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 昕
(重庆广播电视大学 重庆 400000)
课程是一切教学改革的根本,而每一项教育的最后成效都依赖于课程的构建和执行。课程改革是实施“1+X”证书制度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学校与企业共同努力的结果,其最终目标在于打造高品质教育的重要逻辑起点。但从整体角度来看,课程体系设计是一项系统工程,以“Web 前端开发”“1+X”证书制度为案例,从课程体系建设、课程内容建设、课程实施与经营等几个层面入手,对“1+X”证书制度下课程优化设计进行探讨。
在传统的高职院校中,培养对象往往是单一的,有其固定的培养体系,这就是根据不同的工作需要来设定不同的培养对象,比如在“双证书”模式下的培养对象,往往是一张文凭+一张职业资格证,从而使一个专业的学生获得同等的文凭和职业资格证,这样就造成一个单一的就业对象,使得学生仅仅局限于“双证书”的活动范围内,同时也将难以拓宽其知识范围,所学技能也就得不到有效拓展,毕业后也就只能在一个固定的环境中工作,工作模式较为单一,同时也无法涉及其他领域,学不到其他领域的技能,只能局限在固定的工作环境。而“1+X”证书模式下的高职院校,则是以“多元化”的人才培育为切入点,对人才的培养更加全面化、多元化,而不仅仅局限于一种模式,以“X”模式来进行综合技术和技术能力的培养,提高人才培养的效率,提高学生的整体综合能力。将各种职业技术资格认证的内容与专业技术人员的训练计划有机地结合起来,全面地对学生进行培养,并对其进行统一的学历和技能水平评估,使学生的整体能力与认识得到有效提升,以实现“1+X”证书制度下“综合人才”的整体课程培养目标。
在“多进程、多维度”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学习公共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的知识和能力,主要通过专业技能综合实训课的形式开展。在专业技能综合实训课程的设计中,应充分重视技能等级与专业之间的关系,学生在学习各种课程后,能够掌握各种技能等级证书的相关技术,并在考试中取得相应的资格。就拿“Web 前端开发”的职业技能证书来说,在垂直方向上,需要按照专业技术证书的要求在专业中设置相应的基础知识,而在专业基础上开设Web 前端开发初级,在专业综合能力实习中提供高级专业相应的选修课。在水平上,学生可以在各学科中选择专业的综合技能实习课程,并使其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
通过课程目标的评估和检测实现课程知识的整体学习过程可视化、具体化、情境化、动态化、可控化等都可以进一步全面提升我国广大高职学生群体内在的整体知识学习及生活体验感,增强个人成就感,从而将有利于促进高层次复合型技能人才培养与课程质量层次效益的提高。“1+X”双证书制度模式环境下学校构建起来的中高职课程资源共享的新型混合式的网络实践教学课程环境除了高度依赖着学校自己现有建设的线上网络实践教学课程云平台、线下网络多媒体智慧教室系统建设平台等的相关课程软硬件技术资源支持,更多也离不开校内相关的社会企业项目组织的教学项目平台参与,如阿里巴巴国际站的社会企业项目平台的建设以及北京外贸学院等。阿里巴巴国际站平台社会学生实践岗位是能最切实地让普通社会学生们切实实现其自我与社会价值,得以实现社会能力过程的一个亲身体验,是一个促使学生学习社会知识、技能观念方面和生活情感态度方面的社会意识的迁移过程及其与个人现实能力的提升与转化形成过程相衔接的另一项社会重要精神文化载体,是进一步深化提升对学生通过自身进行的社会化实践进行岗位职业能力提升培养过程的社会最重要的文化渠道。
