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的高中英语读写课教学实践

2022-02-13 07:33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附设肇庆外国语学校袁弟英
基础外语教育 2022年6期
关键词:语篇观点太空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附设肇庆外国语学校 袁弟英

一、引言

目前高中英语课堂教学存在着教学碎片化、应试化(教育部,2020),教学活动目标指向性不明晰,多个环节涉及的思维层次未构成环环相扣的螺旋式上升等问题。而读写课则呈现出读写分离,阅读未构成写作的有效输入(符晓梅,2021),以及缺少对学生写作的过程性指导和有效评价反馈等问题(伊岚,2020)。针对这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 年版2020 年修订)》(教育部,2020)(以下简称《高中新课标》)提倡教师从英语学习活动观的视角重新审视课堂教学设计的合理性和有效性,整合课程内容,优化教学方式,为学生设计有情境、有层次、有实效的英语学习活动。以此为纲,笔者以新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三Unit 4 Reading for Writing 板块“Is Exploring Space a Waste of Time and Money?” 为文本,设计并实践了“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 的教学活动链,以及“学生自评、同伴互评、教师评价” 的评价过程,旨在探索《高中新课标》提倡的指向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高中英语读写课教学模式,并为高中英语读写课教学及写作评价提出相关建议及启示。

二、理念内涵

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教育部,2020)。为在教学中落实学科核心素养,《高中新课标》 提出了指向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英语学习活动观,即英语学习活动的设计应以促进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为目标,围绕主题语境,通过“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层层递进的语言、思维、文化相融合的活动,引导学生加深对主题意义的理解; 帮助学生在活动中习得语言知识,运用语言技能,阐释文化内涵,比较文化异同,评析语篇意义,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情感态度,进而尝试在新的语境中运用所学语言和文化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创造性地表达个人观点。

以下为基于此理念的一堂高中英语读写课的教学设计与实践反思,教学内容为新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三Unit 4 Is Exploring Space a Waste of Time and Money?,以所提供的文章为语篇输入,让学生在了解、思考、探讨太空探索利弊的同时,感知、学习、借鉴和运用该议论文语篇的结构、语言、论证方法,最后写一篇议论文表达自己对该话题的观点。具体教学设计、实施过程和反思如下。

三、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的教学设计与实践

(一)语篇研读

该板块的活动主题是“阐述有关太空探索的论点”。尽管人类在航天事业上取得了伟大的成就,但是关于人类探索太空是否值得这个问题,争议一直存在。该读写板块就是从这个争议性问题出发,让学生通过阅读一篇议论文了解人们对待这个问题的不同态度和不同视角,既要理解太空探索需要付出的代价,又要认识到太空科技对人类生活的影响。最后,学生需要结合自己的理解发表对这个问题的看法,从而提升自身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该篇文章是结构十分清晰的议论文,从结构来看,采用“总—分—总”的论述结构,即先提出论点,然后从三个方面论述,最后总结归纳。开篇介绍对太空探索利弊的正反两方观点,引入话题背景,并提出自己支持太空探索的观点,随后文章主体部分给出太空探索技术惠及人类生活的三个方面的实例,即提高粮食产量以对抗饥饿、促进人类科技的发展和进步从而令人受益、引起人们对地球环境和资源的反思从而有助于人类思考和解决地球存在的各种问题,论证了太空探索的意义和价值。基于太空探索为人类带来的种种好处,文章末段再次重申太空探索对人类短期和长远发展都有益处。

作者在第一段首先陈述其他人的观点,即反对太空探索,然后通过“However”一词引出自己的观点,即赞同太空探索,这也是文本的主要论点。接下来作者在第二段至第四段分别提出分论点,并提供证据来说明自己为什么赞同太空探索。每一段均以一个主题句统领段落陈述分论点,尤其是体现文本结构的衔接词,如“firstly, secondly, finally,in closing” 等,可以很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结构和主要观点。文章运用了举例论证、反驳论证、解释论证等多种方法支撑论点,使得整体结构清晰明了,段落内部主题句与细节内容紧密联系。同时,文章第一段和最后一段首尾呼应,使得文章结构紧凑。文章语言简洁、客观、详实。

(二)教学目标

1.语言能力

通过阅读文章,学生能够获取作者的立场及主要观点,感知该篇议论文的文体特征,包括篇章结构、语言特点及相关语言表达。在阅读、分析文本之后,能够借鉴本文的结构和语言写一篇议论文表达自己对太空探索的观点。

