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丹霞
(四川师范大学 外国语学院,四川成都 610101)
歌曲是文化交流的一个重要手段。随着中日交流的进一步扩大,日本的动画、电影和戏剧在中国迅速流行起来,许多日本歌曲也被人们所熟悉。在这种情况下,翻译出通俗易懂、适合演唱的歌词,对中日两国的文化交流至关重要。然而,一些日本著名的歌曲缺乏优秀的中文翻译,这让日语能力差的观众望而却步。日本歌词缺乏令人满意的翻译,也说明了相关的翻译理论还没有得到完善和传播。
德国功能主义翻译理论兴起于20世纪60、70年代,在该领域的领军人物Vermeer.H.J.(1986年)的著作中,他提出了功能主义翻译理论的核心理论“翻译目的论”。“翻译目的论”认为,翻译必须由预期目的决定,源文本只是为了提供基础的信息[1]。因此,在为中国市场的观众翻译日本动漫歌词时,简单地直译日本的原文是不能令人满意的。
本文以德国功能主义翻译理论为基础,主要研究功能主义翻译理论的目的论和表达效果在日本动漫歌词汉译行为中的运用,旨在加深对日本动漫歌词汉译的理解,开辟新的视角。本文的研究方法主要为通过参考网络渠道查阅文献,并以理论文献和案例研究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讨论。研究对象的日本动漫歌曲选自日本“AnimeAnime”动漫网站上公布的平成动漫排行榜,并从精神主题、语言特点和深层文化内涵等方面分析了其中的翻译技巧。
日本动漫文化以西方漫画为基础,以被称为“日本最古老的漫画 ”的 『鳥獣人物戯画』为创作风格,在1 00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日本文化特有的风格和表现形式。日本动漫歌曲是日本动漫文化的一个分支,而动漫歌词的创作也随着动漫产业的发展和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呈现出不同主题类别的鲜明特点。
根据相关研究,日本动漫一般分为恋爱、热血、体育、格斗、娱乐、科幻、烹饪等类型,日本动漫歌词的主题也是多种多样。但大部分日本动漫音乐可以分为四大系,分别为治愈系、悲伤系、空灵系、新世纪音乐[2]。针对上述情况,本文将动漫歌词的主题总结为以下四类。
(1)治愈系:“治愈”一词让人联想到与放松和舒缓等词语有关的动漫作品。 与治愈系动漫类似,治愈系歌词往往是关于主人公放下过去的伤害,在治愈他人的同时重新获得心灵的平静。
(2)浪漫系:以浪漫漫画为主题的歌词,往往是关于美好的爱情,用歌词表达纯洁美好的情感,触动人心。也有一些歌词描绘了悲伤的爱情,在看悲伤的动漫的同时听悲伤的歌曲也会在心里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3)热血系:歌词以热血漫画为蓝本,表达了善良、勤奋、努力的精神,从而向各年龄段的读者传达了 “友谊、努力、责任”的精神。
(4)新世纪音乐:新世纪音乐开始于20世纪60年代,日本的新世纪音乐代表人物有喜多郎、久石让和S.E.N.S.等。一言以蔽之,新世纪音乐具有让人们的心灵恢复宁静,让人们重新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通过情感净化人们心灵的作用和特点[3]。
不同漫画主题类型的歌词创作,也传达了不同的漫画粉丝们的精神需求和价值。在表达情感和精神的层面上来说,日本动漫歌词除了具有娱乐的性质,更在心灵和灵魂深处吸引着众多的漫画爱好者。
日本是一个历史和文化丰富的国家,表现在其建筑风格、饮食特色和语言特点方面,各自之间具有不同的典型之处。日语(にほんご)的起源虽然一直在语言学界存在着争议,但并不影响日语在日本动漫文化产业的规范使用。日语有口语和书面语的区别,日语口语注重敬语的使用,在言谈交际中显得十分典雅;书面日语也称为日文,有着标准的文法和音韵系统。此外,由于历史上中日两国来往密切,汉字对日文的影响也颇为深远,大量汉字成为现代日文词汇的一部分。
