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杜甫有手机

2022-02-14 09:40:27
文萃报·周二版 2022年4期
关键词:杜甫学者文字

前段时间,有几位学者探讨人文与科技的关系,其中一位抛出这样一个观点——“如果杜甫有手机,他的经典诗作起码少写四分之一。”

这位先生列举了许多实例,论证这一结论。“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以及20多首思念李白的名篇,等等。杜甫许多的哀思和惆怅,都是因地理阻隔而上升为精神上的文字表达。倘若他有了手机,有了视频通话、语音连线呢?想来感情倒是第一时间抒发了,却无法催生出如此多金句。

这个文化假设很是有趣,但折射的问题却很难让人一笑了之。互联网时代,即时社交遍地开花,沟通交流一键可达,但这种高效究竟是激活了更多灵感火花、促进不同群体彼此理解,还是令人失去了审视内心情感、打磨细腻文字的耐心?恐怕诸君心中都难免打个问號。以此反观现如今的文学生态,未来的人们要打捞今天的文辞篇章,是不是只能去翻查旧手机上的聊天记录、朋友圈截屏?

科技进步的好处,大家都是知道的。我们需要科技,也必须大力推动技术改变生活,但我们应该谋求的,是科技和文化、精神的平衡发展。就像有文化学者所说,科技一往无前,人文应当“醒着”同步前进,否则,它们会扼杀我们的文化冲动,禁锢我们的激情,消泯我们的理性……

令人欣慰的是,今天我们能热议这些话题,其实代表了社会一定层面的觉醒。

(摘自《北京日报》 袁跃兴/文)

猜你喜欢
杜甫学者文字
学者介绍
管子学刊(2022年2期)2022-05-10 04:13:10
学者简介
学者介绍
管子学刊(2022年1期)2022-02-17 13:29:10
文字的前世今生
热爱与坚持
当我在文字中投宿
文苑(2020年12期)2020-04-13 00:55:10
杜甫改诗
绝句
儿童绘本(2018年4期)2018-03-12 21:16:44
杜甫与五柳鱼
学者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