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与体验

2022-02-13 11:33:48易高艳
青年文学家 2022年32期
关键词:漫卷迟子建底层

易高艳

在《烟火漫卷》中,迟子建以哈尔滨为整体背景,以这座城市的独特景观作为叙述空间,聚焦于处于繁华背后的都市底层人,关注他们的情感与生存体验。哈尔滨的独特空间景观与人物情感命运交相辉映,作者借此展开了对它的独特书写。历史、文化与现实的交织,使得迟子建的哈尔滨城市书写具有强烈的反思性和深厚的思想文化意蘊。在该小说中,哈尔滨不仅仅是故事上演的背景和一个城市名称,它更是历史文化与都市底层人情感与体验的载体。

一、空间:城市文化的表征

对城市的书写,不仅要呈现城市发展的时间线,还要建构城市的空间结构和文化性质。城市空间不仅是一个地理方位和人们居住、工作或者娱乐的场所,在某种程度上,它还是城市历史文化内涵的载体,无声无息地影响着人们。对空间的书写,成为作家进行城市书写必不可少的部分。建筑师于大卫专访哈尔滨有设计感的建筑,用镜头聚焦英国领事馆旧址、松浦央行、犹太公墓等老建筑。刘建国寻找孩子的行走轨迹,常涉及与音乐有关的空间,犹太老会堂音乐厅、北方剧院、哈尔滨歌剧院、群力新音乐厅、外滩音乐公园等。黄娥的工作与生活,串联起太阳岛的啤酒节、长春街的花市、靖宇街的旧货市场、众多的教堂和榆樱院等具有哈尔滨特色的空间。人物在城市的流动,大体上建构出这座城市的文化地图。此外,迟子建对哈尔滨的教堂与庙宇、底层人民的日常生活空间和夜市的重点构建,呈现出她对哈尔滨城市文化的理解。

教堂与庙宇是人们的精神信仰之地,同样也是文化的载体。阿成认为教堂或庙宇是城市的魂。迟子建同样选择了教堂和庙宇作为重要的城市书写空间,借它们表现哈尔滨的魂。圣·索菲亚教堂、阿列克谢耶夫教堂、圣母守护教堂、基督堂、极乐寺和文庙,是她着重描写的对象。但她并没有强调教堂的指引与教化作用,而是通过黄娥母子的祈祷之旅,意喻这些教堂作为建筑文化的功能。在作者笔下,清真寺在修葺外墙,圣·索菲亚教堂已被改造成哈尔滨建筑艺术博物馆,所以黄娥母子无法在其中进行祷告。这样的书写无疑消解了教堂本身的指引与教化作用,突出了教堂作为城市文化景观的功能。正是如此,清真寺作为阿拉伯式建筑的文化功能得以显现,圣·索菲亚教堂作为拜占庭式建筑的文化功能得以凸显。黄娥母子最后身处其中的哥特式建筑风格基督教堂,表现的依旧是作为文化景观的功能。教堂作为具有鲜明特色的城市历史遗迹,已成为哈尔滨的标志性建筑。加之与中国庙宇建筑的对比,迟子建对这些教堂、庙宇的书写,是对哈尔滨一直以来中西结合的城市建筑文化的再现。

无论是地域环境还是城市空间,往往隐藏着作品意欲表达的多重文化蕴意。新闻电影院在《烟火漫卷》中,同样是重点建构的隐藏着文化意蕴的空间。在新闻电影院,作者描写了“一出好戏”。她有意让二人转演员一变,变为“穿比基尼的漂亮女孩”;让传统的二人转表演变为“唱低俗歌”和“吹啤酒”等哗众取宠的杂耍表演;让台下普通观众高昂的激情,与二人转表演者大秦、小米低落的士气形成鲜明对比。在表演者和表演内容的变化、两类观众反应的对照之下,隐含作者的担忧:在城市飞速发展导致物质文明急剧膨胀时,人们该如何对待二人转表演等优秀传统艺术,如何处理好它与快餐式的娱乐文化之间的平衡,这大概就是城市发展与艺术发展的矛盾。对于艺术的生存发展问题,迟子建借小说中人物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刘建华的儿子小李,计划租下整个榆樱院,将其改造成二人转剧场,以弘扬本地优秀传统文化”,这喻示她希望建构哈尔滨文化时,不弃传统,赋予其鲜活的生命力。

