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 淳
(安徽省阜阳市临泉县鲖城镇中心学校 安徽阜阳 236400)
随着时代的发展,音乐教育在学校教学活动中的影响也日益重大。在新课标下,教学不但需要老师充分重视每个学生的音乐教育特色和个性,同时还必须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求异思维,以便使学生的主体创作能力得以全面发挥。同时老师也要把音乐教育审美意识视为教学核心,并选择多姿多彩、生动有趣的音乐课程形式,使他们积极主动地投入到音乐教学活动中,以便让他们由掌握音乐教育逐步提高到享受音乐。
音乐教育并不是音乐家的教育,关键在于人的教育,音乐教育在日常生活起到重要作用。在传统课堂中,教学方式通常是上课和学生被动学习。在这样的教学方式下,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无法得到充分运用,学生也不会真正爱上音乐学习,不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忽略学生本身审美意识的教育,只高度重视学生技能的塑造,学生总体能力水平不高,学生的创造能力比较弱,所以在当前的初中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地重视学生的主体性,重视课堂教学有效性,切实提高学生的主体性。
由于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各个阶段、各种课程的教学方法、课程目标都进行了一定的变化。怎样增强初中音乐教学的实效性变成了摆在老师眼前的一个问题。为此,我们要积极思考,掌握最新的教育思想,改革教学方法,以便增强初中音乐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克服当前课堂教学存在的困难。
古代常说:“知之者比不上好之者,好之者比不上乐之者。”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升初中音乐教育课堂实效性的根本,因此老师要深入研究如何提高培训对音乐教学的积极度。同时老师也应充实学生自身的音乐课堂及教学活动经验,让课堂方式更多样,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音乐学习积极性。因此,老师在向孩子讲述乐曲前,应该首先向他们介绍一些经典作品,引导他们体会乐曲的美感。其次,老师应该根据当下较为热门的优秀歌曲,培养他们对歌曲认知的自主性,调整他们对歌曲认知的主观积极性与好奇心。另外,教师应该为他们创造一个表现自我的机会。比如,教师应该经常组织一些艺术节或声乐文艺演出赛事,使他们充分展现自身的才能,利用舞台的荣誉充分调动他们对艺术知识的积极力和好奇心。培养他们对艺术知识的浓厚兴趣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对于增强初中艺术教学实效性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
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所有课程都要探讨课堂实效性问题,初中的课程也不例外。就初中的音乐课堂来说,教育实效性可表现为指教师在遵循各种教学的客观规律,用最小的人力、物力、财力付出,获取最高的教育收益,以适应社区、校园以及个人对教学的需求,从而达到教育效果的通过不同途径或方式进行开展的教学。但初中音乐课堂教育的效果往往是深层次、多方面的,因此想要最大限度地提升教育实效性,还必须老师们具备与时俱进的教育理念,并掌握了有效的音乐教学策略,主动带动学校开展音乐有效教学。
提升初中音乐课堂教学实效尤其可行性。首先,新课程改革为提升课堂教学实效性提供了契机,各种全新的思想加入到音乐课堂教学中,“学生主体性”理念促使课堂转变以往以课堂为导向的课堂模式,极大地促进了音乐教育旧貌换新颜。再次,随着信息科学计数的发展,彻底改变了学生以往单调、沉闷的机械式课堂,大大提高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也激发了他们的动机。最后,在新教材中融入了当时最新的声乐教学内容,在排版、结构上也非常创新,有助于很好地培养孩子读书兴趣,增强了他们学习音乐的自主性。
