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中华传统文化视域下高职美育课程体系的构建探析
——以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美育实践为例

2022-02-13 21:44周炫
关键词:美育中华传统

周炫

(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管理学院,广东 广州 510507)

2018 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①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讲话.2018-09-10.新华网: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leaders/2018-09/10/c_1123408400.htm.。2020 年10 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明确要求新时代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为目标,弘扬中华美育精神,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把美育纳入各级各类学校人才培养全过程,贯穿学校教育各学段,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②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2020-10-15.中国政府网:http://www.gov.cn/zhengce/2020-10/15/content_5551609.htm.。美育与优秀传统文化有着紧密相连的关系,高职院校美育的开展,离不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基,必须把美育教育置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厚土壤之中,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载体,实施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最终实现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的目的。但如何使中华传统文化融入高职美育教育呢?这是新时代高职美育教育实施面临的全新课题。

一、中华传统文化融入高职美育教育的必要性

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文明、风俗、精神的总称,它历经千年而不断演化、发展、沉淀,是中华特有文化。其表现形式是多样性的,如诸子百家、琴棋书画、传统文学、传统节日、中国戏剧、中国建筑、汉字汉语、传统中医、宗教哲学、民间工艺等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高职美育教育必须扎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肥田沃土,这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学校美育、促进五育并举的现实需要。具体来说,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一)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视不够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早已汇聚成无数的经典,其本身就可以被看作是一部美的画卷。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包含着深厚的自然、艺术、人文底蕴,是中华文化之美的汇聚。一直以来高职院校侧重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专业的教学目标主要围绕岗位能力和知识技能展开,因此高职教育多注重培养学生实用的专业技能,轻视人文学科特别是人文素养、审美能力等方面的教育与培养。再加之高职院校的美育师资配备匮乏,美育课时较少等原因,导致了大学生的传统文化意识薄弱,对传统文化的认识不足,盲目地崇拜西方文化,实用主义价值观抬头并出现泛滥的迹象。因此,高职院校要加强美育教育,必须引导大学生认同和喜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才能不断增强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实现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的目的。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独特美育价值

习近平总书记说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①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2022-05-28.中国政府网:http://www.gov.cn/xinwen/2022-05/28/content_5692807.htm.。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博大精深的中华美育精神,具有独特的美育价值。第一,表现为自然美。自古以来,中国历代文人墨客对山川明月、江海草木等自然景物的描写数不胜数,有着不同的美的感悟。王维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山居秋暝》)营造了和谐自然的宁静之美;李白“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蜀道难》)以不可逾越的磅礴气势,歌咏了蜀地山川的壮秀之美;周敦颐“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爱莲说》),在描写莲花自然之美的同时,也贯穿了洁身自爱的高洁人格。第二,表现为人文美。如孔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的道德标准;屈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离骚》)的追求探索精神;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出师表》)的赤胆忠心;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高尚情操;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爱民情怀;陆游“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的爱国情怀;于谦“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石灰吟》)的坚贞气节等等。这些优秀传统文化蕴含丰富的人文精神和人文之美,可以让学生认识美丑、明白是非,能够起到洗涤心灵、健全人格,以美育人的作用。第三,表现为艺术美。中华古典音乐、舞蹈、书法、绘画、建筑等都是创作者们发自内心的精心之作,与道德之美、和谐之美相互融合。夏代陶鬲的神秘之美,商朝铜鼎的厚重之美,孔子礼乐相融使“万物谐化”的和谐之美;王羲之《兰亭序》书写的精美奇妙,如行云流水般,刚柔并济,松弛有度;张择端《清明上河图》运用了中国画特有的散点透视技法,展示了宋代城市生活的广阔图景;此外故宫、长城、都江堰、秦始皇陵及兵马俑、莫高窟等流传至今的伟大工程,这些非凡成就不仅展示了中华民族悠久辉煌的历史,更是体现出其独特的艺术之美。