她关注底层市民,执着于对他们的普通生活与平凡人生的书写,将建筑空间与市民的生活、价值取向等融合,展现了哈尔滨的底层市民文化。市民文化,正是被群体所认可的生活方式与价值观念等,是城市文化的缩影。教堂、音乐厅与老街等组成的城市空间,以及市民的日常生活和消费方式等在文学书写中有着内在的人格化主题。《烟火漫卷》聚焦于哈尔滨的日常生活空间—居民楼、榆樱院和夜市,表现他们的生活状态与价值取向。当下的榆樱院,城市本地居民与不断涌入的外来人员,从对立到融洽相处,例如老郭头与外来人黄娥的和解。他们的和解,是哈尔滨市民包容的价值观念的一个体现。在哈尔滨夜市,有拖家带口来摆摊儿的,有出狱后再就业的刑满释放人员……两个空间包容多类人员,有着作者对哈尔滨包容文化的深刻理解。处在这些空间下的这群人,他们都在和生活作斗争,早出晚归、失业、受伤等,都是他们需要面临的苦难。迟子建对哈尔滨代表性的日常生活空间进行描写,展现了哈尔滨包容与坚毅的市民性格特征。

榆樱院是小说中反复叙述的空间,它不仅是日常生活叙事的焦点,这座半土半洋的中华巴洛克小楼,可以说是哈尔滨的历史变迁、文化性质和城市形象的缩影。“据说主楼最早是中国人开的戏园,后来成为俄国一个马戏团的住所,再后来被一个日本商人看上,做了日货专卖店。”小楼的变迁无疑和城市变迁相得益彰。茶庄的味道、画店老板的故事、绸缎庄的脂粉味又为它增添一份神秘感。作者重点书写了一楼墙上镶嵌的两块彩绘玻璃,一块是“圣母怀抱耶稣的圣经故事图案”,一块是“中国传统门神荼、郁垒的彩绘”。中西碰撞的玻璃和整座半土半洋的小楼,一起构成耐人寻味的混杂空间。榆樱院的住户也别有一番讲究,有当地人老郭头,有具有犹太血统的外来人员翁子安,有蒙古血统的杂拌儿……正如其夹杂榆树和樱树的名字,它的历史与风格都具有包容混杂性,是哈尔滨城市文化的缩影。

《烟火漫卷》将空间与建筑文化、传统文化与底层市民文化相结合,不仅呈现立体包容的哈尔滨空间、底蕴深厚的城市文化,还引发人们思考在城市飞速发展的同时,该如何关注人物的文化精神层面以及生存状态。这也是作者对文化传承、对城市灵魂与城市发展关系的探讨。实质上,这有作者骨子里对哈尔滨的文化契合与认同。这样的书写激活了沉寂的空间,成功突出了空间书写的可能,代表着迟子建对城市书写的深层思考。

二、体验:平民的悲喜剧

处在中国边陲“年轻”的哈尔滨,混杂中西,不同于皇城古都的威严与庄重,不同于沿海大都市的“摩登”与繁华,它更多的是黑土地的内敛与苍凉。迟子建契合这座城市的性格,《烟火漫卷》关注的不是纸醉金迷的上流社会,而是演绎着平民悲喜剧的底层社会,描写的是他们有悲有喜的情感生活与生存体验。对普通人的关怀,是迟子建的小说的鲜明特色。

小说描写了陈秀凄惨的晚年生活,将都市生活的人情世故揭示开来。陈秀一生的不幸,既有社会层面的因素,又有家庭的影响。她中年丧夫,一个人照顾变成植物人的儿子,只有一个儿媳可以依賴。同为女性,她的悲惨遭遇得到了儿媳的同情。如果故事仅仅这样,那就只是一个底层女性的不幸与悲哀。小说接着描写陈秀住进榆樱院后,与老郭头相识并且产生了感情。这让两位鳏寡之人的晚年生活焕发光彩,陈秀的生活好像也在往好的方向发展。然而,老郭头的儿女们,悄悄地把父亲的身份证、户口簿和房产证等证件藏起来;社区居委会的人员调解也是和稀泥……家庭与社会对这段感情的不认可,不禁让人联想到老龄化这一社会问题(重点是老人的情感问题)。老年人的基本生活得到了保障,那么老年人的情感问题呢?老郭头二次中风住院后走向死亡,作者没有交代具体死因,其中的深意已超越黄昏恋不被认可的层面,指向了更为深刻的问题,也表现出了作者的人道主义情怀。

