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 慧,田 珺,余 洲,黄 娟
(江苏省环境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南京 210036)
自2016年11月《控制污染物排放许可制实施方案》实施以来,排污许可制度逐渐成为固定污染源环境管理的核心制度。从国家和江苏省排污许可制改革实践来看,虽然排污许可证执法检查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目前排污许可证仍然存在“重发放、轻监管”的弊病,证后监督管理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证后监管是固定污染源环境管理体系的核心。证后监管缺乏管理规范,国家层面目前还没有形成健全的排污许可证后监管技术体系,排污许可证执法监管指南等相关文件要求尚未跟上,对企业是否按证排污,对自行监测、执行报告及台账记录等的执行监管较弱,排污许可证后监管技术和管理能力不到位。
排污许可证既是排污单位的守法文书,也是生态环境部门的执法依据,依证监管是排污许可制实施的关键。加强排污许可证的监督管理,按照“谁核发、谁监管”的原则定期开展监管执法,重点检查排污许可证执行情况,核实排放数据和执行报告的真实性,判定是否达标排放,核定排放量。
1.1.1 填报信息不完整
企业基本信息表中存在缺项。例如,原料、辅料填报不全,燃料分析表未填报;污染治理设施运行费用等信息、废气污染治理设施正常运转情况填报不完整;废气和厂界无组织监测数据、排放口废气排放速率监测结果等信息未填报。
1.1.2 实际排放量填报有误
实际排放量计算方法有误,未按排污许可证申请与核发技术规范的要求进行计算。部分企业未上传实际排放计算过程等附件,无法审核其填报的准确性。甚至有部分企业实际排放量超过了许可排放量,同时在超标排放信息表中未说明超标原因。
1.2.1 审核方式较为单一
现行的主要审核方式是生态环境部门人工进行审核,但执行报告审核任务繁重、审核内容多,若仅仅依赖人工审核方式,则难以实现快速高效的审核,因此有必要借助信息化、集成化、智能化的技术手段来辅助人工审核。
1.2.2 审核技术缺乏
目前,国家虽然制定和发布了一系列的排污许可证申领与核发技术规范,但尚无明确具体和可操作层面的规范或规程,缺少对执行报告数据及时性、完整性及准确性判定的关键技术。针对执行报告缺项、漏项问题,无法自动识别、判定和处理,难以从审核前端对执行报告质量进行把控,难以甄别其填报的规范性。如企业未按实际生产和排污情况填报,审核人员难以给出准确的判断。
1.2.3 信息平台辅助功能不完善
信息平台缺乏执行报告数据的自动衔接和校验功能。排污许可数据未与污染源在线监控、企业自行监测平台和污染源“一企一档”系统数据实时对接,导致数据不能自动获取,企业手动填写台账和执行报告往往存在漏填错填情况。台账、执行报告数据缺乏逻辑性审查和自动校验功能,导致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难以保证。
按照“能落地、易操作、可视化”的原则,完善排污许可平台实施与监管模块功能,以自动审核为主、人工审核为辅为原则,重点打通排污许可管理信息平台、污染源在线监控平台和企业自行监测平台数据接口,开发排放浓度超标判定、填报数据有效性判定等功能,建立一套对排污许可执行报告数据完整性、规范性、合理性、准确性进行快速高效审核的技术体系。
2.2.1 自动审核
设置定时提醒排污企业填报执行报告的功能,对于不报送或者不及时报送执行报告的排污企业,通报给当地生态环境部门。
企业填报执行报告时,系统对企业输入的数据进行完整性和规范性初核,确保生成高质量的执行报告。结合部门管理要求,重点关注执行报告中反映企业生产与排污情况的数据,筛选执行报告中关注的重点数据,将其设置为必填项,如果企业必填项不填报,系统不予提交通过。对于其他选填数据,如不填写,系统需要自动进行提醒,企业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填写。必填项可包括:企业基本生产信息表中的生产规模、主要产品产量、全年生产负荷;废气污染物排放浓度监测数据统计表、废水污染物排放浓度监测数据统计表中的监测结果、超标数据数量、超标率;废气污染物实际排放量报表、废水污染物实际排放量报表中的实际排放量。
开发实际排放量计算小程序,企业仅需要填写相关参数数据,由系统根据排污许可证申请与核发技术规范中的实际排放量计算方法,自动进行计算,确保实际排放量填报的准确性。将系统与污染源在线监控、企业自行监测平台和污染源“一企一档”系统数据实时对接,实现监测数据自动获取,降低填报错误率。增加系统自动预警功能,污染物排放浓度和总量超标时,通过与载入系统的许可排放浓度比对,自动算出超标倍数,并进行预警,报送当地生态环境部门。
2.2.2 人工审核
针对存在超标排放、事故排放,排污许可执行情况汇总表中报告周期内执行情况中填写“是”,台账管理情况表中是否完整填写“否”,信息公开情况报表中是否符合排污许可证要求填写“否”的情况,审核人员要重点审核企业填写变化的原因。
当前,企业排污许可证执行报告存在较多问题,有必要开展排污许可证执行报告的智能化审核。基于此,笔者提出三点建议。一是加强固定污染源排污许可数据应用。整合排污口基本信息、许可事项和管理要求,建立排污口信息二维码标识,推进排污口信息化建设,实现信息化监管。二是开发排污许可数据逻辑筛查功能。管理部门开展证后监管时,可利用此功能重点筛查排污单位位于重点区域的选择是否正确、是否填写环评审批文件文号、是否符合核发权限和核发程序等,其次对逻辑筛查存疑的排污许可证进行资料详查和现场检查。三是开发污染物实际排放量核定辅助模块。利用建立的实际排放量核定方法,开发实际排放量自动核算与合理区间判定功能,实现在线系统核查和提示预警,提高证后监管信息化、智能化 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