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艳
做好抓基层打基础工作,夯实党执政的组织基础,关键是要建设一支高素质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新时代,我们要不断强化融合思维、前瞻思维、创新思维,优化干部选育管用链条,建设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高素质干部队伍。
拓宽“大视野”、树立“大格局”,系统谋划长远“整体账”,充分挖掘干部资源的整体效能,实现“1+1>2”的叠加效应。把握好“一盘棋”与“一着棋”的关系。下好“一盘棋”,就是要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只要是政治坚定、作风过硬、实绩突出的干部,不管来自机关、乡镇、企业哪类单位,不管属于公务员、事业人员、编外人员哪类身份,都要及时纳入组织视野,千方百计关注好、培养好、使用好。下好“一着棋”,就是要坚持事业为上、以事择人。要从有利于事业发展的角度,科学研判“该用谁”,而不是从论资排辈、平衡照顾的角度出发,简单“拨弄人头”、考虑“谁该用”。将“用好一个、激励一片、带动一群”作为干部调配的目标方向,及时把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干部选出来、用起来,以用人导向引领干部奋斗指向。把握好“扎根”与“交流”的关系。专业干部队伍建设要保持“定力”,围绕高质量发展关键节点,研究制定重点专业领域干部培养计划,广泛营造“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的良好氛围,让专业干部在专业领域、专业岗位上蓄力成长、扎根奉献,推动专业干部梯队持续建优、“专家型”领导干部储备不断增强。干部交流特别是年轻干部交流要提升“魄力”,既要立足增强各级领导班子的整体功能,更大力度推动年轻干部跨部门、跨条块交流,让整个干部队伍动起来、活起来,着力实现人岗相适、人事相宜;又要从加强干部培养、激发干部潜能出发,推动年轻干部走出“舒适区”,探索“未知区”,消除职业倦怠、打破思维定式、保持进取状态。
坚持近期需求与长远战略相结合。树立“走一步,看三步”的思维,着眼长远,统筹谋划、科学实施干部梯队建设工作,切实构建“短期建优梯队,长期百家争鸣”的生动局面。建设科学合理的干部梯队,既要绘好“施工图”,又要抓好“施工队”。要将干部梯队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层层落实党组织负责人抓干部梯队建设的政治责任,推动各层各级提高站位、转变思想,坚决破除本位主义、跳出条条框框,凝聚做大做稳年轻干部“基本盘”的工作合力,推动实现优秀年轻干部争相涌现、人才辈出。坚持扩大规模与提高质量相结合。把“量质并重”的要求贯穿干部队伍建设全过程,拉长时间轴、着眼全流程,系统优化干部“选育管用”的完整周期。创新模式、拓宽渠道,把底子好、潜力足的“好苗子”引进来、留下来,不断充实优秀年轻干部的源头储备。搭建平台、丰富载体,按“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思路,为各层各级干部精准赋能,加速提升干部队伍综合素养。树牢“吃苦才吃香,有为才有位”的风向标,以挂职实训等方式,推动年轻干部到改革发展前沿、急难险重一线,经受艰苦岗位、繁重任务的磨砺考验,实现年轻干部在“干”中成长、在“干”中选拔。
解放思想接天线、抓宏观。突出与时俱进、与时偕行,紧扣高质量发展中心大局,引领广大干部在担当作为、奋勇争先的生动实践中,不断赋予新的时代内涵。注重顺势而为、因势利导,着力打破“大锅饭”“铁饭碗”的老观念、老机制,研究探索人员能进能出、岗位能上能下、待遇能高能低的管理模式,增强经济一线干部的内生动能。注重抓落实、抓成效,从解决影响干部担当作为的堵点问题着手,不断创新工作举措、优化工作路径,在坚持从严主基调的前提下,持续加强对干部的精细化激励、精准化关爱。进一步推动“三项机制”往深里走、往实里走,研究“三项机制”细化实施办法,强化“正面清单”“负面清单”运用力度,放大典型引路、榜样引领的示范效应,让干部切身感受到“有强度”的激励和“有底线”的包容,广泛营造“干部为事业担当,组织为干部担当”的浓厚氛围。进一步畅通干部“能上能下”的通道,聚焦中层干部“中梗阻”问题,明确“能下”的情形,按“教育为先、分类施策”的思路,综合运用提醒谈话、“考验型”交流、降职降级等举措,努力为人岗不适的干部“找出路”,坚决向不担当不作为的干部“亮剑”,持续树牢激励担当、鞭策后进的正确导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