由于歌词对动漫歌曲作品的精神和意义表达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日本动漫歌词的语言特点也非常鲜明,和其他书面日语文体一样,语言表达分为简体和敬体,形容词动词也在歌词文体中灵活应用,更沿用了日语发达的敬语体系。
典型的日语文本句式是主语—宾语—谓语结构,在动漫歌词文体中会存在脱离语法结构的现象,也就是将形容词动词活用。一是因为歌词通常要配合歌曲的旋律和节奏,因此形容词动词的应用要求灵活多变,脱离严谨的语法结构让歌词变短,所以日本动漫歌词在不影响句子意思的前提下,往往会省略一些语法结构。二是因为动漫歌词围绕着漫画表达主题进行创作,要求通篇歌词有整体的氛围感且点明主旨,因此歌词的句子多数采用助词和动词来结尾。
在日语的敬语体系里,根据谈话者所希望表现出的礼貌程度,基于日语丰富的词汇和广泛的表达方式,用敬语来表达一个句子可以有20多种不同的表达方式,日本动漫歌词的文体中同样存在着相似的语言特点。歌词中的敬语经常出现在一些名词、形容词和动词、副词中,根据歌词主旨或人物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谦虚、敬重[4],在同一主题的动漫歌词里也表现出不一样的敬语使用特点,这种语言特点非常具有日本语言文化的风格特色。
日本动漫文化产业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和传播,在世界范围内拥有一批忠实的爱好者。究其原因,除了传播技术方式的日新月异为动漫文化的推广风行提供了基础载体,更得益于日本动漫文化产业的不断创新和其日本特色的文化内涵。从文化内涵的角度去研究日本动漫歌词,可以看出其用词大部分呈现出日文假名、繁体字和各种文化融合的意象美感。
意象是日本文字的文化内涵之一。日本民族文字发明之初大量借鉴了汉字字形,统称为假名,又根据字音字意的不同分为平假名和片假名,日本文字充分发挥了用具体的字音字形来表达不同的意象的功能,因此日文的文体创作也遵循这一文化审美。已经有从文化内涵的角度进行的日本的动漫歌词研究。具体来说,弓晓峰研究了日本歌词的文体创作,包括日本流行歌曲的词汇、写法和修辞,认为日本人对已经逝去的事物有着敏锐的美感,认为容易凋零的事物是非常美的[5]。
日本人热爱自然。这是因为日本人的想法是,大自然从根本上说是一个非常美丽的存在[6]。审美意识的形成在一定程度上也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由于日本是一个四面环海的岛国,受益于他们的自然环境,日本人对自然有很强的亲和力,对美有丰富而敏感的感觉。虽然日本动漫歌词的创作往往出于商业原因,但歌词的灵感通常来自日本传统文化内涵,注重与观众沟通漫画的主题思想,以满足他们的精神和情感需求。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德国功能主义翻译理论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第一个阶段,1971年莱斯使用了一个以语言的功能为基础的翻译研究理论,在他的著作上将其称为“功能类型”[7];第二阶段是费米尔对莱斯的理论进行了创新,提出了“目的论”,他认为“翻译是一种人类的目的性行为”,费米尔提倡的翻译理论成为德国功能主义翻译理论的核心;第三阶段是由曼特瑞进一步阐释了功能翻译理论的概念,她将翻译行为解释为人类为实现特定目的的复杂活动;第四阶段是20世纪90年代诺德用英语语言从学术的角度阐述了目的论功能主义翻译理论。总体来看,德国功能主义翻译理论对翻译的目的、翻译方式、翻译者角色定位、翻译的原本和译本都进行了细致深入的理论研究和创新。根据德国功能主义翻译理论的观点,译者和译文的目的对不同文化的翻译策略都起着决定作用。
国内翻译理论一直是多元化发展的状态,随着社会各项活动的蓬勃发展,对非本民族语言和文字的翻译需求与日俱增。德国功能主义翻译理论被引入国内翻译界开始应用后,对翻译工作的研究和实践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也改变了国内原有的传统翻译理论的应用。毋庸置疑的是,德国功能派翻译理论,尤其是目的论给中国引入了多元化的翻译标准[8]。