(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丰富美育资源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里有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美育资源,是新时代高职院校美育教育的文化沃土与根基,为美育的开展提供了优质的内容以及丰富的素材[1]。正如蔡元培先生所言:“吾国古代教育,用礼、乐、射、御、书、数之六艺。乐为纯粹美育;书以记述,亦尚美观;射、御在技术之熟练,而亦态度之娴雅;礼之本义在守规则,而其作用又在远鄙俗。盖自数以外,无不含有美育成分者。其后若汉魏之文苑、晋之清谈、南北朝以后之书画与雕刻、唐之诗、五代以后之词,元以后之小说与剧本,以及历代著名之建筑与各种美术工艺品,殆无不于非正式教育中行其美育之作用。”[2]这是蔡元培先生对古代传统文化中的美育思想做了经典的概括,这也说明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开展美育的重要“资料库”和“素材库”,完全可以为高职院校美育的开展提供丰富营养。

二、构建基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三位一体”美育课程体系

2017 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中明确要求将传统文化教育“贯穿国民教育始终,贯穿于启蒙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各领域”②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2017-01-25.中国政府网:http://www.gov.cn/zhengce/2017-01/25/content_5163472.htm.。2019 年教育部发布《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教职成〔2019〕13 号)也要求“高职院校应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列为必修课或限定选修课,同时应注重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教育教学”③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2019-06-1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网:http://www.moe.gov.cn/srcsite/A07/moe_953/201906/t20190618_386287.html.。2020 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提出“高等教育阶段开设以审美和人文素养培养为核心、以创新能力培育为重点、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和艺术经典教育为主要内容的公共艺术课程”④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2020-10-15.中国政府网:http://www.gov.cn/zhengce/2020-10/15/content_5551609.htm.。

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学校”)立足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始终将美育工作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有机结合,将学校美育工作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沃土,遵循美育特点,挖掘并发扬中华美育精神,逐步形成和构建了通识美育、专业美育、活动美育“三位一体”美育课程体系,具体表现如下:

(一)通识美育课程,厚植中华文化之根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凝聚着古人的智慧,已成为国家发展和创新的精神动力。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必须要了解中华传统文化,弘扬优秀传统文化。高职院校的教师肩负着弘扬中华文化的使命,要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3]。为此,学校面向全校学生开设了33 门通识美育选修课程,如《国学与文史专题精讲》《中国传统文化精要》《茶文化修养》《诗词与人生》《书美术鉴赏法欣赏》《音乐鉴赏》《影视鉴赏》《戏剧鉴赏》《舞蹈鉴赏》《戏曲鉴赏》等,要求学生必须在3 年的时间内完成至少9 个学分的学习。通过选修通识美育课程,让学生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在魅力,全方位提升学生认识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厚植学生的传统文化之根。

同时,学校结合学校特色,将“艰苦奋斗、勇于开拓”的农垦精神融入到通识美育课程中。农垦精神与上世纪中国革命与社会主义建设史上形成的南泥湾精神、军垦(兵团)精神、北大荒精神是一脉相承的,它根植于中华文明之中,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传承与延伸,体现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吃苦耐劳、百折不挠、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同时又烙印着红色基因,高扬着爱国主义的主旋律。通过开设与传承农垦精神有关的《中华农耕文化与人生修养》《大国三农》等通识美育课程,从农耕历史中去追溯中华文明,帮助学生了解农垦的发展历史和农垦精神,增强学生的爱校爱农意识,自觉传承红色基因,弘扬农垦精神。