2.文化意识

通过了解文章中所提到的太空探索的价值和意义以及讨论交流太空探索的代价和弊端,学生能够加深对太空探索领域的认识。

3.思维品质

学生能够树立辩证看待和全面分析问题的意识,学会质疑、分析和甄别论据的可靠性; 能够以全面的、发展的观点来评判科技发展所带来的利与弊。

4.学习能力

学生能够利用主题句和衔接词理解文章结构,通过分析文中所用到的论证方法理解文段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与同伴交流合作学习。

(三)主要学习活动

1.学习理解类活动

第一步: 围绕主题创设情境,铺垫语言,引发思考

首先,展示文中提到的几种太空技术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包括GPS 导航、手机摄像头、记忆枕头、心脏监测仪等的图片,引入太空探索话题,贴近生活,拉近话题与学生的距离,同时在语境中帮助学生熟悉相关生词和语块,如“satellite, transmit data,analyze the data, weather patterns, globe, GPS,foam memory pillow, heart monitor, smart phone camera, technological advancement”等。在实操中本环节效果较好,图片使得学生了解到原来太空探索与我们的实际生活是息息相关的,引起了学生的兴趣。

接下来引用文章开头提到的太空探索的巨额花费,过渡到关于太空探索话题的争论,并询问学生的看法,即他们自己对标题“Is Exploring Space a Waste of Time and Money?”这个问题的看法。对于此问题,绝大多数学生的回答是否定的,说明学生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和思考还不够全面,因而在后续的讨论环节中要引导他们思考太空探索的代价和弊端,培养其批判性思维。

第二步: 概括、梳理、整合信息

首先,引导学生观察标题、插图,结合议论文的特点对文章的内容进行预测。接着,让学生找出各段落主题句,归纳概括文章的段落大意和整体结构。之后,用思维导图填空及提问的方式,帮助学生理清各个段落的主要观点,并提供选项让学生判别使用的论证方法,如举例、解释说明、引用、给出数据等,以梳理文段之间的逻辑关系以及段落内部主题句与细节之间的联系和支撑关系。学案片段示例见图1。

图1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思维导图填空效果较好,学生能够迅速填出关键词,并借此理解段落的关键信息、主要内容和行文结构。分析论证方法时,举例论证较为简单,学生能够迅速进行判别。但文中用到的反驳、解释等论证方式,则只有少数学生能够判别,这说明他们对论证方法了解不多,深层次分析思维也有待培养。在课后与学生的交流中也了解到,反驳、解释这两种论证方法还未被学生完全理解,这说明教师在前期备课中出现了疏漏。针对授课班级的学情来看,反驳论证和解释论证这两种方法理解和运用起来确实比较困难,同时也不属于现阶段的教学重点,可以适当删减,或简单了解即可。若在基础较好和要求较高的班级中,教师则可以在课前预习环节进行充分解释,让学生熟悉这两种论证方法,在阅读分析文本时再加以运用。

2.应用实践类活动

第一步: 实践与内化所获得的语言与文化知识

学生通过完成思维导图了解主要信息和内容之后,以组为单位,在组内利用思维导图简要复述文章的主要内容,再选两组学生代表在班级展示。这一环节能够训练学生的归纳叙述能力,同时也能够帮助学生把解析出的细节信息再用自己的话回归为整体,加深对文本的理解,也训练了相关语块的表达和运用。

第二步: 基于主题和内容进行分析与讨论交流,表达个人观点

本环节以两个问题引导学生概括分析文章的立场观点,思考太空探索的代价和弊端:

Q1.What is the author’s attitude towards space exploration?

Q2.What are the disadvantages of space exploration?

问题1 基于文本,旨在引导学生概括、分析作者的主要态度和写作意图。问题2 跳脱文本,旨在拓展话题边界,引导学生全面分析和看待问题,培养批判性思维。在实际操作中,学生踊跃参与讨论,表达自己的观点,说出许多反方观点,如宇航员生命安全无法得到保障、金钱和资源耗费巨大、应优先解决地球上的问题和改善地球环境等。

3.迁移创新类活动

第一步: 分析、评价语篇的形式与意义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分析和归纳文章的结构,制作文本结构图(见图2),最后得出结论,即,首段引入话题,主体部分陈述分论点,各段落均使用主题句加细节支撑的手法,结尾总结重申中心论点。

图2 文本结构图

再分析和归纳语言特点及值得借鉴的写作手法,如衔接词、主题句、表达个人观点及论述利弊的语块和语句(见图3)。

图3 推荐语言表达

第二步: 在新的语境中开展想象与创造,运用所学语言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首先学生分小组就太空探索的利弊展开头脑风暴,选择自己的立场,即支持还是反对太空探索,并陈述理由。然后呈现写作任务:

