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护理专业中高职衔接“2+3”学生职业能力现状及对策研究*
——以百色市民族卫生学校为例

2022-02-13 20:14石天桃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22年37期
关键词:职业素养高职

石天桃

(百色市民族卫生学校 广西百色 533000)

职业能力是人们从事某种职业的多种能力的综合,我国在《三年制高等职业教育护理专业领域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指导方案》中明确提出:“护理职业能力分为护士核心能力和一般能力”。目前,以患者照护为核心的职业能力国内外研究内涵较为一致,本文就从这方面来进行研究展开论述。

随着社会的进步及物质生活和精神文明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康的需求日益增强,对护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一方面,护土角色将向多元化发展,除了护理照顾患者外,还承担管理者、协调者、教育者、科研者等角色,护士不但要学会打针发药、生活护理等基本技能,还要掌握各种医疗设备和计算机等高科技护理技术。因此,学校应培养护理专业“2+3”学生的护士核心能力和一般能力,从而提高职业能力,促进就业,为医疗卫生事业深入改革提供人才支持,优化社会资源配置做贡献。

一、目前护理专业中高职衔接“2+3”高职护理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现状

1.专业认知能力薄弱,解决问题能力不够用

核心能力包括具备专业理论和操作能力,也就是护理病人的能力,护理专业中高职衔接“2+3”高职护理专业学生均为初中起点,心智还不够成熟,起点低,专业理论基础较为薄弱,缺乏工作中解决问题的能力。“2+3”高职护理专业学生生源质量参差不齐、护理专业中高职衔接“2+3”高职护理办学起步较晚等导致人才培养质量无法满足岗位需求。他们都还没有通过护士资格考试,没有获取护士资格证。现在大多数医院都设定招聘条件:专科要求高中起点。因为经历过高考的同学在对知识的理解运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很突出。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许多护理专业中高职衔接“2+3”学生不能够很好地认识自己,无法准确进行自我定位。他们并没有客观地分析个人情况,结合自己的实际制定目标做规划。相关调查数据显示: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部分学生对社会的认识过于理想化,50%的学生希望留在大城市,10%的学生表示想进三甲医院,只有少部分学生愿意到乡镇卫生院等基层工作。当前,大多数护理专业中高职衔接“2+3”毕业生都能看到就业形势的严峻性,但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在明知就业竞争如此激烈,留在大城市医院就业的可能性非常微小的情况下,仍然不愿意下基层,导致迟迟未能就业,缺乏临床经验,导致不能更好把专业理论知识用于实践,从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1]。

2.一般能力有所欠缺 职业能力助力不够

护生的能力主要由适应能力、互动能力、意志力、职业认同能力组织而成。就业观念也应该进行相对应的更新,同时社会责任感以及心理承受能力也随之增强。(1)护生在就业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缺乏对就业的认知、未及时认清工作重要性以及缺乏一定合作能力等,其中,最为常见的问题就是部分学生没有及时认清就业重要性,未实施明确的自我定位与职业认同感偏低。如果护生自身拥有较强的职业认同感,就会有效地增强自身的就业能力。大部分护生因个人原因,只能选择护理专业,并不是出自自身的喜爱。(2)学校除了向护生传授知识内容,还要实施综合素养的培养,主要体现在多个方面:目标与方法、教育理念以及毕业生就业指导等。(3)高校也需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价值,借助外部利益,加大对护生就业能力的培养力度。同时也涉及各个企业对高校的支持与帮助,如制定课程的指导、提供实践平台等。(4)宏观方面的因素,主要的内容就是政府部门也要参与到护生就业能力培养中,协助护生就业方案以及服务制度的制定。然而,大部分护生由于受到传统思想的影响,也缺乏对护生行业的认知,更不愿意进入到这个热门的行业。

3.基本职业素养不足,职业精神匮乏

根据笔者对护理专业中高职衔接“2+3”护理专业学生的调查发现,当前的学生缺乏职业素养与职业精神,存在怕苦怕累的现象,不愿付出行动进行学习,导致学生从根本上对护理专业缺乏理解,无法达到护理专业学生应有的综合素质,并且欠缺沟通能力,专业术语了解得更是少之又少,这样的水准难以直接就业。并且当前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有所欠缺,过分依赖教师,在没有教师的看管下,不能做到自觉完成学习任务,导致教师的压力大,学生学习效率低下。同时院校过于重视理论知识的培养,忽略学生的临床护理教学,使得学生理论知识学不明白,动手操作能力也不足。

二、提升护生职业能力的措施

1.提升专业认知能力,增强职业认同感

高校要全面分析情感教育的价值,在学生走进学校时,多维度地进行专业知识的宣传,比如带领学生进行医院参观和示范讲座等,通过媒体与学生社团的基础形式,给学生创设优质气氛,这样学生可以早日掌握所学专业的基本知识,树立学生正确的职业观念,让学生可以端正学习态度,以学习目标为前提全身心地进行课程学习。此种对专业进行认知的过程,应该和学生的成长产生密切关系,由于一方面受到学生学习心态的影响,另一方面对学生专业成长带来一定影响。由此对护生加以职业能力的培育和指导,在最短时间内强化学生对职业的肯定以及认同。

