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龙 邵荣青 许梦情 张玉树 夏宏林
(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宿州医院,安徽省宿州市立医院,安徽 宿州 234000)
幽门螺杆菌(Hp)可通过多种途径传播,感染多在儿童时期即已发生,发展中国家Hp感染率可达70%~90%[1],我国约为43.7%[2]。Hp与胃癌具有一定的因果关系[3-4],美国卫生和公共服务部将Hp列为明确致癌物,其不仅与胃癌、慢性胃炎等消化性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5],甚至可增加结直肠腺瘤的发生风险[6]。在既往的Hp感染影响因素分析研究中,大多针对的是普通人群的生活环境、社会因素及生活方式,如卫生习惯、饮食习惯、家庭聚集、民族、职业等,而最普遍的一般性因素如性别、年龄、季节等对Hp感染的影响仍有较多争议。这3个因素数据较为客观,在人群中均具有普遍性。加强探讨普通人群Hp感染情况和验证一般性影响因素与Hp的相关性,有助于制定Hp感染应对策略及精准化治疗。安徽省宿州地区消化道疾病及胃癌高发,有研究表明安徽省Hp感染率偏高,安徽中南部Hp感染率达63.15%[7],而皖北普通人群Hp感染情况尚不十分清楚。本研究分析了皖北地区普通人群Hp感染率,并探讨Hp感染率与年龄、性别、季节等一般因素的关系。
1.1 调查对象 选取安徽省宿州市立医院体检中心2017年1月3日—2020年6月30日健康体检人群,共计33 634人,年龄18~95岁,平均(47.65±14.60)岁。病例纳入标准:①常住地为安徽省宿州市;②无严重基础疾病;③1个月内未服用各类抗生素及H2受体拮抗剂、质子泵抑制剂、铋剂等治疗Hp药物;④调查者均自愿进行呼气试验测定Hp感染情况。排除合并其他系统严重基础疾病及曾行胃部切除术者。将受测试人群分为≤29岁、30~39岁、40~49岁、50~59岁、60~69岁及≥70岁组共6组,计算各年龄段Hp感染率、感染者中不同年龄段构成比以及各年龄段Hp感染者在总体人群中的分布;将<30岁、30~59岁、≥60岁受测试人群合并,分别作为青年、中年、老年组3 组,分析各组Hp感染率的变化规律。将所有受测试人群按测试季节和年份进行分组,观察各组间是否有差异。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审查委员会审查通过。
1.2 Hp测定方法及结果判定 研究对象于清晨空腹时以20 mL凉饮用水口服14C尿素胶囊1粒,静坐15~30 min,用集气袋收集呼出气体,YH04Hp检测仪进行检测。检测仪数值<100为阴性,100~149为弱阳性,150~499为“+”,500~1 499为“++”,1 500~2 499为“+++”,≥2 500为“++++”。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Statistics 20软件,计量资料以表示,组间比较采用两样本均数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例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总体Hp感染情况 研究人群中男性19 417人,占57.73%;女性14 217人,占42.27%。Hp阳性13 058人,总体Hp感染率为38.82%(13 058/33 634人),男性中Hp感染率为39.11%(7 594/19 417人),女性中Hp感染率38.43%(5 464/14 217人);男性与女性Hp感染率比较,P=0.209,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
2.2 Hp检测情况 33 634人总体观察对象中,Hp阴性20 576人(61.18%),“+”8 362人(24.86%),“++”4 530人(13.47%),“+++”142人(0.42%),“++++”24人(0.07%);Hp检测结果呈“+”和“++”的低浓度感染者占总感染人群的98.73%(12 892/13 058人)。
2.3 不同年龄组的Hp感染情况 受试者按年龄段分为6组:≤29岁组4 017人,30~39岁组6 025人,40~49岁组8 900人,50~59岁组8 062人,60~69岁组3 938人,≥70岁组2 692人。≤29岁组中有约37.64%(1 512/4 017人)感染Hp,随着年龄增高感染率逐渐上升,30~39岁组Hp感染率为39.98%(2 409/6 025人),至40~49岁组Hp感染率达到最高峰,为40.44%(3 599/8 900人);此后感染率逐渐下降,50~59、60~69、≥70岁组Hp感染率分别为40.13%(3 235/8 062人)、35.63%(1 403/3 938人)和33.43%(900/2 692人)。感染者13 058人中随着年龄的增长,不同年龄段感染者构成比分别为11.58%、18.45%、27.56%、24.77%、10.74%和6.89%;感染者在总检测人群中的构成比分别为4.50%、7.16%、10.70%、9.62%、4.17%和2.68%。可见,各年龄段中Hp感染者在总感染人群和总测试人群中的构成比也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升高,均在40~49岁年龄段达到顶峰,分别为27.56%和10.70%,随后亦逐渐下降,且各组间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χ2=71.196,P<0.001)。见图1。将受试者分为青年组(4 017人)、中年组(22 987人)和老年组(6 630人)进行观察,中年组感染率为40.21%(9 243/22 987人),在3组中最高;各组间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χ2=67.604,P<0.001)。见图2。
