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源刺绣艺术特征及传承路径研究

2022-02-14 07:22张明珠罗明华曾洋铭
纺织科技进展 2022年1期
关键词:桃源县桃源刺绣

彭 迪,张明珠,罗明华,曾洋铭

(1.湖南工程学院,湖南 湘潭 411104;2.湖南师范大学,湖南 长沙 410081;3.桃源县明辉文化艺术传播有限公司,湖南 常德 415700)

桃源刺绣为常德市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分布于湖南省常德市桃源县境内。清代至民国时期,桃源刺绣存世多、艺术风格鲜明,具有较大的湖湘历史、文化与艺术价值。然而,相比“四大名绣”之一的湘绣及湖南少数民族刺绣,桃源刺绣——这一湘北地区极富地域特色的汉族民间刺绣艺术缺乏关注。2021年3月16日,由湖南省博物馆、桃源县人民政府主办的“仙境有花开——清代民国时期桃源刺绣展”,使桃源刺绣首次从深闺走出,开始被众人所知。但是,桃源刺绣在当代的发展面临较多的困境,通过分析桃源刺绣艺术特征,结合其发展困境建构其活态传承路径,并进行设计实践。

1 桃源刺绣的艺术特征

1.1 装饰与实用并重的艺术功能

桃源刺绣品类齐全丰富,主要分为家居实用、家居装饰、服饰用品和宗教用品四大类。家居实用类包括门檐、帐檐、被面、包袱、桌围等;家居装饰类包括镜帘、插屏等;服饰用品类包括云肩、童帽、童鞋等;宗教用品类则包括百佛衣、披风、五佛冠等。

从存世品数量来看,桃源刺绣以家居实用类最多,其次是服饰用品类,可见桃源刺绣是桃源百姓的民间日用品,以实用功能为主,但同时具有装饰性,因为“织绣纹样除了“用”的功能之外,还有“饰”的动机”[1]。如桃源刺绣中用于遮掩房门的绣品就是实用与装饰并重的典型代表,一般由门檐和门帘两部分组成,门帘位于下方,绣地为土布,图案采用挑花工艺,这是由于通常要拉开使用,易磨损,使用土布和挑花,具有耐磨经用的实用性。而门檐位于上方,以彩绣为主,以起到美观装饰的作用。

1.2 富有张力的艺术语言

桃源刺绣极具原生性与创造力,形式具有张力,色彩热烈,技法多变,艺术语言特色鲜明,富有想象力,表达了桃源人独特的审美趣味。从针法上看,桃源刺绣以平绣为主,结合许多装饰性针法增强其艺术性,例如在人物服饰上运用网格针、在动物和人物眼睛与鼻子处运用垫针、在羽毛处采用盖针等。从造型上来看,中心式构成是以桃源刺绣祥禽瑞兽纹样为主题的绣品最为常用的构成方式,即画面的视觉重心位于中心位置。如图1所示的桃源刺绣的黑呢地绣花间锦鸡,不同于其他地区的同类纹样的对称式构图,桃源刺绣的构图上讲究非对称式,强调锦鸡的主体地位,夸大花朵、叶子的比例,并在色彩上形成强烈的图、地对比关系,视觉冲击力极强。

1.3 具有民俗特征的内容题材

桃源刺绣的纹样多样,其纹样题材具有地域民俗寓意,尤以瑞兽纹样与戏曲纹样为典型,反映了桃源人民的精神世界。

首先,瑞兽纹样是桃源刺绣中的典型纹样,从形式上看,造型奇特多样,姿态夸张怪异,有独角兽、双角兽、狮子纹样、麒麟纹样等,瑞兽纹样构图独特,数量上有单有双,如图2所示的紫缎地绣“太狮少狮”帐檐,双兽嬉戏于花卉中间,形成以瑞兽为中心、花叶饰周围的固定图式。瑞兽纹样大量运用于桃源的家居用品和服饰用品中,蕴含着桃源人民多子多福、升官发财、福寿绵延的美好愿望。

此外,桃源县素有“戏窝子”之称,戏曲故事成为桃源刺绣的典型素材。在桃源刺绣的戏曲故事中,魏犨擒貘、李白醉酒、唐明皇夜游月宫等成为较为典型的题材。大量戏曲纹样除了在形式上具有桃源武陵戏特征,还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及意象表现,意象表现的重点在于通过某种技法将客观景物、主观情趣进行有机统一[2]。如桃源刺绣中的“魏犨擒貘”纹样绣制于儿童马甲背面,表达了希望借助神武人物形象保护孩童安康的愿望,体现了人与物之间情感的关联,同时还具有忠勇爱国的教化意义[3]。

