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红色文化融入高校理想信念教育的困境与对策

2022-02-14 22:07王晓丽
文教资料 2022年19期
关键词:理想信念红色精神

范 婷 王晓丽

(中北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山西 太原 030051)

当前,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红色文化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吸收国内外先进思想创造的先进文化。象征着中国共产党人和全体人民不怕牺牲、奋斗进取的崇高精神,蕴含着不断推动社会进步和 “敢教日月换新天”的理想信念。[1]红色文化本身就是具有天然教育功能的优良教育资源。红色文化与高校理想信念教育相结合,不仅可以继续传承红色基因,还可以促进青年学生坚定文化自信,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

一、红色文化的内涵与特征

(一)红色文化的基本内涵

红色文化是发扬革命精神、延续红色血统的思想宝库。它不是“红色”和“文化”两个字的简单组合,而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改革等历史进程中形成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它由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三种形式组成。物质文化是指革命和战争时期遗留下来的珍贵资源,如文物、遗迹等。制度文化是指在革命过程中形成的革命理论、纲领、路线、政策等文献资料。精神文化是指在革命斗争中形成的红色革命精神,包括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雷锋精神等。

(二)红色文化的发展脉络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正式形成。从1917年开始,红色文化伴随着马克思主义席卷全国开始传播;到1927年共产党人在全国各地建立革命根据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根据地实现了质的飞跃,红色文化也得以迅速发展;抗日战争时期红色文化的内涵随着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独立的抗战精神而升华;解放战争时期随着全国各地解放,红色文化迅速发展成为主流文化。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得到继承和发展。新中国刚建立,党和国家非常重视文化建设,涌现出大量文艺作品来歌颂革命英雄人物的光辉事迹,为人民群众塑造了红色榜样,在推动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向前发展的同时使红色文化得到了继承与发展。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党工作重心转移,红色文化也褪去了浓重的革命斗争色彩,与人民群众对幸福生活的渴望结合起来,使红色文化更生动,更形象,更贴近生活和人民群众。

进入新时代,红色文化已经陪伴我们走过了百年历程,经过党和人民在实践中的创造性转化,它不仅吸收了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而且还借鉴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思想,富含着丰富的时代内涵和文化底蕴。

(三)红色文化的特征

1. 先进性

首先,红色文化经历了时间和实践的检验具有丰富的精神内涵,在各个历史时期都能引领社会思潮,鼓舞中国人民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在推动中国共产党的伟大事业和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其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红色文化基础,是我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有力思想武器,始终遵循社会历史发展规律,展现马克思主义的先进性,因此红色文化也具有极强的先进性。

2. 民族性

红色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晶。首先,中华民族实现独立和伟大复兴,红色文化是党和人民在伟大斗争中培育出来的、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服务的革命先进文化;其次,红色文化与维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密不可分,它所蕴含的红色精神与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相统一。

3. 时代性

红色文化是时代的产物,具有鲜明的时代性。与时俱进,红色文化内涵也在不断演进。在五四运动时期团结无产阶级反抗压迫,抗日战争时期鼓舞群众建立统一战线,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塑造榜样推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改革开放到进入新时代呼吁青年传承红色基因。虽然红色文化的丰富和发展总是与阶段性的社会进程同步,但它蕴含着一种永恒性的主题,既能适应时代的要求又能反映人民心声。[2]

二、红色文化融入高校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价值旨归

(一)筑牢青年学生的理想信念根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心有所信,方能行远。面向未来,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我们更需要坚定理想信念、矢志拼搏奋斗。”红色精神文化中蕴含着共产主义的伟大理想和信仰,为青年学生提供精神支柱。一方面,有助于青年树立正向价值观和远大理想。革命战争时期的先烈们即使遭受酷刑也不愿屈服,因为他们心存坚定理想信念,这份信念支撑着一群人翻雪山、过草地、渡寒江,也正是这份信念让青年学生感受到共产主义的强大力量,领略到艰苦奋斗、顽强不屈的革命精神,从而激励自身向先烈学习,树立明确的人生目标和价值追求;另一方面,有助于青年学生培养文化自信。红色文化资源见证了中国共产党伟大革命史、艰苦奋斗史、悲壮英雄史[3],在这一历史长河中孕育了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蕴藏着共产党人敢于牺牲、无私奉献的宝贵精神,包含了时代青年勇于创新、团结协作的美好品格,彰显了中华文化的优越性,增强了青年学生的文化自信心。

