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拓展中国式现代化的逻辑主线及理路构建

2022-02-13 17:57孙绍勇
管理学刊 2022年6期
关键词: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孙绍勇

(西北工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陕西 西安 710129)

推动实现现代化历来是世界各国人民孜孜以求的共同夙愿和目标。肇始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现代化深刻改变着世界发展格局,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变革。但现代化并不等同于西方化、资本主义化。党的二十大报告深刻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1]22中国式现代化是切合中国实际、符合中国国情的现代化,是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协调推进的现代化,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成功开辟,为后发国家实现现代化提供了新的出路和选择。只有深刻认识中国式现代化的逻辑主线,把握其推进拓展的价值理念遵循,探索、深化其实践路径,才能走好中国式现代化的新道路,推进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一、推进拓展中国式现代化的逻辑主线把握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1]21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在长期的实践探索中所形成的独具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也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新期待、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必由之路。只有深刻把握推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逻辑主线,才能找准推进拓展中国式现代化的坐标,明晰中国式现代化的脉络。

(一)推进拓展中国式现代化逻辑主线的理论意涵

中国式现代化是党带领广大人民历经百年探索所追求的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是实现国富民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必然选择。从内在逻辑来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与中国式现代化具有深刻的统一性和同构性。在价值目标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相辅相成、有机统一的整体。中国式现代化的目标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同频共振,高度契合。在逻辑进程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中国式现代化具有相一致的步骤阶段和路线方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国式现代化前进的方向指引,而中国式现代化的形成发展有效地推进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每一个五年规划的制定、实施都是对中国式现代化的有力推进,如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已迎来了光明前景。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2]质言之,在实践进路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中国式现代化都是以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本质规定的。着眼长远和未来,推进拓展中国式现代化,推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都必须建立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础之上。而坚持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创新成果。在其指导思想上理解推进拓展中国式现代化逻辑主线,只有把思想认识统一到“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1]16上来,才能在学理上证明正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才探索、走出了中国式现代化之路,有了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的科学理论的指导,才能使中国式现代化沿着正确的道路方向驰而不息地前进,承载起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

(二)推进拓展中国式现代化逻辑主线的历史演进

实现现代化和民族复兴一直是近代以来中华儿女的共同理想。自鸦片战争之后,中国在西方列强的侵略蚕食下,内忧外患加剧,主权沦陷、山河破碎、民生凋敝。无数仁人志士前赴后继,各种救国方案均以失败而告终,未能实现民族独立、国强民富的目标。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团结带领广大人民推翻“三座大山”,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面对积贫积弱、百废待兴的经济社会发展现状,中国共产党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社会主义改造,逐渐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面对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新任务,1954年召开的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首次明确提出要实现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和国防现代化。1964年12月,周恩来在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进一步提出:“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3]正是有了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对现代化的探索和发展,才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形成发展奠定了基础。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着眼于中国具体实际,创造性地提出“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4],与时俱进地开辟出一条以建设小康社会为阶段性目标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并且迈出了“三步走”战略的关键一步。基于中国生产力水平低、基础弱、底子薄的实情,中国共产党从计划经济的发展模式转换到以发展生产力为首要任务的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模式。一是,重新审视社会主义制度与非社会主义因素之间的矛盾关系,在对立与统一的辩证把握中,创新性地确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通过改革与发展,改善了与生产力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部分,确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极大地夯实了现代化的经济基础。二是,正确认识对外开放与中国发展的辩证关系,在经验总结和学习借鉴中探索出一条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围绕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建设等各个领域出现的一些问题和矛盾,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采取一系列战略性举措,推进一系列变革性实践,实现一系列突破性进展,取得一系列标志性成果”,“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推动我国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1]6。尤其是脱贫攻坚战的胜利,消除了绝对贫困,使我国如期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抗击新冠疫情的胜利,更是让广大人民坚定“四个自信”,凝聚了全社会推进拓展中国式现代化的共识和力量,全党全国人民展现出更加激昂的斗志、更为主动的精神,进一步增强了全体人民推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和决心。

