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汉时期传统汉舞的渊源、价值及其发展策略

2022-02-13 14:10赵峰张玉李树梅
当代体育科技 2022年33期
关键词:徐州舞蹈传统

赵峰 张玉 李树梅

(1.南京财经大学体育部 江苏南京 210046;2.齐鲁师范学院体育学院 山东济南 250200)

楚汉文明是我国古代历史长河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徐州地处苏、鲁、豫、皖四省交界处,古称彭城,作为汉高祖刘邦的故里,曾是汉代皇室的主要封地区域,可将其视为楚汉文明之滥觞[1]。由于此种特殊的历史发展轨迹,加之得天独厚的人文与地理环境,其文化渊源融合了多元文化,形成了徐州地区特有的楚汉文化风貌,同时也造就了各种气势恢宏、内涵深厚的楚汉风俗体育文化活动,汉舞便是其中一种具有广泛群众基础和丰富的文化内涵的民俗体育活动,该舞蹈充分展示了徐州地区的楚汉文化底蕴,同时彰显了徐州地区特有的粗狂硬朗、奔放豪迈的人文精神。笔者对徐州地区汉画像石、各类汉墓的原始图像史料以及当代流行的民间传统体育舞蹈等进行了探究,以期挖掘我国传统汉舞的深厚体育文化内涵与价值,彰显徐州地区楚风汉韵的地域文化特色,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之荣光。

1 汉舞的历史渊源

随着历史的发展,两汉时期成为中国各民族来往密切,对外交流活跃的历史时期,汉代舞风开始展现出丰富多彩的兼容性,汉舞的渊源也由此开始。汉代舞风的形成,既与其社会文化的浸润有关,又与汉王朝自身的审美取向相为表里。《汉书·武帝纪》记载,“(元封)三年春,作角抵戏,三百里内皆观。(元封)六年夏,京师民观角抵于上林平乐馆”,由皇家组织的歌舞、杂技、武术、剑舞等项目演出规模盛大,吸引了京城内外甚至数百里内的民众前来观看,可见汉舞泱泱壮美的艺术魅力[2]。

至汉武帝时,大汉王朝逐渐繁荣强盛,此时,来自民间的诸多歌舞与外国丰富多彩的文艺表演越发融合。此后,自周而唐的2000年间,汉舞传承有序,不断完善。宋代以来,城市商业繁荣,行会制兴起,民间舞蹈充分发展,城市中开始出现专门表演文体娱乐活动场所的勾栏、瓦舍,民间文艺表演更是将音乐、舞蹈、武术、刀剑与杂技等多种民俗文体技艺综合一起,汉舞的发展在唐宋时期达到顶峰。直至蒙古人南下,元朝建立,汉族人口被大量屠杀,原有的社会体系濒临崩溃,汉舞开始逐渐走向衰亡。

汉舞的历史可谓源远流长,然而由于历史的变迁,现如今诸多传统汉舞的原貌已无从考据,但仍有部分散落于民间。汉舞的历史是多元文化诉求在不断冲突、相互融合中逐渐形成的多元文化综合体,在华夏文化史中,汉舞是继先秦乐舞之后又一座历史文化发展的丰碑,它以包容、大度、壮阔的艺术风格永载中华文化史册。

2 汉舞的体育文化特色

2.1 气势壮阔磅礴

徐州自古以来便是兵家必争之地。汉高祖刘邦那首慷慨、悲壮的《大风歌》更是赋予了徐州舞蹈气势豪迈、刚劲有力、武舞技艺结合的特殊风格[3]。《史记·高祖本纪》记载刘邦本是徐州沛县一介草民,来自社会底层且以好楚歌、楚舞而闻世,又有“以布衣提三尺剑取天下”的民间佳话,不乏楚风豪迈粗犷之气魄;在广为流传的楚汉战争中,刘邦用四面楚歌动摇并摧毁了西楚霸王项羽士卒的军心。流传至今的徐州民间舞蹈呈现出气势高昂,情感豪迈、热情的特点,给人以强烈的感官刺激,既有古代战争遗存的磅礴痕迹,又有新时代徐州地方喜庆、宗族文化的民俗色彩。此外,徐州地区现流行的汉舞中还有以兵器、拳脚武术、杂技表演为主的舞种,如丰县的花棍舞从古代棍棒的护身术演化而来,动作运用面打、插花打、转身打、多人混打、男女对打等,舞蹈动作有张有弛、惊悚悬念,且用力生猛,依稀可见大汉的壮阔遗风。