音乐教育课程可以对培养他们兴趣有一定影响,可以对他们提供身心层面的培养,从而促使他们加强了教学的自主性,也达到了良好课堂教学环境创设的教育目标。音乐教育比较于其他课程,更易引起他们的注意,所以音乐对他们的作用可以不断深入。在其他科目的教学中,在音乐教学中培养起来的自主性可以给其他教学的环境带来积极作用。在这种对学生整个课程学习的提升活动中,音乐教育的重要意义得到了更全面的展现,不但在师生关系的意识层次上达到了整体发展的协调与一致,而且还从学习者本身意识的层次上提高了学习的主动性,甚至对学习的主动性、对学生的整个素质提升也具有更重要的意义。在初中的音乐教育课程中渗入人文因素,是指导学生全面掌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深体会音乐内涵的主要方法之一。
初中音乐教育的重要目的是锻炼学习者对音乐作品的鉴赏能力。所以,较简单的乐理课程并不宜用作初中阶段的乐理课程,因为教师应在课堂上渗透有关音乐文学方面的教学内容。在介绍课程中的乐曲内容时,老师要向学生讲述乐曲背后蕴含的社会历史背景、文化背景和作家生平等内涵,使学员感受乐曲蕴含的音乐文化底蕴。就比如,在《音乐之声》这一节课时,老师便可借助这首歌曲向孩子们传播奥运文化精神,讲述奥运会的起源、奥运精髓和奥运经历等。透过这种文化精神内涵的阐述,增进学习者对这首歌曲的理解,让学习者进一步了解歌曲所蕴涵的音乐文化底蕴。
初中音乐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训练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初中音乐教学课堂是初中学生鉴赏音乐的重要场所之一。中华民族有着源远流长的文学历史,自然也有着源远流长的歌曲历史,传承下来不少优秀的中国歌曲篇目。这些乐曲传唱下来,历久弥新,散发着诱人的韵味。所以,初中音乐老师在教学时应注意对孩子进行传统乐曲的熏陶。因此,《阳关三叠》《二泉映月》《高山流水》这些古典乐曲也是训练学生艺术鉴赏能力的有效途径。除了应注意给孩子开展民间的歌曲课程,老师也要指导他们掌握一些西洋的歌曲。初中器乐课程中的“欧美览胜”的音乐单元。收录了不少富有欧美特点的西洋民族音乐。由于音乐并无国界,在人与人之间,尽管种族不同、国籍不同、宗教信仰也不同,但关于美的体验和对自身情感的流露却是具有共同点的。所以,音乐老师通过在课堂上介绍西洋的民族乐曲,可以让孩子们开阔眼界,接受更广阔、丰富的艺术文化滋养。
目前我国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主题活动的重要缺点包含缺乏高效的互动教学,缺乏正确课程目标,缺乏较好的教学方法,传统教学方法不适合如今的社会发展需要。
现阶段初中音乐课堂过程中缺乏高效的互动教学,大部分教学模式是教师提问学生。因而,在初中课堂过程中,老师、学生缺乏合理欣赏作品的一个过程。在解读著作的过程当中,教师对著作缺乏高效的正确引导,学生对创作并没有相对应的体验。上课的时候,绝大多数专题讲座,只是进行简单的基础知识讲解,枯燥乏味,学生并没有剖析、思索、与著作交流的全过程。初中生认知层次不太高,初中阶段是学生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所形成的关键环节。因而,教师应当全面掌握这一阶段组织教学。在初中课堂过程中,很多教师一直各执其职,扼杀了学生兴趣的发展趋势,限制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素养教育跟新课程背景下,音乐教育被赋予深刻的使用价值。换句话说,在音乐教学中,不但增强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且向学生讲解了高效的专业知识。与此同时,学生的鉴赏力和赏析能力得到有效塑造,初中生产生积极主动的生活态度。可是,在具体的课堂互动中,也有以在课堂上教音乐为导向的教育目标,但没有明确教育总体目标。就音乐教学方法来讲,在教学中,教师只应用传统教学方式,扼杀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大大降低了课堂教学效果,限制了学生个性化发展趋势。