课程内容的选择和组织是课程建设的重点,课程内容的选择和组织是课程改革的重点。“1+X”证书制度下专业技术人员的培养对象主要是为满足不同工作需要而设计的,在教学内容的变革中,要注重知识和技术的有机统一,并根据高职资格考试的技术条件和能力条件,对其进行“多维度”的选拔与安排。在复合型人才的培养要求下,课程不能简单地按照学科、专业、课程等来进行课程的分类,需要从知识和经验上重新构建课程的内涵,将课程知识和技能结合起来。同时还需要构建校企合作和产教融合的育人模式,适时地进行课程内容的更新,以此使得行业中的创新技术能够融入课程内容中,进而为提升课程内容的实用性和发展性奠定良好基础。同时通过加强校企合作,建立“双评估”体系,加强“过程评估”“项目评估”等评估方法和机制,使得学生能够在多元化的课程评价体系中明确自身的能力,为进一步完善综合素质能力提供基础保障。
“1+X”双证书制度体系设计目的旨在于确保广大学生群体可以实现在保证能够一次性获取本科大专毕业证书学位授予权的基础同时,能够获得严格并根据达到本领域专业岗位技能规范(群)中相关职业技能等级要求标准而同时获取到其他相关知识类别相应的其他相关的岗位技能证书,培养其真正具备并初步成为解决处理现实中复杂和专业基础问题能力比较强水平的专业技能应用性复合型人才。宗旨在于它要求本专业指导教师必须要建在一种清晰且明确地满足知识学习者需求目标导向原则的职业课程基础架构起点上,把专业技能岗位等级标准(群)等专业证书体系中的核心职业需求和面向职业资格规范知识与核心技能标准要求内容有机整合融入具体应用到技能实践课程专业实践课程教学的体系目标,结合企业实际职业课程特点结构要求和岗位任务性质特点来全面重构实践专业教学内容,以课程采取项目化、模块化、碎片化教学方法来实施专业技能知识体系整合及构建,为技能学习者全面实现专业技能从技能专业基础知识系统的整合、技能知识体系迁移和整合提升到岗位专业胜任能力的全面系统化提升过程等提供了全方位多元系统化提升学习渠道,最终可达到系统提升技能学生在良好互动的现代企业团队组织中团队合作技能及高效沟通、自我成长的职业管理人才素质技能与岗位能力。据此,课程模式的整体教学课程结构应以企业电子商务产品跨境电子分销电子商务平台产品的企业运营发展理念以及与合作企业进行跨境贸易电子商务的销售合作环节人员的具体日常服务工作流程管理等知识为最基本的教学工作环节主线,重构了原有课程《跨境电商英语》教学模式中的核心课程内容,并希望通过构建以校企合作平台产品项目实践阿里巴巴国际站实践教学的模式体系为课程理论基础依托体系来共同打造一个更具实践性有情境化、项目化等特征的和更为实现富有现实挑战性特色鲜明的线上线下学生混合式的课程与教学体系项目,让我们每个项目学生均可以实现在课程自主学习、实现在团队的校企合作平台沟通、项目导向等真实情境条件下优化项目成果并可直接在阿里巴巴国际站的真实项目案例平台中直接进行真实案例信息呈现与获取和社会化应用的大数据效果跟踪评价,促进大数据书证应用的融通与效果。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课堂讲授与参与实践是相互联系并且互补的。在“1+X”证书制度下,高职院校应从“基于教”转向“基于学”,从单纯的“基于学”向“以智为本”的教育模式的转变。从全面的培养目标来看,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第一,建立产教结合的教学环境。学校吸收企业的资源,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践机会,使学生在实际工作中不仅可以提高自身的实际操作“硬实力”,而且还可以增强沟通、领导等“软实力”,由此使其综合素质能力得到全面发展。二是实施以问题为中心的教育改革。通过问题式的教学,让学生不仅能够获得相应的知识,而且能够提高自身的问题处理能力和策略。这种以问题为基础的研究方法与天才发展中的“冲突驱动”基本原则相一致。学生在面临实际的业务活动时将会产生相应的问题,在此期间,学生会持续学习新技术新技能,并通过问题的解答来加强和巩固,教师不再是课堂教学的中心主体,而是以辅助的方式引导学生自身去思考,进而使得课程教育内容能够被学生快速吸收。
