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22年总目录

2022-02-14 10:01:10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2022年6期
关键词:大学教育

(总第185期至190期)

第一期(总第185期)

论艺术教育的意义与价值

凯瑟琳·埃尔金(1)

论“高等教育理论”的建构

王建华(12)

学校文化驱动模型:一项完整的中国学校改进经验的报告

张东娇(23)

学习机会视角下的问题提出教学意蕴与实施路径

宋乃庆等(34)

智能时代的教育改革:教育社会实验的演化及其价值回应

逯 行 黄荣怀(42)

促进共同富裕的高校育人创新路径

周海涛 施悦琪(55)

教育性与研究性——一流大学研究生课程建设的内在逻辑

胡莉芳(62)

“学院办大学”:西方传统与中国实践

张 烨(70)

我国职教1+X证书制度的理论阐释、逻辑框架与推进路向

张 培 夏海鹰(78)

全球竞争时代的教育软实力:内涵、挑战与因应

张 伟 刘宝存(87)

跨学科与博士生培养:美国顶尖研究型大学社科类人才培养研究

谢 梦 童颖之(96)

全球教育治理的过程机制与内在逻辑:以国家资历框架制度为例

包堉含 文 雯(108)

日本政府与NGO国际教育援助合作机制分析——基于对“相互依赖性”与“组织身份”的考察

姜英敏等(116)

政府还是市场:国外高校多样化策略的争论与启示

雷家彬(126)

英国创新模式下的产学研合作落后于美国?——基于大学知识生产与转移的考察

孙天慈 孟 宇(137)

第二期(总第186期)

以“天下”思天下:“天下”思想对全球高等教育的新启发

杨力苈等(1)

世界期刊知识体系的兴起:社会主义平台期刊的前景

迈克尔·彼得斯(14)

深化教师管理综合改革 推进建设高质量教师教育体系

邬志辉(24)

以制度创新保障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

范国睿(27)

高质量教育体系的战略与目标

李立国(29)

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三点认识

刘振天(32)

加快培养理工农医类专业紧缺人才是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关键举措

王顶明(35)

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着眼点和着力点

王传毅 石中英(37)

资本扩张真的不会加重学业负担吗?——兼答《限制资本能解决“减负难”问题吗?》

马健生 刘云华(40)

大学课程研究及其分析框架构建

黄福涛(47)

教育质性研究中人机协同文本挖掘技术的运用——以某高校教学评估中文文本数据为例

王金羽等(56)

荷兰研究型大学荣誉教育的探索与经验——以乌得勒支大学为例

方 芳 钟秉林(64)

重建巴别塔:导生隐性冲突的生成与归因

林 杰 刘业青(73)

从多维分裂到融合建构:本科生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争议与反思

齐书宇 黄丹宁(84)

重新认知创业型大学

罗泽意(94)

创业型大学支撑区域创新发展的概念框架与实践路径——一个共生视角

翁默斯 王孙禺(103)

流变与回归——论中国高校与科研系统之离合

刘 超 代 玉(110)

全面抗战时期回国侨生资助政策考察

于 潇 田正平(122)

在激进与保守之间:论杜威在华的角色转换

刘 幸 施克灿(131)

一位经济学家的教育梦想——读钱颖一《大学的改革》

朱永新(139)

传承与创新:中国教育哲学的时代使命——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哲学研究分会第一届理事会成立大会暨学术研讨会综述

陶志琼(145)

第三期(总第187期)

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培养一流人才方阵

彭 刚(1)

西方大学和学术的祛魅

杨 锐(2)

回归学问与教育的本源 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

李曼丽(4)

对我国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新阶段的思考

冯倬琳等(7)

习近平总书记“双一流”建设思想研究

周光礼(15)

人工智能教育:通识与专业

戴琼海(23)

从人工智能学科发展到人机会话关键问题的探析与展望

李春文等(25)

探寻世界一流大学人工智能人才培养的奥秘——斯坦福大学人工智能人才培养模式的整体性分析

黄蓓蓓 钱小龙(33)

论促进儿童全面发展的乡村教育生态系统建构——基于“新”教育生态学的理论视角

朱旭东 赵瞳瞳(42)

功能论视角下的我国地方教育立法:现状、问题与优化

申素平 王子渊(51)

家庭劳动参与与高中生身心健康的倒U型关系———基于全国疫情期间高中在线学习状况调查数据的实证研究

郭丛斌 王天骄(61)

职普比争议的多视角分析与政策建议

和 震 汪冰冰(73)

从企业到学校:高职院校跨界教师专业发展机制探究——基于社会认知职业理论视角

彭贤杰等(83)

普职教育结构调整:基于技能需求结构的分析

叶阳永(92)

社会科学知识体系的重塑:走出知识危机与不平等的国际学术关系

谢 梦(102)

美国现代大学荣誉教育:历史图景与体系构成

姜 璐 董维春(112)

高校二级学院内部治理模式探析——基于权力配置差异的视角

闫建璋 孙姗姗(123)

产业结构变迁视角下我国高等工程教育体系的建构与实践研究

沈锦璐 李 飞(134)

新时期 新理念:重塑高等教育的新路径——2022年UNESCO世界高等教育大会纪要兼谈对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启示