2 桃源刺绣当代发展的多重困境

桃源刺绣在清代民国时期达到鼎盛,遗存大量精美绣品。然而,桃源刺绣因受社会经济、审美变化的影响,在当代面临诸多困境。

2.1 刺绣者和研究者较少

笔者在2019年开始对桃源刺绣老艺人进行田野调查,发现现今懂得桃源刺绣技艺的老绣娘仅数名,且年龄偏大,基本在75岁以上,而村中年轻人认为刺绣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且收益颇少,不愿意进行刺绣,导致专门从事桃源刺绣的人员较少。此外,桃源刺绣的传统工艺及其地域文化内涵缺乏深入、细致的研究,其传承发展的进程受到了阻碍。

2.2 存世绣品亟待保护和研究

清代民国时期桃源刺绣存世品众多,除被湖南省博物馆、桃源县博物馆等机构收藏外,大部分被长沙、常德、桃源等地区藏家私人收藏,另有部分散落在全国甚至全球其他地区。因此,如何科学地管理和保护藏品,成为桃源刺绣传承与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必须尽快对之进行抢救、保护和研究,这需要政府、藏家、传承人、研究者的共同努力。

2.3 缺乏创新性发展

第四代桃源刺绣传承人罗明华在与笔者的交流中说道:“当今桃源刺绣的创新是很大的挑战,如何既尊重桃源传统刺绣,又满足现代审美需求,是桃源刺绣在当代传承过程中的最大难题。”因此,如何在当代找到桃源刺绣的发展创新路径,成为桃源刺绣发展的一大难题。

3 桃源刺绣活态传承的多元路径建构

针对以上桃源刺绣在当代发展出现的系列困境,如何传承与发展成为桃源刺绣当下必须解决的问题。桃源刺绣作为传统民族工艺,需要以“新生态”活态的方式发展。笔者认为,桃源刺绣的活态化传承路径有两个层面——“传”与“承”。

3.1 传——留住桃源刺绣的手工艺

第一,保留桃源刺绣传统的手工技艺是其传承发展的根本,手工技艺离不开人,艺术人类学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视野,那就是对人的研究,对从事艺术创作的艺人们及各种艺术群体的研究[4]。从笔者在桃源县区域对桃源刺绣老艺人的田野调研情况来看,懂得桃源刺绣的老绣娘已非常少,且大多是80、90岁高龄,因此急需发动各方力量进一步发掘散落在桃源县境内的老艺人,并对老绣娘进行深入采访,对传统桃源刺绣的制作材料、织绣步骤及针法类别进行详细的记录、研习,并关注创作桃源刺绣艺术的手工艺人的研究。

此外,“守正创新”是桃源刺绣传承与发展必须坚持的路径。先要“守正”,即对桃源刺绣进行本真性保护。在2021年4月24日召开的由湖南省博物馆、常德市文化旅游广电体育局、湖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联合主办,桃源县文旅广体局、桃源县文化馆承办的“桃源刺绣传承与发展学术漫谈会”中,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贾京生谈到:“我认为桃源刺绣需要及时、合理地进行传承,先别谈创新,首先要研究它本身是怎么样的。”因此,需要对桃源刺绣的发展进行溯本求源,对其工艺材料、艺术特征、风格面貌等做深入研究,首先明确什么是桃源刺绣,找到其核心传承价值。

第二,加强传承人的培养力度,完善桃源刺绣的传承谱系。在采访第二代桃源刺绣传承人85岁的敬桂芝老人说道:“我从小就跟着母亲刺绣,后来因为嫁人后做工赚钱,很长时间没有刺绣,到了前几年桃源刺绣又开始被重视,我才又拾起了针线。”可见,桃源刺绣的传承需要有效发挥政府、企业的作用,实施有效可行的桃源刺绣传承方案,建立文化自信,增强传承人的传承动力。

第三,运用现代技术对存世绣品进行数字化保护,建立桃源刺绣数字化平台。将桃源刺绣珍贵的藏品以及手工艺人的制作原料、制作工艺、制作过程等信息进行系统、规范的整理,建立一个涵盖内容较丰富的数据类资源数字库,同时借助现代数字媒介载体,将刺绣纹样进行数字化的图形图像技术处理,为今后的传承及开发利用提供准确的数字化信息资料。

3.2 承——实现桃源刺绣遗产到资源的转换

方李莉在费孝通晚年提出的“人文资源”思想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了“从遗产到资源”的观点。其要旨在于强调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性与延续性,提出要将其转化成一种资源,在创新过程中进行保护,使其成为适应人们生活的新文化的一部分[5]。

桃源刺绣这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不应该只是放在博物馆中仅供欣赏,而应该变成一种文化、旅游、经济、教育资源为现代社会服务,运用“非遗+”的模式,将非遗与文创、旅游、扶贫、教学相结合,同时运用现代技术、科技方法进行实现,形成从遗产到资源、从内至外发展的良性链条(图3)。