(二)厚植青年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爱国主义是民族精神的中心思想,也是红色文化的主旨。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浴血奋战,创造了一系列的伟大成就,实现了中华民族由衰落到繁荣富强的历史性转变。[4]青年学生生在和平年代,没有亲身体会过革命年代的艰辛,相较于革命先烈们爱国主义情怀有所不足,而红色文化形成于革命战争时代,无数的英雄烈士用自己宝贵的生命锻造了伟大的红色精神,如不畏艰险的井冈山精神、辛勤奉献的科学家精神、雷锋的“螺丝钉”精神、永不言败的志愿者精神等,将其融入高校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中可以让学生明白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从而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怀。

(三)培育青年学生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红色文化是对民族精神的传承与发展,在凝聚国家力量、鼓舞士气、展现民族情感方面具有很强的精神力量。数千年来,中华民族一直在寻求统一、团结、稳定,各族人民在情感上相互理解、文化上相互融合、经济上相互支持,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在理想信念教育中融入红色文化资源,深入挖掘其内涵和特征,通过引导青少年了解革命历史,参观革命旧址和历史遗址,使他们能够亲身体验历史,体会革命的艰辛,从而提高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增强对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的深刻认同和归属感,有助于鼓舞他们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建设命运共同体做出自己的贡献。

三、红色文化融入高校理想信念教育的现实困境

(一)红色文化融合度不高,教育缺乏连贯性

首先,课堂教学对红色文化的开发运用不够充分。一方面,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都依赖教科书或者教学课件,再加上课时较短且上课时间较为分散,只是简单介绍红色文化的理论内涵,教育形式缺乏吸引力,影响了学生课堂积极性。另一方面,没有充分发挥网络教育资源的作用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来传达红色文化的精神内涵,忽略了相关人物和历史故事中所蕴含的伟大精神,造成对红色文化、红色精神等浅显、片面的认识,与理想信念教育在教学中的融合不够紧密、不够连贯。

其次,红色文化资源整合不足。我国的红色文化资源十分丰富,这些优秀文化资源是对高校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坚定其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天然素材。然而现在多数高校对于红色文化的教育内容还停留在使用很久的历史教材或是图书资源,对红色文化资源的深层次内涵挖掘不足,缺乏系统全面的介绍。红色资源地区分布广泛,但是地方高校并未充分利用地域优势,深入挖掘当地红色文化资源来引导青年学生,使得红色文化资源与理想信念教育难以有效融合。

最后,课程设置不合理。某些高校并未开设“红色文化”专题课程,这种现象在理工科类的学校较为普遍。不同专业的学生也由于其专业特征的差异,对于红色文化的涉及有所偏差,理工科专业的学生相比文科学生而言对红色文化资源的学习了解不够。

(二)西方文化渗透导致学生对红色文化接受度不高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推进,大量西方文化涌入中国,动摇了某些青年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对他们的价值观产生了一定影响。不少大学生在追求享乐、超前消费的同时也将中华民族传统的节俭美德忘在脑后。这导致部分学生产生“崇洋媚外”的思想倾向,对外国文化盲目崇拜,轻视我国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部分同学对西方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等缺乏正确的理解和接受,导致了理想信念不够坚定。

(三)缺乏内在动力,理论与实践统一度不高

首先,传统教学方式重理论、轻实践。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理论的源泉、目的、发展动力和检验标准。[5]理想信念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坚定青年学生的理想信念,离不开思政课的教育。目前许多高校仍采用传统的“重课堂、轻实践”的教学方法,教师只注重红色文化的理论教学,忽视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要性,导致课堂上缺乏有效的互动,造成学生参与感低、兴趣低等问题。

其次,青年大学生对红色文化的认知存在偏差。不同时代、不同阶级、不同地域的人,对红色文化的接受程度也会有所不同。革命战争年代红色文化形成,这一年代的人们见证了从幼稚到成熟的红色文化,能深刻地认识到中国革命成功的艰难与不易。然而现在的“90后”“00后”青年学生成长在经济、政治都快速发展的和平年代,没有经历过艰难环境的磨炼,只能通过书籍、影视资料来获取红色文化的相关知识,难以深入理解红色文化所蕴含的深层次内涵。一些学生甚至认为红色文化已经过时,容易产生历史虚无主义的错误观念[6],造成接受红色文化的思想动力不足。

