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 琦 林少喆
(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员会,蚌埠 233001)
2022年1-11月,淮河流域(含山东半岛,下同)共发生6次强降雨过程,累计降雨量761.5 mm,较常年同期少10%;降雨时空分布不均,呈“北多南少”格局,受此影响,沭河发生1次编号洪水,中运河、新沂河、小清河等河流出现短历时超警戒过程,流域河南、安徽、江苏等地出现两次阶段性旱情,汛涝旱台轮番侵袭,水旱灾害防御形势严峻复杂。
(1)降雨时空分布不均,部分地区雨量多强度大。淮河流域降雨空间分布呈“北多南少”格局,沂沭泗河水系和山东半岛地区降雨量显著偏多,淮河水系显著偏少;汛期(5月15日至9月30日)累计降雨量511.6 mm,其中淮河水系373.5 mm、少39%,沂沭泗水系、山东半岛628.5 mm、803.2 mm,分别多6%、60%,降雨量由南向北呈现递增趋势。流域1-3月降雨量较常年同期偏多2成多,7月基本持平,4-6 月偏少近4 成,8-9 月偏少6 成多,5 月降雨量仅7.9 mm,为历史同期最少。
(2)汛清总体平稳,沭河发生1次编号洪水。3月,淮河发生罕见春汛,干流明显涨水,息县、淮滨、王家坝、鲁台子4站最大流量均为历史同期最大。入汛后,淮河干流王家坝站最高水位23.66 m、正阳关站最高水位18.80 m,均低于警戒水位,洪泽湖水位基本控制在汛限水位以下运行;沂沭泗河水系沭河重沟站洪峰流量2 240 m3/s,沭河发生2022年第1号洪水;新沂河沭阳站最高水位9.57 m、超警戒水位0.07 m,洪峰流量3 190 m3/s;中运河台儿庄闸上站最高水位28.80 m、超警戒水位1.30 m,洪峰流量1 970 m3/s。流域汛情总体平稳可控,未发生较大洪涝灾害。
(3)干支流来水量偏少,湖库蓄水不足。1-11月,淮河干流息县-吴家渡河段来水量21.4 亿~112.7 亿m3,主要支流洪汝河、沙颍河、涡河、史灌河、淠河来水量5.0 亿~16.3 亿m3,较历史同期分别少41%~57%、21%~72%;沂沭泗河水系沂河、新沭河、老沭河来水量分别为26.1亿m3、17.4亿m3、4.1亿m3,较历史同期多3%~160%。截至12月1日8 时,淮河流域大型水库蓄水量52.7 亿m3、较年初少34.4%、较常年同期少5.1%;洪泽湖、南四湖、骆马湖等主要湖泊蓄水量43.69亿m3、较年初少33.3%、较常年同期少2.3%,湖库蓄量相对不足。
(4)阶段性旱情明显,局部地区受灾严重。受降雨偏少、持续晴热高温以及夏秋农业用水高峰等多重因素影响,流域河南、安徽、江苏等地阶段性旱情显现。4月至6月下旬,流域降雨量较常年同期一度少60%,淮河上游、淮北至沂沭泗河水系等部分地区出现中度-重度气象干旱;8-9月,流域降雨量严重偏少,淮河以南地区、沿淮中游再度出现较重气象干旱。据统计,2022 年流域河南、安徽、江苏3 省均出现不同程度农业旱情,特别是8 月作物受旱面积一度高达1 520万亩,局部地区灾害损失严重。
(1)加强组织领导,压紧压实“责任链”。组织召开淮河防汛抗旱总指挥部(以下简称淮河防总)2022 年工作视频会议和淮委水旱灾害防御工作会议,及时调整淮河防总组成人员,系统谋划2022年水旱灾害防御工作主要任务,统筹部署防汛抗旱重点工作。制定印发《淮委2022年水旱灾害防御汛前重点工作清单》,逐项明确防汛备汛重点工作,落实责任部门(单位),设置完成时限,从严从细压实水旱灾害防御工作责任。强化值班值守和会商研判,3月及时启动应急值班,全力应对流域汛情;汛期严格执行24 h值班带班制度,扎实做好强降雨防范和旱情应对等工作。防汛关键期,委领导坚持降雨全过程滚动会商,坐镇指挥调度。2022年以来,共组织会商50余次,启动水旱灾害防御应急响应5次,其中洪水防御Ⅳ级响应4次,干旱防御Ⅳ级响应1次。
