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农村金融建设 提高中小银行服务水平

2022-02-13 14:32
环渤海经济瞭望 2022年9期
关键词:金融服务体系农村

谭 涛

一、前言

农村金融服务质量,对于发展农村经济、实现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农村中小银行作为农村金融体系的主体,理应意识到自身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中的关键作用。完善农村金融服务机制,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环节,也对农村中小银行的经营管理提出更高要求。农村中小银行要认识到优化金融服务体系的重要意义,结合自身情况与农村金融市场的特征,总结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有效策略。本文从农村中小银行的角度出发,首先分析了完善金融服务的多项意义,随后分析了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多条路径。

二、优化金融服务的意义

(一)客户层面

农村中小银行重视客户因素的作用,围绕客户完善金融服务体系,体现金融服务的价值。农村中小银行面对的客户群体受教育程度较低,对金融服务的意义理解不够深刻,间接抑制金融业务的深入拓展。完善金融服务模式,意味着农村范围内的客户群体对金融服务的理解更加全面,有利于农村中小银行开展各类业务,也为农村中小银行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从普惠金融的角度出发,优化金融服务模式,进一步满足客户群体的实际需求。农村中小银行要意识到客户群体需求对金融机构的影响,通过提升金融服务质量,吻合客户层面对金融服务的要求。

(二)微观层面

农村中小银行作为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主力军,秉承公益性原则提供金融服务,促进农村领域的资源公平分配,体现农村中小银行的价值和作用。农村中小银行应当意识到金融服务的关键作用,着重解决金融服务中的问题。在农村金融服务领域实现合力效应,共同应对农村金融服务的种种难题,促进金融服务在不断深入。农村中小银行以完善金融服务为目的,不断优化金融服务网络,提供更丰富、更优质的金融产品,进一步体现农村中小银行的“普惠金融”属性。通过完善金融服务,多角度保证农村中小银行的服务质量,从农村中小银行“微观”角度体现服务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推动农村金融服务信息的共享和互通,为完善农村金融服务的细节奠定基础。

(三)中观层面

农村中小银行的长久经营,必须以有序可靠的发展环境为背景。基于现行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加入软件硬件设施,为农村金融服务的拓展提供技术支撑,同时保证农村金融服务的实际效率。制约农村金融服务质量进一步提升的重要原因之一在于设施布局不到位,传统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并不注重现代化设备的作用,以实体网点作为主营模式,服务覆盖能力一般。由于农村环境复杂,金融服务网络很难涉及到山区,间接降低金融服务效率。长此以往,农村金融服务效率较低,农民可供选择的支付服务手段不多,导致金融服务模式陷入呆板局面。完善农村金融服务,意味着农村范围内的服务网点密度更大、服务类型更多,更好地适应农村复杂环境。另一方面,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与农村征信机制关系密切。农村居民通过农村金融服务机制,掌握农村经营主体以及个人的金融信息,金融信息更加透明,同时增强了农村居民的数据信息意识。农村居民借助金融服务模式,更加重视数据信息的关键作用,确保农村金融服务安全稳定。另一方面,农村金融服务的运转模式更加灵活,很多与金融服务相关的中介机构逐步兴起,为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注入活力因素。

(四)宏观层面

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顺畅运转,与优质的农村金融服务秩序关系密切。国家针对农村金融服务特征,拟定一系列方针政策与法律,统筹管理农村金融服务事宜,为农村金融市场注入更多的“公平”“公正”因素。农村金融市场更加科学合理,促进农村金融资本的良性运转。开展农村金融服务时,需要发挥专业金融机构的关键作用。与此同时适当给予金融机构补贴,助力推广农村信贷产品。

三、农村中小银行工作路径

(一)有效利用政策

近年来,国家在农村金融服务领域制定了诸多政策,例如构建“三档两优”存款准备金利率框架,针对农村金融机构优化存款准备金政策。农村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利率明显低于大型、中型商业银行,农村中小银行在“三档两优”政策支持下,最大限度弥补揽储业务的成本劣势,与此同时获得更大规模的金融供给量。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人民银行针对农村金融机构群体加大再贷款额度,农村中小银行获取资金支持的成本更低,使得农村中小银行更好地服务于实体经济发展进程,提升实体经济的融资规模。在“三农”政策背景下,国家不断出台支持农村金融发展的政策。在保持并继续实施农村领域关于普惠金融的政策前提下,注重发挥政府性融资的担保作用,为农村金融机构提供费用补贴。因此现行农村中小银行的优惠政策涉及到补贴、税收等多个方面,扶持体系进一步完善。在优惠政策“组合拳”的支持下,鼓励金融机构在镇、村级单位开展网点并拓展服务网络。关于农村中小银行的监管政策,凸显并强调差异化的特征,发挥监管政策的有效作用,体现差异化政策的优越性。在差异化考核模式中,融合激励机制和免责机制的作用,提升金融机构的责任意识,在优化金融机构服务模式的同时,避免金融机构的后顾之忧。由此可见农村中小银行优惠政策涉及到货币、监管等多个领域,形成优惠政策的“组合拳”效应,为农村中小银行更好地服务于基层市场奠定良好基础,推动农村金融事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二)吻合“乡村振兴”准则

