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发展理念下金属切削原理与刀具改革探索*

2022-02-14 05:40:50韩锦锦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 2022年31期
关键词:刀具原理应用型

韩锦锦 马 瑞 何 斌

(江苏理工学院 机械工程学院 江苏常州 213001)

人才,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人才是创新的根基,创新驱动实质是人才驱动”。20世纪80年代以来,从“四有”新人到素质教育理念,再到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人才的标准也随着发展理念的转变与时俱进并重新定义[1-2]。未来经济的发展依靠“人才”的推进,未来社会的竞争也终将归结为“人才”的竞争,人才资源是国家最宝贵的财富;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青年强则国家强。

2015年十八届五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鲜明地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新发展理念符合我国国情,顺应时代要求,对破解发展难题、增强发展动力、厚植发展优势具有重大指导意义。“新发展理念”是关系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行动先导,也是新时期新形势下,我国大学生教育改革的工作指南[3]。大学生教育改革终将是也会一直是推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环节。因此,探索本科院校高级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法与途径是推进大学生教育改革最紧迫的任务之一[4]。

一、金属切削原理与刀具课程现状及问题

随着新时代技术的进步与人才的需求,传统的金属切削原理与刀具授课方式已显现出与当前社会发展要求的不适应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内容过于传统,不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创新是国家发展的关键动力,是民族复兴的不竭源泉,创新发展处于“五大发展理念”的核心位置。激发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要深入贯彻到大学生的培养方案中,鼓励学生创新要将创新深深植入新一代大学生的思维理念之中。但是,在我国高等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对于创新能力的关注度稍显不足。大多数地方本科院校仍侧重陈旧理论知识的教学,并采用“填鸭式”的授课方式。然而,由于金属切削原理过于抽象、刀具结构过于复杂,在课程初期学生很容易因为教学内容太过枯燥而失去兴趣。另外,课程教学内容过于僵化与老套,学生无法获知先进切削技术的发展现状与发展趋势,且无法了解相关机械类企业实际需求与现在刀具研发方面存在的瓶颈问题。他们只是掌握了金属切削基本原理与刀具方面的传统理论,并不能创新性地进行机械零件的加工方案设计与新型刀具的刃型结构设计,这种情况下很难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与创新能力。

2.考核机制过于单一,不利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自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始终把提高全民族的素质作为关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一项根本任务。素质教育重视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但我国大学生素质教育仍存在很多问题,最突出的就是多年以来我国大学生考核模式的僵化,高校机械类专业对金属切削原理与刀具课程的考核方式主要以期末卷面成绩为主,辅以平时成绩和实验成绩。在这种考核模式下,学生平时对该课程的学习兴趣、积极性与主动性并不高,一般都是在考前一周或几天时间开始进行突击备考。这种“前松后紧”的学习状况看似对理论知识进行了深入学习,但实际掌握效果并不理想。另外,这种考核模式导致学生平时的时间和精力均集中在教材上,缺少自主学习、解决问题与动手实践,以及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等综合能力的锻炼,同时也会忽略自身身体素质的提高,最终成了名副其实的考试机器。

3.实践环节过于偏少,不利于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

应用型人才就是把成熟的技术和理论应用到实际的生产、生活中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在社会工业化乃至信息化的过程中,社会对这种人才的需求比重逐步增大,使之成为大众化高等教育必须重视的人才培养模式。普通本科教育在培养适量基础型人才、学术型人才的同时,承担着培养多规格、多样化应用型人才的重大责任。新发展理念背景下,需要把办学思路转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优化人才培养类型结构上。由于金属切削原理与刀具课程以理论教学环节为主,辅以实验环节,学生只是按照老师要求完成任务,动手实践能力无法得到充分锻炼;同时,学校缺乏与机械类企业之间的合作与联系,导致教学资源缺乏,学生无法了解企业实际所需、接触不到先进机械加工车间,抽象的理论知识难以灵活应用于解决工程实际问题,导致学生毕业之后找不到理想工作、企业招不到对口人才,进而造成大学教育与社会需求严重脱节,同时引发一系列的社会问题与资源浪费。

二、新发展理念下地方本科院校课程改革途径-以金属切削原理与刀具课程为例

我国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生培养要求以服务地方经济为己任。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不仅需要依靠国家政策支持,同时要从大学生教育与就业导向上进行深入的教育改革,即从政府、社会、学校等多层面提出相应合理的改革措施,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并激发大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创新思维。针对目前由于机械专业大学生创新能力不足、实践能力差、解决工程实际问题弱等造成的大学教育与社会需求脱节问题,在新发展理念指导下,探索《金属切削原理与刀具》课程改革途径。

1.加大校企合作力度,为学校教育改革争取更多资源

金属切削原理与刀具课程是机械专业的一门基础课,一方面需要学生掌握金属切削基本理论,掌握标准/非标准刀具的典型结构、设计原理、工作原理与选用方法,另一方面要求学生将所学理论灵活运用于生产实践中,并能够根据具体零件特征、工艺条件等选择合适的刀具类型、材料、结构、角度以及确定加工工艺参数。但目前最大的矛盾是,应用型本科院校教育资金投入较少,而且学校与企业之间缺乏充分沟通与合作,导致教学资源不足、授课教师很难了解到企业需求,更无法将理论教学与实践环节完美结合,造成人才培养与人才需求失调。

加大校企合作力度,一方面为高校教师提供更优质、更先进的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实践平台,同时教师、学生能够通过与企业之间的交流沟通,了解企业与社会所需应用型人才标准;其次,企业经济与产业机构的调整与升级需要人才智力作为支撑,高等教育的课程改革当然也需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充分加深企业与学校的联系与合作,有助于高校教师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帮助高校正确把控教育改革方向、加快教育改革步伐,同时高校也能够为企业培养出更出色的高级人才,从而填补大学教育与社会需求之间的鸿沟,实现高校教育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