文 雯 常伶颖(144)

第四期(总第188期)

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发展模式和时代使命

张应强(1)

造就智慧之士:21世纪大学通识教育需要重新设计

龚 放(11)

中国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检出率及其教育启示

俞国良(20)

教育研究的关系转向:缘起、议题与展望

韩 伟(33)

循证教育溯源及其困境

陈露茜 苏艺晴(44)

致力于公共福祉的教育研究?——反思西方循证决策实践的负面影响

王 熙 侍晓坤(53)

广义科教融合:研究生教育的本质回归及实现路径

马永红等(60)

是“补偿性策略”而非“资本”:再议“底层文化资本”概念的局限性

朱 丽(71)

英美日国际教育援助实践模式的比较研究

俞凌云等(82)

华威大学教师学术评价指标的四维矩阵及其特点

李 欢 杨 希(94)

精英高校能否弥补家庭第一代大学生的能力劣势?——基于追踪调查的实证研究

王严淞 马莉萍(102)

多层级协同:加拿大高等教育系统的教学学术运动

朱炎军(114)

我国高等教育评估法律制度:核心规范、问题审视与转向调整

李明磊(124)

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生态化转向——基于芬伯格技术整体论的视角

陈 柳 赵志群(132)

农村职业教育融合治理:战略选择与技术路线

朱成晨(140)

第五期(总第189期)

高校分类体系的世界图景:建构逻辑与演化路径

崔乃文(1)

美国话语与中国语境:“非升即走”的一种合法性解释

查自力等(12)

各级教育投入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

郝晓伟 闵维方(21)

高校学术评委的伦理困境及破解对策

傅维利(30)

我国高等教育治理话语体系变迁的三重维度

靳澜涛(37)

美国拔尖人才教育研究:中小学天赋与才智教育

常桐善 黄海涛(48)

美国研究型大学的预聘制教师发展支持服务体系——基于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的案例研究

王涛利 蒋 凯(59)

科研人员学术创业的利益冲突管理——基于斯坦福大学的分析

沈 健 徐 洪(69)

我国教育强国战略的政策扩散研究

阎 琨 侯煜欣(79)

“项目负责人”何以成为“关键先生”?——以大学生学习评估“明德项目”为例

王小青 尹弘飚(93)

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的互利共生——来自“京校外迁”的自然实验证据

刘鑫桥(103)

劳动教育的历史变迁与时代内涵

方 亮(114)

理工科博士职业发展质量评价:学术职业与非学术职业比较视角

金蕾莅 杨佳乐(121)

大学新生学业内卷与其大学适应的关联:学业内卷氛围的调节作用

周溪亭等(131)

创造性学习力:智能时代大学人才培养的转向

杨 倩 王伟宜(141)

第六期(总第190期)

中国式现代化与大学的文化自觉

李立国(1)

以教育现代化支撑中国式现代化:历史进程及发展主题

桑锦龙(7)

在历史与政策语境的关系中审思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理论建构路径

喻聪舟 温恒福(13)

我国一流理科距离世界一流理科还有多远?——基于高精尖评价指标体系的分析

姜 凡 刘念才(21)

国际化视域下全球高等教育体系的再诠释——兼论疫情对知识共享的影响

吴寒天 陈 浊(29)

高等教育慈善信托捐赠的国际实践与中国探索——兼论中国高校基金会的责任与挑战

袁 桅 高 旸(38)

高校分类募捐策略分析:美国大学的经验与启示

杨维东 祝 军(48)

政策企业家如何主导大学战略规划制定?——以南加州大学1994年战略规划为例

王良等(56)

面向知识的教师教学监测评估

王战军等(65)

“两自一包”:激发公办学校办学活力的制度变革——基于成都市武侯区赋权学校制度供给改革的实践研究

吴霓等(72)

“学校优先”还是“专业优先”?——新高考背景下学生志愿填报取向对录取匹配度的影响

徐伟琴 钟秉林(81)

高等教育集群式发展对企业劳动成本与雇佣规模的影响研究

陈建伟 孙志军(93)

工科本科生跨学科能力评价框架构建

杨小丽 雷 庆(104)

西部地区职业教育协同促进农村共同富裕的理论框架与实证测度

苏德等(110)

精英大学理工科有助于农村学生继续逆袭吗?——基于家庭背景、学习投入与学习收获的关系探讨

汪卫平等(121)

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的区域分布对优质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影响

刘宁宁 杨菁菁(133)

“苦读”文化及其边界——基于晚清山西举人刘大鹏科考经历的社会学考察

杜 亮 彭麒霖(141)

猜你喜欢
大学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华人时刊(2022年13期)2022-10-27 08:55:52
“留白”是个大学问
题解教育『三问』
当代陕西(2022年4期)2022-04-19 12:08:52
软件工程教育与教学改革
软件导刊(2022年3期)2022-03-25 04:44:48
《大学》征稿简则
大学(2021年2期)2021-06-11 01:13:48
《大学》
大学(2021年2期)2021-06-11 01:13:12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海峡姐妹(2020年12期)2021-01-18 05:53:08
大学求学的遗憾
什么是“好的教育”?
当代陕西(2019年21期)2019-12-09 08:36:36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