2.实践与理论并重,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对于护生来讲,自身的操作能力以及应对事情的能力都是比较重要的,医院对护理工作者进行招聘,需要了解学生操作能力和综合素养,结合社会的发展给予护理工作者提出的要求制定对应计划,尤其强调护理专业学生要存在一定的思维能力与临床实践能力。强调实践基地的构建,增加资金投入,切合实际落实校企合作以及医教协同,优化现有的课程内容,主张早临床以及多实践,真正地提升护生综合实践技能,促使学生进一步成长与发展[2]。关注校企合作,对学生实习过程给予巨大支持。早期实习能够对护生进行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尤其是采集信息和加工信息的能力,训练护生敏锐的观察能力,让护生能够自主发现问题和处理问题。另外,实习的质量成为学生有效就业的影响因素,教师要对实际的课程内容进行整合,利用科学的手段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尝试着把诸多教学方法结合起来,构建高效率课程教学模式。

应用多种教学手段,课堂演示、角色扮演、案例分析、小老师带教法,情景模拟、小组讨论、任务驱动等,帮助护生掌握知识和技能,提高护生学习兴趣,使护生在实践中体会病人的痛苦,认知到护士工作的责任,从而促进职业价值观的培养和内化,增强护生的职业能力。

3.重视职业素养,提升综合素质

护理服务对象是来自不同社会阶层和文化背景的人,这就要求护士必须具备丰富的人文知识和良好的职业素养,职业素养教育应融入在所有专业课程教学中。因此,提高护生的职业素养和尤为重要,提高护生职业素养和人文素养应重视课程设置中人文课程所占比重,不仅如此,还要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将人文教育与护理教育相结合,使人文教育融入专业课程教学中。同时,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将其纳入综合成绩予以评定,鼓励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学生通过参与护理协会、急救协会等第二课堂活动,摄影比赛、手工艺品展、抗议先锋岗志愿者、下乡义诊,担任社区义工、校园歌手大赛、创新创业活动、朗诵大赛、征文比赛活动等,不仅可以丰富课余生活,锻炼人际沟通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社会适应能力,还可以丰富社会阅历,锻炼意志和品格,增强抗挫折能力,实现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为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4.加强就业指导,提高就业率

院校进一步构建完善的就业支持体系,能够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如微信、QQ群等,实现网站和信息化平台的构建,组织学生开展有关专业的讲座、座谈会以及促进护患进行沟通大赛等,做好线上和线下融合的全面性教学体系,促进护生能够掌握如今社会中的行业发展趋势,将市场中的实际人才需求作为标准,今后进一步优化职业发展规划。将护士职业资格考试与就业工作进行整合,为护生就业提供重要前提,需要获取护士职业资格证,这样能够对护生在学习方面的动力和潜力进行激发,实现护生在考试中的合格率。针对护生在就业阶段存在的一些问题,需要做好对护生的心态和就业期望调整,从护生自身的实际情况设定符合的就业单位,避免在结业中出现盲目性和片面性,鼓励护生能够树立信息,增强自身的就业竞争实力,实现护生就业成功率的提升。同时,也要将德育教育进行融入,引导护生能够在促进自身发展的同时完善自身的就业情况,能够遵循国家和社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提升自身的社会责任感,实现社会就业面的拓展,真正将自身的价值充分发挥到社会进步和发展中。针对就业困难的学生,院校也要给予更多关注,从学生的家庭和毕业群体入手,构建“双困”毕业生信息资源库,强化院校的人文关怀,做好一对一的就业指导工作。另外,也可以成立“护院校友”和“离校后就业工作联合组”等等,为更多的护生提供咨询服务,为毕业之后的护生做好登记备案制度,为学生的成功就业奠定坚实基础[3-5]。

5.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学校建立“双师型”师资队伍,首先,要懂得“双师型”教师的含义,是需要教师在护理教学和临床教学的双融合下实现对学生的教学指导,帮助学生开发职业综合能力与专业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其次,学校需要建立“双师型”护理教师培训基地,教师需要积极参与相关培训,定期开展校内护理知识学习交流活动,以此达成双师培养的任务,并且学校要求专业课教师具备两方面的素质和能力:较高的文化和专业理论水平、较强的教育教学能力:广博的专业基础知识、熟练的专业技能、一定的组织生产经营管理能力,还应有指导学生创业的能力和素质。增加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占专业课教师总数的比例,这是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当前,学校虽然已有一套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和就业指导体系,但仍然不能满足护理专业中高职衔接“2+3”护理专业职业能力的培养需求,学校应当做出一定的改变。仅仅依靠理论知识教学,不能帮助学生快速理解护理知识,这对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起不到太大作用,所以教师首先要有足够的教学能力,应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所以学校需要安排培训基地的教师每年在医院进行三个月的进修学习。需要根据各个学院所合理规划后得出的现有资源,进行条件利用,为护理教师安排在职培训、脱产轮训、自学进修和开展研讨活动,挑选较为优秀的教师进行长期的护理培训进修,通过自身的职业能力培养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在进修期间接受新的护理思想,与在职医院人员进行护理就业方面探讨。回校后对学习到的知识进行系统化的整理,主要依据理论知识教学、实践知识教学与就业知识教学为主,对学生从浅到深、从简单到复杂化教育,帮助学生对职业能力有根本上认知,确保学生能理解护理的真正意义,拥有基本的职业素养与职业精神,不管是在校期间还是实习期间都能保证严于律己。并且参加进修的教师需要帮助学校内教师进行深度教育培训,在满足学生进步的同时,教师也需要加快进步。此外,学校还要建立专业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以此帮助学生完成临场经验的学习。

结语

针对我国护理专业中高职衔接“2+3”高职护理专业学生能力的调查发现,仍存在许多的问题,由于学生的基础知识薄弱,对待该职业的认知力不足,无法达成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因此需要学校着重培养学生相关方面的培养,以此提升我国护理行业的人才培养效率。

猜你喜欢
职业素养高职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职业写作
我爱的职业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职业打假人”迎来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