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柳依
那年夏天,我到某国学夏令营做辅导员义工。夏令营活动地点在广东省佛山市高明区鹿峒山下的霭文农庄,队员基本是中小学生。
一天早上,我和队员们到好汉坡采摘沉香叶。
薄雾像玉带一般缭绕在鹿峒山间,梦幻、美丽。好汉坡两旁,沉香树密密麻麻,葱茏一片。晨风吹拂,绿波荡漾。空气里弥漫着树木和泥土的清香,沁人心脾。鸟啼声声,蝉鸣阵阵,山里的早晨宁静而美好。
站在队伍前面的庄园主张女士说:“沉香树全身都是宝。沉香香质醇厚,是大补的好药。其叶有安神、降压、降三脂等多种功效;沉香木比黄金还贵……知道沉香是怎样产生的吗?”
队员们你望我,我望你,都摇了摇头。
张女士接着说:“正常的沉香树是产不出沉香的,它必须受到打击或者创伤,如强风吹折、兽虫啃啮、人为砍伐等等。成熟的沉香树木在遭遇创伤破损后,出于本能分泌出树脂来弥补创口,而这创口恰巧被一种真菌微生物感染,这种真菌为了在树体中顽强生存,就会做逆境代谢。随着生化过程的深入,渐渐形成了化合物沉香。”
她指着树上的“疤痕”说:“你们看,这些溢出的树脂,覆盖在伤口表层,不久,伤口处便结成一层厚厚的痂,过一段时间把痂取下,就是沉香了。”
“沉香的形成真不容易啊!”几个队员异口同声地说。
“那疤痕好像是树的眼睛呢!”一个小学生模样的队员说。
小孩子的想象力就是丰富,我在心里暗暗称赞。
“摘沉香叶了!”大家欢呼着钻进茂密的沉香林,犹如小鸟飞入林间。此时,空山不见人,只闻人语响。
细看树痂,千姿百态:有形似太阳,有状如弯月;有的如花朵,有的似榄仁;有的如波浪,有的似瀑流。乍看去,确实似眼睛。奇怪的是树干越粗壮,树痂越多越大。
见我不解,张女士解释说:“树木每结一个痂,它就获得一次重生。树痂越多,表明这棵树经历过的磨难越多,生命力越强。”
原来,树痂的坚实和美丽来自它不断顽强的抗争。沉香的珍贵在于它是树的精华,要经历痛苦和磨难,如凤凰涅槃,浴火重生。
夜晚,躺在床上,久久不能入睡。想着张女士的话,我心潮起伏,思绪万千,由沉香想到苦難的自己。大半年前,丈夫英年早逝,我肝肠寸断,痛不欲生。终日以泪洗面,萎靡不振,浑浑噩噩,沉湎于悲痛之中无法自拔;对生活失去了信心,对人生意义产生怀疑。也许是为了驱除心中的悲苦和寂寞,得知夏令营需要辅导员义工,我毫不犹豫地报了名。
农庄优美的自然环境抚慰着我疲惫的身躯,沉香聚泪而成的过程震撼着我近似麻木的心灵。记得席慕蓉曾说过,“生命是要不断地受伤,不断地复原的。”沉香树如此,人何尝不是这样?丈夫走了,但生活还得继续,受伤之处只能让它慢慢愈合……
辅导员的工作十分琐碎,从早忙到晚。忙碌的工作,挤掉了我胡思乱想的时间,也冲淡了我失去亲人的痛苦。
一个星期后,夏令营结束,学员们收获满满,家长颇为满意。我在欣慰之余,顿感自身价值所在。
临走时,我买了沉香树苗回去。我要让它时刻提醒自己:笑对苦难,活出精彩。
此后,在工作之余,我发愤读书和写作。几年努力,收获甚丰:在市级以上刊物发表作品几百篇(首),出版了两本散文集,先后加入市作协和省作协。此外,每到假期,我外出游览名山大川,还抽空参加公益活动,生活变得多姿多彩。
望着树干挺拔的沉香树,忽然想起那句至理名言:一切压不倒他的,只会让他变得更强大。树木如此,人亦然。
曾读过《树痂》小诗:“如果秋天的风/没有吹落一丝青绿/我就冬天似的/用刀子刻你//剥落表皮的粗糙/每刻下一颗心/都成为/你春天里褐色的眼睛。”作者把树痂比作春天里褐色的眼睛,多有诗意啊。
望着生机勃勃的沉香树,不由忆起霭文农庄沉香树上的疤痕——春天里褐色的眼睛,温柔、深邃、坚毅,一直在笑对生命中的风风雨雨,不是吗?
责任编辑:黄艳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