农村中小银行经营方式灵活,充分适应农村经营环境,适应性层面的优势明显。农村中小银行要善于应用“天时、地利、人和”,秉承扎根基层、扎根村镇的原则,在金融体系中找准机构定位,充分利用差异化定位的特征,将每一项基层金融工作做精做细,提升农村中小银行服务质量。农村中小银行要准确定位服务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与主导产业发展方向,确保战略定位得当、经营路线准确。农村中小银行要将县域、社区和“三农”要求摆在非常重要的位置,做好机构融资成本管理,发挥机构在支农体系中的重要作用。农村中小银行要落实监管要求,掌握所在地区的实际金融需求,使得农村中小银行更好地吻合“乡村振兴”政策的精神和要求。农村中小银行拟定经营方案时,需要注意农户和产业的重要作用,将其作为设计金融产品的出发点,由此推动金融产品的创新。农村中小银行要深入基层市场,调研市场金融需求并掌握当地的产业布局特征,确保金融产品与当地产业发展需求吻合。农村中小银行将业务触角拓展到助学贷款、创业担保贷款等领域,为广大农户的求学、就业、创业等行为提供金融支撑。农村中小银行要善于利用国家颁布的扶持政策,推动政府、金融与担保部门之间的沟通合作,推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落地生根,为新型主体的融资、经营与发展提供重要支撑。针对新型农业主体采取差异化政策,覆盖信贷准入、利率、授信审批等多个环节,注重扩大信贷服务范围。例如农村中小银行在定位当地农业产业特色基础上,加大贷款扶持力度,促进金融领域的深化创新,为农村领域的经济繁荣提供重要支撑。事实上农村中小银行扮演着支农主力军的角色,也为完善农村金融体系指明方向。

(三)发挥新技术作用,促进金融产品升级

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为农村中小银行推动金融服务升级提供了重要支撑。诸多金融产品与大数据、物联网等先进技术融合,通过增加产品技术含量提升附加值,使得金融产品被更多的农户认可,也为农村金融领域的创新提供重要动力。当前大型国有银行纷纷加入农村市场,定位农村客户市场需求并推动数字化产品。例如国有银行开发惠农金融APP,为金融服务加入数字化因素,推动金融业务快速渗透到农村市场。农村中小银行面对国有银行的竞争不能消极,应当加强自身内功并综合分析自身运作模式,注重定位农村中小银行的经营优势,在农村金融市场竞争中占据先机。农村中小银行要定位重点服务区域,提升金融机构服务能力,发挥创新因素的驱动力作用,不断弥补经营体系中的薄弱环节。农村中小银行认识到金融服务体系的关键作用,优化金融服务供给侧,优化金融产品体系和服务模式,提升金融服务体系的实际效力,为客户体系提供优质服务。农村中小银行在在金融服务优化创新过程中,始终秉承“因地制宜”的原则,注重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推动构建金融科技体系,为金融服务体系注入更多现代化因素。农村中小银行俄围绕金融服务的要求,构建信息化业务系统,实现信息技术手段的“赋能”效应,进一步提升金融服务体系的运转效率,业务水平自然水涨船高。农村中小银行注重“三农”金融服务的关键作用,彰显金融服务的综合属性,农村中小银行的服务体系综合性、特色性更强,为优化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奠定基础。