因此,在国内的影视娱乐语言翻译工作中,德国功能主义翻译理论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一是因为该理论符合翻译理论与商业应用相结合的要求;二是非本语言文化电影翻译给另一文化背景的受众时,翻译目的指向性明显;三是功能主义翻译理论注重忠实性和连贯性,很好地适应了跨文化的翻译应用。例如,在对《红楼梦》的翻译分析中,张艳比较了杨宪益和霍克斯翻译的《红楼梦》中的诗句,认为杨宪益版本忠实于原文,尽可能多地保留了中国传统文化特色,并尽可能地将中国文化介绍给西方读者。相比之下,霍克斯版以读者为中心,采用德国功能主义翻译理论,注重目标语言的特点和表现力,让人读起来很舒服[9]。庄国卫在《<红楼梦>英译本对宗教文化信息的处理》中认为,从客观主义的角度看,霍克斯的翻译比杨译更积极,因为它更容易被目的语读者理解和接受,尽管霍克斯的翻译违背了忠实的原则,把原文中的道教和佛教概念变成了西方基督教概念[10]。所以德国功能主义翻译理论可以用来解释中国的文学翻译。
本部分分析了德国功能翻译理论在日本动漫歌词中的实际翻译运用效果。共收集了30首歌曲,最后选择了3首最有代表性的动漫主题曲歌词进行具体调查。被选中的歌曲都有很高的传唱度,来自不同的时期,并且有对比性的含义。
自引入中国以来,《名侦探柯南》就成为一个热门和备受喜爱的动漫。它也是第一部进入中国电视收视率前十名的动画片。在日本网站AnimeAnime进行的代表平成时代日本漫画的投票中名列第二。由仓木麻衣演唱的主题曲《渡月橋 ~君 想ふ~》在第32届日本金唱片奖中获得最佳下载歌曲第5名。这首歌也有许多中文译本。这些版本主要可分为演唱版和理解版,即为演唱而翻译的版本和为理解歌词而翻译的版本。这里将对这两个版本进行详细分析。
原文:から紅に水くくるとき/君との想いつなげて/川の流れに祈りを込めて/I've been thinking about you/I've been thinking about you/いつも君を探してる。
歌唱版:思念如波光点缀被烧红的溪流/祈求有缘你与我在此同游/希望有日察觉追随脚步的孤月/I've been thinking about you/I've been thinking about you/不论多久烧灼情感永不灭。
理解版:唐红浸染流水时/愿我与你心相连/引万般思绪入万千河川/I've been thinking about you/I've been thinking about you/无论何时都不曾放弃对你的追寻。
由于这首歌的主题是恋爱系,所以在翻译版本中应注意爱情元素。此外,从节奏的角度来看,第三乐句的原文使用了14个假名,而唱词的翻译版本只有13个汉字。其他每个句子都严格遵循原文的格式,当歌曲被唱出来时,它的节奏与原文一致,便于观众学习和欣赏歌曲。
而关于韵脚方面,原文中的韵脚并不是那么完美。第一句的结尾落在「い段」上,后面两句落在「え段」上,最后一句又落在「う段」上。歌唱版的翻译在第一句、第二句、第三句和最后一句中都使用了相同的中文韵脚“u”和“e”。格式适应于歌曲押韵的要求。这个版本的缺点是,译者牺牲了内容的准确性。原文直译为中文是“当红色进入水面的时候/与你的思念连在一起/在河流中注入祈祷”。译文增加了一些与“旅行”和“月亮”相关的意象,但与日语歌词和动漫故事情节完全无关。
然而,同一首歌曲的中文版本在音乐App上却配上了完全不同的翻译。从以原文为中心的等值论来看,这种版本理解的翻译是忠实于原文、尊重原作的。 从语境的角度来看,歌词在原文中起着特殊的作用,译者希望达到特殊的效果。首先,“唐红”对应的是《名侦探柯南》电影版《唐红的恋歌》的中文翻译。而且,原文的“君との想いつなげて/川の流れに祈りを込めて”并不意味着歌唱版的“祈求有缘你与我在此同游”。如果放在影片的情节中是:女主角远山和叶为了让平次选择她,所以独自练习竞技歌牌,并站在渡月桥上,对着河水诉说自己的爱慕的场景。这里给读者带来更加身临其境的体验。从功能主义翻译理论的目的论来看,必须根据翻译的目的来确定翻译理论。理解版的中文翻译将翻译的目的与读者的特殊情况联系起来,即大多数读者是动漫观众。因此,《渡月橋~君 想ふ~》的中文版本是使用功能主义翻译理论的理解版本。