“1+X”职业证书制度将直面当前国家职业教育领域出现的若干深层次现实问题,以凸显其改革所包含新的制度特征价值和发展导向,旨在加速促进国内新时代职业教育生态格局重构。首先,职业院校应加强以我国中国特色中高水平示范高职院校标准建设体系为目标引领,借鉴学习国际的先进应用型职业技术类教育整体办学模式创新和新课程体系创新建设模式经验,打造更加具有鲜明国际视野、前沿学科内容融合的高等教育新课程体系,着力提高充实改造学校自身综合办学能力内涵和国际化水平,切实巩固提高现有课程体系内涵的“多元化”“发展性”。其次,职业院校必须要切实以提升办学品质为服务宗旨,基于目前社会人才需求和职业市场形势对应用型职业能力教育提升毕业生核心素养具体要求,精准化对接人才产业链、创新服务链,瞄准本市区域内战略性产业、重点行业,突出大学生就业自主创业能力、分析及解决问题能力、职业创新发展设计能力、社会适应能力五方面素质要求的系统培养,切实有效提高职业课程体系质量的多维度“服务性”。再次,职业院校学生要学会以专业自身特点为主体,积极创造条件开展学科专业课程体系知识的动态统整,打破各专业领域壁垒,使学科知识体系和学习实践更为接近于学生现实世界,将对专业领域知识点的有效学习并落实转化到学习真实社会情境生活中,促进职业院校课程体系动态优化并与中职学生个人发展、院校学生发展成长及企业社会发展保持良性有机互动,切实达到提高学校课程体系教学质量的目标多层次“统整性”。最后,职业院校专科教育仍要通过切实有效坚持用好教育部“以人为本”专项改革方案的重大改革决策理念,突破专科院校自身现有和相对于僵化而无序化的传统专业或课程体系,将努力促使把其教学模式逐渐由原来单一的刚性模式结构向综合的柔性结构方式转变、由原来单一的矩阵状架构形式向网络状框架结构转变,切实转化为有助于提高中国职业课程体系水平的“丰富性”工程。
随着人类经济社会模式转型、产业结构大变迁升级和知识科技创新革命大发展,职业教育走到了改革重构建立其新型专业学科及教育课程体系内涵的重要关键时刻,“1+X”职业证书制度必将成为其课程体系框架建设上的“黏结剂”和“连通器”:职业教育与人才培养改革过程完全可以逐步适应和满足作为高等教育第二类型本科教育主体的内在知识结构、发展动态规律要求与成长环境需求,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人力资源的综合能力与专业化水平提升会更显著地增强,多元社会力量参与职业教育培训办学实践的经济动力因素会逐步被资本有效地调动与充分激发,与此密切相关的是国家资历框架制度建设及我国终身教育制度体系都会随之有其实质性改革突破,这些也便是人力资源“1+X”培训证书制度实施的一个内在价值逻辑基础或核心价值的指向。“1+X”的证书制度中所要蕴含的基本价值理念则是基于新课程体系而构建起的一个基础性的概念“内核物质”,“1+X”的证书制度中强调的这个“书证融通”特色,反映出了各行业产业技术发展需求对各类复合型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数量的有效需求及与未来职业教育高素质劳动力总量供给计划之间需求的有效无缝对接,隐藏在这其后的则恰恰是如何构建一个中国的特色高水平职业能力教育人才培养体系。可以说,职业院校建设的核心课程体系也唯有按基于“1+X”的证书制度框架设计体系的基本逻辑而不断优化变革、持续创新改进,高素质和复合型通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整体质量全面提升才能够得到切实保障。
“1+X”证书制度的推行,将使高职院校的基础体系发生“迭代升级”,同时也将使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与行业发展之间存在的矛盾得以解决,从而为高职院校体制改革、课程教学改革和学生个体发展的可能性等问题提供可能性。在“1+X”证书制度的设计中,学生可以依据自身的专业条件获得相应的专业技术等级,或者按照自身的实际状况,获得高级职业技术等级的资格,或者获得多种高级职业资格认证,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在此过程中,课程作为拓展的根基,在体系设计上更加需要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切实落实好专业与证书之间的相互协调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