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TEAM 理念的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学科融合策略思考

2022-02-14 05:54:41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 2022年36期
关键词:教学内容理念学科

闻 敏

(宜兴市西渚小学 江苏无锡 214236)

STEAM 教学理念的应用,强调在学科融合的课堂教学实际中,培养孩子的综合素养。这不仅是一种跨学科教育理念,还是一种强调实践教学的教育理念。在《关于“十三五”期间全面深入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中,这一教育理念被我国教育部门首次提出。信息技术课程是我国实施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要途径,旨在引导学生利用信息化手段进行知识的自主学习,帮助学生获得一定的应用信息技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一名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在实际的课程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从开发、选择以及设计等方面,重点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还要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与学习兴趣。而将STEAM 教育理念应用到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则是顺应时代发展、符合学生学习需求的必然选择。

一、STEAM 理念的相关概述

STEAM 理念是由美国最先提出的教学理念,是“Science,Technology,Engineering,Arts”和“Mathematics”五种要素的组合,强调学习与现实环境的联系,鼓励学生通过动手实践的方式完成与他们日常生活紧密联系且符合兴趣爱好的项目,并对多种学科的知识进行学习和理解。

STEAM 理念提出之后,在短短的十几年内对美国的教育改革进行了积极的引导。目前,其影响力已经辐射到了全球。例如,在STEAM 理念的指导下,美国和新加坡已经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融入了机器人教学方式;英国已经在幼儿园教学中融入了3D 打印教学[1]。而我国自2016 年才正式提出STEAM理念,并指出要将信息技术融入跨学科学习、创客教育等多种新兴教学模式当中,重点借助信息技术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与信息素养,让学生掌握数字化学习技巧,养成数字化学习习惯。

STEAM 理念是一种系统性的教育理念,强调对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和素质进行有效的培养,与我国大力倡导的素质教育改革措施相契合。所以,将STEAM 理念融入课堂教学活动中,在提高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方面,有着积极的作用。站在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角度分析,STEAM 理念的应用,可以使传统的教学活动发生巨大的变化,有效促进学生各方面素质的培养与提高,为学生未来的学习、生活以及发展提供更加适宜的条件。

二、基于STEAM 理念的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学科融合的原则

(一)创新教学模式原则

分析我国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发现虽然传统的教学模式与教学理念已经表现出了明显的滞后性,但是在很多方面依然有值得借鉴的地方。所以,在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重点加强STEAM 理念与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之间的融合,对STEAM 理念中有利于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育改革的内容加以利用,将STEAM 理念逐渐渗透到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活动当中,对现有的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对现有的教学模式进行创新。但是,这种调整与创新并不是对传统教学的彻底颠覆,而是在保留传统教学内容与教学模式中精华的基础上,融入新时代的元素,避免出现不合时宜的信息技术教学实践问题。

(二)补充课程内容原则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重点都集中到了信息技术应用技巧的传授方面,并没有对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的培养和提升予以重视。而在STEAM 理念的指导下,形成更为先进的教育理念,可以对课程内容进行有效的补充,进而从多个不同的角度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与此同时,STEAM 理念还可以对传统的教学方法改革予以指导,从而既可以让学生具备扎实的信息技术理论知识基础、较强的计算机技术应用能力,还可以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信息素养。

三、基于STEAM 理念的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学科融合策略

(一)按年龄层进行教学

在STEAM 理念的指导下,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学科融合,强调的是利用教育实践活动的组织与开展,对学生创新意识进行培养、对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创新精神进行提高,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创造性思维,拥有较强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但是,要想达到这一点,需要对学生所处的年龄层次予以充分的考虑。首先,针对低年级的学生,由于没有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所以要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活动中,重点激发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其次,针对高年级的学生,由于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动手能力和动脑能力,可以独立操作电子设备,所以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活动中,要重点引导他们利用自身的创新意识进行相关作品的创作。最后,针对信息素养比较高的学生,可以将3D 打印、Arduino 应用的相关知识点传授给他们,然后让他们在创作过程中获得发散性思维的提高[2]。

(二)对课程内容进行丰富

在STEAM 理念的指导下,需要对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丰富。首先,教师要对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教学特点进行分析,然后以此为基础对教学内容进行补充。其次,结合STEAM 理念中的教学要求,给出更为丰富的教学内容,让学生通过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接触更多的跨学科知识,让学生除了传统的信息技术知识之外,获得更多的与时俱进的信息技术课程知识和其他学科领域的知识,为后期综合素养的培养以及综合能力的提高打好基础。

(三)对学生的创新精神进行培养

STEAM 理念的应用十分注重学生综合素质与综合能力的培养,强调为学生个人能力的发展打好基础。所以,在STEAM理念的指导下,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实践应当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创新教育活动,并借此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这样,不仅可以最大限度地符合现代化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还可以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让学生适应新时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节奏。