2.2 注重传统礼仪

徐州距离儒家思想发源地山东曲阜约150km,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及其弟子经常到古彭城地区游学、传道。汉朝建立后,儒家思想由于特定的政治环境而发展至独尊的地位,儒家的传统礼仪思想在汉王朝得以大行于世,作为徐州地区楚汉文化组成部分的汉舞也不可避免地承袭了儒家注重礼仪的特点。以舞来表达礼仪之情的形式在汉代一度盛行,这也是汉舞所展现出的特殊魅力。例如,沛县的崔寨龙舞,起舞前要给龙上香,接着盘龙放炮磕头,三跪九叩,敲锣打鼓请龙出殿,然后开始走街串村进行舞龙表演[4];邳州竹马舞、落子舞每年都要举行隆重的传统祭拜仪式,所有参与舞蹈表演的人员都要集中起来进行驾屋参驾,焚香祈祷,以表达对先人的尊重之情。

2.3 内容求新求异

悉数历史长河中徐州地区的汉舞,始终在广泛吸收中国南北地区的不同文化元素,不断丰富、发展内容与表现形式,开拓新的形态与内涵,这也使得徐州地区当代民间舞蹈既有南方舞种抒情、柔美的雅风,同时也散发出北方舞蹈剽悍、强劲的精神风貌。例如,根据当地民间艺人口述得知,邳州市的竹马舞与宋朝时金人长期屯兵于当地有关,金兵擅长骑术、马战,经常在湖边练兵、驯马、狩猎,当地竹马舞在此历史背景下应运而生,同时也反映出徐州地区人民保家卫国,抵御外族侵略的坚韧民族气节。清末明初时,为适应北方人的审美趣味,徐州铜山当地人民完善了本地民俗麟子舞的表演形式,将伴奏的乐曲改为《十面埋伏》,一改原有舞风的儒雅之气。正是徐州地区当代民间舞蹈的不断求新求异,使得汉舞呈现出造型多变,舞姿多样的地域文化特色。

2.4 文化色彩多元

历史的长期积淀,加之汉舞兼收并蓄的包容性,使得徐州地区现当代民间舞蹈的文化价值呈现多元色彩的特征。其中,体育舞蹈类,如邳州的假马舞,场面气势磅礴,表演时亦是结合了武术动作与套路,舞者动作矫健,身手敏捷,因此民间也称之为武会。汉舞中也不乏展现生活风俗类的舞种,如《后汉书·祭祀志》中记载“舞者象教田,初为芟除,次耕种,芸褥,驱雀,及获刘,春簸之形,象其功也”[5]。汉代祭祀用的祭祀舞《灵星舞》则是模仿汉朝农民耕作的舞蹈,此种直接源于生活、表现民间生活的舞蹈形式彰显出汉舞贴近民风的朴素风格,无不散发出徐州地区民风质朴的气息。实地调研中,通过深入徐州实地考察以及对当地民俗艺术家的口述整理,发现汉舞的多元文化色彩,无不在各类型汉舞舞种中展现得淋漓尽致。

3 楚汉时期传统汉舞的价值

3.1 传统汉舞的身体审美价值

体育在人类漫长的社会实践中被创造,而镌刻在人身体上的体育文化与审美价值,也包含着随体育审美的推进而嵌入人们审美体验中的幸福感与健康之美[6]。研究发现,徐州地区汉画像石中的图像对于研究汉代身体审美文化有着较高的史料价值。张衡的《舞赋》中记载“美人兴而将舞,乃修容而改袭”[7],两汉时期人们将“杨柳细腰”视为身体美的标准,这与秦朝时期性别制确立后所产生的性别文化有着极为密切的关联。先秦时期,男性主导了社会的各个方面,故将力量、健美、刚强视为男性美,而将苗条、温柔、婉约视为女性美,细腰、长身所带来的温柔与顺从的女性特质正是当时乃至于后世性别观念中对女性身体审美的理想范式[8-9]。如果没有专门的身体练习与良好的生活饮食习惯,很难达到“舞者”的要求。因此,汉舞在追求审美趣味的同时也折射出了汉代人对健康的追求[10-11]。从大量原始史料及图像资料来看,修长秀美的身体形态与纤细的腰围是楚汉舞蹈共同的审美特征,由此可见,汉舞在我国体育文化历史中具有重要的审美价值。

3.2 传统汉舞的休闲娱乐价值

舞蹈是汉代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文化娱乐活动,无论是贵族、文人雅士,还是乡间农夫,都有观舞、习舞的习惯,徐州地区汉代画像石的百戏图和乐舞大部分内容都是对民间杂舞的描绘。乐舞百戏作为人们日常娱乐消遣的主要活动,充分体现了汉代人积极乐观、包容大度、不断创新的中华传统体育精神与风貌[12]。徐州地区民间有“齐童唱兮列赵女,坐南歌兮起郑舞”的传统,此种群众性的歌舞是汉代民间愉悦心情、自娱自乐的一种情感表达[13]。此外,两汉时期的汉代舞蹈在一定意义上挣脱了等级尊卑的传统礼乐束缚与禁锢,这使得民间汉舞文化进一步发展成为汉代各阶层日常必须的精神文化需要[14],娱乐消遣之外,也在一定程度上塑造了汉代社会以舞抒怀的特殊文化风貌。由此可见,汉舞体育文化具有重要的休闲娱乐价值。