《火影忍者》的漫画总销量为1.35亿册,使其成为平成时代销量第三高的漫画。当《火影忍者》完结时,中央电视台甚至都报道了这一消息。在日本网站AnimeAnime进行的代表平成时代日本漫画的投票中,它排在第七位。其最著名的主题曲《青鸟》,由生物股长演唱,非常受中国观众的欢迎。这首歌的中文译文也有不同的版本。
原文:飛翔いたら 戻らないと言って/目指したのは 蒼い蒼いあの空。
「悲しみ」はまだ覚えられず /「切なさ」は今つかみはじめた。
歌唱版:展翅高飞之间 便能到达梦的终点/铭记一直向前 属于我属于我蔚蓝的天。
名作悲伤的滋味 不曾真的理解/品尝过往的苦涩 也不停探寻此刻。
理解版:如果振翅高飞 我说过我不会回来/目标是那蔚蓝的蔚蓝的天空。
还没记住那份悲伤/就开始了解到了苦闷。
这首歌曲的主题是热血系,传达友谊、努力和责任的精神。歌唱版的中文译本是目前中国最常用的中文版本。这位翻译者也是第一位用中文翻唱这首歌的歌手。译文与原文完全一致。虽然是演唱版本,但对于原文的意思也有很好的翻译。特别是最后两句,与理解版的“还没记住那份悲伤/就开始了解到了苦闷”相比,更能体现动画的主题。这首主题曲所对应的动漫故事情节是佐助和他身后的大蛇丸势力开始蠢蠢欲动、阴谋开始显露的危险时期。“名作悲伤的滋味 不曾真的理解/品尝过往的苦涩,也不停探寻此刻”,这一翻译与动画的内容相吻合,主人公看似是一无所知的青少年,却已经经历了分离,但他们仍然在继续前进。
《新世纪福音战士》是日本动画史上的一个里程碑,被公认为日本历史上最好的动画之一。2009年7月,《新世纪福音战士》被文化事务局选为最具代表性的动画。在日本网站AnimeAnime进行的代表平成时代日本漫画的投票中,它被排在第十位。《One last kiss》是2021年发布的最新主题曲,互联网上有许多衍生/翻译版本。 这首歌的特别之处在于,每一句歌词都是要对不同的主人公说的。 这是一首主角碇真嗣写的告别歌。
第一部分原文:初めてのルーブルは/なんてことはなかったわ/私だけのモナリザ/もうとっくに出会ってたから。
第一首歌词是献给绫波丽的。卢浮宫博物馆与动漫中的NERV基地相对应,都是金字塔形。蒙娜丽莎对应的是绫波丽,指代女神的笑脸。而真嗣在进入基地之前就已经见过了绫波丽。
第二部分原文:「写真が苦手なんだ」/寂しくないふりしてた/まあ そんなのお互い様か/誰かを求めることは/即ち傷つくことだった。
中文版:你总说“我不擅长拍照”/一直以来我都在假装不寂寞/但其实在这方面我们都一样/如果谁去找了对方/就会徒增伤痕。
这一部分的歌词是献给明日香的,因为明日香不擅长摄影。也就是说,译文的“你总说”提供了第一句的主语,一个动漫观众熟知的故事。最后两句的中文译文也是动画中明日香对真嗣说的原话。这进一步表明,该译本是针对动漫观众的,很好地运用了功能主义翻译理论的目的论,但歌词内容并没有为了形式而被刻意牺牲,叙事也符合动漫观众的期望。
由于中日交流,日语歌曲已经成为当今年轻人了解日本的一个窗口。本文旨在加深对日本动漫歌词汉译的理解,并在德国功能主义翻译理论的基础上开辟新的视角。本文从日本动漫歌词的角度出发,首先将日本动漫歌词分为治愈系、浪漫系、热血系和新世纪音乐系四个主题,总结了日本动漫歌词的语言特点,并归纳了日本动漫歌词的文化特点。还简要介绍了德国功能主义翻译理论及其发展的四个阶段,强调了其在翻译中的重要性,并阐述了德国功能主义翻译理论对中国翻译理论的影响及其运作。
最后,通过分析德国功能主义翻译理论在日本动漫歌词中的实际翻译运用效果得出了以下结论。功能主义翻译理论为理解和翻译具有原始主题背景的特殊歌曲,如动漫主题曲,提供了有效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方法。所以,在翻译文本时应根据译者的不同功能和目的,并结合自己的文化和审美意识来选择翻译理论,以使翻译文本更符合目的国文化和传播的方式,同时也对译者的翻译水平提出更高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