(2)扎实防汛备汛,主动下好“先手棋”。统筹水旱灾害防御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以“线上+线下”形式组织开展流域汛前检查,督促流域4省和沂沭泗局及早消除风险隐患、全面做好防汛备汛。立足以练代训,精心组织山东、江苏两省水利厅及沂沭泗局开展2022年沂沭泗河洪水模拟调度推演,提升了防汛调度水平和实战能力。完善方案预案,编制印发《淮委水旱灾害防御应急预案》,将预案启动条件由“过去完成时”变为“即将进行时”,实现关口前移;编制南四湖、骆马湖及新沂河超标准洪水防御预案,修订完善淮河流域河道、大型水库汛期调度运用计划和淮河流域防洪工程图,不断夯实基础,为开展水旱灾害防御工作提供有力支撑。深入开展隐患排查,排查整治妨碍河道行洪突出问题198 个,跟踪督促77 处穿破堤工程施工进度,督促整治水库、水闸、堤防安全度汛隐患562个,督促完成水毁修复项目374处。
(3)紧绷“四个链条”,牢牢把握“主动权”。密切监视流域天气变化和雨水情发展态势,针对每次强降雨过程,及时预测降雨分布、降雨总量,持续跟踪模拟产流汇流及演进过程。加强与流域气象中心、4 省水文部门会商沟通,滚动预测预报淮河干流、沂沭泗河及关键性控制断面的洪水总量、洪峰、流量过程,及时发布洪水预警。充分利用淮河洪泽湖以上流域调度一体化系统,对不同调度方案进行充分预演,提前分析研判防洪风险隐患,精准采取调度措施,科学调控主要控制站点洪水。紧盯防汛薄弱环节,指导地方和沂沭泗局预置抢险队伍、物料,强化抢险组织和技术支撑,制定印发淮委2022年水旱灾害防御工作组、专家组名单,组建水旱灾害防御专家库,做足各项应对准备。2022 年以来,淮委共计发布水情预警15 次,发布水情气象预报220余期;向流域4省和沂沭泗局发出通知14份,有针对性地指导协调地方做好强降雨过程防范、旱情应对、水库安全度汛等工作;共派出9个工作组25人次,分赴流域各省协助指导做好水旱灾害防御各项工作。
(4)依法科学调度,全面打赢“主动仗”。针对2022年强降雨中心位于沂沭泗河水系,精准指导,有效应对梅雨期强降雨、202203 号台风“暹芭”强降雨等多次涨水过程。先后发出115 份指令调度沂沭泗直管工程,调度彭家道口闸最大分洪流量1 940 m3/s、新沭河闸最大分洪流量2 170 m3/s,通过新沭河闸分泄洪水16.93 亿m3,留足骆马湖、新沂河调蓄库容接纳南四湖、邳苍地区来水;南四湖方面利用二级坝枢纽、韩庄枢纽全力分泄南四湖洪水通过中运河入骆马湖,为全力控制南四湖水位快速上涨,调度二级坝枢纽最大下泄流量2 830 m3/s、韩庄枢纽最大下泄流量2 015 m3/s,共下泄洪水35.43亿m3,有效保证上级湖、下级湖水位不超35.00 m和33.00 m;骆马湖洪水通过嶂山闸由新沂河东调入海,全力减轻上游压力。为统筹流域防洪和区域排涝,调度嶂山闸最大下泄流量3 000 m3/s,下泄骆马湖洪水48.15亿m3,合理控制湖水位在汛限水位22.50 m附近,全力保障了流域防洪和区域排涝。
(5)强化旱情处置,保障供水“润民心”。及时掌握各地墒情、蓄水、旱情和工作动态等情况,加强流域大型湖库及重要水闸供水能力分析。及时发布南四湖下级湖枯水黄色预警、洪泽湖枯水蓝色预警,启动淮委干旱防御Ⅳ级应急响应,发出抗旱通知,派出工作组有针对性地指导旱情应对工作。充分利用沂沭泗河水系雨洪资源,通过沂沭泗东调南下工程补给洪泽湖周边,缓解里下河地区旱情。流域各省高度重视抗旱保秋,多措并举抗御旱灾。其中河南省强化水源管理,增加抗旱应急设备,多次开展人工增雨;安徽省调度蚌埠闸等增加蓄水,利用淠史杭灌区和茨淮新河上桥等泵站引水灌溉,蓄引提调并举保供水;江苏省及早向骆马湖、石梁河水库补水,利用南水北调东线、江水北调等工程和泵站科学调水,全力以赴保障供水和灌溉。
