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晓静,邢美美,荆玲玲
(1河南省临颍县人民医院 妇科病区,河南 漯河 462600;2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产科二病区,河南 郑州 450014)
研究[1]表明,宫颈癌发病率居我国女性恶性肿瘤首位。宫颈癌患者的预后转归与其心理状态紧密相关,患者出院后可出现焦虑、抑郁、失眠等症状,增加肿瘤复发风险。此前传统延续护理为出院后随访及复诊等,形式单一且针对性差,对宫颈癌患者身心康复无明显作用。有研究[2]指出,多数宫颈癌患者对延续护理的需求较高。延续护理是院内整体护理的延伸,是为满足患者出院后康复需求开展的护理服务。多学科协同是将多学科协作及延续护理相结合,护理团队中成员涉及多个具有互相补充的方向及技能,促进团队间合作及交流的动态发展,最终发挥多重保障的效果,可更高效、专业地解决患者各方面需求[3]。本研究探讨多学科协同延续护理对宫颈癌患者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8年4月至2021年4月我院收治的56例宫颈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8例。观察组年龄28~60岁,平均(45.26±6.81)岁,受教育年限(14.36±3.56)年。对照组年龄30~60岁,平均 (46.77±6.90)岁,受教育年限(14.28±3.50)年。两组的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入选标准纳入标准:①确诊为宫颈癌;②预计生存时间>3个月;③言语沟通能力正常;④对本研究内容知情同意。排除标准:①患有精神功能或认知功能障碍;②参与其他研究;③不能接受随访。
1.3 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出院前指导患者合理饮食,嘱咐患者按时复诊;出院后定期电话随访,掌握患者的病情,并予以健康宣教。观察组采用多学科协同延续护理:①成立宫颈癌多学科协同延续护理小组,科室主任担任组长,护士长为副组长,组员包括3名医师、1名营养师、1名心理咨询师、6名护士。对小组成员进行延续护理相关培训,培训合格者方可上岗。②制定多学科系统延续护理方案,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在患者住院期间进行全方位的评估,收集其基本资料;与患者及家属进行交流,明确患者的需求,给予针对性的健康宣教及干预,制定针对性护理方案,主要内容包括饮食、用药、疼痛管理、心理干预、康复锻炼、复查时间、频率等,汇总为电子档案。第二阶段:出院后多学科协同延续护理小组成员随访观察,出院后3 d第1次电话随访,第1个月1次/周,第2~3个月2周/次;出院后第1个月进行首次家庭访视,了解患者康复情况,针对存在问题及时给予指导;出院后3个月第2次访视,重点评估首次访视出现的问题。③院外延续护理。a:建立微信交流群,出院前让患者或家属加入微信群,多学科成员将与宫颈癌护理相关的链接分享至该群,并定时回复患者的日常咨询,给予指导;鼓励患者在交流群中相互交流,分享护理体会,保持乐观的心态。b:遵循方案中的时间随访,填写随访记录;按照计划进行2次家庭访视,全面评估患者身体状况,如心理状态、自护能力、疼痛程度、饮食结构等;了解患者是否存在并发症,评估其健康行为,包括是否遵医嘱服药、养成良好生活习惯;评估患者的治疗态度,是否能适应周围环境,积极参与各种社交等。c:定期开展健康讲座,邀请专家现场答疑,鼓励患者诉说内心感受。
1.4 观察指标①采用焦虑自评量表 (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价患者的心理状态,分值越低,患者心理状态越佳。②采用恶性肿瘤病人生活质量测定量表(QLQ-C30)评价患者的生活质量,总分0~100分,分值越高,患者生活质量越好。
1.5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心理状态干预后,观察组的SA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的心理状态评分比较(±s,分)
表1 两组的心理状态评分比较(±s,分)
组别 n SAS评分 SDS评分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观察组 28 68.54±6.78 51.26±4.85 62.84±6.44 51.30±7.05对照组 28 68.20±5.69 60.18±5.21 62.86±6.89 56.88±6.24 t 0.203 6.631 0.011 3.136 P 0.840 0.000 0.991 0.003
2.2 生活质量干预后,观察组的躯体功能、认知功能、情绪功能、角色功能、社会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疼痛、疲劳、恶心呕吐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的QLQ-C30评分比较(±s,分)
表2 两组的QLQ-C30评分比较(±s,分)
注:与同期对照组比较,*P<0.05,#P>0.05。
项目 观察组(n=28) 对照组(n=28)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躯体功能 48.12±5.78# 61.24±4.25* 47.21±4.75 52.87±3.65认知功能 52.07±5.88# 62.34±4.77* 51.44±6.33 54.12±5.19情绪功能 45.68±3.75# 57.41±3.46* 44.79±3.70 49.94±4.20角色功能 48.11±6.05# 61.25±5.33* 48.00±5.56 54.13±5.25社会功能 43.56±5.21# 55.64±3.91* 42.47±4.36 46.27±2.35疼痛 46.02±4.75# 29.33±4.95* 47.12±4.46 36.14±4.13疲劳 55.12±5.78# 41.53±5.61* 54.20±6.15 47.85±5.60恶心呕吐 51.24±3.12# 35.21±3.46* 52.64±4.23 44.76±4.05
延续性护理是将院内护理服务延伸至院外,主要目的为保证患者出院后仍可接受专业的指导。延续护理对提高患者的自护能力大有裨益,然而常规延续护理形式单一,受限于患者及家属的接受能力,不能完全掌握健康教育内容,降低了患者的依从性。随着医疗服务的专业化,由医师、护士、心理咨询师、营养师等组成的多学科护理团队模式受到临床青睐,该模式综合各学科的优势为患者提供服务,提高其依从性。
宫颈癌是一种恶性程度较高的肿瘤,治疗周期长且复发率高,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4]。本研究中多学科协同延续护理团队注重患者出院后的生活,为患者制定针对性的护理,保证患者可接受到持续、衔接、专业的家庭护理,督促患者规律服药,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同时辅以营养师搭配的膳食结构及正确的康复锻炼、心理干预等,可明显提高宫颈癌患者的生活质量[5-6]。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干预后的QLQ-C30各维度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提示多学科协同延续护理团队通过随访、家庭访视等逐步帮助宫颈癌患者纠正不良生活习惯及行为,利于患者身心康复,同时通过行为改变转变患者对疾病治疗的态度,保证治疗效果,从生理方面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宫颈癌患者可因癌性疼痛等诱发焦虑、焦虑等心理问题,故受到临床重视[7]。本研究通过多学科团队协作的方式,采用多种形式的随访,保证患者在家中可得到规范化的疼痛干预,应用正确的方式转移自身注意力,减轻患者的焦虑程度;此外,通过健康宣教增强患者对疾病的认知,指导患者正确用药、饮食、康复等,鼓励其积极参与社会活动,改善其心理状态[8]。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干预后的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提示多学科协同延续护理可改善宫颈癌患者的心理状态。
综上所述,多学科协同延续护理可缓解宫颈癌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提高其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