图3 从遗产到资源——桃源刺绣活态传承的多元路径

3.2.1 打造桃源刺绣文化品牌,建立文化自信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6]。文化更是一个品牌赖以生存发展的根源,桃源刺绣是我国珍贵的工艺美术,蕴含深厚的地域文化内涵,运用“非遗+文创”的方式将遗产变成文创产品,使之符合现代审美语境。中国刺绣品类众多,建立桃源刺绣品牌有利于提高其竞争力。桃源刺绣风格稚拙淳朴,造型以大为美,图案风格极具装饰性,较符合当代年轻人的审美喜好,因此,打造符合其特色的地域刺绣品牌,需明晰其品牌理念、消费者定位和品牌风格。

结合“非遗+文创”的的路径,将理论联系实践,指导学生对桃源刺绣进行了设计实践,根据桃源刺绣的艺术特征,结合当代国潮文化和审美趋势,依据桃源刺绣中的具体纹样进行灵活创造,实现在礼服、休闲装中进行不同的应用设计。笔者所指导的梁笑语、李娉婷两位同学所做的毕业设计作品分别如图4、图5所示。图4借鉴桃源刺绣中凤凰牡丹的纹样,寓意吉祥、富贵,沿用纹样夸张、大气的造型特点,在礼服外套、上衣、右肩部分,进行纹样再次设计,使纹样在位置、材料上富有变化,塑造优雅、端庄的服装风格。图5则采用桃源刺绣中典型的瑞兽纹样,该纹样风格憨态可掬,富有创造力,适合休闲服装,此设计结合电脑绣花、数码印花的工艺手法将瑞兽纹样运用到休闲服装中,在上装袖子、外套正面采用局部电脑绣花的方式,在红色面料则采用满印的方式,使图案在面积和大小上层次分明,富有变化,同时纹样在色彩上与服装形成对比,打造时尚、个性的设计风格。

图4 桃源刺绣纹样在礼服中的的设计实践

图5 桃源刺绣纹样在礼服中的的设计实践

3.2.2 强化桃源刺绣文化符号,加大宣传力度

桃源县自然和人文景观独特,因东晋诗人陶潜所写的《桃花源记》而著名,县内风景优美,地灵人杰。借助桃源县珍贵的旅游资源,采用“非遗+旅游”的模式有助于桃源刺绣文化的再生产。静态展示与动态体验结合是非遗转换为旅游资源的重要手段。这包括景区桃源刺绣博物馆的建立,通过展示让人们了解桃源刺绣的历史源流、制作步骤、技法特征、功用性能等,加深桃源刺绣的文化印记。

此外,加大宣传力度是提高桃源刺绣知名度的有效方式,近两年,桃源刺绣在政府和相关机构的支持下尝试“走出去”,并取得了较好成效。2020年11月,桃源刺绣作为湖湘区域具有代表性的非遗项目之一,参加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展览。另外,湖南省博物馆在2021年3月16日推出的“仙境有花开——清代民国时期桃源刺绣展”,是湖南省博物馆推出的首个集中反映湖湘地域文明的原创特别展。通过大型展览会、博物馆的展示,桃源刺绣开始逐渐被人认知,其宣传发展还需要政府、企业、传承人的共同推动。

3.2.3 拓展线上线下销售方式,结合非遗带动经济产业

桃源刺绣经济资源的转化,主要是结合线上、线下平台,拓宽桃源刺绣的销售模式。据桃源刺绣传承人介绍,桃源刺绣近年来销售情况并不可观。为使桃源刺绣获得经济效益,需拓宽桃源刺绣的销售渠道,建立线上线下新模式、云模式,实现桃源刺绣的互联网线上销售,拓宽其市场渠道,为桃源刺绣品牌建设和文化推广提供充足的养分与能量。

4 结语

桃源刺绣作为一种极富地方特色的手工工艺,是工匠精神的体现,是先人们留下来的一份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当今社会环境下,桃源刺绣的传承与保护任重而道远。如何使日渐远离现代生活的传统民间技艺重焕生机,是每一位从事民俗文化、民间技艺研究的工作者需要思考的问题。对桃源刺绣的传承与发展进行探讨,探索其活态发展的路径,对桃源刺绣的发展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桃源县桃源刺绣
贵州剑河 多彩刺绣添技增收
清新唯美的刺绣
桃源何处 桃源绘画与隐逸精神
《王维桃源行》
桃源县城共享单车推广与实施方案
李雅华:精美的石头能“刺绣”
关于桃源县茶产业的研究报告
田园松阳 宜尼桃源
刺绣新生
丘陵县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