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琰,马桂琴
(海南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海口 571127)
思政课是高校立德树人的主渠道、主阵地,其教学模式对高校育人效果具有重要影响。新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政课面临的教学任务、教学对象等都发生重大变化,课程教学模式需进行调整和优化,进一步适应时代发展变化,确保思政课在新时代发挥强有力的育人作用,为大学生个人成长和学习提供正确的方向指引和价值导向,帮助大学生成长为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四有”新人。从“四维一体”角度研究高校思政课教学模式,学界已取得部分研究成果。本文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教学评价四个维度探究思政课“四维一体”教学模式的优化路径。
高校思政课教学开展目标、内容、方法及评价“四维一体”优化,是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提升课程教学实效、深化课程育人实践的重要选择,能够充分发挥思政课立德树人主渠道、主阵地的育人价值,推进高校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以“四维一体”优化教学模式,能强化学生在思政课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将设置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法等与学生实际紧密相连,在尊重大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特征的基础上开展思政课教学,在师生互动及合作探究中完成思政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传递,在展现思政课亲和力的同时深化大学生对思政课教学内容的认同,实现课程教学入脑入心[1]。通过参加思政课教学,大学生可形成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刻认同,坚定“四个自信”。
以“四维一体”优化思政课教学模式,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还能进一步突出思政课教师在课程教学中的主导性,促进思政课教学模式创新变革,提升教学实效。一方面,优化思政课教学模式,尊重大学生主体地位,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关键作用,突破传统模式下课程教学以教师为主的限制,强化教学实效。另一方面,优化思政课教学模式,推动思政课教学目标更加全面、教学评价更加多元。在“四维一体”理念下,高校思政课教学目标和评价都需做出改变,朝着符合新时代发展要求的方向创新,以充分发挥思政课的育人价值,提升教学实效。
以“四维一体”优化思政课教学模式,能将思政课教学目标、内容、方法及评价等整体发展与高校立德树人紧密结合,在课程教学各个环节展现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进而推进根本任务的高效落实。如在教学目标中,高校思政课可在设置教会学生思政理论知识教学目标的同时,进行立德树人深化,将培育大学生健全的人格、坚定的理想信念及正确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融入教学目标,展现思政课育人的全面性,也顺应新时代高校立德树人的发展要求。在教学内容、方法及评价三个维度中,高校也可紧密结合立德树人的深刻内涵,在深化课程育人实践的同时,推动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当前,部分高校思政课教学模式较为传统,教学目标、内容、方法及评价四个维度存在问题,四重维度之间联系不紧密,影响课程育人效果,阻碍教学模式“四维一体”的优化。
作为课程教学的主导者,教师的理论知识素养和教学技能对教学效果产生重要影响。目前,高校部分教师的综合素养仍存在一定不足,其设定的教学目标也存在一定的片面性,无法支撑“四维一体”模式的顺利实施。究其原因,一方面部分高校的培训体系尚不健全,培训内容以强化教师理论知识素养为主,培训形式以开办讲座、专家讲学等为主。在此类培训体系下,思政课教师参加培训的兴趣没能得到激发,通过培训学到的知识和技能也受到限制。另一方面,部分思政课教师缺失提升综合素养的自觉。由于教师负责繁重的教学和科研工作,缺失必要的时间和精力主动学习和探究开展高效的思政课教学需要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因此,教师的综合素质不足以支撑其科学合理地设计“四维一体”教学目标,也无法引领此模式的高质量实践。
传统模式下,部分思政课教师选择教学内容以教学大纲及教学政策为主要参考,并将教材内容不加转化地直接传递给学生,缺乏对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生活实际的考察,造成教学模式中的内容维度表现出供需不平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枯燥,难以提升参加思政课教学的兴趣[2]。一方面,部分高校思政课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前,缺乏对学生学情的充分调查,导致其备课选择教学内容缺乏现实依据,教学内容偏离学生主体。另一方面,部分高校及教师缺失对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尊重,学生缺乏参与备课的有效途径,其对课程学习的要求和课程教学的意见无法直接表达,导致课程内容无法紧密贴近大学生学习需求,课程教学亲和力受到影响,内容维度优化教学模式的进程也面临阻碍。
当前,部分高校思政课教学采用讲授法,教师教学平铺直叙,教学方法单一。一方面,部分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法时对学生主体的关注度较低,未充分了解当代大学生的学习习惯,导致课程教学方法与学生实际脱离过多[3]。当代大学生出生、成长于互联网时代,具有较强的个性化需求,对面对面接受理论知识教学兴趣不足,因此,单一讲授法的思政课教学无法深化教学内容对学生的影响,教学实效无法提升。另一方面,部分思政课教师信息技术素养较低,没有意识到使用信息技术开展课程教学的重要性,不会或不愿使用信息技术创新教学方法,成为从教学方法维度阻碍思政课教学模式优化的因素。