(三)推进拓展中国式现代化逻辑主线的现实方位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1]16当前,我国现代化建设快速推进,经济效益和质量明显提升。社会生产力增长较快,工业生产迅猛发展,主要工业产品产量位居世界前列。经济结构持续优化,产业加速转型升级。经济总量持续增大,增长速度名列前茅。新型城镇化建设持续推进,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生活质量不断改善,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国家经济实力实现历史性跃升,生产总值、商品消费世界第二,制造业规模、外资流入、货物贸易、外汇储备世界第一。据统计,2021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1143670亿元、人均生产总值80976元,外汇储备32502亿美元,粮食产量68285万吨、货物运输总量530亿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40823亿元、货物进出口总额391009亿元,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128元、人均消费支出24100元[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取得重大成就,进入了“强起来”的新发展阶段,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持续推进拓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以中国式现代化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个接续奋斗、砥砺前行的过程。当前,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与日俱增,经济社会发展持续向上利好,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6]同时,也要注意,当前世界形势复杂多变、全球经济下行压力增大。单边主义、民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等逆全球化有所抬头,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极力推行霸权主义,不断制造对抗和地区冲突。此外,新冠疫情全球大流行,世界经济形势低迷,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遭受严重冲击。世界发展的不确定性、不稳定性因素明显增多,国际政治、经济格局深刻调整,使推进拓展中国式现代化、实现民族伟大复兴面临较大的外部风险和挑战。

揆诸现实,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依旧突出,各领域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不够高,科技创新能力不够强,关键领域“卡脖子”问题尚未破解。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发展的差距还较大,农业农村的现代化水平亟待提升。总的来看,实体经济发展水平有待提高,发展方式粗放片面等现象仍然存在,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尚待增强、含金量尚待提高。在国家治理方面,有法不依、执法不严、徇私枉法等问题时有发生,反腐败斗争仍然面临较大的压力。在思想文化方面,新自由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思潮竞相激荡,网络舆论乱象丛生,意识形态领域形势复杂严峻。这些问题和现象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推进拓展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

二、推进拓展中国式现代化的价值理念遵循

中国式现代化兼具现代化和社会主义的两重逻辑,既遵循世界现代化发展的普遍规律,又彰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本质特征。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中国式现代化既切合中国实际,体现了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也体现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7]具体而言,中国式现代化在价值理念上与西式现代化有着本质区别,是始终遵循人民至上、独立自主、和平发展等价值理念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

(一)坚持人民至上推进以人为中心的全面现代化

资本主义现代化有着资本主义自身无法克服的个人主义和功利主义的价值追求。而中国式现代化是坚持人民至上,既维护集体的利益,又兼顾个人的利益的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只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才会有正确发展观、现代化观”[8]。中国式现代化始终围绕人民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而展开,摆脱了西方以资本为中心、“见物不见人”的片面现代化。从发展目标来看,中国式现代化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实现人自由全面发展的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现代化的本质是人的现代化”[9],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推动者,推进拓展中国式现代化不仅要维护好、发展好、实现好人民的利益,更要为个体的人的发展赋能。尤其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进步和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更加丰富多样。在马克思看来,共产主义是“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10]。因此,推进拓展中国式现代化,始终要以现实的人作为发展主体,以满足人民的美好生活需求为价值旨归,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彻落实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之中。

从基本特征来看,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着全体人民共建、共享、共富的价值意涵。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1]22在新征程上,推进拓展中国式现代化要着重化解穷者愈穷、富者愈富的马太效应,消除两极分化,真正使全体人民都富裕起来,共同享受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果。从主体来看,中国式现代化不是像西方现代化那样被少数精英或利益集团所主导的现代化,而是依靠人民、为了人民、服务人民的现代化,不仅要尊重广大人民的主体地位,更要激发让人民参与现代化建设的主动性和创造力。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1]46推进拓展中国式现代化需要将党的顶层设计与人民群众集体智慧统一起来。在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下,将人民群众的现代化实践转换成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强大合力。一旦脱离了人民群众,中国式现代化就失去了根基和依托。概言之,只有充分尊重人民主体性、维护人民基本权益、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不断增进民生福祉,才能增强推进拓展中国式现代化的内生动力。

