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克锦
哈萨克斯坦的2022年可谓开局不利,一场骚乱向全国蔓延,以致政府不得不向俄罗斯等国求助以平乱。
骚乱“古已有之”,原因多种多样。最基本的温饱需求得不到满足,平等和尊严受到漠视,与宗教、种族等相关的政策让人心气不顺,都可能带来骚乱。
比如在印度,莫迪政府为了提高农业竞争力、把农业推向市场,在2020年秋出台了三项农业法案,结果农民举行了长达一年多的抗议,累计有几亿人次的农民赶到新德里,引发大大小小的骚乱,最后逼得莫迪政府取消三项法案。印度这些年还经历了与宗教、种族以及选举有关的骚乱,人员和财产损失不少。
印度骚乱多,但很少波及他国。2010年底北非国家突尼斯的骚乱就不一样了。当年12月,突尼斯一名26岁的年轻人因经济不景气找不到正式工作,街头摆摊却遭警察和官员粗暴对待,愤而自焚身亡。这一惨剧导致一场全国性的骚乱。骚乱迅速蔓延到其他阿拉伯国家。在随后两年内,阿拉伯地区政局大乱,稳坐江山数十年的强权人物纷纷倒台,利比亚的卡扎菲更死于非命;利比亚和叙利亚陷入长期内战,极端组织“伊斯兰国”趁乱崛起。动荡的局势更导致大量移民流向欧洲,又引发欧洲的难民潮以及多国边境的骚乱。
不过,骚乱也不是贫穷地区的专利,发达地区的骚乱也很普遍。法国的“黄背心”运动就是一例。2018年马克龙政府出于环保考虑,计划提高燃油税税率,结果引起民众(其中不少人穿反光黄背心)抗议。后来,抗议目标扩大到政府税收等经济政策,巴黎更是频发大规模骚乱,多处名胜遭破坏。马克龙因此发起全国性大辩论,最后宣布一些改良措施,持续半年的事态才慢慢平复。
美国也是“骚乱大户”,特别是种族问题引发的骚乱,是美国难以解决的问题。与种族有关,特别是与黑人有关的司法判决、警察执法、某些人的言论,往往能够引起美国大城市的骚乱,令街头巷尾变成“战场”。美国人似乎对此也很“适应”。用笔者一位在美友人的话说,“乱糟糟”已是美国社会常态,似乎也没有动摇美国社会的根本。
的确,不平则鸣,任何一个社会都不可能完全公平,骚乱也是一种“鸣”。如果一个社会开放,民众有一定的宣泄阀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解压和纠正。只不过如果骚乱经常发生,相关局面却没有丝毫改善,这代价也就过大了。
说到美国骚乱,就不能不提到它的“国会骚乱”。2021年1月6日,大批特朗普支持者因认定2020年大选中民主党“偷走了”大选,所以在参议院准备进行确认拜登当选的程序时,暴力冲击国会,新老媒体把事件经过传播到整个地球村。
有意思的是,事情过去一年,关于这场骚乱的争论仍未平息。民主黨人主导了国会的相关调查,以遏制特朗普复出的势头。有的民主党人甚至说,国会山骚乱是特朗普所怂恿的叛乱乃至政变;而特朗普和不少共和党人坚称,宾夕法尼亚大道游行是民众自发的爱国行为,是对民主党偷走大选的坚决斗争,攻入国会大厦则是受到不明势力的诱使。从目前看,双方谁也说服不了谁—这大概也是美国“民主”的一个特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