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是新课程背景下初中英语课程的主要关键点。在传统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忽略了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限制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教师大多采用死记硬背的方式,英语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过度老旧,不适合现如今时代的发展需要,因而培养出来的学生大多数缺乏适应能力和协调能力。
随着中国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声音教育学员逐渐成为学校课堂主导的身份并开始被许多教育者接受。所以,初中音乐老师要改变传统的“以讲代学”的教学管理模式,相互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真实地融于其中,使其领略音乐的美好,增强学习音乐教育的积极性。老师在准备讲课时不要简单地充分考虑到自身需要教给他们什么样,而应更多地思索他们对哪些方面有强烈好奇心、他们需要掌握那些声音基础知识。如此才能使他们完全融于声音教育中,激起其对声音教育的强烈好奇心,使他们完成从“要我学”到“我想学”的转变。从课堂中也能够看到,孩子们最感兴趣的就是乐于与其进行沟通交流,并充分尊重其思想的老师。而初中音乐课程,对于高初中生来讲本身也有着轻松、娱乐的意义,能够使孩子们短暂地从沉重的声乐课业中摆脱过来。
在当前的初中音乐教学过程中,虽然教学设计与常规意义上的备课有些类似,但两者在内容选择与规划上有着比较明显的区别。教学设计是对教学实施的整体性思考,尤其是音乐课堂教学活动要能够发展学生的音乐能力。在这方面,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的创新显然成了关键。初中音乐教学内容一般来源于教材和其他途径,包括教科书和一些课外音像资料。
初中音乐老师在进行情境教学的实践过程中要充分运用课堂的硬件设备,通过给学员观看音乐录像、音乐家纪录片和与学生学习音乐有关的课外系列音乐活动,在课堂上创设情境,以形成学习者和作品之间的感情纽带,使学习者在观赏画面或观看同一乐曲的流程中感悟音乐之美。例如,音乐老师在开展乐曲《百鸟朝凤》的赏析教学活动时,应该在引导学员听完课文教学内容后为学员观看山东、河南等地一些谱例的民俗唢呐演奏录像,让学员在欢快的唢呐乐曲中体会《百鸟朝凤》音乐中蕴含对祖国的歌颂与喜爱之情;也能够给初中生找到有关林间山王鸟们叫声的科普录像,在演奏教学过程中给学员介绍《百鸟朝凤》来自劳动人民的日常生活,表演者能够按照自身的日常生活经历自由发展,从而产生了悦耳生动的、逼真的音乐效果。同时老师还利用这些方法让学员加深了对音乐的认识,在课堂上也烘托了浓郁的音乐气氛,使学员在提高情感感受的同时也扩大了音乐知识面,为提高学员审美素质积累了素材与经验。
要想保证有效课堂、实现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音乐老师就一定要重视对孩子音乐学习兴趣的分析和探究,部分课堂经历较为丰富的声乐老师已经开始站在孩子的视角考虑和分析音乐问题,把课堂的决定权留给了孩子,并由孩子自行挑选感兴趣的音乐内容,让孩子在自主学习的进程中逐渐了解合适自身的音乐学习方法,进而形成了更多的音乐学习兴趣与爱好。因此,在变革初中音乐教学方法前,老师首先应该重视他们兴趣爱好的分析,通过教学和他们成为好友,设身处地的为他们考虑,掌握他们的兴趣点和关注点,了解他们的认知水平及其在音乐教学环境中的实际地位,由此来进行针对性的改变,确保他们可以在自身学习爱好的引领下进行自我教育和自我发展,从而全面地提升自身的音乐素质。
音乐老师要改变自己的音乐教育思想,要关注音乐的人文意义和教育意义。音乐老师应自觉地关注初中音乐发展,并充分认识初中音乐教育的重要性及其对初中生发展的重大作用。而音乐老师也应自发地改变自己“音乐教学只是语数英等主科的陪衬”的教学理念,并全面认识音乐带给初中生的发展心理健康的巨大作用,及其对初中生发展所带来的积极意义与影响。音乐老师应在进行艺术课堂教学的活动中,积极而主动地指导初中生参加艺术课堂活动,潜移默化的手段引起他们对艺术的浓厚兴趣,耐心沟通、注重听取他们的个人意见,重视他们对艺术的偏好与热爱方面,根据他们对艺术的兴趣与天赋水平,因材施教、因地制宜、因人制宜进行艺术教学,使他们在快乐的环境中积极参与到艺术活动,使他们激发自身的艺术活动兴趣,以此实现艺术课堂教学的最终目的与教育理想。