(6)建设数字孪生,水旱防御“智慧化”。立足“需求牵引、应用至上、数字赋能、提升能力”,加快数字孪生建设步伐。编制印发《数字孪生淮河总体规划》,研究提出数字孪生淮河建设的总体目标和思路、框架体系、建设任务、实施安排、工作分工、保障措施等。初步建成数字孪生淮河(干流出山店水库—王家坝河段)防洪“四预”系统和洪泽湖以上流域调度一体化系统,先行先试建设南四湖二级坝数字孪生工程,积极推进淮河蚌浮段数字孪生工程建设。持续推进流域水工程防灾联合调度系统建设,编制完成《淮河流域水工程防灾联合调度系统可行性研究报告》。研究实施流域多目标统筹协调调度,组织开展淮河流域重点防洪工程防灾联合调度机制调研。
(7)积极正面宣传,当好淮河“代言人”。制定《淮委2022年水旱灾害防御宣传和信息报送工作计划》和“5·12”防灾减灾日宣传方案,积极配合中央电视台播发有关淮河流域防汛抗旱情况的宣传报道,充分利用淮河水利网、淮河水利微信公众号等开展防汛抗旱新闻宣传和防灾减灾等科学知识普及,及时掌握流域雨水旱情、水工程调度和防御工作动态,准确报送防汛抗旱工作信息。
从2022年的防御工作看,流域水旱灾害防御仍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下一步要坚持以问题为导向,补齐水旱灾害防御短板,全方位、多举措提升水旱灾害防御能力。
(1)预测预报能力方面。受降雨预报不够精准、区域产汇流考虑不够精细等因素制约,流域首场降雨水情预报误差较大;3 d以上中长期预报精度不足,短期局地强降雨预报水平有待提升。建议开展近年来淮河流域首场降雨雨水情预测预报分析,修正参数,提高流域首场降雨预报精准度;推进智能视频、卫星遥感和无人机等新技术应用,开展气象水文耦合模型、分布式水文模型、水文与水动力学耦合应用研究,不断提高预报精度、延长预见期。
(2)旱情监测能力方面。流域旱情监测站网覆盖面不足,信息共享滞后,旱情分析手段较单一;抗旱工程体系尚不完善,水源调控手段和供水保障能力不足。建议加强旱情基础信息、工作动态信息等收集掌握,进一步健全流域旱情信息报送机制;强化引、调、提并举,保障群众饮水和作物灌溉用水需求;指导督促有关省提前做好重点区域抗旱应急方案,针对受旱区域特点,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必要时落实跨区域调水等应急措施,保障供水安全。
(3)水库安全度汛方面。流域中小水库大多无泄流控制设施,调控手段有限;部分大型、中型、小型水库尚存在病险,安全度汛隐患突出;小型水库雨水情测报未实现流域全覆盖,尚不能实现实时监控。建议将提高水库应急泄洪能力作为除险加固的重要指标,督促各地加快完成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突出抓好水库防洪安全管理,严格落实水库“三个责任人”和“三个重点环节”,畅通水库泄洪通道,确保水库安全度汛。
(4)水旱防御信息化方面。流域水工程调度智能化水平不高,数字感知体系投入不足;流域产汇流规律、取用水规律掌握不精细,流域数据资料收集共享手段不足、标准不统一。建议持续推进数字孪生淮河建设,强化信息技术和水利业务深度融合,早日建成智慧流域防洪体系,进一步提高流域防汛抗旱监测预报能力,为综合决策调度提供有力支撑。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淮委将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按照水利部统一要求,扎实做好水旱灾害防御各项工作。未雨绸缪做好防大汛、抢大险、救大灾的各项准备,压紧压实水旱灾害防御责任,深入开展汛前检查,完善水旱灾害防御相关预案方案,组织开展水旱灾害防御调度演练。突出重点,强化预报、预警、预演、预案“四预”措施,加强水文气象预报调度联合会商和分析研判,加强流域防洪抗旱统一调度,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供水安全。加强水旱防御基础研究,加快推进数字孪生淮河建设,不断提升防汛抗旱现代化智慧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