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融入中学思政课教学的创新与实践研究

2022-02-14 22:07罗丽珍
文教资料 2022年19期
关键词:中学红色思政

罗丽珍 戈 琴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西 南昌 330038)

红色文化概念的内核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时期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过程中凝聚的、以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为核心的红色遗存和红色精神。[1]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走访红色基地,并强调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思政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紧跟时代步伐,进一步助推实现红色文化与中学思政课教学的深度融合,不仅可以拓展教育载体,推进课堂变革,打造课堂教学新生态,而且可以传承红色精神,强化青少年学生爱国主义情怀,在红色文化的滋养下汲取奋进力量。但是,当前中学思政课开展红色文化教育并未取得良好的预期效果。

一、红色文化融入中学思政课教学存在的问题

经过多方力量的相互配合和共同努力,中学思政课教学在红色文化开发利用方面大胆改革创新,作出了积极探索,取得了明显成效。但红色文化融入中学思政课教学过程中,尚存在以下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学生对红色文化认知程度不高

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未来把握在当代青少年手中。激发红色动力,唤醒学生对红色文化的情感认同,促进红色基因深植学生心灵深处,是加快红色文化与中学思政课教学深度融合的先决条件。如果学生对红色文化缺乏一定的认知和了解,就会直接影响到红色文化的精神引领功能和与中学思政课相互结合的效果。随着时代的发展,生活在不同时代的人们以及同一社会中的不同社会群体对红色文化的态度也在日益变化。当前,尽管中学生对于红色文化已经有了初步了解和基本认知,但这种认识并不全面,仍停留在凭自己经验所得的层面上。具体表现为多数学生对红色文化的含义和内容理解模糊,所掌握的仅仅是来源于课本、电视剧和网络上的红色故事等浅表化的知识,极少数学生虽然能对红色文化的功能、分类、表现形式等方面内容进行剖析,但对红色文化所蕴含的价值却不能做出正确、深刻的理解。

(二)课堂教育不成熟

大力推进素质教育,有效整合课程资源,着力打造优质课堂,对于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起着重要作用。然而,在目前的教育教学活动中,课堂教育并不成熟,主要表现为以下两方面:一方面,任课教师的红色文化知识水平参差不齐,部分教师存在不能熟练应用红色文化知识、对红色文化相关内容挖掘不深入的情况,也没有进一步探寻红色文化与中学思政课教学之间的紧密联系,教育教学活动效果大打折扣,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和教育的长久发展;另一方面,中学生思维较为活跃,要将红色文化融入思政课教学,教师就必须围绕青少年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客观实际,采用他们喜闻乐见的新方式来为红色文化注入生动鲜活的现代表达,但部分教师存在教学方式单一、枯燥,机械地按照课本内容向学生宣讲历史、阐释理论等情况,没有改革与创新教学方法手段,导致政治化、说教性气息较浓,缺乏创造力,很难引起学生兴趣从而去主动接收、内化课程内容,难以充分发挥红色文化育人、红色精神滋养人的正效应。

(三)红色文化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不足

红色文化类型丰富,民族特色鲜明,存在形式、载体多样。将其融入思政课既要注重理论上的知识传授,又要强化实践上的参与体验;既要立足于课内教学,也要拓展到课外教育。[2]因此,学校和教师应尽量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打造传承红色文化第二课堂,帮助广大学生接触优质实践教育资源,夯实学生红色文化基础,让他们进一步学习和感悟红色文化的深刻底蕴,但现实却是学校和教师在思政课教学中不注重实践教学开展,少有班级组织过参观红色遗址、红色旅游等与红色文化教育相关的实践活动,或者即使组织了相关活动,也多流于形式,通常采取简单易操作、停留表面的理论教育活动或宣传,脱离了学生内心的真实需求,未能达到红色文化育人应有的预期效果。而对于参加这些实践活动的学生来说,也难以在过程中体验到红色文化的真正内涵和参与活动的重要性。这也侧面反映出学校和教师对红色文化的宣传和教育重视程度、实践活动开展的数量与质量方面有待加强。