《烟火漫卷》还叙述了都市中青年两代人复杂的情感矛盾。刘骄华和历史学教授,虽然相濡以沫地度过了半个多世纪,却在退休之际上演着欺骗与背叛的戏码。第三者的出现,无疑是都市人情感破裂的征兆。该小说中几乎大部分人物都受第三者威胁着:刘骄华对第三者进行了肉体上的复仇,最终弄得两败俱伤;翁子安的出现,使得刘建国默默退出;小刘对第三者的插足无能为力,选择了一个人忍受孤独与失意。与第三者相对应的是“晚餐”,象征着爱与救赎。然而,在该小说中“晚餐”意象是缺席的。这不同于《第三地晚餐》的叙述:“晚餐”意象频繁出现,人们最终平安度过“第三地”危机。作者有意改变她一贯的温情叙事,在《烟火漫卷》中只是将哈尔滨各年龄段男女之间的情感悲喜剧呈现给读者,没有过多地给出自己想象与希望的答案。

作者不仅关注都市底层人的情感,还书写着他们的生存体验。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迅速发展,出现了农民工进城务工的浪潮。庞大的农民工既不属于城市,又不再属于原本的乡村,成为外乡人。他们和城市底层人,一起成了迟子建都市底层书写的一个重点。小说中的黄娥从七码头到哈尔滨,对这座城市有不理解、有不满,也有欣赏与认可。在七码头开客栈时,她便对客人很仗义,不能理解干货铺老板称“平称”的行为。啤酒节时,面对临时搭建的臭烘烘的厕所,她有不满。但是,看到这座城市的风景时,她是惬意的,每次绕不同的路去上班,也是为了多看哈尔滨的风景。同样,她也钟情去太阳岛卖啤酒,她感激这里富有同情心的老板,感激能挣到更多的工钱。看到教堂时,她内心“有种充实喜悦的感觉”。开“爱心护送车”的刘建国,对天不亮就去医院排队的人们习以为常;有对重症监护室外长椅上家属的同情;有遇见势利眼门卫时的不好体验;也有遇见不顾病人死活且只为争遗产的家人时,对病人的同情和对家属的憎恶;有护送痊愈出院病人时的轻松与愉悦。在作者笔下,一辆“护送车”连接着人世间的生老病死和人情冷暖。二人转演员小刘和胖丫,在没演出、没钱时,经历了餐馆老板的拒绝、西餐高昂价格的打击以及貂皮店老板的看不起。他们在看到二人转表演被改得面目全非时,有气愤,也有对别人能上台表演的羡慕。此外,作者还写到环卫工人看见醉酒者的呕吐物和狗屎时的厌恶,清早哈欠连天开门营业的小业主,等等。这些底层市民的悲欢喜乐,构成了作者对哈尔滨的城市体验书写,也包含了作者的良知与人道主义情怀。

在《烟火漫卷》讲述的哈尔滨发展故事中,迟子建透过城市独特空间景观表现城市文化,寓抽象于具象之中,完成了对立体哈尔滨城市文化的书写。迟子建的笔触还深入城市底层社会,关注底层百姓的喜怒哀乐,揭示了都市底层人的精神世界,以及其融入都市后对底层人民的体恤与怜悯。迟子建对独具魅力的哈尔滨的书写,既写出了都市的物理空间与历史文化层面,又揭示了都市繁华背后的底层人民的精神世界。《烟火漫卷》也由此具有了深厚的艺术价值与社会现实意义。

猜你喜欢
漫卷迟子建底层
春天是一点一点化开的
航天企业提升采购能力的底层逻辑
盛会欢歌
源流(2022年11期)2022-02-09 08:40:53
鹧鸪天·也拟疏狂似旧时
漫卷诗书
试论迟子建新作《群山之巅》的诗性呼唤
迟子建:为何能长期保持高水准的创作?
北京文学(2016年9期)2016-09-08 21:40:21
漫卷诗书喜欲狂
读写算(下)(2015年11期)2015-11-07 07:21:13
谦卑一笑
文苑(2015年4期)2015-02-27 08:56:00
回到现实底层与悲悯情怀
小说林(2014年5期)2014-02-28 19:5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