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杨清
如何改变党课形式比较呆板、方法不够灵活、内容空洞无物、“照本宣科”等突出问题?为此,我们可以采取“三少三多”方式把党课讲生动。
在实际讲党课过程中,有的授课者在课前没有认真备课,不管听课的党员是什么职业、什么年龄,一律按照旧稿子一字一句地照着念,如此讲课,只会让听课的党员感觉听着不“过瘾”、不“解渴”。授课者在讲党课前,要明确每个地方、每个单位、每个行业都有着自己的特点,如果讲党课成了简单的念材料读稿子,完全忽视下面坐着听讲的人,效果大打折扣是必然的。因此,授课者在讲党课时要因人而异,少些“样本”,有针对性地备好课,举例子时要联系党员的身边人身边事,引发党员深思。在讲党课的过程中,授课者只有通过有效的互动和有情有理的临场发挥,才能有针对性地把“大众菜谱”制作成适合不同党员口味的“精神大餐”。
2021年6月10日,上海歌舞团演员在上海国际舞蹈中心大剧场演出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近年来,上海将一系列党史题材优秀文艺作品纳入文艺党课资源库,成为党课的鲜活教材。图:任珑/新华社
授课者讲党课质量高不高,关键在于是否能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如果不顾受众感受,尽做一些规定动作,尽讲一些高高在上的理论性知识,自以为讲的都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大道理,最终效果未必好。实践证明,只有充分掌握党员的文化程度、工作环境等情况,尽量用接地气的语言拉近党员,用真情实感的表述打动党员,才能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达到应有的教学效果。要尽量避免仿照别人的“蓝本”,避免泛泛而谈,要将党课内容的精神实质吃准吃透,并在此基础上深入思考,想清楚讲什么、怎么讲,搞明白党员想听什么、厌烦什么。要将看似高大上的大道理硬道理,同接地气的生动事例相结合,让党课深入浅出,真正成为党员的“精神食粮”。
讲党课是一门学问,绝不是简单的我讲你听。授课者在讲党课时,要旁征博引,联系实际,真正触动党员思想,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如果授课者在讲党课过程中完全照搬照读,或者根本就不知道如何联系实际来解读,这样势必让听课的党员深感党课内容虚无缥缈,讲课效果就无法得到保证。因此,授课者要吃透理论讲,把精神实质讲出来,把历史意义讲出来,把时代价值讲出来;要带着感情讲,在讲党课的过程中放下“课本”,讲出真心讲出实意,把一腔热情讲出来,把初心使命讲出来;要联系实际讲,紧扣宣讲主题,紧贴工作实际,紧跟形势需要,同时要善用小观点、小故事、小例子等干货实料,真正把理论讲精彩、把哲理讲生动、把道理讲明白,让党员喜欢听、听得进,从而达到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