整合到情境任务中。合适的资源需要教师去甄别挑选,尽量选取含有中国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材料进行驱动和输入。在输入环节,教师指导学生讨论包含思政元素的输入材料,有助于提高学生运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的能力,从而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
教学评价是大学英语课程教学中的重要一环,能够起到实施检验教学效果、掌握教学实际情况的作用。在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在进行教学评价的时候虽然也考虑到了将学生的学习过程与学习成果结合起来进行综合评价,即进行终结性评价的同时也进行形成性评价。但是在过于笼统的教学目标以及过于单一化的教学任务等因素的影响下,这种综合评价模式逐渐成为形同虚设的一纸空文。[7]其实,在产出导向法视域下,教学评价可以分成即时评价和延时评价两种类型。其中即时评价主要指的是在学生进行学习以及知识输入的时候,教师要给予学生适当的评价,与形成性评价不谋而合,在这种情境下给出的教学评价相对会更加真实和客观。而延时评价则主要针对的是对学生学习成果的终结性评价,教师需要结合不同的学习任务特点以及学生的任务完成情况做出适当的评价。结合当前大学英语课程的教学现状来分析,部分教师对于延时评价相对比较重视,也能够对学生的学习成果给出适当的评价,但是对于即时评价相对比较忽略,很多情况下没有对学生的学习与输入过程进行更加合理的指导与评价。在后续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应该对教学评价环节进一步完善,从而切实发挥出教学评价在帮助学生深化学习效果方面的积极作用。
依托产出导向法的评价方式将形成性评价与最终评价相结合,使教育评价从简单的注意结果转变为注意过程,引入增值评价、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教师在评价过程中结合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价等形式,注重对学生的自学、合作意识、解决问题、创新意识、文化交流、 文化互鉴、文化传播等能力和意识的培养。评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借助学生群体的力量来帮助学生实现更加及时与合理的即时评价,为后续延时评价提供必要的依据。在整个过程中,教师在布置完相关教学任务和学习任务之后,可以结合班级学生特点将其分成不同的学习小组,并采取学生自荐与教师综合考虑的方式评选出每一组的组长。在实际的产出任务完成过程中,小组内所有成员需要通过开会讨论的方式确定出自己小组内部评价的时间节点。一般产出任务需要包含至少三个评价节点,可以按照任务完成的具体情况分为前中后三个不同的阶段进行评价,而组长则需要承担评价活动的组织责任。[8]与此同时,在进行评价的时候,组长需要对组员的学习任务完成情况进行打分并标注评语,小组组员之间也需要进行组内互评。最后,教师在收取学生产出任务成果的时候也需要同时收取每个学生的组内评价情况,并在进行终结性评价的同时综合考量学生的组内评价内容。通过这种学生之间即时评价的方式,一方面能够帮助学生及时发现自己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修正;另一方面能够为教师进行终结性评价提供依据,实现对学生更加客观与合理的教学评价。
产出导向法的提出为广大大学英语教师开展与调整教学活动指明了方向,在产出导向法视域下,教师应从合理设置教学目标入手,通过组织多元化的教学活动以及完善后续的教学评价等方式,切实实现大学英语教学的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