在STEAM 理念的指导下,要想在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过程中,培养并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需要重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信息技术知识的学习当中。首先,针对低年级的学生,教师可以加强金山画王、超级小雪等简单软件的应用,借助这类软件的优势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丰富课堂教学形式[3]。其次,针对高年级的学生,教师可以利用东方网页王、我行我素等网页制作工具和多媒体制作工具,开展课堂教学活动。最后,教师可以加大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创新力度,重点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学生后期将信息技术应用到日常学习、生活以及工作中各种问题的解决打好基础。

(四)进行自主作业的设置

与其他学科相比,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比较特殊,其课后作业的布置也比较特别。在STEAM 理念的指导下,教师在布置课后作业的时候,需要注意以下几方面。首先,不要限制学生使用哪种工具或者功能完成作业进行限制,确保学生可以在充分发挥自己优势、展现自己个性特征与真实想法的基础上,交出与众不同的作业。其次,对学生是否掌握课堂知识点予以高度的重视。可以利用分层教学法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难度程度不同的课后作业,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要完成的作业内容,并鼓励学生在完成所在层级的作业之后,挑战更高一层级的作业。

(五)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将STEAM 理念融入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过程中,不仅可以督促教师关注更多与信息技术学科有关的知识,还可以引导教师重点关注信息技术学科领域中更为深层次的知识,并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让学生了解与时俱进的信息技术知识。信息技术学科虽然自成一个体系,但是其学科内容与科学领域、技术领域、工程领域、艺术领域以及其他学科领域的知识存在着极为紧密的联系[4]。所以,在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对信息技术学科最主流的知识与技术予以关注,并将这些知识与技术融入课堂教学活动当中。

另外,在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实践当中,还存在着很多现实问题。例如,STEAM 理念的指导性偏低,教师没有对STEAM 理念中的教学模式、教学内容等进行深入的研究,引用教学案例过于单调、教学设施不够充足等。这些问题的存在,均会对STEAM 理念与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融合产生影响。还有很多学校开设STEAM 课程的目的是参加比赛,而不是为了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与综合素养。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不利于STEAM 理念的推广,还会对STEAM 教育模式的应用与发展产生限制。只有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让教师充分意识到STEAM 理念的重要性与先进性,并掌握STEAM理念的应用技巧,才能够将STEAM 理念在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的指导性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四、基于STEAM 理念的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学科融合的注意事项

(一)教学内容方面的注意事项

在STEAM 理念的指导下,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应当由软件学习转变为硬件应用。一直以来,我国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以软件操作技巧的传授为主要教学内容。但是,信息技术系统却是由硬件系统与软件系统共同构成的。单纯传授软件操作技巧,无法将更加深奥的信息技术知识传授给学生。在开源硬件普及程度逐渐提高的形势下,Arduino 开发板等智能硬件也逐渐应用到了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当中[5]。加强硬件与计算机系统之间的融合,可以明显提高学生对信息技术的掌握水平。在硬件系统的支持下,学生的创意也不会局限在计算机上。学生可以利用软件系统操控硬件系统,进而更好地解决日常生活与学习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二)教学方式方面的注意事项

在STEAM 理念的指导下,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方式也需要做出改变,从传统的任务驱动法变为项目学习法,引导学生进行主动参与、主动探究。任务驱动是很多学科教学中使用到的教学方式,只强调学生对知识或技术的掌握,无法将其转化为自身的能力,应用到实际问题的解决当中。而应用项目学习法则可以消除这一弊端。需要注意的是,在应用项目学习法的过程中,需要对项目的真实性、项目与学生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予以充分的强调[6]。只有这样,才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信息技术,并将其应用到真实情景中问题的解决当中。

(三)课程设计方面的注意事项

在STEAM 理念的指导下,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课程设计,应当摒弃传统的计算思维,转而使用设计思维,加深学生对计算机系统的了解与应用,并在此基础上提高学生对现实问题的理性化、科学化以及高效化思考能力和解决能力。首先,教师可以将设计思维应用到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具体设计当中。其次,教师要将设计思维讲解给学生,让学生也对设计思维有所了解,并掌握设计思维的应用方法与技巧。

结语

综上所述,STEAM 理念是一种非常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将其应用到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当中,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创新能力,促进学生综合发展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对此,教师需要对STEAM 理念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对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实践经验进行总结,然后根据实际情况和需求,运用STEAM 理念,构建出与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实际情况相契合的教学体系。只有这样,才能够促进学生的进一步发展,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信息时代的发展节奏。

猜你喜欢
教学内容理念学科
【学科新书导览】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消费导刊(2017年20期)2018-01-03 06:26:34
挖掘数学教学内容所固有的美
“超学科”来啦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用公共治理的理念推进医改
中国卫生(2014年9期)2014-11-12 13:0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