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晓衡
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作为高校基层党建堡垒,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會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基层党建质量创优为主线,以党建引领与事业发展深度融合为重点,高质量统筹推进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和全国党建工作标杆院系建设,积极打造“红心向党”党建工作品牌,学院改革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学院党委深刻认识“两个确立”的重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实施“红心领航”工程,加强党对学院工作的全面领导,强化政治功能、履行政治责任,为学院改革发展提供坚强政治保障。一是牢牢把准政治方向。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建立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制度机制,深入研读和领会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决议,学院党委会、党政联席会首先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二是切实加强政治领导。修订完善学院党委会、党政联席会议事规则,凡是教学科研管理中的重大事项由党委会先行政治把关,再提交党政联席会决策,把党的领导落实到教学、科研、管理的全过程。三是着力提升政治能力。完善工作机制,强化责任担当,不断提高学院领导班子的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建立完善“党委主体责任、纪委监督责任、书记第一责任、班子成员一岗双责”四责协同机制,切实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在老老实实做人与清清白白做事中锤炼政治品格。
学院党委始终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牢牢把握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实施“红心铸魂”工程,引领广大师生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切实做到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一是严把理论武装“思想关”。建立“党委中心组领学、党委委员督学、党支部联学、专家教授辅学、党员干部自学”的思想理论学习体系。组建党的创新理论专家教授、青年教师、大学生三级宣讲团,大学生理论宣讲团入选教育部高校思政工作精品项目。二是严把意识形态“阵地关”。坚持“学术研究无禁区、课堂教授有纪律、公开宣传有要求”的原则,统筹课堂教学、论坛讲座、项目资助等工作,不给错误思想提供传播渗透渠道。建立意识形态定期研判和内审内巡制度,牢牢把握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三是严把师德师风“责任关”。建立完善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开展师德师风专题培训与实践研修,选树育人标兵和示范团队。明确师德“负面清单”,在人才引进、评优评先、职称评审中实行师德失范“一票否决”。
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为学校基层党建工作提供了基本遵循。学院党委认真贯彻《条例》要求,实施“红心强基”工程,坚持基础夯实、质量创优,聚焦组织力提升,全面增强生机活力。一是组织设置标准化。优化党支部设置,教师党支部按系部横向设置,学生党支部按专业纵向设置,设立学生社团特设党支部。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覆盖率100%,学生党支部书记全部由青年教师党员担任。二是组织建设规范化。规范开展“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活动实施有指导、有准备、有主题、有报备、有记录、有检查、有反馈。坚持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探索党员发展质量管理体系。三是支部活动特色化。实施“党支部工作创新计划”,做到一个支部一个特色工作法,一个支部书记一个典型工作案例。着力把党史总结、学习、教育、宣传引向深入,“党的精神谱系宣讲团”“红岩菁英”大学生党员示范班等正成为学院基层党建的特色品牌。
学院党委始终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重要使命,实施“红心筑梦”工程,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与青年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梦紧密联系在一起,不断开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新局面。一是深化思政课改革创新。开展思政课教学讲义标准化、教学资源多样化、教学方式立体化、教学队伍专业化“四化同构”建设,加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内容的课程群建设。着眼川渝地域特色、学科专业特色、学校办学特色,开设“革命精神”“红色文化”“教育强国”“大国三农”等思政大课。二是打造思政工作品牌“青马领航计划”。坚持思想引航、管理护航、服务助航,探索理论武装与价值引领相结合、信念教育与实践养成相结合、线上发声与线下宣讲相结合的“三个结合”学生党建带团建创新模式,努力培养又红又专的时代新人。三是实施“三全育人”综合改革。推进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完善课上课下、线上线下、校内校外相互促进的实践育人体系,开发建设融合式数字思政实践教学平台。
学院党委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坚持党建工作和业务工作一起谋划、一起部署、一起落实、一起检查,实施“红心聚力”工程,激发广大党员的使命担当,集聚学院事业发展的磅礴力量。一是坚持党建引领学科建设。出台《关于加强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的办法》,统筹谋划学院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增设“党的建设”二级学科点,成立“中共党史党建研究院”。二是坚持党建引领理论研究。围绕党的创新理论,获批国家社科重大项目、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大委托项目等,形成一系列高水平研究成果。三是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加强国家级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培育出多名马克思主义理论名家名师,完善青年教师教学业绩档案,及时了解和掌握青年教师教学教研状况并给予反馈和指导,促进青年教师精心备课、认真讲课,潜心教研、反思总结,促进青年教师快速成长。●
(作者系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常务副书记、副教授)(责任编辑:陈蓉)