首先,部分高校思政课教学评价主体单一,仅以教师为主,忽视学生主体在教学评价中的重要作用,影响教学评价的真实性和客观性。其次,部分高校思政课教学评价内容不全,仅以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知识的记忆和分析运用为主,无法全面反映课程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教师及管理者无法得知学生思想观念的变化及其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无优化和提升,后续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缺乏有效依据。最后,部分高校思政课教学评价形式多为结果性评价,缺乏对课程教学过程的反馈,师生在教学中的互动及交流无法被感知,教学过程中发生的问题也无法及时反馈并得到解决,教学评价不全面[4]。基于此评价机制,思政课教学的效果无法得到全面真实的反映,教学过程中取得的成果及存在的问题也无法被直观感知,以此为依据优化思政课教学模式更是难以推进。
为有效解决上述问题,推动“四维一体”优化教学模式的进程,高校及思政课教师应分别解决四个维度存在的问题,并密切四个维度的联系,在思政课教学一体化发展中实现教学模式的优化和创新,不断推动课程教学取得良好育人实效。
教师主导思政课教学目标的设置,其综合素养的高低决定了教学目标的设置是否全面科学。一方面,高校应完善思政课教师培训机制,创新培训内容和培训方法,确保教师在培训中能学到更为系统全面的理论知识,掌握更科学有效的育人技能[5]。为此,高校应完善培训内容,夯实思政课教师理论知识,在坚定教师马克思主义理论方向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思政课教学理论要求;高校还应创新培训方式,突破讲座式培训、讲授式培训的限制,提升教师培训的生动性,在尊重教师主动性的基础上强化培训效果,在教师学习及沟通交流中促进教师育人能力的提升。另一方面,思政课教师应自觉参加高校组织的培训,并养成提升自身综合素养的意识,在积极参加知识和技能培训之余,自觉学习思政理论知识,探究多样化的教学方法,综合提升自身素养。同时,教师可采取集体备课的形式设置教学目标,将教师、学生代表及思政教育管理者等主体纳入备课队伍,集中听取各方意见和需求,提升课程教学目标的科学性、合理性,以此引领思政课教学的正确方向。
一方面,在备课阶段,思政课教师应把掌握学生主体学习需求置于重要地位。教师可借助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的支撑,采用问卷调查法了解校内大学生的思想状态、对思政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通过思政课希望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并形成统计结果,为自身科学选择与学生学习需求相关的教学内容提供参考和依据;教师也可将互联网中部分与学生学习生活实际密切相关的信息转化为教学内容,从内容层面拉近课程与学生之间的距离[6]。另一方面,高校及思政课教师可在学生中培育意见领袖,代表学生群体提出意见、反馈需求,并为学生意见领袖提供参加备课的机会和途径,进而为教师更好地选择与学生相关的教学内容奠定基础。在此过程中,思政课教学整体实现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充分尊重,实现教学内容维度的优化。
思政课教师应密切关注学生学习习惯,从教学方法维度对思政课教学模式进行优化,确保思政课教学符合学生习惯,进而提升学生参与课程教学的积极性,在良好师生互动及合作中完成课程教学任务,促进课程教学实现更高水平的发展[7]。对此,高校应为思政课教师提供信息技术培训,深化教师对信息技术知识技能的认知和掌握,为其学会使用信息技术创新课程教学方法提供便利;高校在培训中还可为教师设计新型教学方法提供指导和锻炼,保障教师掌握信息技术教学技能。教师应自觉探究信息技术与思政课教学的契合,明确适合当代大学生学习习惯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实际运用和随时调整此类教学方法,确保课程教学方法既能完成既定教学目标,又能展现教学亲和力,推进教学模式的整体优化。如教师可在讲授中华民族精神相关课程时采取情景教学法,设计“网上重走长征路”教学模式,使学生通过VR眼镜即可体验情境,真实感受革命先辈在长征途中面临的危险及革命者艰苦奋斗、顽强不屈的斗争精神;还可以为学生提供长征途中的角色扮演,将学生置身于长征途中危险情况,观察学生的反应和选择,通过真实场景更有效地发挥榜样育人作用,为大学生提供真实感知中华民族精神的途径。
首先,高校应完善思政课教学评价主体,将大学生、思政教育管理者、家长与教师全部纳入课程教学评价主体,发挥多元主体多重角度评价的作用,从大学生角度真实展现教学效果及课程体验、从管理者角度观察教学存在的问题、从家长角度明确课程教学实效、从教师角度全程展现教学过程,进而确保思政课教学评价的客观性和真实性[8]。其次,高校及思政课教师应整合评价内容,促进教学评价对学生变化的全面感知。为此,高校及教师应突破传统评价模式只评价学生对思政理论知识掌握程度的限制,在评价内容中融入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思想状态的变化及价值导向等内容,促进教学评价实现更全面的进步,也明确学生参与课程教学应达到的学习效果。最后,高校及教师应创新教学评价方法,结合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更全面地反映教学效果。
思政课是高校立德树人的主阵地,其教学模式对高校育人效果产生重要影响,尤其是在新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政课面临的教学任务、教学对象等都发生了重大变化,课程教学模式也需进行调整和优化。而“四维一体”教学模式的使用,不仅能在思政课教学中体现学生主体地位,还能在教学模式的变革中深化育人实效,助力思政课更好地实践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但在当前环境下,高校课程教学目标设置不全面、教学内容不符合学生主体需求、教学方法不适应学生学习习惯、教学评价体系不健全等都严重影响教学模式的落实效果,而四个维度之间的联系不紧密,以“四维一体”优化教学模式的进程也受到阻碍。为此,高校及思政课教师应针对性地解决各类问题,以高素质的教师引领设置教学目标,以学生主体需求为导向合理选择教学内容,以学生习惯为依据设计教学方法,以教学模式落实为参考创新评价机制,并深化教学目标、内容、方法及评价四维度的联系,“四维一体”共同促进思政课教学模式的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