(二)专业美育课程,传承中华文化之魂

为落实课堂育人,打造美育教学主阵地。学校坚决贯彻教育部相关要求,在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时,明确要求各专业必须根据自身专业人才培养的特点,增加32 学时的专业美育课程,推进专业课程教学与美育教育深度融合。如现代文秘专业开设《中华传统文化》专业美育课程,要求学生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切实做好秘书工作。如要坚定“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信念,树立强烈的工作责任感和使命感;要具有“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创新意识,做到工作不因循守旧,敢于突破陈规,锐意进取,勇于开拓;要具备“身在兵位,胸为帅谋”的大局观念和“参之有道、谋之有方、言之有理”的辅政能力,做领导的“千里眼、顺风耳”,围绕工作大局反映情况,传递信息,出谋划策,贡献智慧,当好领导的参谋和助手;要坚持“功崇惟志,业广惟勤”的态度,忠于职守、勤于政务,不怠惰疏忽;要发扬“公生明,廉生威”“为官以廉为先,从政以勤为本”“一身正气为人师,两袖清风能生威”的优良传统,做到公私分明,廉洁奉公,秉公用权,廉洁用权;要保持“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态度,牢记“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慎易以避难,敬细以远大”[4]的道理,办文、办事、办会力求严谨细致、精益求精,在细节之间显水平;要坚守“千人诺诺,不如一士谔谔”的品质,坚持对事业负责、对领导负责,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敢于谏“逆耳之言”;要发扬“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的无畏气概,追求独立人格,力求进步,处理好各种人际关系;要坚守“国以民为本,君以民为本,吏以民为本”“天下何以治?得民心而已!天下何以乱?失民心而已”的光辉思想,始终坚持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通过专业美育课程,让学生能感受专业学习之美,传承中华文化之魂。

(三)活动美育课程,体验中华文化之美

学校充分发挥第二课堂作用,由学生组织和学生社团兴趣导向,发挥专业老师的作用,引导学生围绕非遗技艺、传统文化等开展“活动美育”的艺术实践活动,进一步满足学生多样化、体验式的美育要求。如通过开展“泱泱华夏 千古风华”为主题的民乐欣赏会,邀请学校民乐团成员现场演奏,让同学们近距离感受到中国民族音乐的魅力;开展以“走进押花艺术,定格植物之美”为主题的押花艺术活动,让同学们了解已列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岭南押花艺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开展以“传统文化,匠心守护”为主题的传承藕丝织布技艺活动,让同学们了解藕丝织布传统手工艺,使得大学生在参与互动中体验中华传统艺术文化的魅力,提升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学院还在元旦、春节、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等传统节日里开展以“我们的节日”系列主题活动,追溯节日传统、传承文明礼仪,感受文化魅力,体验中华传统文化之美。

此外,组织学生成立与传统文化有关社团,如茗韵茶艺社、棋艺协会、执笙古风社、文学社、音乐协会、音悦社团、龙狮社团、菁华国风社、转角戏剧社团、印默堂书画社团、映墨池书画社团等。通过这些社团,开展各种弘扬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活动,给同学们提供一个切实感受中国多彩传统文化的平台,让同学们“学在其中、乐在其中、思在其中、美在其中”。

三、打造基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四个融入”的美育培养模式

经过多年的探索,学校构建了基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三位一体”美育课程体系,逐渐打造了基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四个融入”的美育培养模式。

(一)融入课堂,让课堂成为美育教学建设的抓手

学校通识美育教育和专业美育教育以课堂教学为主,采取以学生为中心,以学习成果为导向(OBE),根据学生不同的审美标准、性格特点、职业发展目标,对课程的教学大纲、授课计划、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和创新,对涉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论知识进行精心设计,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载体,选择适当的美育教学资源,采取图片、音乐、微视频等形式,结合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寓教于乐,切实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美育价值,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明辨是非善恶的优秀品质。

(二)融入课外,让学生在活动和实践中体验美育的魅力

学校活动美育教育主要以课外实践活动为主,通过开展以礼仪教育、审美教育、艺术教育等内容多样的“主题+体验”式美育实践活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刻体验美育魅力。如开展经典诵读活动,通过阅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著作,感悟中华经典之美;开展书画、蜡染、汉服、茶艺、舞狮、民乐、押花等体验活动,通过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体验中华传统技艺之美;挖掘中华传统文化(如“二十四节气”海报、孔子像等)及农垦精神中的美育元素融入校园文化,营造富有文化美、氛围美的校园学习环境。