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主要着眼于学生对一些经典音乐或经典作品的赏析,而大部分学生既没有欣赏音乐作品的经历,更没有欣赏音乐作品的意识,因此认为初初中的音乐课堂教学是枯燥乏味的。在当前,初中生音乐课堂教学主要面临着二种情况:一是老师任凭学生的自主感受、鉴赏,而完全不加以引导,完全依靠他们的自主认知行为;二是老师全程授课,扼杀了他们对音乐作品美学的自由追求。为了克服这些情况,老师应该指导他们乐曲渐入佳境,引导他们体会音乐作品蕴含的思想感情,也引导他们体会音乐作品的美感。因此,在教学《月光奏响曲》这一经典音乐经典作品中,老师应该不要拘泥于音乐作品本身,而是引导他们认识贝多芬的生平事迹,向他们介绍几个有关贝多芬的有趣传说,调动他们参加音乐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另外,老师应该根据乐曲抛出几个问题引导他们解答,从而使课堂风气变得活泼,使他们在如此的良好氛围中轻轻松松地学到音乐理论知识,让课堂“活”起来。
教师间的良性交流与互动对于提升课堂质量起到促进作用,音乐对孩子的理解能力、审美能力以及艺术思维能力提供了相应的需求。老师应在与学生进行互动与交流的过程中掌握他们的实际情况,适时调节后期的教学计划和方法,赋予他们自由发挥的余地,使他们可以懂得独立研究,培养主人翁意识,在与教师进行交流与互动中对音乐知识有一种完整的认识,以便进行个性的充分开发。此外,在与他们交流和互动中,老师还可以掌握他们对个人发展的判断,以便为后一期的教学改革奠定必要的基础。
反思,是指教师对教学活动的反思。反思与评价都是为完善教育工作,提升质量,是有效教育提升的阶梯。新课程标准认为教学应该采取多样化评价手段,采取过程和终结评价相结合的方法。所以,在音乐课程中必须重视孩子课堂成绩,将课堂评价当作成绩考核,用这种方法鼓励他们去学。反思教育在新专题研究中也被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层面。反思有助于培养自身发展的能力,如美籍心理学家波斯纳就给出了有关自身发展的方法:自身的发展=实践+反省。由此不难分析出,倘若老师课堂缺乏反省,老师的课堂将只能成为一个重复单调的工程,没有创意。老师唯有反省课堂,才能清楚自身的不足之处,扬长避短,进而提升自身的课堂教学。
完成英语课堂教学效果的主要对策是有效评价学生,使学生始终是英语课堂教学的主体,音乐课程是以学生为主导,不断加强学生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因而,教师要懂得应用高效的英语教学评价,在适当的时候激励学生。新课标要求初中教学评价务必以促进学生素养为主要目标,充分运用恰当高效的教学评价作用。总而言之,在具体初中教学中,教师应当灵活运用教学评价。与此同时,教师应把教学评价与教学内容融为一体,尽量减少课堂教学脱轨。要真心打动学生,激励学生取得优异成绩。
综上所述,增强初中音乐教育的实效性、提高初中生的声乐学习积极性仍然任重而道远,需要广大教育者的积极参与。老师必须主动顺应新课程改革对音乐课堂教学提供的全新需求,改变传统的“以讲代学”的单调的课堂方式。另外,老师要重视他们的主体作用,要在课堂进一步增强他们的自主性,提高他们对音乐作品的欣赏,利用多媒体教学技术来进一步吸引他们的目光,以便有效增强初中音乐课堂的实效性。初中英语教育作为学生全部美育教育的初期,在所有教育环节起到重要作用。因此初中音乐教育一点也不能懈怠,初中音乐教育对于学生审美观培育和素养教育至关重要。在社会自然界中,素养教育成为全部教育的主要内容。因而,在音乐教育中必须重视塑造学生的素养教育,意识到音乐教育在学生的成长全过程中的必要性。让学生养成较好的审美观和审美情趣,让学生在未来发展中融入社会,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可以为社会经济发展做出贡献,开拓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