二、制约红色文化融入中学思政课教学的成因分析

将红色文化作为优质课程资源运用于中学思政课教学的实际过程中所呈现出的诸多问题是在一定原因的作用下形成的。厘清红色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的制约因素,对于中学思政课用好、用活红色文化意义重大。

(一)中学生思想认知发展的局限

一方面,从情感认同角度来看。当前中学生的学习环境、生活条件等方面较之以前有了大幅度改善,尽管红色文化内涵丰富、价值独特,但它与当代学生的现实生活相距甚远,这就是他们为什么很难理解和感悟革命先辈面对艰难困苦和死亡时依然能够产生出崇高的革命情怀的原因。也正因如此,学生认为红色文化过于深奥、难以理解,普遍缺乏文化认同感与自豪感。另一方面,从身心发展规律角度分析。年龄的增长与知识的累积促进了中学生自我意识的完善与健全人格的塑造,他们越来越喜欢用自己的感觉来判断和选择外界信息。与此同时,多广度、多维度的知识传输路径带来了许多新的外来事物,充分满足了学生们的猎奇心理和求知欲望,难以深入理解隐藏于文化表象下的真正内涵,其中包含的不良信息不利于学生接受和内化红色文化内容。

(二)教师开发利用红色文化资源的意识淡薄、能力不足

中学思政课的育人实践需要一支具有优秀思想素质、教育水平和专业技能的思想政治教师队伍来发挥红色文化资源的育人效能。但是部分教师并没有坚守匠人精神,缺乏强烈的红色文化利用意识,也不具备开发本土化、乡土化、校本化红色文化课程和红色文化育人实践创新能力。一般来说,有以下三个原因:一是中学思政课不同于其他学科,其政治性、思想性必须绝对正确,一些思政课教师由于担心犯错误,不敢积极开发和有效运用红色文化资源,这也导致了红色文化与中学思政课融合的难度高、见效慢;二是部分思政课教师受教学思维定式的影响,习惯传统模式下的教育教学,但红色文化资源的融入需要对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进行一定的调整和创新,他们担心这会阻碍教学进度的开展;三是学校将教师的教学成效、科研成果与职称晋升和评优评先相挂钩。鉴于这一评价标准,一些教师不想浪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整合、研究与教学内容相对应的红色文化资源和组织红色研学等实践教育活动。

(三)学校管理机制和文化环境建设的限制

学校内部管理机制和文化环境建设与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程度、融入中学思政课效果高度关联。以学生发展需求为导向,不断改革和创新学校文化环境和管理机制是各级各类学校面临的挑战与任务。一方面,校园建设缺乏红色文化氛围的系统规划和布局。中学教育多侧重于智力教育,不重视对红色文化的保护和利用。这样也有可能会造成学生间接认为红色文化无足轻重,很难对红色文化产生真正内驱力,提高了红色文化进校园、入课堂和入人心的难度。另一方面,对于学校来说,开展一项实践教育活动需要提前安排配备教师,做好实践活动经费预算,计划和协商实践活动的场所、时间,以及保障师生的健康安全,而多数学校并没有为之探索和建立规范化的校内外综合实践活动优质课程资源的协调与共享机制、安全风险预警机制、安全管理制度及管理措施。考虑到开展实践教学可能面临的经费受限、复杂程序、安全保障和形式单一等各种现实问题,学校很少组织与开展实践教学活动,导致学生的实践能力得不到锻炼,与社会需求相脱节。

三、创新红色文化育人实践新路径

为了全面提升红色文化在中学思政课开发利用的实效性,学校需要立足于教学实践,创新红色文化融入中学思政课的教学方式,凝聚红色文化教育合力,多措并举,从学生、教育者、教学环境等方面进行深入挖掘。