(三)融入队伍,使每位教师都成为美育教学建设的践行者

要提升大学生的美育素养,教师是关键。教师要成为美育教学建设的践行者,须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美育的重要讲话精神,提升教师的美育素养。在教学中,教师要坚持立德树人为导向,将美育教育与学校育人目标体系相对接,从学生的发展需求和兴趣出发,遵循美育特点,弘扬中华美育精神,全面提升学生的美育素养。教师通过探索教学规律,研究教学方法,将先进的教学理念转化为课堂教学实践,把握美育的育人导向,践行以美育人的要求,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提升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塑造美好心灵。

(四)融入评价,让美育教学成为教育评价的重要内容

美育效果如何,最终还是要通过评价来进行检验。作为感性教育,美育是一种渗透在学习和生活各方面的人生观、世界观教育,它不是一堂课、一场活动就能看出成效,而是一个漫长的需要持之以恒的浸润过程。因此,学校美育教学首先依据课程标准对各类美育课程及美育活动进行系统化、科学化、规范化的设计,对学生进行个性化指导,培养健康向上的审美趣味和审美格调。考核时力戒急功近利,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以过程性考核为主,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结合。同时,利用易班平台、对分易等现代网络技术手段,管理学生参与的各项美育活动,实现线上线下大数据的智慧化管理,促进客观公正评价,增强了育人成效评价的精准性,实现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的育人功效。

四、基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美育课程体系实践效果

(一)促进学生美育素养提升

学校通过构建通识美育、专业美育、活动美育“三位一体”的美育课程体系,打造“四个融入”的美育培养模式,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励学生乐于参加各类活动,逐渐形成自觉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提高了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学院的实践显示,在《中华传统文化》《诗词鉴赏》《国学与文史专题精讲》《中华农耕文化与人生修养》《大国三农》《茶文化修养》等通识美育课程和专业美育课程的教学中,学生课堂参与度和课程评价满意度显著提升。学生美育活动也是精彩纷呈、成绩喜人,如开展“庆祝建党百年文艺汇演”“‘百年赞礼 诗颂初心’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 周年诗文朗诵会”“高雅艺术进校园”“‘中国梦·劳动美’广东工人艺术团走进广东农垦”等不同系列和主题的高雅艺术活动专场演出,举行中华经典诵读比赛、“我们的节日”系列传统节日体验活动等学生美育活动,以及邀请校内外专家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开展各类学术讲座活动等,极大地提高大学生的艺术品位和美育的鉴赏能力。

(二)实现美育教育三全育人

学校重视美育教育,构建以家庭为基础,学校为重点、社会为平台、学生为主体的全员育人机制。学生从进校门到毕业,从每个学期开学到结束,从双休日到寒暑假,各类美育课程或美育实践活动一直贯穿始终,做到全程育人。同时,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载体,如学生综合测评和奖学金评比、贫困生资助与勤工助学、学生组织建设与管理、校园文化建设、学风建设、诚信教育、社会实践等,将美育教育寓于其中,使美育真正入脑入心,内化为学生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追求,做到全方位育人。

(三)美育教学成果获得认可

2021 年11 月6 日,广东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工作委员会在学院召开成立大会,校党委书记曾雅丽被聘为广东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工作委员会主任,这是对学校在传统文化传承与教学方面所取得成果的认可。近几年,学校美育教师先后在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技能大赛、广东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广东省职业院校微课设计大赛中多次获得一、二等奖的好成绩。2022 年6 月,学校选送的《弘扬中华美育精神,焕发传统文化活力——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花漾押花社团美育服务社会路径及实施》荣获广东省高校美育优秀案例评选活动二等奖,《乐动四季 传承经典——高职美育活动的课程化建设与实践》荣获广东省高校美育优秀案例评选活动三等奖。

五、结语

美育教育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认识影响和审美塑造。学校坚决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载体,聚焦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通过进一步深化美育教学改革,以美育课程建设为抓手,提高教学质量,提升美育效果,注重以美育人、以文化人,实现美美与共,以美载道,为国家培养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的优秀建设者和接班人。

猜你喜欢
美育中华传统
论公民美育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老传统当传承
美育史料·1902年刘焜与“美育”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