四、红色文化融入高校理想信念教育的对策

(一)革新课堂教育教学模式,把握理想信念教育主渠道

首先,促进红色文化与课堂教学的有效融合。思政课是青年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的主渠道。其一,高校应当开设“红色文化”选修课。在思政课与专业课中融入红色文化,使学生深入了解其基本内涵、主要内容和时代价值,对学生的思想道德观念和价值观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尤其是理工类院校和理工科专业学生。其二,教师要善于运用教材中的红色元素,可以通过短视频、图片、音频等方式展现革命英雄的伟大事迹和红色精神。转变“理论灌输”的传统教学方式,充分利用学生的主体性,经常性开展红色文化主题研讨会邀请学生轮流发言,引导学生挖掘红色文化中的精神品质,真正做到使红色文化、红色精神入耳、入脑、入心。

其次,加强师资队伍的素质与教学水平建设。教师在课堂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是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以及坚定理想信念道路上的引路人。高校应注重教师对红色文化相关知识的学习和培训,深刻领会红色文化的深层次内涵。重视教师选聘,确立专业课程师资培养的具体标准,培养出一支具有较高理论水平、政治立场坚定、热爱学生的师资队伍,灵活利用红色资源,引导学生深刻理解红色文化。

(二)开展红色文化教育实践活动,筑牢理想信念教育主阵地

首先,注重校园文化设施的建设。优良的校园文化环境是青年学生接受红色文化的熏陶重要场所。进行校园文化设施的建设时,可以在校园的长廊内、楼宇间、海报宣传栏等地方粘贴红色标语、革命烈士图片,宣讲其事迹。高校还应有效利用一些雕塑、建筑,比如中北大学的彭德怀元帅雕像、北京大学的红楼等,不仅能丰富校园景观,也能增添了红色文化的历史气息。

其次,重视校园红色文化氛围的营造。大学校史、校训应与红色精神紧密结合,定期组织学生参观校史馆,使其感受红色气息。各社团要积极组织各种形式的健康向上的红色文化实践活动,比如在建党节、建军节、国庆节等重大节日期间开展缅怀和纪念活动,举办“红色文化”主题演讲比赛、作文征集、红歌演唱等校园文化活动,增强青年学生对红色文化的理解和实践。发挥高校主阵地优势,为学生营造浓厚的红色氛围,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真正认可红色文化,并主动担负起传承红色文化的重任。

(三)建设“互联网+红色文化”服务平台,搭建理想信念教育新载体

首先,促进红色文化网络传播平台“多元化”的构建。当今时代是信息技术大发展的时代,以报刊、书籍为代表的传统媒介已“退居二线”,互联网等新媒体技术逐步深入人们的生活学习。[7]高校应顺应时代发展,充分发挥微信等的传播性与交互性,创建微信公众平台等对红色文化进行推广和宣传。微信公众号还可设置不同的板块,包含红色文化的理论概述、红色故事、红色文化优秀论文展示、红色日记征文活动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还可以借助微博、抖音等平台发布红色影视作品或小视频,比如《觉醒年代》《闪闪的红星》《红岩》等大量红色经典作品。通过网络技术实现了视觉与听觉上的双重优化,增强了学生对红色革命文化的情感共鸣,从而增强理想信念教育的实效性。

其次,加强网络空间管理,营造健康清朗的网络环境。活跃在网络空间中的大学生希望透过网络了解社会现象,但由于其自身的理性思考与辨别能力不足,容易遭受到网上舆论和不良社会思想的影响,从而动摇理想信念。新媒体平台要大力加强网络空间治理,净化网络环境,营造绿色健康的网络生态,保证网络环境弘扬社会主流文化,支持宣传红色文化。同时,要提高青年学生的网络道德素质,培养理性看待事物的能力,抵制不良社会思潮的影响。

五、结语

红色文化是坚定理想信念、培育时代新人的宝贵教育资源,具有很强的影响力、感召力和塑造力。把红色文化融入高校的理想信念教育过程是新时代青年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基因的必由之路,也是高校青年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文化自信的内在需要。

猜你喜欢
理想信念红色精神
理想信念是“政治灵魂”
诠释理想信念的写作追求
虎虎生威见精神
红色是什么
红色在哪里?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拿出精神
追忆红色浪漫
坚定理想信念 锤炼优良作风
增强青年理想信念教育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