2.深化改革教学内容,促进大学教育内涵式发展

金属切削原理与刀具课程的教学内容与生产实际十分贴近。为使学生能够深刻理解切削加工过程中的各种现象、影响因素、参数确定方法等,需对授课内容进行改革[5]。首先,摒弃传统教师“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与陈旧的知识概念,将金属切削原理与刀具章节内容按照简单进行分类,针对简单章节,让学生按照分组自行设计教学内容,并参与到课堂教学过程中,然后授课老师可对学生讲解情况进行补充。教师通过这种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并让学生获得内心的认同感与成就感。第二,调整理论与实践环节所占比例,增加实践环节比重,并尝试融入案例分析、项目教学,结合企业需求,由学生自行设计加工零件、选择加工材料,根据零件形状特征确定工艺路线、选择切削刀具、确定各阶段切削用量,并完成零件加工,然后对加工结果进行分析与总结。学生经过上述练习,充分发挥了动手能力,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理解,同时锻炼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增强了职业素养。第三,针对金属切削原理与刀具课程开展刀具设计比赛,以赛促进。比如根据目前先进切削技术与微细加工技术发展,结合企业需求与刀具研发存在问题,设置相应的新型刀具设计题目,让学生自由选择刀具题目并进行设计,然后分享设计理由与亮点。教师通过这种方式,一方面创新了教学方法、丰富教学内容;另一方面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强化学生的参与感与获得感,培养其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实现机械类专业大学生教育的内涵式发展。

3.优化课程考核机制,强化大学生素质教育

对于应用型本科高校而言,除了夯实大学生基础理论知识之外,还应培养其自主学习、解决问题与动手能力,以及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等。考核机制作为大学生教育的“指挥棒”,是大学生培养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之一。目前,就金属切削原理与刀具而言,考核方式仍然是以期末试卷成绩为主,总成绩满60分即为通过,不足60分者需要补考或重修,虽然总成绩中包含了平时出勤成绩与实验成绩,但仍然是比较传统且僵化的模式,主要原因是这种考核方式并未考虑到学生基础与能力之间的差异性。因此,高校需要重新审视并制定科学的考核方式。

具体方法为:优化完善金属切削原理与刀具课程学生的考核方式,将当前传统的考核方法转变为多元的评价方式。根据2.2节教学内容,在传统期末卷面成绩、出勤成绩与实验成绩基础上,增加实践环节与新型刀具设计考核内容,形成一套集“理论—实践—实验—设计—出勤”为一体的且可动态调整的考核体系(即“五位一体”考核体系)。一方面,既统一了课程考核标准又强调了学生基础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能力的同等重要性;另一方面,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性,考核体系还应具有充分的灵活性,基于“五位一体”考核体系不同的学生可采取差异化评价方式,即五项考核内容中满足其中三项及三项以上方为及格。另外,课程结束后学生们还可在毕业之前通过补漏的方式动态修改考核成绩(如提交考核内容相关的能力证明即可申请将原来的及格改为中等)。高校通过优化课程考核机制,提高大学生素质教育与综合能力。

4.建立多重激励机制,提高大学生主观能动性

在上述通过从内涵上强化大学生综合能力基础上,尚需从外延上建立多重激励机制进一步刺激大学生提高自主学习能力与主观能动性,可以从精神激励、物质激励及就业激励三方面着手[6]。一精神激励,是指教师或高校根据学生表现提出口头或书面鼓励,满足学生自我价值实现的需要,如在金属切削原理与刀具课程的新型刀具设计比赛中给优秀学生颁发证书、其他学生给予口头鼓励;二物质激励,学校根据课程性质设置多种类别不同层次的奖学金,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自由选择,一方面能够促使学生发挥自身能力,同时也让他们切实获得物质奖励,如学校可针对2.3节所提出金属切削原理与刀具课程“五位一体”考核体系的各个环节均设置奖学金;三就业激励,主要包括学生毕业后择业或考研方面,学校可以直接向制造类企业一对一推荐优秀毕业生,或向其他高校推选机械类保研学生,更深层次地鼓励学生自觉自发地去进行创新与自我塑造。建立这种激励机制需要高校、社会和教师等多方面努力与配合,从高校政策的支持、教育经费的投入、校企合作的力度、教师教学的水平等方面多管齐下,全方位提高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与综合水平。

结语

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下,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新生代青年大学生应有世界视角,既需要具有家国情怀与爱国意识,又需要在知识、体能和素养等多方面均衡发展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大学教育的每一门课都承担着培养学生专业素养与工匠精神,以及胸怀天下、心忧民生的责任,因此,探索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与高级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方法,创新性地使得大学教育与社会经济协调绿色发展,同时坚持开放与共享发展,与时俱进、互利共赢,培养具有“新发展理念”思想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全面提升新时代大学生的劳动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加快新时代我国人才强国建设,才能使中华民族屹立于民族之林。

猜你喜欢
刀具原理应用型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辽宁丝绸(2022年1期)2022-03-29 00:59:06
了解咳嗽祛痰原理,有效维护健康
保健医苑(2020年1期)2020-07-27 01:58:18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无织构刀具与织构刀具铣削性能对比研究
平均场正倒向随机控制系统的最大值原理
切削刀具刃口形貌对刀具使用寿命的影响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化学反应原理全解读
多功能刀具
发明与创新(2016年5期)2016-08-21 13:42:48
通信原理教学改革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