(二)坚持独立自主彰显中国式现代化的特色优势

不同国家历史条件和具体国情的多样性,决定现代化道路的多样性和丰富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现代化道路并没有固定模式”[11]427。强推削足适履、照搬照抄的现代化模式往往会因水土不服而适得其反。坚持独立自主,走自己的路,是我国探索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本经验和重要原则。中国式现代化本身凝结着中华民族不畏强权、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现代化道路探索精神。也就是说,中国式现代化根植于中国的国情和实际情况,不会受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的影响和干扰。坚持独立自主推进拓展中国式现代化,不仅要体现和反映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更要充分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显著优势。与西方现代化相比较,中国式现代化具有极强的开创性和突破性,它不仅是对马克思主义现代化思想的创新发展,更是对西方现代化理念的扬弃和超越。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1]16中国式现代化之所以能够超越西方现代化、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其根源在于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方向前进。坚持独立自主地探索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深刻彰显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现代化具体实践相结合的理论品质,展现马克思主义在现代化进程中的真理力量,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科学指南,自主开拓了既符合人类社会发展普遍规律,又独具中国特色的现代化新路,跳出了西方以物和资本为基本取向的现代化逻辑,打破了西方现代化的“金科玉律”,有效抵制了资本主义的侵蚀渗透,找到了符合自身发展规律、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

中国式现代化是经历长期的历史积淀的现代化发展过程,厚重的历史性赋予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的底气,淬炼出中国式现代化坚持独立自主、改革创新、与时俱进等品格特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走自己的路,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立足点,更是党百年奋斗得出的历史结论。”[11]10坚持独立自主,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推进拓展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支撑和保障。具体来看,无论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还是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都是中国式现代化得以成功推进的根本保证。而构建反映市场供求、促进良性竞争、实现国家宏观调控与市场自主调节协调统一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能够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生机勃勃的发展活力。总之,中国式现代化是独立自主地在多维度进行拓新的现代化,是通过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的守正创新、实践的开拓进取,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完善发展,进而促进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方面全面协同推进的现代化。

(三)坚持和平发展深化对世界现代化道路的认识

中国式现代化不仅蕴含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以和为贵、协和万邦、天下大同等思想底蕴,而且坚持“既通过维护世界和平发展自己,又通过自身发展维护世界和平”[12]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平发展道路。这种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价值理念,与西方现代化靠殖民扩张、掠夺剥削进行原始资本积累,有着本质的不同。马克思曾深刻指出:“这种剥夺的历史是用血和火的文字载入人类编年史的。”[13]据统计,从15世纪末到18、19世纪,西方殖民者“仅从中南美洲就抢走了250万公斤黄金、1亿公斤白银”[14],深刻体现了资本主义的现代化是野蛮式、掠夺式的现代化。与之相反,中国式现代化是建立在为人类谋发展、为世界谋大同的基础之上的。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华民族的血液中没有侵略他人、称王称霸的基因。”[11]11从对外关系来看,中国式现代化彻底颠覆了零和博弈、赢者通吃的思维定式,打破了国强必霸的强盗逻辑和弱肉强食的丛林规则,推动建构新型国际关系,凸显了美美与共、和合共生的世界现代化主张。长期以来,我国坚持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积极在推进自身的现代化建设过程中丰富世界现代化。

推进拓展中国式现代化是既发展中国又造福世界的兼善天下、互利共赢之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将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深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为人类对现代化道路的探索作出新贡献。”[11]427中国式现代化秉持“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全人类共同价值,以及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不断破解人类社会现代化普遍面临的难题,为世界各国的现代化建设贡献中国智慧。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开辟,打破了西方现代化“普世”的神话,摒弃物质主义膨胀、对外掠夺的现代化老路,改写世界现代化发展的格局,促进了现代化思想理论、实践路径等方面的创新发展,深化了人们对世界现代化道路的认识,不仅为广大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提供了新的选择,防止后发国家陷入亦步亦趋追随西方现代化的旋涡,而且有力证明了通往现代化的道路并不是唯一的,在推进人类文明发展进步中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有力支持。

三、推进拓展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路径解析

中国式现代化是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等多维度各方面并行并联的现代化。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事业,前途光明,任重道远。”[1]26推进拓展中国式现代化不仅需要深化理念和认识,更要在实践上主动作为,积极探索。

(一)强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中国式现代化的指引

推进拓展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理论与实践良性互动的过程,只有加强思想理论上的建设和指引,才能不断推进拓展中国式现代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凝结着党和人民的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是全党全国人民继续推进拓展中国式现代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坚定不移走好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重要前提。

首先,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观点方法指导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容丰富,蕴含着科学的思维方法,对推进拓展中国式现代化起着导航、定向的指导作用。不仅要深刻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式现代化重要论述,把相关要求落实到推进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之中,而且要把握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总体战略安排,从学理上理清弄懂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特征、本质要义。在实践上坚持系统谋划、整体推进、分步实施、狠抓落实等原则,协调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统筹规划现代化建设各项工作。不冒进、不急躁,分阶段、分步骤,稳步推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重点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乡村振兴战略、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更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向纵深发展。

