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一鸿 莫琪江
(甘肃农业大学财经学院 甘肃兰州 730070)
目前,农业农村发展进入新阶段,农业现代化已成为四化建设中的关键所在[1]。21世纪以来,随着各项农业政策的提出、农业财政投入力度的加大,农业和农村发展有了进一步的改变,农业生产条件以及物质装备水平也得到了极大提升。甘肃省作为一个欠发达的传统农业省份,与其他省份相比,农业基础薄弱,集约化和规模化的发展能力不足,农业现代化发展面临巨大挑战。
甘肃省地处西北内陆,山地、丘陵居多,平原较少,水资源稀缺,自然条件严酷。据统计,截至2018年底,甘肃省的土地总面积是4 258万hm2,耕地面积有538万 hm2,占总面积12.63%。2018年末全省粮食播种面积265万hm2,粮食产量1 152万t。城镇人口数有1 258万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为47.69%;农村人口数有1 379万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为52.31%;单位耕地面积农机总动力3.85 kW/hm2,全省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的综合机械化率已经达到55.9%。甘肃省由于地形复杂多变,西北部和东南部的差异较大,自然因素和地区的差异性对甘肃省农业现代化的影响比较大。
借鉴前人的研究经验[2-4],以甘肃省农业发展现状为前提,利用农业发展的相关评价指标体系,评价和分析甘肃省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提出符合甘肃省实际情况的农业现代化发展意见与建议。
根据系统性、代表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原则,在借鉴部分学者关于农业现代化研究的基础之上[5-8],结合甘肃省农业发展的现状及特征,在数据可得性和可计算性的基础上,建立甘肃省农业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在该评价指标体系中,主要有4个一级指标,即农业现代化投入水平、农业现代化产出水平、农业经济发展水平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15个二级指标,具体评价指标见表1。
表1 甘肃省农业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及赋权
数据来源于2010~2018年统计数据,具体如表2所示。
表2 各指标描述性统计特征
熵值法的优点能够客观反映指标信息熵值的效用价值,从而可以确定权重。它的客观性也比较强,测算结果更加精确[6]。
1.3.1 数据标准化
正向指标数据
负向指标数据
1.3.2 各个指标的比重
1.3.3 第j项指标的熵值
1.3.4 第j项指标的差异性系数
1.3.5 分指标的权重
1.3.6 综合指标得分
基于相关学者[9-16]对农业现代化水平发展阶段的研究,本文农业现代化发展主要划分为5个阶段,具体如表3所示。
表 3 农业现代化发展进程的5个基本阶段
采用熵值法,运用公式(1)~(6)对2010~2018年甘肃省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评价的4个一级指标、15个二级指标的数据进行计算,得到各指标的权重值。具体评价指标数值见表4。
2010~2018年,甘肃省农业现代化整体发展水平呈现出上升的趋势,并且上升的幅度较大,说明甘肃省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进程显著(表4)。在所选择的4项一级指标中,农业经济发展水平增长最为明显,农业产出水平相较于其他指标而言增长较低,但农业产出水平是逐步增长的。而农业的投入水平是较为稳定的(图1)。这说明在甘肃省农业现代化发展与建设中,农业经济发展水平起着较为重要的作用,农业产出水平对甘肃省农业现代化水平的贡献还略微不足。
图1 甘肃农业现代化综合指数年度变化情况
表4 甘肃省农业现代化水平综合得分
2.2.1 农业现代化投入水平分析
甘肃省2010~2018年农业现代化投入水平整体呈现出上升趋势。2010~2015年,在农业现代化投入水平中二级指标每公顷耕地面积化肥施用量有一个相对稳定的增长状态,最高的是2015年的257.57 kg/hm2,2016~2018年出现小幅度下降,最低为2018年的233.40 kg/hm2。化肥的施用量下降,是农业生产条件改善、土壤肥力提高和对化肥利用率提升所共同作用的结果。农业劳动力所占的比重逐年下降,表明甘肃省农业人数减少,城镇人口增多,城乡一体化和乡村振兴战略的效果显著。有效灌溉率从2010年的36.60%增长到2018年的37.54%,但占比相对较低,这在一定程度上也说明了甘肃省部分地区的农业基础还是非常薄弱的,水利设施和对农田灌溉设施的配套还很不完整,需要进一步的提升。
2.2.2 农业现代化产出水平分析
甘肃省2010~2018年农业现代化产出水平逐渐地提高(图1、表4)。其中,单位面积的粮食产量从2010年的2 717.19 kg/hm2到2018年的3 213.27 kg/hm2,也呈现出逐年增长的状态。而农民人均纯收入也在逐年攀升,从2010年的3 424元到 2014年的6 272元再到2018年的8 804元。农业现代化目前建设的任务主要是引导更多资金来进入农业生产,对农业领域给予资金扶持。近年来,农民外出务工使农户家庭收入得到大幅提高,不但促进了经济的增长,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农业现代化进程。