图1 受测试者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按年龄分组分析
图2 不同年龄组研究对象Hp感染情况分析
2.4 不同年份和季节的Hp感染情况 将所有受测试人群按测试年份进行分组,2017年总测试群体Hp感染率为42.63%(3 305/7 753人),以后感染率逐渐下降,2018年为40.52%(4 059/10 016人),2019年为36.31%(4 667/12 853人),2020年为34.10%(1 027/3 012人),对各组进行时间趋势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698 4,P=0.089),见图3。将所有受测试人群按测试季节进行分组,第一季度总测试群体Hp感染率最高,为45.20%(1 889/4 179人),以后感染率逐渐下降,第二季度为38.72%(4 433/11 448人),第三季度为37.59%(3 058/8 135人),第四季度最低,为37.26%(3 678/9 872人),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χ2=87.046,P<0.001),见图4。
图3 Hp感染率与时间的关系
图4 Hp感染率与季节的关系
我国是胃癌及消化性溃疡等各种消化系统疾病发病率较高的国家,Hp感染率也较高。虽然根除Hp的治疗会出现一些不良反应,但目前最新共识意见认为根除Hp后胃部慢性炎症可以减轻,获益大于负面影响[8],在预防胃癌方面筛查并根除Hp对于东亚国家人群具有明显成本-效益优势[9]。研究表明,职业等因素及不良生活习惯和卫生习惯可能是Hp感染危险因素[10],但Hp感染率与年龄、性别、季节等因素是否有相关性一直具有争议。
我国各地区Hp感染率存在差异。研究显示,安徽中南部地区Hp感染率较高(63.15%)[11],而皖北地区Hp感染率数据缺乏。本次调查发现,近4年来处于皖北地区的本地区普通人群平均Hp感染率为38.82%,低于全国总体Hp感染率43.7%[2],但本次调查项目时间跨度较长,且不同年份的感染率是有变化的,从2017年的42.63%到2020年的34.10%,年平均感染率在逐渐缓慢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能需要更长时间跨度研究来进一步证实。本研究结果显示,Hp感染者中“+”和“++”所占构成比较高,约占全部感染患者的98.73%,提示普通人群中大部分Hp感染者为低浓度感染;在各年龄段中,40~49岁感染率最高,达40.44%,且此年龄段感染者在总感染人群中和总测试人群中构成比均最高,提示40~49岁年龄段的中年普通人群应列为重点监控和防治人群。一般来说,如果不主动进行规范性Hp根除治疗,Hp感染会持续存在。随年龄增长Hp感染率会呈现累积效应,从而导致中年群体感染率较高,这在本研究中得到证实。按青年、中年、老年分组进行分析,同样显示中年组Hp感染率较高,再次提示应将中年普通人群作为Hp感染防控重点对象。
Hp感染情况具有明显流行病学特点,与生活条件、生活和饮食习惯、卫生状况以及社会经济状况等均有密切关系,但Hp感染是否具有性别差异,是男性感染率高还是女性感染率高,还有争议[12-13]。本研究中虽然男性Hp感染率(39.11%)略高于女性(38.43%),但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Hp感染也有一定的时间趋势特点,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对于健康问题的关注,近年来Hp感染率在很多地区呈下降趋势,例如,杭州市2007—2014年Hp感染率从21.6%下降到17.2%,重庆市体检人群Hp感染率也在缓慢下降[14],日本、捷克、德国等地人群的Hp感染率也同样在稳步下降[15]。本研究显示本地区普通人群中Hp感染率也在逐年稳步下降,但同发达国家比较还有一定差距。
一般认为消化系统疾病具有季节性,特别是消化性溃疡在冬、春季高发[16-17],可能与胃酸分泌、气候、饮食等因素相关。Hp感染与消化性溃疡关系密切,提示Hp感染可能同消化性溃疡一样,在季节变化关系上具有相关性。本研究显示,与消化性溃疡发病时间相一致,Hp感染者在第一季度(即冬春季)检出较多,这与第一季度气温较低,人群易聚集用餐以及低温有利于Hp生存及传播有关。但国内也有研究认为夏季检出Hp感染者较多[18]、第四季度检出率较高[19]或认为季节性差异不明显[20-21]。Hp感染是否与季节因素有关,还需要进一步研究与探讨。
Hp感染的危害性已得到公认,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卫生条件以及对于Hp的重视程度增加,近年来Hp感染已有下降趋势,目前对Hp感染危险因素的研究较多,其与性别、年龄、季节关系的进一步确认仍需要更大样本、长时间、多中心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