其次,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贯彻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之中。一方面,要清醒认识坚持和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思想基础。另一方面,要深刻把握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推进拓展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要求。因此,在推进拓展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过程中,要学、思、用贯通,真正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到改革、发展的实践之中,筑牢中国式现代化阔步前行的治理基础。具体来说,要完善行政决策、执行、监督体制,推进国家机构职能优化。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健全各部门协调配合机制。整合行政执法队伍,实行跨部门、跨领域综合执法。创新全国行政服务、管理方式,推进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建设。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推动数字政府建设,建立互联网、大数据行政管理规则。优化政府组织结构,促进机构、职能法定化。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和矛盾纠纷化解机制,畅通和规范群众利益协调、诉求表达通道。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问题联治、平安联创工作机制。健全城乡基层治理体系,完善社区管理和服务机制。健全风险研判、防控协同、防范化解机制,以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推进拓展筑基护航。

(二)把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落实到中国式现代化的全局全过程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是推进拓展中国式现代化的命脉所在。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在党。”[1]63中国共产党克服西方国家“政治内耗造成效率低下,难以集中力量办大事”[15]的弊病,具有全国一盘棋、上下一条心,集中力量办大事的高超领导能力,为推进拓展中国式现代化掌好舵、领好航。

一方面,要进一步完善党全面领导推进现代化建设的制度体系,提高党员干部推进拓展中国式现代化的能力和水平。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把党的领导落实到现代化建设的各方面,建设党全面领导、统筹、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长效机制。全面贯彻党推进新时代现代化建设的思想、方略,系统总结中国共产党领导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经验。健全各级党委实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战略,深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领导机制。加强各级领导干部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各项决策、方案制定的调查研究、科学论证机制,保证党的领导决策的科学性。同时,着眼推进现代化建设中的各种挑战和考验,要努力提升各级领导干部的科学谋划本领、改革创新本领和风险防范本领,“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11]256。强化党员干部的忧患意识、大局意识。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责任制度,压实政治责任,不断增强党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感召力,确保党始终成为推进拓展中国式现代化的坚强堡垒。

另一方面,不断改善和深入落实党的全面领导,建强各级党组织,使党的领导更加适应时代的变革、实践的发展和人民的要求。具体而言,围绕现代化建设的各项目标任务,要增强各级党组织推进新时代现代化建设的组织力,各级领导干部要身先士卒、做好表率,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广泛、积极参与到推进拓展中国式现代化的各项工作之中,形成全党全社会全国各族人民齐心协力、团结奋斗的新时代现代化建设生动局面。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党和国家事业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使党始终成为风雨来袭时全体人民最可靠的主心骨,确保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正确方向。”[1]26中国共产党能够带领人民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原因之一就在于通过自我革命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使之具有强大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从而成为推进拓展中国式现代化,进行伟大斗争,成就伟大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因此,只有不断改进作风,敢于正视自身问题,勇于刀刃向内,才能使党保持生机活力,为继续深化拓展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政治保证。

(三)推动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为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强基赋能

中国式现代化具有丰富的内涵,是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多方面的现代化。推进拓展中国式现代化首先离不开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1]28当前,随着我国人口红利的消退,资源环境约束的增强,靠科技创新、人才创造推动各行各业高质量发展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变革的迫切需求,也是加快推进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

一是,以创新驱动激发创造动能,提升高质量发展的效能。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1]35科技创新和科技现代化是推进拓展中国式现代化的引擎。基于世界科技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要加快推进实现科技自立自强,尤其是重点推进关键核心技术创新,增强创新链的整体效能,构建高端科技创新的平台,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着力引导中小微型企业创新发展,加强技术平台建设,促进产业链上中下游融通创新。同时,要完善创新人才发展机制,健全创新激励和保障机制,建立健全创新要素收益分配体制。强化科技成果转化,推动我国现代化建设和发展的质量、速度、效益有机统一。

二是,加快构筑现代产业体系,优化高质量发展的产业升级。具体而言,要推动制造强国、数字强国建设,促进产业链优化升级。优化区域产业链布局,推动传统产业智能化、数字化。发展信息技术、新能源等产业,实现产业链供应链多样化。改造产业发展环境,打造附加值高、创新力强的产业链。发展先进制造业,加快新产品、新业态培育,促进人工智能等与产业发展高度融合。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促进服务业向高端价值链延伸。加快生活性服务业全面升级,推进康养、文旅等服务业品牌化、标准化。建设数据共享平台,实现信息服务全覆盖。加快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构建竞争力强的产业集群,打造强有力的经济现代化、产业现代化的新引擎。