假设你是李华,你班最近一次班会的主题是“太空探索的意义”。请结合下表内容给校英语报“Voice Your Opinion” 栏目写一篇报道,介绍讨论情况并发表你的观点。

注意:(1)词数150左右,可以适当增加细节,以使行文连贯;(2)标题已为你写好,不计入总词数。

赞同理由 1.获得新知识2.从太空获得新资源3.扩大人类生存空间……反对理由 1.耗资巨大2.宇航员的安全问题……你的观点 ……

写作前,学生先根据从文章中提炼出的整体结构,组织自己的主要观点,写出提纲,再在此基础上扩充成文。

写作时,建议学生可以模仿运用文章的内容信息、篇章结构、论证方法、语言表达来谋篇布局、遣词造句。学生完成第一稿后首先自己对照评价标准进行自评和修改,接着交由同伴按照评价标准进行互评,之后拿回进行二次修改形成第二稿,再交由教师批改评价,最后再修改形成第三稿,并在班级评优展示。

在这一写作过程中,学生能够借鉴文章的行文布局,利用“总—分—总” 结构、衔接词、主题句、举例论证等方法和技巧进行写作。学生在进行同伴互评时,能够指出对方作文中的语法错误,并提出修改意见,也可以学习借鉴同伴的优秀写作手法和语言。在此过程中,学生提升了自己的思维品质、写作能力、评价鉴赏能力和交流协商能力。

四、实践反思

本课尝试实践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的教学设计。在语篇研读的基础上,围绕“太空探索” 这个主题,设计了以下学习活动: 首先学生置身于生活中的太空探索技术这一语境中,感知太空探索领域发展与自身生活息息相关,初步思考太空探索的意义和代价;然后,学生依托语篇,梳理并整合文章的主要观点,即太空探索惠及人类的三个方面,并在教师的引导下概括出结构化知识,为进一步讨论主题意义奠定了语言、文化和认知基础; 接着学生尝试使用和内化所学的语言和信息,分析和欣赏议论文的文体特征和语言特点,为后续写作做好铺垫; 最后是迁移创新类活动,学生结合事实信息,讨论和思考太空探索的利弊,并理性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态度。通过学习本课,学生对太空探索有了深层次的思考,形成了新的认识。

本堂读写课基本达成了以读促写的目标:学生通过对文本的阅读,学习了议论文文体特征、写作技巧和方法,以及与科技和太空探索话题相关的观点、词汇和表达; 同时基于此进一步思考问题的反面,培养全面辩证分析问题的思维能力; 最后的写作将前面环节所学习的语篇和语言知识加以运用。采用过程性写作模式,从读到思到写,借用阅读语篇为学生提供写作模板、篇章结构、语言表达等支架,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发展写作策略和技能,减少学生写作时的焦虑,提高学生的写作自信心和写作质量。同时通过学生自评、同伴互评和教师评价三个环节,让学生修改和完善作文。但在前期备课中,教师还存在过分考虑教学内容的深度和教学环节的完整性、未充分考虑学情以致部分教学内容偏难、未完全切合学生水平和学习需求等问题。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应当依据学生的已知、未知和学习需求,合理利用教材、教辅,精炼教学内容,精细推敲教案中的每个环节、每个具体内容的目标功能和对学生的促学作用,精准施教。

五、结语

英语写作对我国学生来说挑战性很大,其主要原因是语言、文化以及思维等方面的问题。此外在日常教学中,也存在教师对学生的写作指导不够的问题: 教师往往重视写作的结果,而不重视写作过程,也不太重视写作语境的设置和写作技巧的培养,未提供足够的写作输入和支架,造成学生的写作水平难以提高(教育部,2020)。

教师应从指向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英语学习活动观的视角重新审视读写课堂教学设计的合理性和有效性,整合课程内容,优化教学方式,为学生设计有情境、有层次、有实效的英语读写活动(教育部,2020): 以语篇主题为语境,通过学习理解类活动感知文本内容、结构和写作手法,习得语言知识;通过应用实践类活动加工和内化以上知识,运用语言技能阐释文化内涵,比较文化异同,评析语篇形式和意义; 最后通过迁移创新类活动训练思维,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情感态度,进而尝试在新的语境中运用所学语言和文化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创造性地表达个人观点。

猜你喜欢
语篇观点太空
上太空,安个“家”
新闻语篇中被动化的认知话语分析
观点
业内观点
太空遇险
新锐观点
从语篇构建与回指解决看语篇话题
语篇特征探析
畅游太空
观点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