2.2.3 农业经济发展水平分析
农业经济发展水平在2010~2018年增长幅度较大,总体呈现出上升的趋势。农民生活水平的主要代表性指标除了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和城乡居民收入比之外,还与城镇化水平的发展和农业产值在GDP中所占的比重有关。农业产值在GDP中所占的比重2010年为15%、2014年为13%、2018年为14%,呈现出一种稳定的状态。而甘肃省农业经济的发展水平在近十年来总体呈现增长趋势,且增长较为明显(表4)。
2.2.4 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分析
2010~2018年甘肃省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呈现出波动中上升的趋势(表4)。其中,农药施用量总体呈下降趋势,说明农药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也体现出人们对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意识有所提升。受甘肃省地理结构的影响,省内各个区域的降水量有很大的差异,水资源匮乏严重制约着甘肃省农业的发展,所以甘肃省农业可持续性发展,必须解决水资源短缺的问题。
到2018年底,甘肃省农业总产值占全国的比重仅为1.9%,这说明了甘肃省的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还很低。要想提高甘肃省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水平,需对农业生产的经营方式不断改进,不断加强绿色农业产业的发展将会是一个长远发展的选择方式。在推进与加强农业现代化发展的过程中,只有增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将绿色农业产业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贯穿于农业现代化发展的过程中,不断改变农业的生产方式,才能用绿色的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现代化,才能将绿色农业和农业现代化结合起来。首先,农村耕地集约化,要用合理和完善的方式对土地进行流转,这可以为农村开展机械化和规模化农业生产经营提供前提性条件。其次,引进不同类型智能化的农业设备,降低农业生产的成本。最后,要将农业收益和农业生产规模相结合,以收益为基础,以生产规模为导向,以绿色农业产业不断健康发展为目的。
根据当前甘肃省农业的生产发展水平状况,提升农业生产的经营组织规模,充分利用农业生产要素,用先进的生产技术不断地转变农业的生产经营方式,给予农民必需的物质和技术支持,从而提高甘肃省农业现代化水平。首先,建立符合甘肃省实际情况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逐步增强农业的科技能力。让农民对于科学技术的使用由被动向主动转变,并逐步向产业化经营方向发展。其次,以农业产业化的企业为发展支持平台,扩大各级农业产业化企业的营业试点范围,努力培育省级农业产业化基地。再次,大力的扶持新型农业合作组织并使之逐步规范化,为现代农业规模化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甘肃省的农业自然资源分布不均,加强甘肃省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是加快农村环境保护和发展农业现代化的基础。一是要继续增加腾格里沙漠和巴丹吉林沙漠地区人工防护林、加大天然林地的保护投入力度,在提升各地区沙漠、戈壁以及荒山的治理水平同时,也要不断推进甘肃省西北地区的荒漠化防护。二是要搞好农村用水、垃圾、污水和土壤环境等的治理,加强甘肃省东南部地区夏季山洪、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防治以及甘肃省西北部地区的霜冻、冰雹等自然灾害防治。三是发展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利用地域文化的特色优势发展旅游业,增加农民的收入。
各级政府要把服务农村的重点放在支持农业技术装备水平的提升和加大对农业补贴的力度上面,支持不同区域优势特色产业的快速发展,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现代化的农田建设。扩大各类型水库的建设和农田灌溉工程覆盖的范围,依据甘肃省的自然环境条件,大力推进节水灌溉工程和以黄河、长江等各流域的生态环境治理,提高农业的防汛、抗旱和减灾能力。不断增加对农业发展的财政补贴,加快各类农产品的研发,为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提供充足的技术和物质保障,使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水平达到全国平均水平。
逐步加快甘肃省农村地区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社会事业的发展,不断推进乡村以及县乡公路的建设,加大网络化和信息化建设的扶持力度,努力解决农村的饮水安全问题,切实保障农村九年义务教育,提高农村医疗补助的标准,努力缩小甘肃城乡差距,加快实现甘肃省城乡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