三是,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机制改革,释放高质量发展的活力。具体而言,要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充分发挥市场资源配置效能,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深化国企监管及投资运营体制改革,推动非公有制经济蓬勃发展。完善宏观经济政策制定执行机制,优化经济结构。深化税收征管体制改革,健全地方税、直接税税收体系。完善现代金融监管体系,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推进金融双向开放。加快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建立公平竞争、高效规范的市场。加大反垄断和不正当竞争监管力度,规范和引导资本健康发展。推动要素市场化改革,健全要素市场运行机制。以构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增强经济发展的后劲和韧性,夯实中国式现代化推进拓展的经济基础。

(四)积极抓住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中国式现代化前进的战略机遇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世界多极化加速变革,全球化大势不可逆转。尤其是中国和其他新兴经济体国家的崛起,正促使国际力量日趋多元化,世界政治经济发展格局和秩序也正在调整重构。中国在世界发展中的地位、贡献、影响在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不断彰显。推进拓展中国式现代化还要着眼世界大势,把握战略机遇,顺势而为,科学应变、趋利避害,任凭风高浪急,保持战略定力,使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越走越宽广。

其一,推进国内国际双循环,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16],只有积极构建新发展格局,才能赢得主动、占得先机,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开新局。具体而言,要进一步完善扩大内需的政策体系,实现扩大内需与供给侧改革的有机结合。打通国内经济大循环,促进生产、流通、消费优化升级。促进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均衡发展,实现一二三产业有机协调、融合发展。畅通商品流通和要素高效配置,减低社会交易成本。同时,要加强国内市场与贸易强国建设。实施贸易投资融合工程,构建现代物流体系,实现贸易方式、市场布局、商品结构优化升级。推动消费调整升级,改造提升传统消费。完善现代流通体系,减轻企业流通成本。放宽服务消费领域市场准入,开拓城乡消费市场,实现线下线上消费融合。加快企业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统筹利用好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塑造国际合作和竞争的新优势,形成推进拓展中国式现代化的良性循环体系。

其二,扩大对外开放,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只有以开放促发展,才能育新机,应变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取得的成就举世瞩目。而受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以及近年来新冠疫情的冲击,世界经济发展疲软低迷。据世界银行统计,2013年至2021年,我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达到38.6%,超过G7国家贡献率的总和,中国经济发展已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增长的第一动力[17]。扩大对外开放,展现了中国共产党胸怀天下,以及中国负责任大国的担当。它有利于推动世界经济复苏,更好地应对世界风险挑战,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体而言,要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发展高水平的开放型经济,推动投资与贸易便利化、自由化。健全境外投资法律、服务政策体系。推动自由贸易发展,加强双向投资和双向贸易。完善多元化投资、融资体系,以互利共赢、平等协商促进国际合作。维护全球多边贸易体制,建立多、双边区域贸易合作投资机制。推动共商、共建、共享的开放型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打造世界各国优势互补、互通有无的经济共同体。塑造和谐稳定、开放包容的国际秩序,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为推进拓展中国式现代化创设良好的外部环境。

其三,保持战略定力,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着眼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要构建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战略传播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阐释好中国特色。积极回应国际社会对推进拓展中国式现代化的现实关切,加强中国式现代化的对外话语体系建设。向全世界讲深、讲透中国式现代化的世界意义,讲清楚、讲明白中国式现代化为世界创造的机遇。集中宣传阐释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在制度创新、理论创新、实践创新、文明建构等方面对于其他后发型国家现代化发展提供的方法论价值。通过建立全球性、跨区域、跨文明的沟通、交流、对话机制,及时回应国际社会对中国式现代化的误读与质疑,在平等交流中讲好中国式现代化故事。更加鲜明地展现推进拓展中国式现代化的思想、主张,着力提高中国形象的亲和力、中国话语的说服力和国际舆论的引导力。

猜你喜欢
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边疆治理现代化
中国式民主
中国现代化何以起飞和推进
——评《中国现代化论》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不要让中国式焦虑,废掉了你的孩子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中国式教育的“逆袭”
中国式性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