3.3 传统汉舞的文化教育价值

礼乐制起源于中国殷商时期,伴随着历史的演变,其逐渐发展成为贯穿社会各方面的成熟道德内涵标准与典章制度。“汉高祖刘邦称帝后,充分意识到秦朝施行暴政的惨痛教训,而儒家礼乐思想则逐渐发展成为顺应国家统治需要的主流思想,在儒家思想的推动下,礼乐制以一种更加符合时宜的姿态出现在中国历史舞台[15]。礼乐制通过教化作用,引导人们向善、知礼节,从而造就正人君子,重塑传统社会文化制度,进而达到巩固国家政权统治,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目的。在儒家思想的影响下,两汉时期人民的生活态度、思想观念与文化审美均发生了巨大转变,在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治背景下,由君王推崇的雅乐与俗乐的兼容并包,和谐统一,发展成为两汉时期特有的社会礼乐制度,成为后世礼乐文化传承发展的重要形式,而所蕴含的文化内涵与教育意义无不包含于汉舞之中[16]。时至今日,儒家思想中的诸多传统礼仪与教义仍然在当代学校教育中被广泛运用,其博大精深的教育内涵一直是中华民族最为宝贵的民族财富之一。

4 传统汉舞的发展策略

4.1 加强与徐州地区楚汉文化产业的有机融合,实现楚风汉舞产业化

依托其独有的楚风汉韵,逐步推进徐州地区现当代民间汉舞积极融入徐州地区楚汉文化产业发展之中。建议以立法形式尽快出台各项扶持性政策法规,加大对徐州地区民间汉舞专项资金的投入力度,重点保护当地现存的汉舞传统风俗与遗迹,大力挖掘汉舞中存在的现代商业价值,不断拓宽徐州地区民间汉舞产业化之路。此外,应吸引更多的海内游客来休闲、娱乐、消费与观摩,全方位领略楚汉文化的魅力,使汉舞体育文化得以发扬光大,彰显徐州楚风汉韵的历史文化特色,真正实现“秦唐文化走西安,明清文化看北京,楚汉文化逛徐州”的汉舞体育旅游战略发展目标。

4.2 注重形式与功能转化,推进汉舞大众化与教育化

汉舞的体育文化内涵极其丰富,同时也适合于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身份的人群,因其特殊的舞蹈形式,内容涵盖了武术、舞蹈、技巧等,有针对性地对其舞蹈形式与内容进行了合理改编,将其作为中老年人群日常体育锻炼的方式。除此之外,由于汉舞中蕴涵着深厚的教育价值,要注重推进其教育化进程,教育部门与文化部门可联合一起,大力挖掘、开发汉舞的现代教育价值,如开展传统汉舞进校园活动,校园汉舞体育文化节等,让学生在培养汉舞学习兴趣的同时,接受汉舞所蕴含的传统礼仪的熏陶,在陶冶、放松身心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文化教养,从而传承汉舞的传统体育文化。

4.3 树立楚汉体育舞蹈文化品牌,彰显徐州楚风汉韵区域文化特色

作为徐州特色的汉舞要始终坚持鲜明的个性特征,牢牢把握楚风汉韵的独特风格,突出楚汉文化的特色,舞出徐州地区楚风汉韵的大汉雄风。要注重树立徐州楚汉体育舞蹈文化品牌,以政策法规的形式建立完善徐州地区民间体育舞蹈文化的有效对话机制,促成民间体育舞蹈与楚汉文化的良性融合互动,共同致力于传播、推介楚汉传统汉舞体育文化工作。应鼓励加大对徐州地区传统汉舞的研究,将汉舞体育文化更多地还原到人们的现实生活之中,努力使徐州发展成为国家级楚汉体育文化区,真正树立起楚汉体育舞蹈文化品牌,在凸显汉舞的独特性与存在价值的同时,积极传播与弘扬楚汉传统汉舞体育文化,彰显徐州楚风汉韵的区域文化特色,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之荣光。

5 结语

汉舞是一种具有广泛群众基础和丰富文化内涵的民俗体育活动,它能够充分展示徐州地区的楚汉文化底蕴,彰显徐州地区特有的粗狂硬朗,奔放豪迈的人文精神。汉舞呈现出气势壮阔磅礴、注重传统礼仪、内容求新求异、文化色彩多元的楚汉文化特色。同时兼具重要的身体审美、休闲娱乐、文化教育等价值。应加强与徐州地区楚汉文化产业的有机融合,实现楚风汉舞产业化;注重形式与功能的转化,推进汉舞大众化与教育化;树立楚汉体育舞蹈文化品牌,彰显徐州楚风汉韵区域文化特色。

猜你喜欢
徐州舞蹈传统
疫散待春回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爆笑三国 第三回 三让徐州
徐州过年纪实
苏翠2号梨在徐州的引种表现及配套栽培技术
学舞蹈的男孩子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舞蹈课
老传统当传承
校园舞蹈 多姿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