(四)完善服务网络

乡村振兴离不开资金的支撑,部分农村地区可能存在资金短缺情况,影响金融服务的拓展以及“乡村振兴”的深入推进。农村中小银行以优化金融服务为契机,不断改进产品供给模式。针对地方特色农业和集体经济加大金融创新力度,推出新型融资产品和服务模式,打通农村范围内的资金流通桎梏,打牢乡村振兴产业基础。秉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原则,推动金融服务与农村生态的融合,在环保领域提供金融服务,促进农村地区的污染防治与环境优化,提升农村环境和谐度。与此同时加强金融知识的宣传与普及力度,使得农村居民认识到信用观念的重要作用。借助金融服务模式优化农村金融环境,逐步补齐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中的短板,确保产品供给准确到位,为现代化农村建设提供重要支撑。金融服务还要关注到农村居民生活质量,针对农村居民的需求提供金融理财产品,促进金融资产的保值与增值,使得金融服务惠及更多群体。金融服务优化并非一蹴而就,需要加大服务网点布局密度,在农村范围内推广自助服务设备,打通农村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完善金融服务意义深远,与乡村振兴的基本要求吻合。农村中小银行在完善基层金融服务方面做出了很大贡献。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中,积极探索并总结了金融帮扶、消费帮扶等多种方式,为全面脱贫奠定坚实基础。在乡村振兴的整体基调下,农村中小银行的优化金融服务之路仍然漫长。在巩固现有金融服务成果的同时,提升金融服务的针对性。针对经济基础相对薄弱的村落与经济主体加大金融服务力度,不断提升这部分群体的造血能力。

(五)完善主体治理机制

当前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处于发展机遇期,农村中小银行应当把握有利时机,加快金融服务体系改革力度,提供优质农村金融服务,支持农村产业发展。围绕农村金融服务的要求优化公司治理机制,从容控制金融服务中的风险因素。农村中小银行要重视股东股权问题,提升经营规范度,有效控制涉农贷款风险因素,定位涉农贷款风险原因,为拟定涉农贷款策略提供重要依据,实现优质的风险控制效果,化解风险因素不利影响。农村中小银行将市场化竞争机制引入到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中,发挥激励机制的作用,不断增强资本实力和针对农户、小法人单位的金融服务能力。农村中小银行要准确领会乡村振兴原则,积极贯彻落实国家在农村金融服务领域的各项方针政策,围绕乡村振兴的要求改革自身运营模式。例如农村中小银行围绕乡村振兴的要求,设置委员会或者工作专班,将工作责任具体到每个部门,提升农村中小银行的联动效应,共同贯彻落实乡村振兴的相关要求,体现农村金融服务机制的时代价值。

四、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中的数字化探索

(一)网点轻量化

农村中小银行重视营销业务,将自助渠道作为金融服务体系的重要环节,释放金融服务网点的生产力潜力,提升银行人力资源的使用价值。因此农村中小银行应当将自主网点作为金融服务体系的重中之重,实现自助服务的“赋能”效应,也为农村中小银行开展营销服务提供更多人力支撑。

(二)流程专业化

农村金融服务流程与数字化理念的融合,有效减轻农村中小银行的经营负担。农村中小银行秉承“因地制宜”的原则,统筹分析银行运营条线的特征与管理模式,推动农村中小银行业务体系创新。农村中小银行将前台、中台、后台三项业务融为一体,推动金融服务与改革创新的融合,发挥数字化技术对业务流程的在再造作用。农村中小银行借助数字化技术建立风险防控模式,全面提升客户群体的体验效果。

(三)服务场景化

农村中小银行总结客户服务场景,推动数字化模式与服务场景的融合,为农村客户提供优质服务场景,由此构建属于农村中小银行自己的“开放银行”。这种模式实际上吸收了直销银行的部分特征,面向广大小微客户提供账户管理和资金存管服务,小微客户群体享受到更优质灵活的金融服务。农村经济环境中的优质企业,同样可以参与到金融服务的供应链体系中,逐步盘活农村经济。

(四)完善授信制度

农村中小银行在经营过程中不要单方面重视客户的拓展,还要重视对现有客户的服务问题。例如农村中小银行提供在线融资服务并构建在线贷款模式,为农村市场主体业户的融资贷款提供诸多便利,促进农村经济趋向活跃。针对服务区域内的企业,使用数字化技术建立授信模式,掌握农村中小银行客户群体的信用状况,保证农村中小银行资金健康度,有效推动农村中小银行的数字化转型,真正完善农村金融服务。

(五)线上线下联动

农村中小银行服务体系充分利用线上技术,与线下环境的实体服务网点融合,拓展农村中小银行的服务场景。农村中小银行要有解放思想、突破革新的意识,合理划分部门条块职责,促进多种支付方式与农村中小银行业务的融合。在农村金融服务领域建立资金清算系统,有效统一全国农村中小银行机构的业务结算体系,拓展支付结算业务的场景范围,完善支付结算服务网络,为农村客户提供多样化的服务模式。

五、结语

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完善并非一蹴而就,需要农村中小银行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总结。农村中小银行要善用相关政策,积极发挥数字化技术的作用,多方面探索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有效措施,促进农村金融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金融服务体系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三农”和普惠金融服务再上新台阶
让金融服务为乡村振兴注入源头活水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协力推进金融服务乡村振兴
构建体系,举一反三
前海自贸区:金融服务实体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
在农村采访中的那些事
赞农村“五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