(一)构建红色资源开发利用的协同机制,凝聚多方合力

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过程不仅涉及政府、文物局、博物馆、教育行政部门等有关单位及职能机构,还牵扯出一系列冗杂庞大的工作,如相关文物的整理收集、研学接待和社会参观等。在各种现实背景的交织影响下,无论是对红色资源的开发利用,还是拓宽新时期红色文化与中学思政课融入的育人途径,都必须要站位高、格局大、视野广,需要多方主体通力合作、投身参与,将有边界的校内小课堂和无边界的社会大课堂有机结合,形成开放接收、自然融合的协同机制。具体来看,在地方党委的统筹下,建立健全“政府—社会—学校”三级协同机制是破解教育行政部门、学校等困于经费难以单独开发窘境的有效举措,也是彰显党政部门、社会与学校协同营造“大思政”格局的生动实践。[3]除此之外,学校在对红色文化资源进行深入挖掘过程中,还需要做到系统谋划、高处站位和分类实施,将内部管理部门和教学运作多方机构形成一整套的齐抓共管、统筹兼顾的内外联动机制,积极组织协调学工处、团委、教务处等部门及时制定相关规划和规程制度,全力保障红色文化教育一体化的有效推进与实施,并提高与优化红色文化资源运用过程中的效率、质量。

(二)发挥学生自我教育作用,增强文化认同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我意识和自我教育能力,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红色文化认知,教师就必须在了解学生群体需求和特点的基础上,深刻认识增强文化认同的重要性:第一,教师可以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结合本土地区特有的红色文化资源,讲好红色文化故事,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生活经验来拉近学生与革命先辈之间的距离,感受和领会革命先烈的责任担当,带动学生自我意识的形成和文化认同感、自豪感的提升;第二,教师可以结合学生所关注的社会热点对红色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将时代经典融入课堂教学和学生日常生活中,积极探索红色文化的新时代内涵,使学生认识到红色文化基因的传承不会随着时代的变化而断裂,中国共产党人仍在为实现初心和使命努力奋斗;第三,教师还要学会适时、适当“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做。可以布置相关任务,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查阅与整理相关资料、实地参观走访,并通过相互交流讨论的方式,促使不同观点进行相互碰撞,助推学生从被动学习到主动探索的良好转变。

(三)提升教师红色文化素养,促进红色文化入课堂

在推动红色文化融入中学思政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主动担负起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的责任,勇于提升自身红色文化素养。第一,教师要不断提升政治敏锐性,明确政治站位,牢固树立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意识。应清醒地认识到红色文化作为一种优质教育资源在中学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具有的举足轻重作用,做到对红色文化的真信,将红色文化贯穿教育教学的全过程。第二,在方式选择上,教师要充分发挥数字技术优势,拓展思政教学的时空场域,整合线上线下优质教学资源,打造富有红色特色的“第一课堂”。第三,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理念,以高度理论修养来滋养使命担当,以求真、严谨的态度学习和钻研相关书籍资料,主动参与专业的系统培训和活动,充分掌握红色文化在不同时期的体现及其蕴含的精神价值,全面提升自身的理论功底和知识素养。只有这样,才能准确判断并合理运用红色文化内容,将红色文化与红色精神带进课堂、融入课程,深入学生心灵,让红色文化在中学思政课教学中发挥的效果最大化。

(四)加强校园红色文化建设,筑牢实践活动主阵地

作为学生成长主阵地,学校务必要将红色文化贯穿教育始终。一方面,开展红色文化教育,传承和弘扬红色文化,离不开校园文化环境的渲染和烘托。因此,学校应从全局出发、系统整理红色文化内容,以不同方式将精神财富带进校园,绘出红色新画卷。例如,学校可以利用校园网站、校报等平台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宣传教育全覆盖的方式,让学生快乐地学习红色文化,内化红色精神。另一方面,中学思政课教学不应局限于课堂,而要在实践中丰富和充实。学校和教师应组织特色鲜明和形式新颖的实践教育活动,将红色文化从课堂内延伸至课堂外。例如,学校可以红色文化为主题,组织开展唱红歌、情景剧、辩论赛等活动,让学生争当红色故事的传承人、讲述者。还可以定期组织学生参观烈士陵园等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让学生真切感受红色文化所带来的强烈视觉和精神冲击,加强实践教育体验。此外,学校在开展红色文化实践活动时,也要做好过程把控,建立相应的考核标准,发挥考核的导向和激励作用,促使实践活动效果长效性发展。

猜你喜欢
中学红色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红色是什么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红色在哪里?
思政课“需求侧”
在多解中学创新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追忆红色浪漫
Big Hero 6: Always be with 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